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学的人多半心理有问题吗?
这种奇怪的问题一定要用精神分析这种连伪科学都不算的东西来解读!!!
是的,在精神分析的框架下,我们人人都有【有病的一部分】,区别就是我们如何面它。
精神分析对人格的描述,将其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你们都知道的),这三部分都是你自己,而其中(划重点啊!)本我和超我,都有病!
你们过去总觉得本我有病,对吧,但其实,超我也有病。本我的病,在于他们不顾一切的试图满足欲望,内部有很多原始的、非逻辑的幻想;而超我的病在于过于苛刻严谨,永远像是一个手拿皮鞭的监工,自己抽自己。
所以:学不学心理学,你的某一部分都有病。
但是人和人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呢?
刚才没说“自我”。自我(ego)其实非常累,他们需要想方设法处理你身上有病的这部分,而他的策略主要有两种:掩盖甩锅
掩盖的策略——就像你的衣柜一样——你的女神要来查寝室,你紧张的要死,就把乱七八糟的衣服堆在衣柜里,表面上干净整洁,但是千万别打开柜门,否则衣服袜子没洗的内裤会一股脑“喷”出来。
这就是自我做的事情, 他努力的将你有病的部分压抑在无意识(unconsciousness)中,你意识不到它,它就仿佛不存在。
而实际上,这是所谓的健康人的策略。如果一个人自我能够充分掩盖自己有病的板块,那么他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正常心理状态”。
当然,前提是不要拉柜门。如果你的生活中遇到了重大事件,比如你突然发现自己被绿,那么柜子里的东西就会喷出来,然后你就生不如死,你的本我说:“我要杀了这对狗男女!”你的超我说:“一定是我做得不够好!”然后你痛哭你喝酒你跟室友撒泼打滚。
当然,这通常是暂时的,你的自我会慢慢的恢复功能,继续把有病的部分收拾起来,然后你又生龙活虎了。
第二个策略,收拾衣柜就不好使了,因为你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指着你处女座的下铺说:“这是我的床位”,然后指着你自己两年没洗已经印出了一个黄色人印的上铺说:“这是他的床位!”
你的自我将这个世界一分为二,把好的留给自己,然后把不好的扔给别人,这样暂时自己还OK,坏事儿都是别人做的。“你放屁臭别人,其实奏是你放的!”
这种策略在精神分析的框架下,被理解为原始的策略,使用这种策略的人,一般被理解为“有病”的人。比较严重的症状,比如幻觉妄想,自知力缺失,强烈的自我批评(这个比较特殊,他们是把坏的东西留给自己,把好的扔给别人),各种不能自拔的恐惧和强迫症状。
无关,但也有关!
无关很好理解,你学什么不一定就有什么,学金融的人也不一定都很有钱,学医的人也不一定自己一身病,对吧。
但是,目前心理学的现状是——它会吸引一批有问题的人入行——尤其是心理咨询。
目前市面上进入心理学领域,常见有三条渠道:1.心理学本科、研究生、留学海归入行;2.自己先接触心理咨询服务,然后起义改行从业;3.在头条喜马搜狗网页边上看到了广告据说可以月入好几万然后去那个哪儿和那个哪儿买个证书入行。
第一条从业路径,很容易吸引备受心理困扰的年轻人,他们觉得自己有很多困扰,而且愿意深刻思考人性(其实就是想翻开自己的衣柜门看看)。甚至有很多高中被确诊的学生,他们试图学习心理学来拯救自己——至少是缓解。
第二条路径更明显了,尤其是再碰到了不靠谱的咨询师,来访者转学员再转从业者,成了某某专家的首席弟子,然后自己不会做鉴别诊断(“这都真事儿!”)
第三条路径,其实进来的人往往相对健康,毕竟是为了钱来的。但是——一个相信网页上广告发家致富的人,你能指望他把衣柜收拾成什么样?
所以,的确有一部分学心理学的人,是自己本身带着困扰来的,其中一小部分,是带着被治愈的精神障碍来的(当然,也有发着病来的)。这一小部分人因为太抢眼,所以就特别引人注意,容易给人造成误解。
天底下有两种病,一种是你觉得你有病,一种是别人觉得你有病(当然,还有这二者的共病)。你觉得你有病,保不齐是真有病;别人觉得你有病,要么你是没自知力了,要么就是,你跟大家不太一样。
是的,学心理学,容易让你变得和大家不太一样,然后因为你学了心理学,大家就会自然的把你的这种“不一样”赋予一个很好的解释,说你有病。
我记得我家装修的时候,我坚持客厅不要电视,要做成阅读办公区,于是全家人说我有病——谁家客厅不是沙发电视小茶几?怎么就你非得隔色(方言:另类)呢?我看你学心理学都学出病来了。
我朋友说自家孩子不爱学英语,人家小朋友3岁就会背26个字母了,我家孩子5岁了还不会背,怎么办啊?我一边吃毛肚一边说,不会背就不会背呗,越吓唬他他越背不下来。我朋友就跟我急了,孩子就得逼,你不逼他总也是落后。
去做EAP,企业老板想要我们把员工收拾的又听话又努力干活还不要钱,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骂什么……
学心理学(咨询)的人,往往能够跳出日常大众的价值观,重新审视它们,从“关注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大家认为正确的角度”或“我应该怎么做的角度”看待问题。
这似乎有点格格不入,毕竟这个时代的神经症,就是虐待自己,然后给自己贴一个看似美丽的标签。
“你好!打工人!”一个人有没有问题,一方面要看诊断标准,另一方面看社会文化当你觉得一个人有问题的时候,一方面要看是否符合某些标准,另一方面要反思他的言行举止是否跟你的文化习惯不符心理学的确会吸引一部分本身有困扰的人来学习和从业精神分析框架下,人人都有有病的一部分,只不过处理方式不同精神分析不可证伪,所以一切评判精神分析对或错的,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