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门口警示牌上写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网吧门口警示牌上写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是指我国新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指社会所有组织及公民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应从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出发,不允许任何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存在。
对未成年人的四大保护措施包括:
1.司法保护,由公检法等机关负责;
2.社会保护,及社会上的人禁止伤害未成年人;
3.学校保护,由班主任及其他学校工作人员负责;
4.家庭保护,由监护人及家属负责。
未成年人保护的作用:
1.供吃、穿、住、医疗等条件以保障未成年人得以生存和身体的健康。
2.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
3.对未成年人的思想、行为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4.保证未成年人接受学校科学、文化等知识教育等等。
目前我国《刑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规定。另外,我国还特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四条,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
(三)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四)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五)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
(六)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第四十四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儿童之家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社区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植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