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2点到8点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大家首先要看的是教育部的这个通知,而不仅仅是针对游戏。这里提出三种“中断”机制,除了游戏“中断”——,从每天22:00持续到第二天8:00。还有作业的“中断”和校外培训时间的“中断”

  只是我个人担心老师、家长、社会不要把重点放在“游戏中断”上。那两个打断就是大老虎。而且就算游戏中断,我也觉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从22: 00到第二天8: 00是比较困难的。”

  我来转述一些内容。先来回顾一下曾经热议的未成年人去网吧的问题

  早在20年前的2001年,我国就出台了未成年人上网的相关规定,限制未成年人上网。不过当时还是比较软的。比如未成年人可以在父母陪同下去网吧,未成年人的营业时间可以是节假日8点到21点等等。

  看起来很理想,但是还没有完全实现

  之后,2002年6月,“蓝速网吧事件”在全国引起轰动。两名未成年人以“未成年人不得消费”为由拒绝进入网吧。他们愤怒报复,晚上烧网吧,最终造成25人死亡,12人受伤。

  这件事震惊了全国。同年,三个月后更严格的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出台,网吧全部整改完毕。这一次完全禁止未成年人进入。

  然而,在实施中仍然存在问题。当时还是一代身份证,就是网吧要查是不是成年人。最多就是你的身份证。没有身份证可以自己写,自己做一张也可以。大城市可能实施得很好。其实我小学期间,2005年左右就去了老家的网吧,但是没人管我。给我钱就行。

  这件事只有到2010年后,第二代身份证网上刷的时候才会有一定的震慑作用。虽然也有拿朋友和父母身份证上网的案例,一般都比刚开始好,但是这个时候已经不是网吧的黄金时代了。我很难看到一群穿着校服的小学生去网吧的场景,效果多少比没有好一些。

  一个小细节是规定网吧营业时间为8点到24点。现在可以看到几乎没有网吧遵守这个规定,也就是这件事的执行从头到尾都是打折的。

  这是“硬件”方面,也是软件方面。我一直在想,我上小学的时候,一个网游突然要身份证号,不然我玩不了。

  现在知道这次事件的源头了。2005年开始实施防沉迷系统。

  如果我们采用更先进的方法,比如收集头像,就可以验证它是否是真人。但是一方面需要连接公安部的数据,成本高;另一方面,它有信息泄露的危险(窃取面容)。如果你玩电脑网络游戏,而你的电脑没有摄像头怎么办?真的不是我的身份证,是我买的号,借的号不让我玩?相机照片验证的大概率还是不可能的。

  但我想说的是,限制网游时间是好的,我支持网游22点以后不能为未成年人服务。22点绝对不算早。从小学到成年,我在学校从来没玩过这么晚。无论从学习还是成长的角度,晚上10点都是可以接受的。只希望寒暑假可以轻松一下。

  但是政策看起来更好,但是可能很难执行,很有可能不执行。而且就像有些朋友说的,没有网游和单机,没有单机动画和电影。只要不想睡觉,消磨时间的事情有的是。

  只是一件有趣的事。现在很多人默认孩子只要回家就会有游戏玩。下午放学玩到10点就该知足了。但事实是,我的小学作业是晚上8点写的,初中9点才上晚自习。回家写东西洗漱,该睡觉了。

  除了打游戏,学校、老师、家长也有责任保证孩子的睡眠。也就是作业多不多,有没有辅导班,甚至家庭环境如何,都是影响睡眠的因素。

  最让我担心的是,焦点都在游戏上,毁了孩子的睡眠。如果只捏游戏这个软柿子,作业还是多,补课还是多,那还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