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演员请就位》看郭敬明的“自卑”和李诚儒的“孤独”

  原标题:从《演员请就位》看郭敬明的“自卑”和李诚儒的“孤独”

  孤独和寂寞不同,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

  ——蒋勋

  01

  别看李诚儒的名字这么儒雅,实际上人可狠了,直言不讳、怼天怼地。

  在这个急功近利、浮躁喧嚣的世界里,这样的李诚儒注定是孤独的。

  《演员请就位》从第一季到现在热播的第二季,都不乏有很多精彩的表演和犀利的点评,但我印象最深的是还是李诚儒老师的那句“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在去年《演员请就位》第一季中,李成儒犀利点评数位导演及演员的言论就早已惊爆网络。

  有人觉得他高高在上、倚老卖老,想凭过激的言论红一把刷波存在感。

  有人则为李成儒身上的那股子“硬气”、敢说敢做的风格拍手叫好。

  李诚儒作为一名老戏骨,处处显示自己的高傲与尊严,点评更是一针见血还封喉,连同被称为毒舌评委的尔冬升都自愧不如。

  从第一季开始,李诚儒与郭敬明就曾因《悲伤逆流成河》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李成儒对这个电影剧本产生了质疑,郭敬明抓住了李成儒言语中的漏洞,据理力争,让一大部分观众站到了郭敬明的阵营了。

  而这一次郭敬明任性给出了“S”卡,李诚儒说:

  这已经涉及到了公平公正的问题,给你权力是让你挑演员的,而不是让你任性妄为!

  先普及一下所谓的“S”卡。

  所以,如此宝贵的“S”卡,一共只有8张,每个导师手上2张,而参赛的演员,有40名。

  而郭敬明执意将一张S卡发给了毫无演技的何昶希。

  在郭敬明眼中,演技烂到极限的何昶希却像一颗种子,藏着唯有他能看到的潜力和特别之处。

  在李成儒“一把宝剑扎到胸口,一块死肉一般,一点痛苦都没有”的强烈质疑下,郭敬明依旧义正言辞:“我想给S卡的人,就是我想找他拍戏的人。”

  由此,我看到了郭敬明硬是把一个注重专业表演能力的节目,变成了赤裸裸的选美比赛。

  而李诚儒的批评,被主持人大鹏抓住了话柄,落得了一个“倚老卖老”的称号。

  02

  演员的优劣评判标准到底是什么,是不断努力学习进取?还是一张好脸吃四方?

  当然,对于表演经验为零的何昶希,即便表演得如此“味如嚼蜡”,我们并没有资格过多的批评,包括其他三位导师,也是点到为止,对他并非苛刻。

  但心直口快的李诚儒就不同了,他的眼里只有戏,你演得不好,我就要说,否则我就白白坐在这儿了。

  所以李诚儒当场质疑这张卡的公平性,可谓是一点都没有给郭敬明面子。

  一句“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他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自己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它的喜欢”,让李诚儒无话可说。

  郭敬明的此番言论也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不可否认,如果作为一个辩论选手,郭敬明无疑是优质的。

  但只要稍微过一下脑子,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发现,郭敬明的辩论表面上很精彩,但其实他避重就轻,根本就没有回答李成儒直指的问题所在,而是把表演和作品上的问题所在,转移到李成儒对他的看法上。

  这一招“偷换概念”郭敬明用得炉火纯青。

  郭敬明说“可以不喜欢但请允许他存在”,这句话单拿出来没毛病,但是在这个地方用就是错的。

  演员的演技不专业、不真实、不诚恳,凭什么给S卡?

  为了鼓励?导演喜欢?这是什么行业标准!

  郭敬明这个允许存在,就是在引导这个社会的不良风气,拉低演艺界的门槛,只要有流量就可以当演员?

  由此我窥见了郭敬明内心的自卑。

  他从何昶希的表演,想到了自己年轻时不被认可的经历,为了鼓励差生,他慷慨地送出了与何昶希完全名不副实的“S”卡。

  这个选秀的标准倘若放在职场中,真的会令我分分钟炸毛。

  对于缺乏经验且犯了错的新人,就算不必对其特别严厉特别苛刻,但作为领导,给到其的应该是鼓励,而绝非奖励。

  如郭敬明这样的老板,只会让演技好的演员和能力强的员工,不知道如何做,从而产生不必要的内耗,拉低整个团队的素质和工作表现。

  03

  他的这种气质,一部分源于他的家庭,一部分源于他的商业经历,还有一部分则源于他的演艺成就。

  前两部分就不具体说明了,重点扒扒他对待表演的态度以及在表演上的成就。

  李诚儒对人“咄咄逼人”的背后,实则是对表演艺术的“宁折不弯”。

  翻开李诚儒的履历,大致即可了解为什么他如此“刚”。

  李诚儒对别人严格,对自己只会更加苛刻。

  《西游记》导演杨洁曾这样评价李诚儒:

  一个演员重要,还是一个得力助手重要?缺了他,就等于缺了一只手。

  之后,李诚儒在《重案六组》里黑白两道通吃的大曾,《冷案》中阴险毒辣的大毒枭徐山,《欢喜亲家》中憨厚耿直的鲁万山等,都因其精彩的表演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李诚儒有了名气,但令他苦恼的是,之后来找他的,都是一些“老板”角色。

  李诚儒是真喜欢“演戏”这个东西,而任何一个追求上进的演员都不希望自己被类型化。

  但是,机会是留给每一个有准备的努力的人。

  于是,我们看到了冯小刚导演的《大腕》里,那个把预言房地产的精神病院里的疯子演绝了的李诚儒。

  演个精神病人最难的地方在于,他没有思维,想到什么说什么。

  说的话还要连贯,一点也不能卡顿,如果这中间出现“嗯”、“啊”以及一丝毫的停顿,那就完了,因为你“思考”了。

  据说李诚儒在演完这段戏后,他抽烟的手都直打哆嗦,足以见得,他当时演得多么辛苦。

  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李诚儒拿捏的那个“疯”劲儿,真是太绝了。

  冯小刚导演当场拥抱他,激动地说不出话。

  李诚儒除了做剧务、当演员,他还身兼数职,导演、监制、制片人,他都干过。

  致敬老舍的《龙须沟》、记录慈禧成长的《红墙绿瓦》、贺岁片《大导归来》,都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

  李诚儒的“匠人”精神,让他干什么成什么,就连业余爱好,如玩古董、学书法、说快板、唱京剧、打保龄球......都被他玩成了行家。

  可以说,优秀惯了的李诚儒,练就出了一双法眼,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真的不好。

  而他又真的看不惯对他所无限热爱和敬重的演艺事业的丝毫亵渎。

  与其说李诚儒在《演员请就位》上对演员点评过于犀、毫无人情,不如说是他对现在娱乐圈里好演员没有流量这件事情不忿的抗争。

  04

  《演员请就位》第二季较之第一季,导师换了,主持人换了,参赛者变了,赛制变了,S级、A级、B级评的演员们措手不及。

  只有李诚儒,还牢牢地坐在那儿,在很多人都不认可的评级规则的限制下,试图守着这个节目里最应该被重视的公正和公平。

  他们试图证明他是见过了太多的红尘世事,才能做到无所畏惧,不把所谓的人情放在心上。

  但我觉得,在李诚儒心里,再多的不堪或是辉煌往事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还是他本身“嫉恶如仇”的性格。

  经过多年的磨练,其实李诚儒内心早已经做到了波澜不惊,但是演艺事业又是他的一块心病。

  否则,他不如回家,住着四合院玩着古董,过滋润的小日子,何必来节目组受这个气。

  然而终究还是“错付了”。

  像李诚儒这样较真的艺术家越来越少了。

  也许其他导演看中郭敬明背后的流量和巨大市场,都秉承着“看破不说破”的想法。

  归根结底是因为“利益”二字。

  所以李诚儒很孤独,他的孤独在于,他的言论挑战了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如果世上的每个人,为了不得罪他人,为了让自己的前进道路上所有的人尽量为己所用,看到任何不公事都不闻不问,那这世界又该是何其冷漠?

  然而正如蒋勋老师所说:

  孤独和寂寞不同,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

  有时候,唯有孤独,生命才可以真正地丰富而华丽。

  (图/网络)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诉一颗不曾叛离的心

  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温暖和深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