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与电影都是讲故事的工具,但具体有哪些本质上的不同呢?

  动画和电影在故事上都需要冲突,都需要人物塑造,都需要节奏,在具体执行上,都需要分镜,声音,音乐,剪辑。我想到的区别就是动画耗时,一部90分钟的动画电影,需要3-5年时间的制作,不需要演员试镜,不需要灯光走位,(当然动画人物在动画电影也是走位只是通过动画方式解决而已)。一言以蔽之,动画就是把电影里的人物变成卡通形象而已?无奈此题太专业,一般人都答不了,希望动画专业的大神给指明一个前进的方向吧!

  本质上不同,就是真实和卡通

  ——本来有挺多想说的,一想这么些个东西都不够本质,遂作罢。

  事实上现代科技之下,电影向动画渗透得已经没什么界限了,像《阿凡达》这种,除了演员已经没有真东西了

  

  巨人第一集这一段遭到好多人吐槽,同样是表达一个老人的震惊,渲染墙外的恐惧,电影里绝对不会有这种夸张的镜头!一大张人脸特写,旁边呼呼吹冷风,还持续好多几秒 = =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反复看看这一段,真的比较糟糕。动画主要是受漫画里夸张的风格影响太大了~

  可以参见知乎“动画”话题页面的话题描述哈(这个描述出自我的硕士毕业论文):

  (补充一下:动画也好,实拍电影也好,不一定非得讲故事哦。)

  艾玛,占了这么久,答起题都有点小羞涩呢。@刘书亮

  和 @nbht

  前辈说的都挺有道理的。我这儿也瞎聊聊,各位见笑了。

  别急的进入正题,先屡清楚下面几个词的定义

  院线电影

  院线电影,也就是咱通常语境下会把这词儿缩减成电影。其包含了实拍片和动画片,顾名思义指的是在电影院的大荧幕上看到的玩意儿。

  实拍影像

  是由活动照相术

  (连续摄影技术)和幻灯放映

  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视频画面

  ,天然的具有记录性。

  动画片

  采用逐帧拍摄对象并连续播放而形成运动的影像。

  我觉得题主想问的应该是:动画电影与实拍电影都是讲故事的工具,但具体有哪些本质上的不同呢?

  如果是,那咱往下再讲两句

  --------------------------------------------------------------------------------------------------------------------------------

  (在叙事性影像的前提下)

  先说本质 :

  且看这一句————“动画电影与实拍电影都是讲故事的工具

  ”

  动画和实拍是讲故事的工具,换句话说动画和实拍是故事的载体。可是故事的载体有很多,小说,诗歌,漫画,歌剧,舞蹈,电影..............而且在电影之下进而才有动画片和实拍片,这是咋回事?这是说,作为故事的载体这两者皆不具有唯一性。

  “不具有唯一性”说明了什么?

  说明故事是独立于各种载具而存在的一个东西,故事的固有属性面对所有载体都是相通的。那故事的固有属性有啥?小学语文就教咱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好了,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看一下题主的描述:

  “动画和电影在故事上都需要冲突,都需要人物塑造,都需要节奏”

  这里“冲突”“人物塑造”“节奏”应该都指的是故事设计层面的,隶属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范畴内,根据我们之前的结论,其属于故事的固有属性,对所有载体都是相通的。

  综上所述,在“冲突”“人物塑造”“节奏”这些故事的设计层面,对于动画片和实拍片是等同的,不存在差别。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在故事的设计层面没有差别,那为啥我看起来觉得故事上会不太一样呢?

  -----------------------------------------------------------------------------------------------------------------------------------------

  再说本质:

  还是看这一句————“动画电影与实拍电影都是讲故事的工具

  ”

  关键字”讲“故事的”讲“,”讲“太口语化了,我们换一个词”呈现“

  就变成了”动画电影与实拍电影都是呈现故事的工具

  “

  这下顺眼多了,既然”故事的设计“上是共通的,那么区别应该是来自”故事的呈现“

  ..........这下可好,简单的一个问题经过有丝分裂变成了四个:

  (一)动画和实拍在故事的呈现上是不是不同?

  (二)动画和实拍在故事的呈现上为什么会不同?

  (三)动画和实拍在故事的呈现上有哪些不同?

  (四)动画和实拍在故事的呈现上的不同对故事有什么影响?

  (一)动画和实拍在故事的呈现上是不是不同?

  是的,且不说声音,至少在视觉层面就有直观的差异性。

  (二)动画和实拍在故事的呈现上为什么会不同?

  从本质上来说,两者的不同是由其各自的成像机制导致的。还记得我们在文章开头时找到的定义吗?实拍片“是由活动照相术(连续摄影技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视频画面”动画片“采用逐帧拍摄对象并连续播放而形成运动的影像”

  “我们可以说实拍的画面首先是现实主义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拥有现实的全部(几乎是全部)外在表现。

  实拍片是一种客观地重现现实,这一点上说明实拍片在画面上的两个特征。

  其一,实拍片画面是事物的一种单义再现。

  其二,实拍片画面是始终处于现在时的。”

  以上均引用自马塞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一书中的描述,我理解为是拍电影是具有天然的记录性的。虽然说的有些学术,但是不妨碍我们得知实拍片的特性是由于其成像机制是连续摄影所带来的。

  “对于动画片的画面,它绝不是现实主义的,它拥有的全部信息量都是来自于人为的操控和布置的,它每一帧画面都是经过人为重置的。无论是在纸面上画的还是三维动画更或者是定格实拍动画,每一帧都逃不过人为的主观处理。”

  动画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学术论著去描述它,但是以我的现有知识可以得出以上的结论,这也是由于其成像机制是逐帧制作所导致的。

  由此可以得知,两者的输出机制都是连续播放,但成像机制一个是活动照相术,一个是逐帧拍摄。成像是故事呈现的一部分,进而可得出呈现上的不同是因为两者的成像机制的不同所导致的。

  (三)动画和实拍在故事的呈现上有哪些不同?

  我们确定了两者的差异性是由成像机制导致的,那么着重分析成像机制的原理来了解两种成像机制会导致哪些不同。

  a.实拍片——活动照相(连续摄影)技术

  关于连续摄影技术,是指摄影机自录像开启,以每秒X帧的固定速率摄录入画面(这里X或24或30或48或任意一个大于7的数值),摄录过程必然连续。

  这样的过程会导致:

  1.画面内的物理原理与现实的一致性;

  2.同期录音和后期录音兼有之;

  3.摄录过程中不存在绝对可控性,画面具有随机性。

  .

  .

  .

  在观感上会带来:

  1.画面内的事实符合我们的经验认知,这会使观众对于荧幕上的世界会有更好的认同感,更具现实感。

  2.现实的细节是无限的,画面上的细节足够,支持的住类似于单镜头长时间的特写表演。

  3.表演由人本身来做,更精确

  4.同期录音和精确的表演会让观众感觉到更准确更细致的情绪传达。

  5.摄录过程中的不绝对可控会使画面内容更自然,消除刻意感。

  6.等等(太多了,不一一举例了)

  b.动画片——逐帧拍摄技术

  顾名思义,逐帧拍摄就是每一帧都是单独拍摄的,每一帧都是单独制作的(无论是画还是木偶摆拍还是三维建模),每帧相互都具有独立性,制作过程不必然连续。

  这样的过程会导致:

  1.画面内的运动不符合现实的客观物理原理,只能无限趋同。这也催生出了动画制作的核心职业“原画师”的诞生。

  2.不存在同期录音,画面和声音无法同时制作。是的,你当然无法命令一个原画师一边画一边发出二十四分之一秒的声音!

  3.画面制作过程中存在绝对的可控性,每一帧都是工作人员制作的,拿纸面绘画来说,这一张画面我画了云才有云,画了烟才有烟,一切都是“特地”画出来的,我不画就不存在。运动,形态,颜色等画面中存在的一切都是刻意的安排。

  .

  .

  .

  在观感上会带来:

  1.现实认同感不足,更擅长表现现实不存在的视觉奇观。

  2.细节不足,单个固定镜头不适宜过长。

  3.表演不精确

  4.后期录音和不精确的表演使动画更擅长更强烈的情绪传达。

  5.制作过程中的绝对可控性会让画面的形式感更强。

  6.等等

  (四)动画和实拍在故事的呈现上的不同对故事有什么影响?

  虽然原本在故事设计上,两者是不存在啥区别的。但由于呈现上的差异性,确实会让两者擅长表现不同的故事类型,只是更擅长不是绝对。

  实拍电影更适合做的故事类型有伦理片,剧情片,史诗片等等以现实的认同性和细致的情感描绘为目的类型

  动画电影更适合做科幻,魔幻,仙侠,动作,喜剧等等以视觉奇观和夸张表演为目的的类型

  延伸问题———《阿凡达》和《贝奥武夫》谁是动画片谁是实拍片?(坐等撕逼大会)

  以前专门写过一篇论文名为《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比较研究—基于本体形态与美学特性》,说多了其实没有用,最最最大的差别,其实是在于“表演的运动是否真实存在过”,因为动画说到底,是逐帧拍摄的,即使是现代计算机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也是如此,因此即使是“真人定格动画”,也是基于“视觉暂留原理”的一帧一帧的摆拍,而不是一个连贯的表演动作,因此,最本质,最本源的区别是在于“表演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其他的剧本、导演、制作方式与材料等,其实都是共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