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T与心理治疗】CBT在治疗焦虑中的应用

  以下是解决这些认知问题的一些具体方法:

  开放和多维视角

  典型的认知治疗非常重视来访者发展出更为正确的世界观,同时,我们也不希望来访者新习得的信念最后也变得有些僵化。如果新建立的观点对新的信息反应不够灵活或毫无反应,那么,即使新视角取代了习惯性视角,那也未必能达到我们理想的目标。在认知治疗中,我们强调任何视角都必须对经验检验持开放态度,没有一种视角是绝对正确的,一种特定的视角是否正确、恰当或有效都会随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该变。重要的是,我们强调发展多维视角。这通常开始于对中立情境的讨论,因为在中立情境下来访者惯常的防御性思维方式往往不太可能呈现。在典型的问题解决方式中,初始阶段就是头脑风暴阶段,其目的在于对同一种情境发展多种思路,并且不对这些思路的正确性和实用性进行任何评价。

  同时,我们也十分强调幽默与游戏在发展多维视角上的重要作用。幽默不仅给这一过程增添不少轻松愉快的色彩,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惯常意义向新的解释和反应的转变。所以,因幽默引发的变幻莫测或自相矛盾的视角将有助于打破顽固不化的习惯性视角,从而激发新的思维方法。幽默的理解和欣赏也与心理灵活性及问题解决策略的运用有着积极的联系。借助幽默转变观点还能促进认知重建,即改变问题的构想或情绪背景以便用更适切的方式重构其意义。此外,多维视角的创建也包含着游戏要素。一旦对某一情境形成多维视角,就可运用常规认知治疗来评估其准确性、优势与劣势,以及对焦虑和抑郁的影响,这样最终形成一组准确程度不等的多维视角。视角的切换能有效提高个体对当下环境的适应能力。

  视角演练

  新视角非常脆弱,而旧视角则已根深蒂固,因此新观点的不断演练对于增加对视角的选择显得至为重要。所以,除了运用放松和“顺其自然”技术外,来访者还被要求在生活中一旦觉察到焦虑或担忧的线索就马上将视角转向新的观点。视角演练也被整合进了自控脱敏程序:遇到焦虑唤醒的情景或早期焦虑被觉察,来访者不仅要保持放松(在想象情景中放松),而且还要去想象改变视角。反复的应对演练为形成习惯以及将环境线索作为转移视角的提示提供了机会。

  担忧结果日记

  我们更强调要培养来访者关注当前现实并准确反映事件本来面目的技巧。利用担忧结果日记,来访者记录日间觉察的每一次担忧,以及他们害怕发生的结果。然后,每天晚上,让他们回顾过去几天所有的担忧项目,看看害怕的结果是否真的发生了。如果确实发生,那么就用5级量表对其进行评估,看看最终结果是否比预期的要好,还是和预期的一样。如果事情最后的结果比预期的还要糟糕,那就用相同的方法评定他们应对这些糟糕结果的优劣。然后要求他们想象再次体验与期望有关的真实结果的有利方面,然后比较这一真实结果与他们惯常的预测和期望体验的不同。来自我们试验研究的数据显示,担忧的结果很少发生,即使真的发生,来访者处理该情形的能力也比他们预想的要好很多。反过来,来访者还获得对问题的不同视角,并逐步为自己开拓新的生活。

  意象事实和想象最可能的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意象也是一种现实。如果被事先要求想象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然后被询问这些事件是否真的发生过,与没有被要求事先想象者相比,前者更容易相信这些事件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发生过。这种观点对那些频繁体验灾难性想象的GAD患者具有多重意义。这种想象强化了威胁意义和消极情绪反应,就好像这些灾难真的发生过。

  因此,想象在治疗中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将想象整合进自控脱敏法中,以作为对早期焦虑线索的适应性反应的一种演练和增强手段。想象——回忆研究也促进了这一策略的进一步发展:在治疗中,脱敏阶段应关注以针对焦虑情景最可能发生的结果的反复想象演练作为结束,而这种想象演练是先前认知治疗的治疗效果和证据的基础。

  刺激控制和无担忧地带

  尽管让担忧者停止担忧很难实现,但是他们却发现如果专门腾出担忧的时间,那么,把担忧推迟到那个时间却相对比较容易。尽管在担忧期允许来访者担忧,但是我们还是十分强调问题解决和认知治疗的应用使来访者一旦注意到担忧,便能立即运用认知应对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一个短暂的“无担忧”地带(例如:开车时、醒来到早饭后的一段时间或者在卧室里的时间)。当在此地带觉察到早期担忧,便抛开担忧,将其推迟到此地带以外的任何时间。当报告说第一个地带成功了,就增加第二个地带,如此反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时间和情景将成为“无担忧地带”。

  无预期的生活

  由于先入为主的视角影响了我们对当前事物的知觉,因此,我们很难有机会接近并了解当下的现实。如果我们能抛开先入为主的信念、预期和期望,关注于我们面前的现实,那么我们就能最大程度地适应、接近现实并进行新的学习。理想的状态是来访者能够将他们的习惯性消极预期转变到相对更准确的预期,最终目标是要转变到没有任何预期。

  完全抛开先入为主的观点其实不太现实,我们鼓励来访者尽最大可能去努力,关注于发生在他们眼前的真实事件。

  社交焦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注任务并运用基于价值观的视角的典型例子。如果我们在社交过程中感到焦虑,谈话时关注于我们自身只会徒增焦虑,而关注手中的任务(如谈话的内容)则能缓解焦虑。关注谈话本身能使人关注:从他人或谈话内容当中学到新的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对我们未来的生活有帮助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可以使我们发挥出至今所学到的最适应的行为,因为我们关注内容胜于关注其他东西,这样的关注焦点能够最大限度地使我们表现出来的行为更具适应性,也就是恰当的刺激引发恰当的反应。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行为总是完美无缺的。然而,只要我们能持续关注,我们就能不断地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正念与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浪潮》,史蒂文.海斯等编,东方出版中心,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