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做正畸的成年人牙齿已经反弹,去做成人正畸就是当小白鼠吗?
最近网上的正畸劝退帖特别多。
有一特爱冲浪的朋友,很关心我,看到有人说:
第一波做正畸的成年人和去做那些新兴整容项目的一样,都是小白鼠。
于是特地来问:就这局面,你个拔牙的还能继续活儿少不累赚钱多?
扯犊子。
成人正畸的世界没那么暗黑,整牙也并不只是自讨苦吃。
至于赚得多不多,成人整牙为什么贵,钱都花哪儿了,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1万的牙套7000暴利?整牙竟有这么坑?
一、花钱受罪?这两年关于成人正畸的声音那么多,首先是因为国内第一批戴隐形牙套的人已经处于矫正后的第十二年。
2011年隐适美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国内大型正畸人论坛的注册人数约10万人。
现在这个数字是1000万。*
正畸人基数的迅速扩容,不仅是因为隐形矫治技术让一口钢牙和正畸人的形象剥离,还有生活水平上升给大众带来了更多追求美的余裕。
人数变多,反馈自然也更多。
成人正畸价格动辄五位数,还要经历短则一两年、长则三四年吃嘛嘛不香的日子,所以有人说成人正畸就是花钱买罪受,咱也举四肢认同。
但肯定不能白受罪,十年前做正畸开始反弹的人,先不说后不后悔,其中不少确实没有接收到事前应有的提示,于是被迫经历了人生中最痛苦的事后。
过去几年成人整牙风潮背后,正畸后颞下颌功能紊乱的哭诉,避重就轻挂着羊头卖狗肉的营销,反映了全社会口腔整形相关知识普及的欠缺。
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做好相关科普。
第一个要谈的是正畸三大地狱:拔牙、反弹、颞下颌功能紊乱。
要不要拔牙,是事前稍微了解成人正畸的患者问过我最多的问题之一。尹正在网剧中的拔牙剧照
有个文青妹子,拔了上牙两颗第一前磨牙后对我说,拔牙就像拿走了她身体的一部分,有种失落感。
这倒不是每个正畸人都会有的经历,因为成人正畸并非必须拔牙。
以北纬30度为界,中国北方人具有明显东亚人特征,面部高窄,鼻窄,唇厚中等。东亚型平均脸 图源:HumanPhenotypeGobid型(原命名中亚型)平均脸 图源:HumanPhenotypePalaungid型(南亚一种面型)平均脸 图源:HumanPhenotype
南方人则混有南亚人成分,鼻宽、唇厚、面凸。
而在现代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近几代人,饮食结构中精粮细面踹走粗粮糙米,咀嚼对颌骨发育的刺激作用减小,嘴里的空间似乎装不下牙。
即错颌畸形的发病率随之增加。图源:网络
虽不至于像隔壁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人那样,因太爱吃软食而成为世界牙口不好之最,但国内存在错颌畸形的人群也非常庞大。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性病学调查显示,中国错颌发病率高达74%,对应错颌畸形患病人数在10.36亿人。
其中上颌前凸、下颌后缩的人群,是正畸时需要拔牙的主要人群。
拔牙的意义不仅在于将凸面脸的牙齿回收。
更重要的是便于调整咬合关系。安氏Ⅰ类错颌畸形 临床表现为前牙拥挤、牙弓前突、牙反合或锁合安氏Ⅱ类错颌畸形 临床表现为前牙深覆合或前牙内倾深覆合、开唇漏齿等安氏Ⅲ类错颌畸形 临床表现为前牙反合或对刃
在正畸病例中有一种叫做临界病例,就是拔牙或者不拔牙都成,各有利弊,以沟通后的患者意愿为主。
而存在前牙段牙齿错位的临界病例,也是拔牙能更利于纠正牙合关系。
拔牙矫治不可逆,包括青少年时期进行拔牙矫治后有所反弹或者不满意的,很难再进行二次矫正。
那到底拔不拔?
如果线下面诊的所有医生给出的方案都是拔牙,那就拔。
拔牙后进行矫治的牙,再怎么反弹,都很难变成正畸前的模样。
反弹,是正畸人必定经历的过程,只是程度不同。图源:生命时报推文评论区
一口十年才反弹的牙,可以说是成功。
正畸建立在牙槽骨的高度可塑性之上,通过牙槽骨的吸收和重建实现牙齿的移动。
随着年龄增长,牙龈、牙槽骨等牙周组织会发生生理性退变,即使没做正畸,成年人十年后的牙会变差也是自然发展。
做失败的正畸,是患者出现原本没有的颞下颌关节紊乱问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花钱受罪。
所谓的牙套脸、牙齿黑三角等正畸后遗症,和这个相比极其幼稚。
做出这种问题的医生,很有可能甚至不具有正畸资质。这才是成人正畸的黑暗一角。
二、技术决定论?我国注册在案的口腔执业医师有20万人左右,正畸医生只有几千名,实际在做正畸的医生却远超这个人数。
尤其在隐形矫治技术出现后,对正畸医生的技术要求大大降低,也把正畸这块开放给了更多全科医生。
传统的矫治技术已经发展了300多年,从方丝弓到直丝弓,再到自锁舌侧,材料从金属到陶瓷。传统金属牙套包含托槽、弓丝、结扎丝等结构陶瓷牙套的技术与金属牙套一致,区别在于托槽材质
原理都一样,用托槽固定弓丝,通过弓丝对牙齿施加力量,使牙齿慢慢移位。
传统牙套对牙医的技术要求高,首先在粘托槽的位置上。
上托槽要用酸蚀剂处理牙齿,隔湿吹干后涂树脂粘合剂。图源:网络
第一次给人看这张图,有个同僚说这个酸蚀剂整得也太多了吧?
这不是我干的,我在某粉色APP上看见的。
牙医的技术,真就具体到每一个小细节上。
就说酸蚀剂,以前有个朋友的朋友跟我说陶瓷托槽又碎了一个,去重新粘,不知道医生往牙上涂啥的时候,那个液体流到了牙床上。
当时忍着疼没说,事后舔着就像溃疡,但比溃疡疼,问我会不会出什么问题。
看了下照片情况还好,过几天就能恢复,不过他的医生那个手也忒不稳,传统牙套上托槽的位置不是能随便来的
影响对牙齿的施力,可能会拉歪,力气大了,牙槽骨吸收过多也是问题。
粘完托槽还要弯弓丝,因此自称钳工。
还是个freshman的时候看老师随手就能弯那是惊为天人,后来弯得多了,看学弟学妹的表情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唯手熟尔。图源:知乎用户Edwin图源:知乎用户Edwin
至于隐形牙套就不存在粘托槽这一说。
隐形牙套是1997年首先在美国问世并应用于临床,国内从2002年开始研究。图源:网络
好处是方便隐形,问题是贵,还需要点自制力,否则很容易延长正畸时长。
做隐适美的医生需要先培训,学怎么用电脑设计各阶段的牙套,对牙齿移动路径的思考还是和传统一致,只是说使用的工具变了。
不过2019年的时候一同僚的调查显示,95%的医生认为隐形矫正技术发展前景良好,但直系亲属还是优先选传统矫正方式,而认为目前能与传统固定矫治达到同样疗效的医生仅占 22%。
两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到这个比率上升了多少,当然其中肯定也有技术存在时间尚短的原因。
很多人,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总说做正畸重要的是思维,做传统牙套必须要上手,所以技术是硬件,但做隐形的就不用了吗?
不。以前我以为,正畸效果好不好,医生的思维和技术共同决定。后来发现必须得再加一个患者配合度。
我深感医生和老师这类性质很终身的职业有个共同点,职业角色多样化,极具创造性和灵活性。
医生技术好不好,对每一个患者提供的个性化方案是否适合,都决定了这名患者未来会不会在网上发问:
“我的牙医,你睡得着吗?”
面对成年患者更自主的正畸效果需求,我是经常睡不着。
线下面诊过的都知道,医生只会降低患者预期,而不会做出一定可以改变什么的承诺,但要和患者把审美这类主观认知同步在一条线上还是有些困难。
有患者想,钱都花了,放炮都得听个响,我得让牙医给我整明显点,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做了正畸。
那请参考吴宣仪小姐。切勿热衷烤瓷牙
必须要感谢明星们提供这么多典型素材,让我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有了说服性极强的案例,也算是个软实力比较强的牙医了。
也怪成人正畸风靡后的一些营销,啥都敢说,患者真到线下去面诊了,网上说的那些又不作数了。
所以管甭什么整牙是看医生的技术重要、思维重要还是审美和自己一不一致,这些不一定搞得懂,但背景和经历不骗人,就看他哪儿毕业的,都做了几口牙,最后做得怎么样。
三、营销大战互联网越来越方便的好处是可参考的信息多了,坏处也是可参考的信息多了。
细看那些吵着说整牙后遗症的,很多是避重就轻挂着羊头卖狗肉的营销。
最近我发现一个趋势,网上做成人正畸营销的,不管是医生也好,XX博主也好,开始把以前口腔科普不太提及的其他概念拿出用。
这还是因为有个同学私信我,说看到有个医生说别人的案例是掩饰性矫正,问掩饰性矫正对骨性问题是不是不好。
掩饰性矫正是用于有不是太严重的骨性问题,但不做手术,通过正畸手段可以做到代偿颌面发育异常的矫正。
比如下颌发育不良的凸脸患者,医生说把嘴收进去后视觉上下巴显点,那差不多就是要做掩饰性矫正了。三组骨性前凸拔牙正畸 个人情况不同最终效果也不同
随着这些科普越来越多,我收到的问题越来越千奇百怪,各类术语解释下来,最后问我:
对了医生,下颌在哪儿?
无语凝噎。图源:网络
看科普是好的,但别瞎看,也难怪有人大晚上看正畸解决骨性问题的视频,脑子一热就要打飞的去整牙。
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的患者,很难看出一个人的颌面问题究竟在哪儿,包括凸脸是骨性占比大还是牙性大占比,说服你的少部分是专业性,大部分是煽动性。
就是牙医也要看片儿取牙模。
对于骨性问题,还是那句话,可改善,无解决,因为成人正畸结束后,发育完全的骨头本身是不会改变的。
最后,简单说一下现在网上的哪几类关于正畸的营销千万别上头。
1、“彻底解决骨性问题”是文字游戏,这是什么问题?骨头的本质问题还是视觉上不协调的问题?不动手术的通常都是代偿。
2、“正畸后悔后遗症毁我一生”,牙套脸是可以恢复的,牙套脸丑点还是一口龅牙丑点?根本没踩上问题的关键点。
3、关于牙龈退缩的可以看看,说什么牙龈退缩能恢复的不要信,每个人情况不同,牙龈是厚生物型的比较抗造。图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4、至于本来没有太大问题,正畸的目的是对容貌精益求精却弄出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只能说整牙有风险,正畸需谨慎,我们 从来不劝人整牙,只劝人不要瞎整。
任何医疗行为都有其相应风险,我的目标就是帮你规避风险。整牙结束肯定不会白整,但会往好的方向走还是坏的方向走,就需要了解自己,也了解自己的医生。
我是莫奈丽莎,一个热爱写作的牙医,最近申请了个公众号,传播一些口腔科普知识,以及一些思考,和知乎同名,欢迎关注。*数据来源于三联生活周刊对国内大型牙齿矫正论坛的采访。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感谢分享。参考资料:颅面形态的种族差异,口腔正畸学2000年第7卷第3期正畸医患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认知及满意度的调查研究,钟雅利,2019正畸治疗前患者牙周状况的评估及正畸时机选择,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8年8月第36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