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基本题型解答要领及材料题解题四大套路

  从全国各地历年的中考政策来看,历史的重要性和分值占比在逐年提升,考核难度也在加大,特别是开卷考试的省份,那么懂得必要的基本题型解答要领以及材料题解题套路,也就是所谓的答题技巧或答题模板就显得十分重要。

  今天就历史学习方面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以下例题均选择安徽中考真题)。

  第一、帮助孩子树立历史学习及复习的基本理念和掌握的原则

  1、基本理念:

  第二、选择题答题要领,争取做到又快又准为材料题争取更多的思考时间。

  答题要领:

  以下是选择题例题解析案例。

  1、【2014年中考真题】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大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

  A. 伟大的历史转折 B. 挑战两级格局 C. 乒乓外交 D. 走向世界舞台

  2、【2017年中考真题】图 1 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 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620737705396429.png

  限于篇幅,选择题案例就用这两个,其他的需要孩子们通过适当的刷题去理解和体会。

  第三、辨析改错题,重点抓住时间、地点、人物、时间、影响等方面的错误。

  答题要领:

  3、判断和改错题容易失分,因为不仅仅要判断对错,还要改正,此类题目尽量翻阅资料和书本,如果是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点记忆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

  以下是选择题例题解析案例。

  1、【2019年中考真题】、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并加以改正。

  (1)589 年,隋朝灭掉南方的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政权分立的局面。

  (2)1279 年,鲜卑族建立的元朝完成了统一,再次实现全国范国的大一统。

  (3)1949 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德国分裂。

  (4)1999 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结束了西班牙对澳门的殖民统治。

  【 】改正: ……

  1620737772939965.png

  答题要领:

  1、审清题目要求。如是否需要自拟小标题,若要,标题尽量贴合短文内容,忌空、大。

  2、理清历史脉络:即因果关系、历史时序等, 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联性。

  3、串联关键词,规范答题语言。短文中一定要包含题目中的所有要点或者所有关键词,不要出现史实错误,不要标序号罗列题干要点。 表述简洁流畅,条理清楚。

  4、注意字数限制,过多过少都会影响分数。

  四大解题套路:

  1、套路一:答案在材料中,需要学生阅读材料进行归纳。

  【2017年中考真题】 第16题(2)

  【冷战中的对峙】

  材料二 1947 年 2 月,英国请求美国接管在东地中海抵抗共产主义的义务,接管大英帝国的霸权、称雄世界的红地毯铺到了美国人的脚下。3 月,美国推出杜鲁门主义,宣告美苏战时同盟正式破裂,反苏反共的“冷战“被公开确立为美国的国策。 ------杨会军《一口气读完美国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被确立为美国国策的原因。(4 分)

  这类材料解析题属于材料解析题中“套路”最浅的类型,它不需要联系课本。说实话,就是没有学过初中历史,只要你的语文水平高,做这类材料解析题也是手到擒来。通过阅读材料,找到材料的关键词,进而进行归纳概括。本题的关键词是:霸权、破裂,找准关键词,答案迎刃而解。(参考答案: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等。)

  应对策略 :学生要明确:遇到 “根据某材料,归纳(概括)某问题”这种套路的材料解析题,答案 100%在材料中,不要翻书,更不用抄笔记,只需要找准关键词,对材料进行归纳即可。这样的材料解析题真不是考历史知识的,而是考语文功底的。

  2、套路二:材料是幌子,实质上考的是书本知识

  【2017年中考真题】第15题(1)

  材料一 海军像一棵树,只有在合适的土壤中才能开花结果。 -----严复(北京水师学堂总教习)

  (1)北洋水师最后的结局如何?你认为“合适的土壤”指的是什么?(4 分)

  这类材料解析题属于只要历史知识扎实,就可以轻松作答。第一问在人教版(旧版)八年级

  上册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中讲到,北洋水师即北洋舰队在 1895 年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第二问在第 6 课《洋务运动》中有涉及,学生通过学习知道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后进行知识迁移,就很容易写出答案:社会制度。

  应对策略 :夯实历史基础知识,完全可以把这种类型的题目当做简答题来写,它不需要结合材料,也不需要自由发挥,基本上属于死答案。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了,这类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3、套路三:材料和书本的结合,属于最难的一类。

  【2014年中考真题】 第16题(1)

  材料一(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像扫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苏联兴亡史》

  (1)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这类材料解析题,需仔细阅读材料,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回归课本,联系书本知识进行作答。

  通过分析“粮食被收集得像扫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可知,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重要内容:余粮收集制),第二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很容易得出答案:新经济政策。

  应对策略:做这类材料题,先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语句等,明白材料的大致意思,进而联系课本,从书本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点。这类材料题,考察的是考生的理解材料的能力,更考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属于最难的一类。

  4、套路四: “ 读史明智 ” ,由材料进行合理发挥

  【2013年中考真题】第15题(2)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中学生,我们今天还可以通过哪些大众传播媒体来获取信息、了解社会?(3分)面对众多的信息,我们应该持何种积极态度?(2 分)

  这类材料题,主观性较强,无固定答案。但要注意分值,看分答题。第一问至少写三种,第二问只要答案积极向上就可以给分。

  应对策略:这类材料解析题其实不难,只要考生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秘诀是:要围绕着话题展开,观点正确,史实正确,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条理淸晰,语言流畅(即: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辩证思考);根据分值,按分答点。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套路不过如此,重在平时的总结与归纳。

  总之,“读史可以明鉴 知古可以鉴今”,以上列举的选择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的答题要领和解题套路只是方法的总结,历史的学习重点还是要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只要基础扎实,方法得当,取得好成绩就有保证!

  特别提醒:开卷考试的省份,别忘了让孩子带上历史和政治的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