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研究揭示:长寿的人多有6大共性!如果有3个以上,多半会长命

  自古以来,健康长寿都是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而近些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地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增长。国民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到2021年的77.3岁,中国的人口平均寿命足足翻了一倍还要多。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做到“长命百岁”可能不会是空谈。

  

  我国儿童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于蓝,出生于1921年,在2020年6月于北京逝世。在于蓝老师的人生轨迹中,我不仅看到了她非凡的成就,更看到她所经历的困难和磨难。

  她曾经在57岁时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在手术之后,她不仅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还凭借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乐观向上的心态活到了99岁的高龄。她在生活中的饮食十分规律,一顿饭只吃八分饱,而且具有着年轻的心态,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其实于蓝老师身上所具有的特征,是许多百岁老人都有的。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更有可能长寿呢?

  也许会有人说,手掌的生命线越长的人越长寿,或者耳垂越大的人越长寿。这些都是出自面相和命理的玄学,是很难找到科学依据的。不过,经过科学研究表明,以下七种特征,只要有3个以上,多半会长命!

  ?心率低:静息心率在55~60次/分最有可能长寿

  在很早之前,欧美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像鼠类、兔类这种小型哺乳动物,它们的心率非常快,但它们的寿命却很短,只有1~3年。相比于体型较小的哺乳动物,体型较大者的心率通常会更低,但是生命周期却要长很多。

  

  针对这项发现,欧美科学家提出了一种解释:心脏的跳动是依据身体的代谢需求来决定的,它遵循着生物物理学的规律。如果身体的机能被耗尽,那么生命也就会走向终结,所以心率实际上就是反映出身体代谢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美国心脏病学院运动与锻炼心脏病学部主任马修·马丁内斯也表示,静息心率对于人身体影响是很大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过高的静息心会加大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在一项以数万人为研究对象的报告中表明,平均每分钟增加10次的心率,那么患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就增加8%。而与心率每分钟70次到80次的组相比,每分钟的心率大于等于85次的组发展成高血压的概率增加了1.25倍。

  

  人的一生总心跳次数约为25亿至30亿次。人类的心跳次数受自身情绪影响,如果人情绪激动那么心率就会加快,如果安静那么心率相对就会减慢。家庭医学期刊也就此进行过刊登,显示成年人的静息心率在每分钟70~80次,如果没有其它疾病困扰,那么寿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达到80岁的。

  

  如果静息心率在50~65 次/分左右,其寿命可达93岁。而如果静脉心率大于每分钟80次,那么寿命可能会短于每分钟80次以下的人群。

  静脉心率在每分钟55~60次对于健康长寿来讲是一个重要的特征,除了静脉心率之外,握力大小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握力大:握力大小跟心脏功能成比例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研究人员发现,握力强的人通常比握力弱的人活得更长。美国科学家对近6000名男性进行了40多年跟踪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也是长寿的人通常握力会比较大。由此可见,握力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手部肌肉力量,而且能反映人的身体素质情况。

  

  不仅如此,握力和我们的心脏功能是成比例的。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曾经报道过一项研究,研究中指出,握力与心脑血管等疾病存在着某种关联,当握力减弱,那么人患上这些疾病的概率会随之升高,进而影响寿命。而握力大的人患有心脏病和中风等循环系统疾病的概率也较低。该研究者认为,握力将来可能用于身体健康状况的判断。

  

  握力的大小与心脏功能成比例是经过科学研究证实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一些手抓铅球,引体向上之类的动作去锻炼自己的握力。提到运动就不免得让人想来代表人机能的肺活量,肺活量高也是长寿的一大特征。

  ?肺活量高:肺活量大人体机能好

  科学研究表明,肺功能的降低,会造成血液中氧饱和度的降低。所以,肺活量在一定程度上和人的寿命的关系十分紧密。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得出了“人的肺活量可以预测寿命”这一结论。

  

  那么什么是肺活量呢?其实肺活量就是人在深吸气后,用最大努力所能呼出的气体总量。它是一种可以直接观察出来的检测指标,已经有研究证明人体肺活量的高低与自身机能、新陈代谢的能力,有密切的联系。肺活量降低的人,身体机能也随之减弱。所以,国外已经将肺活量作为检测衰老项目的首选项目之一。

  科学家们认为,肺活量的大小可以影响人的寿命,人们可以依据肺活量对个人的死亡率做出预测。然而影响人肺活量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呼吸肌肉功能的强弱,所以我们要提高肺活量就必须让肺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更有力。

  

  一些研究表明,当我们分析影响长寿的内部基因因素时,也不能忽视性格因素。而影响长寿的性格因素包括勤于用脑、善于交际、乐观向上等。

  ?勤于用脑,人越长寿

  勤于用脑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影响人的寿命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的一项长达二十多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人对于外界事物的反应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寿命的长短。就过早死亡的可能性而言,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的人,过早死亡的概率比反应灵敏的人高2.6倍。

  

  不断地进行思维活动,不仅可以延缓脑部细胞的衰老,而且能提高人对于外界事物的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寿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很多百岁老人都勤于用脑、善于学习。

  比如101岁的巴金老先生,他的一生都在坚持写作和思考,于蓝老师在晚年时也曾讲过“要多学习,多使用大脑,不然就会僵化”。事实上,影响寿命的性格因素不只是包括勤于用脑,而且还有善于交往、与人为善。

  ?擅于交往是长寿的一大重要的性格标志

  有大量的资料表明,百岁以上的老人大部分都具有“人缘好”的共同特征。善于交往、对人充满爱意和善意的人能够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从而减轻心理压力、炎症的发生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而性格孤僻、与人交往少的人,大脑里会产生更多由于焦虑等负面情绪而引起的化学物质,他们更容易生病。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提出,长期的精神紧张会使免疫功能减弱并且加快细胞老化,最终让人的寿命缩减4~8年。另一项针对20到50岁成年人的报告指出,有6个以上朋友的人比更少朋友的人抗击感冒的能力强4倍。良好的社交能力是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一个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有益于心脏健康和健康长寿。

  擅于社交的人通常内心也是性格外向、乐观向上的人,所以除了擅于社交之外,拥有年轻的心态也是长寿的一大特征。

  

  以上这5大特征是从生理角度出发,围绕着身体机能和性格因素这两个方面展开的。除了这些方面之外,外界因素也是影响寿命长短的一个重要原因。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是外界影响我们健康的主要方式之一。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长寿老人的一大秘密。

  莫里教授说,“无论你的体重如何,饮食质量很关键。”日前,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全球五分之一人的死亡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系。另外一项新的研究数据表明,饮食问题造成的全球每年死亡的人数约为1110万。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饮食习惯是长寿的前提。那么什么是好的饮食特征呢?

  

  据日本一项调查显示,在3500名长寿老人中,喜爱吃豆制品的老人高达85%。豆制品富含丰富的无机盐、蛋白质,可以改善动脉硬化等疾病。从而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饱腹感、降低胆固醇、防癌抗癌以及预防更年期综合征等作用。

  营养均衡的一餐除了有蛋白质之外,还需要有充足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成年人每日要摄入“一斤”的蔬菜,这一斤是蔬菜“重”的量。我们要吃不同种类的蔬菜,以达到“一斤”的蔬菜量。

  

  我们可以选择绿叶蔬菜,这类蔬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和钙钾镁等微量元素,对于保护正常视力,预防骨质疏松,预防糖尿病、冠心病和预防癌症发挥着良好的作用。

  要想长寿,建议要多吃鱼。已有研究证明,海鲜中的Omega-3脂肪酸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美国一份研究报告证实,年龄65岁和更年长者若长期适量食用鱼肉,比那些不常吃鱼的同龄人群的平均寿命多大概两年。

  所以每周食用适量的深海鱼类如鲑鱼、鲔鱼等,确实有利于延长寿命。除此之外,少吃食用盐、口味清淡的人平均寿命也会更高。

  

  我国大多数人平均每天吃盐超过10克以上,一些地区甚至达到18克。食盐摄取过多会明显增加患高血压、胃癌等疾病的概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长寿的基础就是要少吃食盐,平时也可以适量地食用坚果。权威机构研究得出:每周食用两次以上坚果能够降低人们患心脏病的风险。

  总之,这6个长寿的特征是根据多项研究总结而出,如果只要你有三个,那么身体健康,长寿的机会会大大增加!如果你只具有其中的一两个,你可以养成下面的习惯,一样可以帮助你延长寿命!

  

  首先,我们要坚持锻炼身体、多做有氧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慢慢的走路可以在不严重损伤膝关节的前提下,锻炼身体。游泳是公认的最不劳损膝关节的有氧运动。它不仅对于减轻体重有着显著的作用,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身体机能、增加肺活量的运动。

  坚持锻炼身体是从运动的方面养成习惯,其次,我们还要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吃饭狼吞虎咽会增加胃部消化负担,容易引起胃溃疡、胃炎等疾病。而且据统计,吃饭狼吞虎咽的人比细嚼慢咽的人患上胃病的概率大两倍。除了在饮食方面需要养成的习惯之外,我们也要关注自己的自身修养。

  

  另外,我们要多接触新鲜事物,学习新的技能,锻炼大脑、从而充实自己的灵魂。如果我们对新鲜事物一直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那就会延缓大脑的衰退。要坚持读书看报、坚持绘画、书法等,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思考,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

  

  最后,养成健康良好的心态是延长寿命的最重要的法宝之一。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磨难。我们要养成“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落花开”的乐观心态,也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期盼。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拥有生活。这样才能延长自己的寿命,真正的享受生活。

  短寿的原因有很多,但是长寿的原因却都十分相似。无论是心率、握力大、肺活量高其实都是具有良好的身体机能,而勤于用脑、善于交往、乐观开朗的心态,这些都是长寿的助长计。如果我们做到这些,再加上营养均衡、规律的饮食,在没有其他的意外的情况下,长寿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如果你刚好满足以上的三点或以上更多,那么恭喜你,只要坚持下去多半会长寿!如果不幸没有,那么请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相信也会对你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