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突访基辅,有四大目的!两个小动作暴露美国对俄乌冲突的底线

  2月20日上午美国总统拜登从波兰前往基辅,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长达五小时的会晤,关于两人此次会晤的情况,各路媒体已经做出比较详尽的介绍,这里便不再赘述。美国总统拜登突然改变访问波兰的既定计划,策划一次“出轨行动”,突然跑到基辅打卡,并与泽连斯基举行会谈,结合各方面情况可知,拜登此次突访基辅也是想达成多种目的。

  第一,当然是为了站队基辅、力挺泽连斯基。俄乌冲突即将迎来一周年,作为这场俄乌冲突的幕后策划者以及总设计师,美国总统拜登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总该表现出自己的诚意。此前,欧洲主要国家的领导人纷纷打卡基辅,但拜登却没有前往乌克兰,这也是考验拜登愿不愿意且能否继续支持泽连斯基的机会。如今,拜登以自己的突发行动告诉世界、基辅以及泽连斯基自己的态度,同时也安抚了乌克兰人民,美国将力挺乌克兰,只要乌克兰愿意打,美国坚决支持乌克兰。

  第二,此举也是为了团结欧洲,团结反对普京与俄罗斯的大西洋、太平洋联盟。在此次访问期间,泽连斯基兴高采烈地向拜登汇报已经取得的成绩,泽连斯基表示,目前已经有58个国家团结在美国中心,站在乌克兰一边,并明确表示将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也表达出对俄罗斯侵略行为的厌恶。对泽连斯基而言,这都是美国的功劳,同时也是拜登的成绩,拜登在此时与泽连斯基见面,无疑是对前期工作的肯定。从拜登的角度而言,他的另一考量在于,要为当前正在犹豫不定的欧洲各国领导人树立更加坚定的信心,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乌克兰问题上必须坚持下去,即使国内遭遇再大的问题与困难,也一定要打到底,乌克兰需要什么西方就为其提供什么。

  因此,拜登此次前往基辅,刚与泽连斯基见面便告诉他,这次为他带来5亿美元的援助,同时也批准美国为乌克兰提供更加先进的武器。拜登之所以如此表态,就是希望美国起到率先垂范的示范作用,告诉欧洲各国的领导人,不要再犹豫、彷徨,应该按照美国的计划与指示,亦步亦趋地跟随美国。在此次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法国总统马克龙曾经表示,有些国家希望击败俄罗斯,这当然是美好的理想,但要想击垮俄罗斯根本不可能,俄罗斯终究是欧洲大陆的主要组成国家之一。这番话立即让欧洲感觉到不安,马克龙这番相对柔和且理性的表态,却在欧洲内部引起轩然大波,以致于欧洲媒体及政客抨击法国总统马克龙,这一表态是想让法国被西方大家庭孤立。

  仅因马克龙的一句话便能够在欧洲内部引起这种反响,由此便可以看出,所谓的“欧洲团结政治基础”真的很脆弱。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总统拜登亲自出面并前往基辅,与泽连斯基进行热切的交谈,并表示乌克兰愿意打多久,美国就支持乌克兰多久。此举就是要想马克龙等欧洲国家领导人施加巨大压力,告诉欧洲必须跟着美国干,因此拜登实施了原定计划之外的轨外行动。毕竟美国好不容易通过挑起俄乌冲突,将俄罗斯树立为欧洲的敌人,终于实现控制欧洲、进一步巩固大西洋联盟的目的,如今美国也不可能任由欧洲各国自由发展。

  第三,拜登之所以实施此次轨外行动的另一重要目的,是为了转移国内的注意力。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2月以来,在这将近二十天的时间里,美国总统拜登一方面意气风发,另一方面却丑闻缠身,之所以丑闻缠身也有诸多原因。

  一、中美“气球事件”。中方已经给出解释,这就是民用气象气球,根本不会对美国造成危害,在这种情况下,拜登却受到美国政治舆论的操纵与裹挟,悍然下令用武力袭击的方式将中国民用气球击落。由此造成中美双方在“气球事件”上争锋相对,以致于中美关系跌入冰点,但美国这种粗暴的做法不仅没有赢得国际社会的赞同,反而因为联合国的一纸声明令拜登颜面扫地。前天,联合国终于就中美“气球事件”发布科普声明,联合国认为,为监测全球的气候状况,释放高空民用科研气球是正常不过的事情,联合国的意思很清楚,美国属于过度反应。正是因为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立场与行为,对美国粗暴的行为感到反感,使得王毅主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直接告诉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如果美国不做出相应的改正及诚实的道歉,中方将奉陪到底,在“气球问题”上,拜登的过度反应反倒让自己骑虎难下,这也是拜登的难堪之处。

  二、“气球事件”发生之后,美国俄亥俄州也发生“毒火车事件”。这一运输高危化学品的火车竟然发生脱轨,进而导致爆炸,还影响了当地的环境,这对于拜登而言可谓是灭顶之灾。在拜登给国会做国情咨询报告时,他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批准通过的基建法案为美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与好处,结果没有想到,就因为俄亥俄州的“毒火车事件”,让众人将目光再次聚焦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大家可以在网上看到一副照片,有人将美国铁路与中国铁路建设的照片放在一起,立即让人质疑这似乎已经不是美国。俄亥俄州“毒火车事件”引发的环境问题、气候问题以及拜登所谓的基建法案能否变成现实的问题,也让拜登头疼不已。最关键的是,作为自己政治对手的特朗普竟然表示,要亲自前往俄亥俄州事件爆发地对当地民众进行慰问,这也让拜登难以接受,自己作为一国总统竟然败给特朗普这一疯子,拜登心里也不能咽下这口气。

  三、2月17日至2月19日,慕尼黑安全会议举行,原本拜登派出副总统哈里斯与国务卿布林肯带领庞大的代表团参加此次慕安会,原本按照拜登的想法,美国可以一家独大,美国的声音也能够变成大会的声音,结果没有想到,会场上发生了拜登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一方面,慕安会并没有通过联合统一的声明,这也就意味着,此次慕安会完全变成了俱乐部的清谈馆。

  另一方面,中国关于和平的呼声赢得了在场听众的支持,即使是美国的盟友们也是如此,认为中国的主张确实能够对控制战争局势起到重要作用,能够让世界重新回到正常轨道,因此对中国的主张持赞同态度。王毅主任代表中国在慕安会上展开一系列活动并阐述中国的主张,在美国全力打压、西方全力封锁的情况下,依然赢得全世界的尊重。相比之下,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国务卿布林肯煽动战争的这种言论反而遭到大会的排斥,也让世界看到谁才是世界的祸乱之源。美国在慕安会上的丢分也让拜登急切地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此次他突然前往基辅、打卡乌克兰的主要目的便是,希望能够站队乌克兰,用意识形态与政治正确的方法告诉美国民众,美国将与民主永存。

  第四,当然拜登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关于拜登小儿子在乌克兰非法活动的消息已经暴露无遗,通过西方媒体以及俄罗斯军队获得的资料,也已经被公之于众。拜登儿子在乌克兰的所作所为,既触犯了国际法,也违背相关的伦理道德,当种种矛头都开始指向拜登时,拜登也只能矢口否认,坚决不承认自己儿子在乌克兰的所作所为,但这句话估计拜登自己都有点不相信。此次拜登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跑到基辅,无疑也是向泽连斯基暗示,赶快销毁能销毁的证据,这可能是拜登绝对不愿向人提及的隐私。

  拜登访问基辅是否意味着俄乌冲突会扩大化,冲突规模是否会不断演变最终引发出一场席卷欧洲的地缘政治大动荡,这些问题也是外界十分关心的部分,但一目前情况而言,这种局面不可能出现。尽管拜登明确地告诉泽连斯基,只要乌克兰愿意打,美国可以敞开了供应援助,要打多久就打多久,要支持多久就支持多久,但拜登地小动作依然暴露出,拜登对此次俄乌冲突还是有自己的底线。

  第一,此次拜登的基辅之行之所以是突访也有其原因,此前公布的行程中,拜登只是前往波兰但没有想过前往基辅,但随后决定突访也有深层的考量。根据目前曝光的消息可知,美国军方及政府担心,如果美国总统拜登在没有向俄罗斯交代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基辅这一危险区域,万一被俄罗斯的导弹击中则将变成世界大战。为防止这种恶劣情况发生,美国政府事先已经与俄罗斯政府进行沟通,美方的主要负责人就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沙利文明确向俄罗斯通报,拜登总统将于2月20日上午访问基辅,希望俄罗斯在此期间不要向基辅发动大规模的导弹袭击,以确保美国总统的安全。这一说法虽然没有得到俄罗斯的确认,但从拜登只在基辅停留五个小时这一行动而言,估计美俄双方必然会达成这种默契。这也已经表明,拜登心里实际上很清楚,自己可以给乌克兰鼓气加油,但绝对不会引火烧身,虽然拜登给泽连斯基打气时表示,想打多久就打多久,但实际上拜登心里还是有一杆秤。

  第二,拜登的话说得很大,做出的承诺也很好,但如果美俄因一场俄乌冲突直接走向对立面,还是拜登承受不了的,这也是拜登选择突访的原因所在。拜登在美国当地时间19日晚从美国乘坐“空军一号”,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后抵达波兰,随后又改乘火车到达基辅,拜登此行虽然给泽连斯基带来了好消息,但从其锦衣夜行的这一行为便可以看出,拜登依然只是将乌克兰作为自己的棋子。

  总而言之,美国将与俄罗斯战斗至最后一个乌克兰人,这就是拜登突访基辅要达到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