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 | 北大六院王向群教授:成年人过儿童节或有助于减缓焦虑

  如今,“六一”已不再只是孩子们的专属节日,越来越多童心未泯的成年人也开始嚷嚷着要过儿童节。不少“大孩子”们还会在节日当天戴上红领巾、晒小时候的照片、回忆小时候的故事、给亲友发儿童节祝福……以各种方式过一把“儿童瘾”。

  ○文/管颜青 编/袁月

  6.1

  儿童节

  这不仅可以重温童年记忆,还可以帮助调节心态。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委书记、精神科主任医师王向群教授表示,随着“焦虑”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病,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需要得到放松和解压,“返老还童”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有助于自我调节和治愈。

  6.1

  身体的不适和病症是内心的呼喊和求救

  今年3月,《柳叶刀·精神病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第一批主要结果。调查显示,我国焦虑障碍患病率最高,终生患病率为7.57%;心境障碍其次,终生患病率为7.37%;酒精药物使用障碍第三,终生患病率为4.67%;间歇爆发性障碍第四,终生患病率为1.54%。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终生患病率为5.56%。

  王向群表示,从终生患病率的数据上看,精神障碍不低于、高血压,亟需各方重视起来。

  “我做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工作这么多年,发现很多的躯体疾病和心理活动密不可分。”王向群告诉搜狐健康,心理活动具有生物学基础,是大脑功能的体现。除了影响我们的情绪外,心理状态还会反映在我们生理功能的方方面面,例如,失眠、胃肠功能失调、慢性眩晕、月经紊乱等一系列躯体病症。也可以说,身体的不适和病症是内心的呼喊和求救信号。

  对于许多成年人来说,心理问题的发生多与心理压力、生活方式、家庭结构有关。其中,工作压力是主要的健康隐患。有研究显示,中年人工作掌控感低、工作要求高、工作压力大,这些原因均为新发常见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而在消除过高的工作压力后,14%的新发常见精神障碍病例可得以预防。因此,成年人需要在工作之余,学会自我放松和解压。

  6.1

  与焦虑和平相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王向群表示,焦虑和压力在工作中都无法避免,我们应积极面对现实,寻找到合适自己的解压方式,不刻意对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焦虑和平共处。

  “要学会将情绪垃圾装进垃圾桶中。”王向群解释说,由于工作压力、激烈的竞争、利益驱动、无法满足的欲望等,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各种情绪垃圾,如焦虑、担心、失望、恐惧、愤恨、不满、嫉妒等,都需要我们通过倾诉、宣泄、转移、放松、运动等方式对情绪进行自我调控和管理。

  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帮助我们调整心态,应对压力。例如,适当运动、保持充足、合理均衡饮食、限制咖啡因摄入、避免酒精和尼古丁。

  在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成年人也可以在忙碌之余用一些比较轻松的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年轻乐观的心态,给紧张的情绪放个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