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绝后老人的忧伤:收养成年子女,只需改姓,就能继承亿万家产

  文|会画鱼的猫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讲,他们所能得到的第一笔大额资产,往往都是父母的遗产。”

  “可如果没有怎么办?”

  “那就不妨自己给自己‘选’一对父母!”

  面对镜头,41岁的间岛博英笑着如是说道。

  2016年,34岁的间岛博英离开了自己久居多年的故乡,独自一人踏上了新的旅程。

  不过,他此行的目的,并非是要实现自己的什么雄图壮志,而是要去满足一对70岁老夫妻的愿望,成为他们的儿子。

  没错,就是要去给别人当养子。

  其实,收养孩子的事情并不少见。

  毕竟有很多喜欢孩子的父母,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自己的孩子,也会有很多孩子,从一生下来便没有自己的父母。

  因此当他们相遇在一起,组成一个家庭,往往不失为一段美谈佳话。

  可收养一位成年人当自己的子女,实在有些超出我们的认知。

  毕竟在我们很多人看来,收养孩子当然应该是年龄越小越好,这样可以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如果收养一位成年人做子女,组成“半路亲人”,何来感情可言呢?

  然而,在日本,间岛博英的遭遇并不罕见,“收养成年子女”已然成为了日本社会的“新时尚”。

  据研究显示,每年日本都有超过8万个家庭收养孩子,但,其中仅仅只有大概300个属于尚未懂事的儿童,90%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

  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他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难道不怕遇见“白眼狼”吗?

  其实,这一切的答案,都指向了日本社会最深处的隐痛,让人倍感唏嘘。

  间岛博英不是可怜的孤儿,他有自己的亲生父母。

  唯一的问题,是他的亲生父母,并不是有钱的贵族。

  出生于平民家庭的间岛博英,前半段人生可谓是吃尽了苦头。

  由于没有家庭的帮扶,间岛博英的一切都得依靠自己去打拼。

  从名校毕业后,间岛博英首先是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工作,但没有几年他便选择辞职。

  原因并非是企业的薪资待遇差,而是公司空降了一个“毛头小子”成为他的上司。

  只因为,这个“毛头小子”是某位高官的孩子。

  离开大公司后,间岛博英先是创业开了一间餐厅,可很快便因为一道保留了风味的九转大肠而不幸倒闭。

  随后间岛博英又辗转腾挪各处,寻觅着机会,但始终不见起色。

  眼看着已经而立之年,饱受生活折磨的间岛博英终于信了命。

  他开始抱怨,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会那样平庸,无法给自己人生带来帮助。

  他羡慕,甚至嫉妒那些,明明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却可以爬到自己头上,只因他们的父母是大人物,而自己的父母是寻常老百姓。

  这样种种的消极想法在间岛博英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久而久之,便让他滋生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那就是:要“重启”自己的人生。

  当然,间岛博英并非一上来便想要给别人当儿子。

  他最开始的想法,是希望抱大腿,傍上一位富婆。

  不管年龄,不管相貌,甚至可以不管性别。

  然而,想实现这样的梦想显然并不容易,毕竟“傍富婆”这样的美差,想要的并非间岛博英一个,属实是僧多粥少。

  可间岛博英并不气馁,不仅到处撒网,而且还整天缠着中介公司,只希望自己能第一时间遇上自己的“心上人”。

  望着间岛博英急不可耐的模样,很多中介公司到后来都对他感到极为厌烦。

  于是,为了摆脱他这位难缠的客户,其中一家中介公司给他提出了一个新的选择,那就是成为富人家的儿子。

  毕竟,间岛博英的想法是要重启自己的人生,至于是成为富婆的老公,还是富婆的儿子,有什么区别呢?

  就这样,在中介的引荐下,间岛博英遇见了自己的“新父母”——一对70岁的老夫妻。

  这对老夫妻早已白发苍苍,行动甚至都有些不便,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自己的孩子,可偏偏家里却很有钱。

  显然,这对老夫妻急需一位继承人。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人都会感到疑惑,既然这对老夫妻这么有钱,干嘛非要继承给别人呢?自己留着花不好吗?

  其实,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现实层面。

  按照日本的法律,如果这对老夫妻的遗产没有法定继承人,那么最终就会被全部充公,到头来还是便宜了别人。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在这些遗产当中,是包含有他们的墓地的,在最开始,可能会碍于情面,不会做些什么,但时间一长,等老夫妻被人遗忘后,难免可能会被“请”出墓地。

  这,属实太不体面!

  其次是思想方面。

  如果这对老夫妻没能找到继承人,那么他们的家族就将面临“绝后”的窘境。

  说难听点,就是被“灭族”。

  而这,在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日本,显然是极为让人难以接受的情况,何况还是有钱有面儿的贵族家庭。

  正是受到这两点原因的影响,所以这对老夫妻才会如此着急想要找一位继承人。

  因此,年轻力盛,高学历,颜值也不差的间岛博英,完全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面对间岛博英遇见的人生窘境,这对老夫妻大方的表示一点问题都没有。

  他们的财产可以帮助间岛博英实现一切愿望,甚至就呆在家里躺平都不是事儿。

  他们唯一的要求,那便是间岛博英必须改姓,将他们家族的荣光,继续传承下去。

  面对老夫妻的要求,间岛博英犹豫了,毕竟“改姓”可不是什么小事,说严重点,就是对自己亲生父母的“不孝”。

  搁过去,这是要被人戳脊梁骨骂的。

  但,不接受自己的人生就会继续如同一滩死水看不见希望,间岛博英,实在不愿回到过去。

  终于,间岛博英下定了决心,还是接受了老夫妻的要求,并与“养父母”签订了协约。

  自此,间岛博英拥有了新的父母,他的人生,自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41岁的间岛博英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在“父母”的资质下,他开了一间属于自己的行政书士事务所,由于能力出众,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算是妥妥的成功人士。

  面对这一切的改变,间岛博英感慨不已,坦言:“从未想过人生竟然可以如此轻松。”

  当然,间岛博英也不是什么自私的人,他大方的表示,可以将“原生父母”接来与自己同住,当然,前提是他们愿意。

  不过,不管怎么说,间岛博英的人生重启计划,算是自此彻底大成功了!

  其实,在日本,像间岛博英这样“好运”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

  “收养成年子女”,甚至已经成为了日本社会的一种“时尚”。

  关于“收养成年子女”,在日本,相关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不过那时仅仅只是针对一些德高望重的和尚,以满足他们遵循教派世袭继承的要求。

  江户时代以后,伴随着社会环境的稳定,阶级开始分化,渐渐的便涌现出来一些“世家”。

  为了维持家族的荣光,以及跟普通人区别开来,不可避免地就有了“继承人”的传统。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日本是一个“父系社会”的国家,因此大多数家族的继承人,都必须是男性。

  可没有人能保证每次结婚生的都是儿子,所以收养成年男性为继承者,便成为了维系父权、传承家族的一种方式。

  到了现代,受到“一夫一妻”制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精英家庭,面临“绝后”的窘境。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寻求外户人“改姓”成为自己的养子,便成为了这些家庭唯一的选择。

  例如,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把自己的企业继承给养子平田正治,让后者改名为松下正治。

  当然,也不是所有精英家庭只会在“绝后”的情况下,把继承权“送”给外人。

  有时候自己有儿子,可儿子不够争气,往往这些精英家庭也会选择另外选择继承人,让对方成为自己的养子。

  就像丰田集团创始人丰田佐吉,就在自己生有儿子的情况下,把丰田汽车给予养子继承。

  而也正是有着这样“大方”的继承制度,很多日企都存活了百年以上。

  显然,这对于维系精英家庭的权势,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当然,这样的“养子继承”,也并非完全天衣无缝,毫无问题。

  其中最显著的,莫过于“人心隔肚皮”,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收养的,会不会是一个“白眼狼”。

  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冲着“继承权”去的年轻人,本质上就是为了钱,为了利益。

  所谓感情,什么样的人会对一个陌生人有感情呢?

  哪怕现在你口头上叫其“父母”,但心里真的能认同吗?未必吧!

  所以,这些被“收养”的半路子女,究竟能否在事后履行自己的责任,说实话,真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过,话说回来,之所以日本会有如此大的“成年人收养”市场,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少子化”的后遗症。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老龄化极为严重的国家,但比起“老龄化”,“少子化”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前者只是现在的负担,后者却是在断送未来的希望。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少子化”呢?

  很简单,年轻人不愿意生,或者说:生不起,更养不起!

  不难发现,很多需要继承者的家庭,往往都是“后来富”。

  即家族的第一代,在面临事业与家庭的抉择时,往往选择了事业。

  可当他们事业有成之后,再想来兼顾家庭,显然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背负压力”成长的日本年轻人,哪里有敢生孩子的勇气?

  于是,最终便只得选择将自己的事业拱手送给外人。

  所以啊,与其说“养子继承”,找一个成年人当自己的养子,是为了圆满亲情的缺失,倒不如说就是一场“交易”。

  年轻人为了“遗产”而来,老人则为了“遗产”有处可去。

  双方,都是在现实之下,无奈的选择。

  至于最终这场“交易”究竟谁才能占的最多的便宜,我想唯有他们自己才能清楚了。

  但不管怎样,这一切的故事,都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

  毕竟如今的我们还只是旁观者,可以戏说着这一切,但不远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