东南早报数字报·泉州网

  ■早报记者 颜雅珍 文图

  10月16日,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小记者前往南安市霞美镇金山农家学堂,在退休老校长吴金斗及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农家博物馆,见识了500多件“土宝贝”——旧时的生产生活用具;参观花草园、农耕园,辨识花卉果蔬,体验戽(hù)斗浇灌、种植花苗蔬菜,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参观农耕老物件

  □小记者 陈柃儿(鲤城区三实小五年级)

  这次参观,我们走进农家博物馆,看见水车、锄头、草鞋等各种老物件有序地陈列着,每一件都充满了生活气息,仿佛下一秒就要跳出来向大家做自我介绍一般。这些古老的农具散发着传统农耕文化的浓厚气息,让我们仿佛穿越到旧时的农耕生活中,真是太有趣了。 (指导老师:郑青青)

  ★感受古今不同

  □小记者 徐子峰(鲤城区三实小四年级)

  这次参观的农家博物馆藏在四间小平房里,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生产和生活用具,有水车、石臼、风鼓、手摇织布机、老式电视机、收音机等,琳琅满目。这些物品让我感觉到旧年代的落后,也让我体会到现代技术的进步。

  在那个年代里,人们穿的是粗布衣、稻草鞋;没有电,用的是煤油灯;没有收割机,用的是人力收割;没有抽水机,只能靠人力抽水,一切都是靠人力解决,旧时代的生活真不容易啊。(指导老师:曾小草)

  ★麻山变金山

  □小记者 胡一鸣(鲤城区三实小四年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想要有粮食,肯定少不了耕种的设备。这次参观农家学堂,经过校长爷爷的讲解,我认识了许多传统农具。例如土笼、鼓风机、石磨等,一件件精美的传统工具身上闪烁着前人智慧的光辉。校长爷爷还向我们介绍了金山村从麻山变金山的过程,大家听了都赞叹不已!

  在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祖辈生活的艰辛,更为如今的现代化生活自豪。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种下栀子花

  □小记者 潘煜榕(鲤城区三实小六年级)

  来到花草园,当老师说在这里可以体验种花草蔬菜时,我兴奋极了。拿到栀子花的花苗后,我立马找来一把铲子,开始往盆里铲土。铲到一定程度时,把栀子花根部的薄膜撕掉后放进土里,摆正后继续装土,忙得不亦乐乎。看来种花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啊。

  是的,你以为十分简单的事,往往实践后才会发现并不容易,需要不断付出才能实现。

  ★千人糕的故事

  □小记者 郭静涵(鲤城区三实小四年级)

  这次参观,吴爷爷带领我们参观了博物馆里各式各样的老物件:纺车、水车、镰刀、扁担、蓑衣……原来古代农耕靠这些东西啊。

  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千人糕的制作。吴爷爷告诉我们,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点,糕中的米是用农民伯伯种的稻子加工来的,糕中的糖是用甘蔗汁熬出来的,都是需要经过农民伯伯耕种、收割、碾磨、熬蒸等几十道工序,经过“千人”的劳动和共同努力才做出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

  ★穿越时光小站

  □小记者 赖一信(鲤城区三实小五年级)

  我了解过唐宋元明清的皇家大族史,却未想过老百姓是如何生活的,也没听过奶奶给我讲她小时候生活里的物件。

  此次我们记者团来到金山农家学堂,仿佛坐上时光机回到过去,发现一块小小的碗糕制作起来竟然是如此不易。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了麻绳的制作、“麻山”的历史、棉花的栽培……我们就像突然到达了昔日的时光小站,体验了一回古人的生活,还挺有趣的呢。

  ★体验石磨

  □小记者 黄悦(鲤城区三实小六年级)

  “这是石磨,它可将谷物磨成粉……”吴校长为我们展示了石磨的使用方式。看到随着石磨的转动,一粒粒米被辗成粉末,我的眼里满是惊奇。而当我把双手放在手柄上轻推时,石磨竟然纹丝不动,我不禁加大力气。尝试多次后,笨重的石磨总算是动起来了,可它还像个淘气的孩子,不听指挥。

  我笨拙的样子引起了志愿者叔叔的注意,他给我做了讲解和演示。掌握技巧后,我卖力地推着,不到10分钟就汗流浃背、四肢乏力了。磨谷子真的好辛苦啊。

  ★田间学问大

  □小记者 吴歆晨(鲤城区三实小六年级)

  “你们看,这是以前的古眠床、木犁、煤油灯……”在农家博物馆里,82岁的吴校长激动地向我们介绍着老祖宗留下来的500多件“土宝贝”。我们不禁感叹,如今的生活变化真大啊。

  走进农家生态园,我们看到这里种满瓜果蔬菜,吴校长一脸自豪地为我们介绍每一株植物的特点和用途。我们还依次实践了种花浇花,用旧时农具——戽斗浇菜,这里面的智慧可真不少啊。

  ★劳作引发思考

  □小记者 苏槿昊(鲤城区三实小四年级)

  参观中,志愿者们教我们如何使用旧农具——戽斗来浇灌庄稼。听完讲解,我跟小伙伴合作打水浇菜,感觉有趣极了!

  回家路上我跟爸爸聊起这事,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周末一大早就会被爷爷叫去田里,用这种农具给庄稼浇水。当时他站在水塘边脚都会打战,生怕掉到水里,可每次都要浇将近一个小时,回家后还得帮忙做家务,忙完了才可以写作业呢!

  以前我对“粒粒皆辛苦”只有字面上的感受,现在看着这一件件“土宝贝”,真切地感受到祖辈们生活的艰辛。如今的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更应好好学习来报答伟大的祖国! (指导老师:章志军)

  ★艰苦朴素传家宝

  □小记者 吴馨栎(鲤城区三实小五年级)

  这次参观,我们见到了年岁已高的吴校长,他热情地给我们讲解农耕的历史,还有旧时代农民辛苦劳作的场景。

  这是一座非常有意义的农家学堂,里面展示着旧时的生产生活用具,可见以前的人民都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展馆随处可见的“乡村记忆”无不展示这点。是的,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我们依然需要谨记的是墙上的醒目大字“中华儿女继承好,艰苦朴素传家宝”。

  ★夕阳照耀金山村

  □小记者 陈羿昊(鲤城区三实小五年级)

  来到金山农学堂,迎接我们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他已经80多岁了,是一位退休的老校长,还有一群金山村的爷爷奶奶,他们身穿红色的志愿者马甲,带领我们参观金山村。

  此行,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群最可爱的人——老校长和志愿者爷爷奶奶们,他们在晚年仍在为社会添砖加瓦,为我们这些春起之苗的茁壮成长发挥着光和热,教会我们爱惜每一颗粮食,每一滴水;教会我们不管什么年龄都可以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指导老师:陈晓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