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福建一孕妇忍痛放弃8个月的胎儿!只因没做好这事……要生娃的都看看吧
中国每年新增80万~120万名出生缺陷儿,
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儿出生。
减少出生缺陷,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今天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
为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健康教育,
普及优生健康知识和技能
在省卫健委妇幼处指导下,
上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举办了
“预防出生缺陷日”主题宣传活动。
↓↓↓
省卫健委妇幼处周策处长,省妇幼党委书记、副院长曹华,副院长刘光华,以及各相关科室科主任、省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现场,不少民众参与了预防出生缺陷微信互动答题和义诊活动。
福建一孕妇6个多月才产检
怀孕8个月后查出胎儿畸形,只能痛心引产
在活动现场,省妇幼产前诊断中心徐两蒲主任和民众不断强调的就是一个“早”字。孕期早做筛查,可以帮助一个家庭和医生都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让徐两蒲主任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怀孕32周的孕妇,在怀孕26周才上医院做产检。由于超声诊断发现胎儿偏小,后近一步进行基因学诊断,发现胎儿有染色体缺失和重复的问题。排除检查、出诊断需要花费的时间,孕妇拿到报告时已经是32周。
由于这个胎儿有存在比较明显的畸形,最终,不得不采取引产措施,而孕妇也因此遭受了极大的身心创伤。
“像这样错过最佳时期再去干预就很被动。一般胎儿超过28周若不想保留,就要进行引产。但医学上对于没有重大畸形的胎儿,不建议采取引产措施。倘若父母因为胎儿有缺陷,内心无法接受,拒绝保留胎儿,对医生来说这是一个棘手的伦理问题,而对孕妇来说,胎儿越大,引产带来的伤害也越大。”徐两蒲主任说。
如何尽早预防?
高危人群需做相关检测
从理论上说,每个健康的家庭都有生育一些遗传病患儿的可能性,研究显示,平均每人生来携带了0-7个突变基因,即人人都可能是遗传病的携带者。
若是忽视单基因检测,等到患儿出生就晚了。发病之后,他们多数身体残疾、智力障碍、生活无法自理、终生服药治疗,甚至是死亡,给家庭造成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巨大。
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
备孕的夫妇双方在孕前或孕早期进行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基因检测,比如我省是地中海贫血疾病的高发区,省内地级市妇幼保健机构均有开展免费的地中海还贫血基因检测,可帮助备孕夫妇及时发现地贫基因携带情况。
如果是携带同一遗传病致病基因突变的高危夫妇,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必要时终止妊娠。
此外,近几年国际上对于唐氏筛查的时间已经提出了新观点,从过去推荐的中孕期(17-20周)筛查,提前到现在的早孕期(10-12周)。
偏远地区早筛意识还很欠缺
产检建档不能漏
“随着二孩政策放开,不少家庭预防生出缺陷儿的意识确实有在不断提升。”进步是可喜的,但徐两蒲主任也同时指出,国人防控出生缺陷的意识依旧不足,这一点,在边远农村和地区、流动人口中特别明显。
备孕怀孕,及时做这两件事
①计划怀孕的夫妇应当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②孕妇9-13周最好上医院做早孕产前检查,及时建档立卡,定期接受产前检查。
孩子出生后也不可忽视检查
一旦有缺陷儿出生,应当及早地给予干预。例如占比达15%-20%的结构畸形患儿,如果产后出现危及生命的迹象,应马上予以手术救治。若不会危及生命,也应尽量在2岁内采取进行治疗。
孩子出生后,注意这些异常症状
省妇幼小儿外科主任医师周朝明提醒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表现出的异常症状,如血尿、便血、发热、黄疸、呼吸困难等。毕竟不是所有结构畸形都能用肉眼看出,还需要通过异常症状,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测,及时诊断。
这些检查也不能忽视
①新生儿出生后应当及时接受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听力障碍等疾病筛查。
②儿童应当在1、3、6、8、12、18、24、30、36月龄以及4、5、6岁时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儿童保健服务,监测生长发育状况。
科普
多读点
为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健康教育,
国家卫健委组织编写了
《出生缺陷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快看看这20条预防措施
↓↓↓
减少出生缺陷,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身边有准备生娃或者正怀孕的朋友
快转发提醒他们!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林颖
通讯员:林浩、林财兴
编辑:小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