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而信教育告诉你-22年幼儿园教资《综合素质》真题及解析!
原标题:德而信教育告诉你-22年幼儿园教资《综合素质》真题及解析!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因为小三轮车数量有限,中班幼儿常为“谁骑车"而争论不休。一天,小雯跑到李老师面前说:“小莉不让我骑三轮车。”对此李老师不恰当的做法是( )
A.小雯,我们玩别的玩具吧
B.小莉,让小雯骑,等会儿我让你发点心
C.小雯,可以怎样对小莉表达你的想法
D.小莉,我知道你是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参考答案】C
解析:中班幼儿发生矛盾和冲突是幼儿交往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位幼儿,不偏袒,用积极的情绪引导幼儿,化解幼儿间的交往问题。B项中,李老师面对幼儿争抢三轮车的行为时,直接让骑车的小莉停止游戏,让给小雯的方式过于简单直接,不利于幼儿社会性方法。
2.刘老师根据《小蚂蚁搬豆》的故事,把小蚂蚁画下来,一个挨着一个的贴在有厕所的墙面上,幼儿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就会按顺序等待入厕。刘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角色是( )。
A.支持者
B.合作者
C.示范者
D.引导者
【参考答案】D
解析: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一日生活中,幼儿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正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题干中教师通过环境创设巧妙地将正确的行为规则融入进去,隐性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规
3.班级里有的幼儿活泼,有的幼儿内向,有的幼儿喜欢画画,有的幼儿喜欢唱歌,有的幼儿家来自农村,有的幼儿来自城市,这给刘老师的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这表明刘老师的劳动具有( )
A.多样性
B.示范性
C.个体性
D.复杂性
【参考答案】D 复杂性
解析:题干中强调幼儿性格及特点各不相同,也就是劳动对象的差异性,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教师要面对这么多有个体差异的学生,继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因此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
4.幼儿园陈老师经常在心里琢磨,“小朋友们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园长是否觉得我干的还不错”。陈老师所处的系列教师行业发展阶段是( )。
D.关注自我阶段
【参考答案】A
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注重自己在学生、同事以及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出于这种生存忧虑,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题干中陈老师很在意小朋友和同事对自己的看法,由此得出陈老师处于关注生存阶段。
5.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要求各缔约国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儿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于这些措施,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实施全面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
B.鼓励发展不同形式的课外教育
C.根据条约使用所有人享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D.使所有儿童都得能到教育的职业方面的资料和指导
【参考答案】D 使所有儿童均能得到教育和职业方面的资料和指导
解析: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缔约国确认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此项权利,缔约国尤应:
(a)实现全面的免费义务小学教育;
(b)鼓励发展不同形式的中学教育、包括普通和职业教育,使所有儿童均能享有和接受这种教育,并采取适当措施,诸如实行免费教育和对有需要的人提供津贴;
(c)根据能力以一切适当方式使所有人均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d)使所有儿童均能得到教育和职业方面的资料和指导;
(e)采取措施鼓励学生按时出勤和降低辍学率。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的是()
A.解释法律
B.监督宪法实施
C.决定人民法院诉讼处理
D.决定驻外全权代表任免
【参考答案】C 决定人名法院依法处理
解析:
7.在幼儿园事故处理中,受伤害的幼儿监护人无理取闹,扰乱教育教学秩序。幼儿园应当( )
A.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B.报告质检部门依法处理报告
C.报告人民法院依法处理
D.报告人民检察院依法处理
【参考答案】A 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解析: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六条,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亲属或者其他有关人员,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无理取闹,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或者侵犯学校、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的,学校应当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造成损失的,可以依法要求赔偿。所以,对于题干中的情况,报告公关机关依法处理最合适。因此选A。
8.高先生把自己收藏的书画捐给某幼儿园。园长在整理书画时发现其中一张山水画意境很美,仔细观赏后拿回家挂在书房里。关于园长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园长有权处理教育捐赠
B.园长不得挪用教育捐赠
C.园长侵犯了高先生的财产权
D.园长拿回家前应征得高先生的同意
【参考答案】B 周园长不得挪用教育捐赠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
会组织和个人对教育的捐赠,必须用于教育,不得挪用、克扣。
9.三岁的明明因不听话被母亲置于闹市不管,好心人发现后,报告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对明明的母亲( )
A.予以行政处罚
B.予以行为处分
C.予以刑事处罚
D.予以民事处罚
【参考答案】A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被扶养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此属于行政处罚,因此选A.
10.某报社为抢独家新闻,报道了一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姓名、住址和犯罪过程,并且配发了照片,该报社的做法( )
A.合法,有利于实施法治教育
B.合法,体现了新闻报道自由
C.不合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D.不合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荣誉权
【参考答案】C 不合法,侵犯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学生的隐私权
解析:强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宣传,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应当客观、审慎和适度,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11.区角活动时,军军故意撞坏玩具,黄老师批评他还做鬼脸,并顶撞黄老师,黄老师怎么做都无济于事,只好把他带出教室,并交给园长处理。黄老师的做法( )
A.不正确,推卸了教师的责任
B.正确,教师有公平评价幼儿的义务
C.不正确,侵犯幼儿受教育权
D.正确,教师有批评教育幼儿的权利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教师将幼儿带出教室的做法侵犯了幼儿的受教育权。
12.某家幼儿园组织商业演出,该幼儿园的做法( )
A.正确,有助于促进社会教育
B.正确 有助于改善幼儿园办公条件
C.不正确 幼儿园不得以幼儿表演手段牟利
D.不正确,幼儿园进行商业表演须经过家长同意
【参考答案】C 不正确 幼儿园不得以幼儿表演为手段牟利
解析:
13.李老师打扫完班级卫生后,顺便坐在教室的玩具柜上,这时他看到小杰也从椅子上爬到上坐着,便说:“小杰不能坐到柜子上,这样太危险,老师说过很多次了,你忘了吗?”旁边程程跟上说:“老师,你也坐在上面呢。”此时李老师恰当的回应是:( )
A.老师和柜子说过了,它同意哦
B.谢谢你,以后我们都不要坐了
C.老师打扫卫生太累了,只做了一小会
D.谢谢你,老师不会摔,小朋友会危险的
【答案】B
【解析】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身为老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题干中教师教导幼儿不要坐到玩具柜上,身为老师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因此A、C、D不符合。
14.小班的保育员徐老师正在照顾两个不肯吃饭的孩子,这时京京端着空碗还想吃饭,徐老师转头对正在使用电脑的陈老师说,帮京京舀一点饭,陈老师回应这是你的工作,我有我的事情要做,陈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是( )。
A.关系性
B.长期性
c.协作性
D.制度性
【参考答案】C 协作性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与同事间团结协作、互相配合,而题干中陈老师却在徐老师忙不过来时,拒绝徐老师寻求协作的请求,违背了教师间协作性的要求。
15.奶奶将小鱼的被子送去幼儿园,走到寝室时,老师刚好带孩子们去做操了,奶奶发现小鱼的床位在一个角落里,便将小鱼的床位换到了寝室中间,老师应该( )。
A.认同奶奶调整床位的行为
B.让晓瑜告诉奶奶不能调
C.立即把晓瑜的床位调回原位
D.打电话与奶奶沟通,不应该这样做
【答案】D
【解析】针对于题干中的情况,老师应耐心与幼儿奶奶沟通相关的育儿知识及理念,告诉奶奶不能这样。
16.徐老师正在分组活动中指导幼儿,一起身,衣服上的胸针勾住了品品的头发,品品害怕的哭了,徐老师小心的把晶品的头发与胸针分开,接下来徐老师应该( )
B.加强防范,不要带胸针伤到误伤幼儿
C.安抚孩子情绪,处理好后调整胸针位置
D.注意安全,只佩戴不伤到幼儿的胸针。
【答案】C
【解析】发生突发情况时,教师应该将幼儿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第一时间妥善处理。题干中,教师胸针勾住幼儿头发,教师将头发跟胸针分开后,应第一时间安抚幼儿情绪,并处理好胸针的位置。
17.星星眨巴眼睛,让人产生无限联想。繁星闪烁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
A.星星距离遥远
B.人看星星时不停眨眼
C.星星不断运动
D.大气密度不断变化
【参考答案】D 大气密度的不断变化
【解析】由于大气疏密程度不均匀,星光通过疏密不均的大气时,因发生折射而弯曲,由于大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因此被大气折射的星光,方向也不固定,有时会从不同的方向折射到人们的眼中。有时也折射不到人的眼中,因此会看见繁星在夜空中闪烁不定的现象。
18.安全标志是表达特定安全信息的标志,有图形符号,安全色以及形状或文字构成,用于公共场所、工业企业、建筑工地和其他有必要提醒人们注意安全的场所,指导人们采取合理行为,下列安全标志中,表示“**”的是()。
【参考答案】B 当心夹手的标志
解析:
19.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以鼓舞爱国主义精神行为主题,往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下面与法国国歌《马赛曲》诞生相关的( )。
D.拿破仑远征俄国
【答案】B
【解析】马赛曲的作者名叫鲁热·德﹒利尔(Claude Joseph Rouget de Lisle }。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赞歌——马赛曲。
20.教育儿童从小热爱英雄、尊敬英雄、学习英雄,如果给孩子们讲述拨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的故事,下列人物奇迹可作为讲述内容的是()
A.霍去病
B.文天祥
C.戚继光
D.林则徐
【参考答案】C 戚继光
解析:
21.果戈里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其作品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果戈作品的是()
A.《变色龙》
B.《死魂灵》
C.《外套》
D.《钦差大臣》
【参考答案】A 《变色龙》
解析:
22.小刺猬,去理发,嚓嚓嚓,嚓嚓嚓,理完发,瞧瞧他,不是小刺猬,是个小娃娃,这首儿歌的作者是()
A.鲁兵
B.乔宇
C.柯岩
D.任溶溶
【参考答案】A鲁兵
解析:
23.中国古代话中有一个人物,被看了头人不甘屈服,他以两乳为眼,肚脐当口,依然操着盾,握着斧,这个神话人物是( )
A.蚩尤
B.后羿
C.刑天
D.共工
【参考答案】C刑天
解析:
24.万里长城是由关隘、城台、烽火台和城墙组成的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长城的修筑历史十余个朝代,持续两千余年,是人类历史上修筑时间最久的建筑工程,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下列朝代中,修筑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是( )
A.秦朝
B.西汉
C.北魏
D.明朝
【参考答案】A秦朝
解析:
25.毕加索是著名艺术家,其著名作品有《格尔尼卡》《和平鸽》等,毕加索的国籍是()
A.法国
B.荷兰
C.西班牙
D.葡萄牙
【参考答案】D西班牙
解析:
26.图文混排是word的特色功能之一,关于图文混排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可以在文档中插入图形
B.插入
C.使用文本框
D.使用配色方案
【参考答案】 D 可以在文档中使用配色方案
解析:
27.在power point编辑某张幻灯片时,不能实现 操作是( )
A.插入→图片
B.插入→按钮
C.插入→ 表格
D.插入→图表按钮
【参考答案】B 插入—板式
解析:
28.下列选择中,与“水杯”和“瓷器”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A.“木制品”和“家具”
B.“鲸鱼”和“海鱼”
C.“豆制品”和“大豆”
【参考答案】 A 木制品和家具
解析:
29.按规律填数字是一个很有规律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1=3,2=9,3=5,4=( ),5=27的规律,以下选择中应填的是( )
A.17
B.19
C.21
D.23
【参考答案】C 21
解析: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在自由区域活动的时间,凡凡和瑶瑶选择去做手工链。金老为他们提供了材料,并且给了他们制作步骤,但是瑶瑶却不是按照步骤制作的。凡凡跟老师说,老师,你看她跟我做的不一样,做的是对的。老师听见之后过来找瑶瑶说,哦,你做的不一样吗?那等一会你做完,我们看看你做的什么样?然后瑶瑶特别自信的说,等着看吧你们。后来瑶瑶做完了她做的项链是根据她妈妈带的项链做的,然后他做完之后,金老师展示了他的项链,并且表扬了她,还说他观察的很认真仔细。在班上展示了他的作品,后来小朋友们也纷纷的夸赞她,后来老师让瑶瑶去上台讲了他的创作的意图。老师又把其他幼儿的作吕一一的给大家来进行了点评。课后老师去积极的整理了这次的经验,然后反思不足,进行了改进,然后用于以后撰写论文和做课程研究。
问题∶请用教师观的内容评价该老师的行为。
30.【参考答案】:
答:该教师的行为符合新课改的教师观,具体如下:
(1)幼儿一日生活的支持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种发展不只是在学业方面,更体现在对学生人格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的关心上。材料中,教师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引导,并促进了幼儿在动手、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体现了这一点。
(2)教师是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应用者,课程的建设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念。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中,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随机应变,充分发挥教育机智,体现了这一点。
(3)幼儿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材料中,教师在活动结束后积极总结经验并进行反思和改进,体现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该教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1.材料:
周老师让学生们纨编大灰狼的那个故事,强强的想象力特别好,他讲的故事绘声绘色,但是他在讲到最后的时候,他讲小动物们都打败了大灰狼,然后把大灰狼的头砍下来了,后来让大家都觉得非常的害怕,琪琪还害怕的哭了起来。老师就把琪琪把他抱在怀里,然后说老师在这儿呢,别害怕。后来老师就开展了一个特别愉快的游戏。
再后米周老师就给大家读绘木,读《你看起来很好吃》。老师让大家积极的去说自己喜欢这个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学生们都说喜欢谁谁谁,然后因为他很有爱心,很善良之类的。
后来老师就赶紧说,我们要去做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人,要爱护和保护小动物,不能伤害他们。
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徳来评价周老师的教育行为。该老师做法正确,体现了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要求。
31.【参考答案】:
(1)体现了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老师对因为受到害怕而哭泣的琪琪进行了安抚,并且之后带学生开展了快乐的游戏,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
(2)体现了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老师不仅鼓励大家说出自己所喜欢的故事人物的优点,并且还教育大家要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培养了小朋友们的良好品行。
(3)体现了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老师面对的哭泣的小朋友做到了细心安抚,同时因为续编故事的内容引起了下朋友害怕,于是更换为了适合小朋友们的愉快的游戏,并且还对学生进行了德育,体现了老师对工作的一丝不苟。
综上所述,材料中的老师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
32.材料:
冠礼,是冠礼和笄礼的合称,是我国古代的成年礼,标志着男女由少年迈入成年。因而冠礼在古代社会家礼文化和人生成长诸阶段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根据礼书记载,先秦冠礼在宗庙进行,主持者一般为受冠者的父亲,即孟子说的:“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滕文公下》如果父亲已经去世,则由兄长主持。加冠前,主人要通过占卜的方式确定冠日,随后邀请参加冠礼的宾客,,尤其是为子弟加冠的正宾。加冠当日,主人要准备好冠礼所用的冠服器物等。加冠前,受冠者由赞冠者为其梳头、挽髻、加笄,再把头发系好,以便加冠。冠礼的主体仪式为“三加”,即由正宾依次给受冠者加缁布冠、皮弁、爵弁,每次加冠都要配以相应的服饰。加冠时,主宾要向受冠者宣读祝辞,内容是勉励其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远大的人生志向。加冠后,正宾为冠者取字。同时,子弟加冠后要拜见母亲和尊长,并接受他们的教诲。
传统冠礼饱含着深刻的伦理意蕴、道德追求与责任担当。
首先,借助冠服使受冠者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责任。“三加"仪式无疑是整个冠礼程序的中心环节。初加缁布冠,该冠为太古之制,蕴含尊古尚朴之意。再加皮弁,皮弁为臣子上朝时所戴之冠,意味着受冠者可以参与政治事务。三加爵弁,爵弁为先秦宗庙祭祀时所戴之冠,象征着加冠者开始拥有祭祀权。加冠过程中,受冠者通过穿戴具有不同意义和功能的冠服,明确其作为成人开始享有治人、参政、祭祀等权利和义务,使其对自身社会角色获得更为明晰的认知。
其次,借助冠辞教导受冠者不断砥砺自己。例如,初加时祝辞有“弃尔幼志,顺尔成德”的内容,就是要求受冠者放弃幼年孩子气的行为,以成年人的道德准则来砥砺自己的德行。再加的祝辞说:“敬尔威仪,淑慎尔德。”告诫其成年人的气质是端庄威仪,内在善良温和,凡事以礼行之,希望受冠者能始终以此为准绳来要求自己。三加的祝辞说:“以成厥德。”嘱告受冠者已经成人,要以成人的礼仪标准来约束自己。
再次,古人对冠礼的重视不仅仅在于冠服本身,更在于他们希望借助冠服仪式,构建一种儒家倡导的理想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宋代以来世风浇薄,民间胡服盛行,车服多僭越而禁之不绝,道学家们对此无不感到痛心疾首。譬如,司马光认为不行冠礼,则不知“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四者之行,不知“成人之道”(《书仪》)。朱熹则批评“今衣服无章,上下混淆”《家礼》),以致华夷不辨,尤需加以整顿。
冠礼是中华优秀传统家礼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家文化与礼文化融合的结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虽然时代发生了变迁,但无论是冠礼的礼义内容还是其礼仪教化方式,都有诸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吸纳借鉴的地方。
一方面,借鉴传统冠礼仪式和教化方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角色认知,培育礼仪文明素养。《礼记·冠义》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在儒家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有礼义。虽然传统家礼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这种借助极富象征意义与教育性质的礼仪形式,为个体提供社会角色认知,并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素质的教化方式,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建议有关部门在吸纳传统冠礼仪节的基础上,设计一套简明易行的成人礼加以实验推广,助推亿万青少年通过仪式更好理解和践行“成人之责”。
另一方面,承故拓新,充分挖掘传统冠礼文化中的积极内容,使之成为涵养青少年道德人格的丰厚滋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冠礼礼义中浸润和倡导的修身之德、成人之责、立世之道和感恩之心,仍然是新时代青少年成人成才所需要的必备素质,对于促进家德家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大有裨益。
(摘编自陈延斌,王伟《传统冠礼及其时代价值》,有删改)问题:
(1)什么是冠礼?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分)
(2)冠礼在我国传统家礼文化中为什么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10分)
32.【参考答案】:
(1)冠礼,是我国古代的成年礼,标志着男女由少年迈入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主持者一般为受冠者的父亲。加冠前通过占卜确定冠日,随后邀请宾客。当日,主人要准备好所用的冠服器物等。加冠前,受冠者由赞冠者为其梳头、挽髻、加笄,再把头发系好,以便加冠。冠礼的主体仪式为“三加",由正宾依次给受冠者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均需配以相应的服饰。加冠时,主宾要向受冠者宣读祝辞。加冠后,正宾为冠者取字。加冠后要拜见母亲和尊长,接受他们的教诲。顺
(2)传统冠礼饱含着深刻的伦理意蕴、道德追求与责任担当,作为中华优秀传统家礼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家文化与礼文化融合的结晶,有诸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吸纳借鉴的地方,具体分析如下:
①借助冠服使受冠者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责任。加冠过程中,受冠者通过穿戴具有不同意义和功能的冠服,明确其作为成人开始享有治人、参政、祭祀等权利和义务,使其对自身社会角色获得更为明晰的认知。
②借助冠辞教导受冠者不断砥砺自己。初加时祝辞要求受冠者放弃幼年孩子气的行为,以成年人的道德准则来砥砺自己的德行。再加的祝辞告诫其成年人的气质是端庄威仪,内在善良温和,凡事以礼行之,希望受冠者能始终以此为准绳来要求自己。三加的祝辞嘱告受冠者已经成人,要以成人的礼仪标准来约束自己。
③冠礼中借助冠服仪式,构建一种儒家倡导的理想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宋代以来世风浇薄,民间胡服盛行,车服多僭越而禁之不绝,道学家们对此无不感到痛心疾首。朱熹则批评“今衣服无章,上下混淆”《《家礼》),以致华夷不辨,尤需加以整顿。
因此,当下我们应该借鉴传统冠礼仪式和教化方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角色认知,培育礼仪文明素养。另一方面,承故拓新,充分挖掘传统冠礼文化中的积极内容,使之成为涵养青少年道德人格的丰厚滋养。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在一个世界著名的博物馆里,有小学生和中学生集体席地而坐,在听取详细而系统的讲解,还有幼儿园孩子前来参观,讲解员是一个富有经验的老奶奶,他并没有向孩子们讲解博物知识,而是在展出的美术作品前,问孩子们这上面有几个人呀?这件衣服是什么颜色呀?这儿都有几棵树呀?孩子们看的认真,回答的也很认真。
综合上述材质引发的思考和感慨写一篇论说文,要求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以生为本、创新思维、因材施教、打破常规、儿童观、尊重规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