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们”遭遇中年危机,继承者却难乘风破浪
从独立、精益求精的作风到近年来,质量低劣、管理不善、土味营销等争论一直缠绕着舆论。
同样,娃哈哈这家始于1987年的中国食品巨头,最近也时常在一片质疑声中挣扎。
老字号企业的生存危机是什么?
一直以来,老干妈被认为是“民族之光”的老字号。 这家发展了近40年的企业,因创始人陶华碧的退位被分为两个不同的时代,也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品牌形象。
细数最近几起老干妈出现在大众面前的事件,轰动一时的伪造老干妈公司印章与腾讯签约的事件,还没有最终定论。 “乖僻的母亲,看透一切”的鬼畜广告,魔性到洗脑,却又恶毒又土。 与《男装》联名定制礼盒、时装周上的联名卫士……
各种营销层出不穷,老干妈曝光度持续上升,但与陶华碧退休前的情景大不相同。 那时,说起老干妈,陶华碧的“三不原则”一直是一个响亮的非正式口号。 “不上市、不融资、不融资”,更直接的是陶华碧说:“上市是诈骗。 我不会做那种事。” 耿直的角色被置于昔日老母亲为数不多的曝光中,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苦出身的陶华碧能将老干妈从一个摊位卖到国外的老字号,有着时代的机遇,更与她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原材料管理、真人化管理、轻营销口碑等一系列措施密切相关。
她人生的酸甜苦辣与老母的跌宕起伏融为一体,她身上的故事、所体现的精神,都成为老母的烙印。
变味是在陶华碧离职后,2014年6月,陶华碧退股并保留董事长职位。 自此,长子李贵山负责销售,持股49%,次子李妙行负责生产,持股51%,两兄弟一起成为这块金字招牌的继承人。
老母亲的灵魂之处,离不开辣椒。 一位供应商表示:“卖给陶华碧的辣椒不敢选下一个。 否则,我以后就不想做她的生意了。 ”。 陶碧对原材料管理的强硬态度,显而易见。
李贵山接手后,为了在不涨价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将贵州辣椒变成了更便宜的河南辣椒。 虽然节约了成本,但“老干妈为什么不好吃? ”、“老干妈变味了吗? ”“老干妈一点香味都没有了”等一系列疑问已经开始让老干妈走下神坛。
更严重的是,2016年5月,贵州超市开始销售与老干妈口感相似度极高的辣椒酱。 警方调查显示,该辣酱的生产者是老干妈的离职员工。
其实,陶华碧亲手负责老干妈的时候,和员工相处得很融洽。 工厂里有个来自农村的厨师,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不仅要抚养两个年幼的弟弟,还得负担日常吸烟和喝酒的费用。 有一天,陶华碧找到了这个厨师,热情地劝他戒烟戒酒,“请让两个弟弟读书。 不要像我这样认识大字。 ”。
厨师非常感动,决心戒烟和戒酒。 之后,陶华碧保管着他的一部分工资,在弟弟支付学费时支出。 陶碧对员工的感情投入,给公司带来了强大的凝聚力,所以老干母公司很少有人想离开,也有人想马上回来。
然而,在她退休仅两年后,员工就出现了偷处方、开店竞争的情况。 我怀疑陶华碧的两个儿子是不是在管理上出了点问题。
也许是因为过去轻轻松松地推销口碑的战略,让两位继承者觉得不符合时代潮流。 因此,我们看了集夸张的舞蹈、魔性的台词、土里土气的风格为一体的宣传片。 老干妈的形象向年轻化发展,但曾经正统的国民化形象也随之动摇。
与陶华碧毕生心血致力于老干部母亲所在的企业相比,传承者的心有所不同。 长子李贵山除了负责老母亲的销售业务外,还拥有昆明锦泰酒店有限公司、贵阳南明贵山经贸有限公司等企业,涉及房地产、投资行业。
与过去不同的是,老干妈在两位继承者手中从味道到形象都“变味”,但即便73岁的陶华碧在近两年复出挽救了直线业绩,老干妈的未来如何发展仍不得而知。
干妈创始人陶华碧
除了老干妈,娃哈哈也是中国快消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宗庆后一手打造的天下,在完全交给宗馥莉这个准继承者的问题上,还没有完全放开,但从最近开始,他就亲自出镜直播,为电商大计搭建平台
宗馥莉担当不起娃哈哈这家老字号企业的未来,舆论压低其分数,做法是一方面,业务能力才是硬伤。
日前,娃哈哈注册了一家新的电子商务公司,带着多年的经营理念,进入了这门新课程。 但同时启动了4个电商项目,百亿元现金见底,一起步就强势突围。
曾经对电力公司感到愤怒的宗庆后也出现在娃哈哈的电力公司战略站,其背后受宗馥莉的影响很大。 毕竟,她是在网络时代下成长的“80后”。
确实,现在是电商红利期,各电商平台都获得了窗口期和红利期。 面对如此突然的挑战,娃哈哈不得不补上这个棘手的短板。
“推进线上和线下渠道合作,搭建数字营销平台。 平台成熟后,其他企业可以销售食品饮料。 ”这是市场发展的理想轨迹,但如何取得成绩并不是砸钱。
仔细一看,16年前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宗馥莉进入娃哈哈,但似乎还没有动手的实际成果。
宗馥莉
4年前,宗馥莉以个人英文名,推出定制化蔬菜汁品牌Kellyone。
成立四年了,这个品牌的成长怎么样? 据了解,锌刻度为淘宝天猫旗舰店,销量最大的是0脂0卡茶,月销量200多元,其他产品销量几乎没有超过100。 这个品牌的蔬菜汁产品,销售额还是个位数。
Kellyone天猫旗舰店的销售额惨淡
在建设这个品牌的时候,宗馥莉还是投了一大笔钱买了一匹马,但从现在的市场表现来看,基本上是输了。
在成立Kellyone的一年后,宗馥莉在资本市场受挫,对这家老字号的继任者有了更多的猜测。
2017年5月,宗馥莉试图借中国糖果宏胜饮料集团在港股上市。 宗馥莉原计划拿出5.7亿元收购中国糖果,当时中国糖果市值只有4亿元,拿走50%的股份只需要2亿元。
但收购申请公布后,中国糖果股价飙升,市值从4亿元上涨到32亿元,翻了八倍,收购50%的股份需要16亿美元。
同年8月,宗馥莉无奈地宣布上市失败,5亿元泡汤。
除了以上两个失败案例外,圣诞梦、高端童装、一茶、哈哈酸奶、冰淇淋抹茶、哇哇百货、AD钙牛奶巧克力……这些都是宗馥莉一手炮制的,但很快就在市场上消失了。
2014~2017年,娃哈哈营收5年下降近300亿元,2018年后有所回升,但总体形势仍面临如何破局的困境。 启用流量明星许光汉为代言人,也逃不开产品转型、如何有效融合变迁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挑战。
娃哈哈面临着另一个困境。 第一代掌管宗庆至今已逾古稀。 独生女宗馥莉多年来的表现似乎不尽如人意。
当然,宗馥莉在外界看来很踏实,有干劲,不张扬,但在负责娃哈哈的企业里,成熟度还不够高。
老字号企业未来的命运会不会在风雨中颠簸……
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研究院此前的研究显示,约70%的家族企业无法传递到下一代,88%无法传递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以后仍在经营。
这种情况与中国的家族企业如出一辙,老干妈和娃哈哈都曾是一代人记忆中的味道,但当接力棒到达继承者们手中时,如何不变味迎接时代的发展趋势,恰恰体现出守业比创业更难。
在时代变迁的今天,热衷于“网络冲浪”的网络原住民们确实有了新的消费需求。 消费场景和消费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品牌年轻化成为热词,吸引“95后”、“z世代”关注已是大势所趋。
但是,老字号不仅有销售额,还承担着扩大中国品牌影响力的重任。 如何在维护老字号品牌理念和形象的同时,通过转变观念、改变做法,找到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点,是传承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些老字号专注于技术创新,一些则专注于范畴创新。
总之,老字号在传承时可能需要保持最初的本色,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消费者需求,实现品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