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患有抑郁症的人的思维方式和正常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本人现在大三,有抑郁现象六年左右了,时轻时重,现在好多了,但是情况不稳定,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不想父母担心,从未和人说过,也不会在人面前表现出来。前一段时间一个人进行了一次旅行,悟出了要和自己和平相处的道理,大概算是恢复的第一步吧。最近觉得思维方式真的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抑郁太久了,感觉已经完全忘记了正常人是怎样思考的。所以想邀请大家讨论一下正常人和有抑郁症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到底是怎样的不同。

  抑郁者与正常人的思维方式、防御方式、看待自我及他人的态度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如下:

  1、对自我的消极态度

  正常人虽然也会因为评价或竞争的压力对自己有糟糕的感觉(当失败时),但大多数时候,他们对自己的态度是积极的,乐观的,欣赏的。即使产生了糟糕的自我感觉,也容易通过乐观的思考或一些应对方式重新恢复良好的自我感觉。抑郁症患者则容易苛责自己,认为自己有缺陷,不完美,他们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幸福,更多的出现糟糕的自我认知。

  正如 @羊毛呆和小summer 所举的非常典型的例子:事件:某个课很难,大家都学不会普通人/正常人:卧槽这课怎么这么恶心啊 教授为啥这么安排啊擦擦擦,我受不了了,周末找学霸问题去擦擦擦,我不想学习啊抑郁者:为什么我完全不理解教授讲的东西……我以前明明不这样啊……为什么感觉自己越来越没用…这几年/这几个月一直是这样,人生真的好灰暗……

  遇到挫折,正常人会把愤怒指向外界,或者寻找力量得到帮助,而抑郁症者则会激活自我苛责的模式中——对自己很愤怒,也不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或者求助于他人,让自己陷入抑郁情绪中无法自拔。

  2、抑郁现实主义

  抑郁症者有一种叫做“抑郁现实主义”的认知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抑郁者比不抑郁的人能更加客观地看待现实。正常人会以“玫瑰色眼镜”来看待世界——某种令人感到安慰的幻觉使他们免受挫折和绝望——而抑郁症患者却无须这种幻觉,这样虽徒增了悲伤却更智慧。

  前不久自杀的高中生林嘉文在他“最后的话”中曾写到:“人活在世上,实在不该太把自己当回事,但只要人要赖活着,总得靠某种虚荣来营造出自我存在的价值感......” 他说的并没有错,正常人需要一些幻想的东西让自己感到有希望,有价值,而抑郁者太过现实,把一切都看透了。爱情、友谊、亲情、信仰——生活中那些积极的东西,都会被他们强烈地质疑。

  一个抑郁的高中生多年以来一直在思考“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多年思考的结果是生命没有意义,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生命有没有意义”这样的问题正常人是不太会去思考的,即使被要求回答,他们也能赋予积极的意义——这是对生命无常的一种乐观防御。抑郁症者很较真,他们一定要寻找到一个真理性的答案,而放不过任何的瑕疵。

  非抑郁者有一种乐观的心态,他们相信未来是好的,人是友善的,将来自己能更有钱,更受欢迎,更健康等等,这些积极自我实现的预期即让他们感到有希望,又能让生活出现积极的变化。

  3、选择性提取负面信息

  抑郁者会选择性提取一段经历中消极的部分。除非事情非常顺利圆满,抑郁者会有略微的高兴,只要事情有些瑕疵,抑郁者会只注意这些,并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比如,在亲密关系中,难免会有冲突、矛盾、差异,非抑郁者会更多的关注亲密关系中的爱、合作、付出、包容,而忽略那些负面的部分;抑郁者又一次较真,选择性的注意关系中负面的部分,并得出一些普遍性的结论——“他不爱我”、“我们完全不合适,根本就不应该继续下去”之类的结论。

  我在一次演讲之后感到抑郁了,那么我很可能只记得当时出现了尴尬的停顿、没有回答好问题之类的情景,而忘了演讲的绝大部分进行得很顺利。相反,一个正常人会更乐观的评价自己的表现。有研究发现,在一次即兴的演讲后,被问及自己的表现时,非抑郁者对自己的评价要高于旁观者,而抑郁者对自己的评价低于平均分。因此,正常人能选择性提取正面信息,而抑郁者会选择性提取负面信息。

  4、自我参照

  抑郁症者有一种放大自己的倾向,甚至认为自己是关注的焦点,害怕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被人看到。比如,在公众展示的场合,会认为所有的眼睛都盯着自己,自己犯的任何错误都会被下面的观众谈论。

  抑郁者内部有一个严厉的批评者,在评价的场合会把这个批评者投射到观众身上,并因此经常有自尊失落的体验。

  抑郁者还会有过度负责的情况。他们认为发生的不好事情自己都负有责任,而好事则缘于他人、运气或其他不能控制的因素。

  5、对拒绝特别敏感

  拒绝会唤起抑郁者强烈的挫败感,会破坏他们的自我形象。由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丧失或创伤经历,抑郁者发展出了过分独立的倾向。他们羞于表达内心真实的需要,即使表达了,往往也是轻描淡写的,所以周围人往往会读不懂他们的内心需求。抑郁者之所以在需要时不会主动寻求帮助,便是因为害怕被拒绝。

  一个男孩失恋了,他内心很痛苦,但没跟周围人说,因为他担心周围人会觉得这个事可能根本算不了啥,他选择自己去消化这些痛苦。过了几天,同寝室的一个男生也失恋了,该男生邀请大家一起喝“失恋酒”,大家一边喝酒,一边安慰他。我们能看到这两个男生的差别,前者因为害怕被拒绝而羞于求助;后者则能以一种被大家能接受的方式来寻找安慰。

  抑郁者能轻易地觉察到周围人赞成或反对的微妙暗示。对于别人的反对意见,非抑郁者可能会争论或不屑一顾,抑郁者会非常在意,并唤醒一直存在的自我苛责模式。

  6、对情感体验的隔离

  因为对拒绝敏感,抑郁者羞于表达需要和情感,慢慢地,他们还发展出了一种对情感的态度,便是忽视它、否认它、隔离它。

  当遇到重大的创伤,或者频繁地面对某些可怕的事件(如父母打架、被父母送养等),人会发展出一种对情感体验隔离的自我保护机制,以此来减轻伤害。在某些家庭里,让别人感受到你的情感是危险的,因为这会唤起别人的攻击或焦虑。比如,一个高考前焦虑不安的女孩鼓起勇气跟父亲说了自己的痛苦,说自己快要崩溃了,希望得到父亲的理解与支持。没想到焦虑的父亲攻击她说:“你不要关键时刻来给我玩这一出,你要崩溃了,我也要崩溃了”。所有这些情况,都会让抑郁者慢慢地学会屏蔽自身的情感,而后者当然也会加重抑郁的情绪。

  由于抑郁者不让自己感受情感,反而容易出现情绪的突然转变。比如一个女孩突然觉得自己很沮丧、不开心了,却不知道情绪转变的原因。其实情绪的转变总是由没有被感受到的情感或回忆导致的,也许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小冲突,也许是一段记忆,或者听到的一句话。由于习惯性的屏蔽情感,抑郁者最常出现的体验是:“它突然来了,我突然变得如此低落,但却不知道为什么低落”。

  有些抑郁者给人的表面印象是他们很看得开,很淡定,他们很少会表现出特别想要的状态。这是他们对于内心需要的过度防御,久而久之,他们变得麻木了。

  7、消极的归因方式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对抑郁者广泛存在的“习得性无助”进行了研究,发现抑郁者消极的归因方式。

  抑郁者倾向于将坏的事情看作是永久的,而好的事情是暂时的;而非抑郁者刚好相反。当一个抑郁者遇到了坏事,他会想:“这下我全完了”,而非抑郁者可能会想:“我能挺过去”。当遇到好事时,抑郁者会想:“我只是运气好而已”,非抑郁者会认为:“这是我该得的”。

  抑郁者会把坏事情视为普遍性的而不是特殊性的。他们会认为:“没有一个机修工是诚实的”,而不是“那个机修工不诚实”。非抑郁者将坏事情视为特殊性的而不是普遍性的:“我今天感觉不舒服”,而不是“我总是生病”。对于好事情的发生,两者的看法也相反。抑郁者认为好事的发生是特殊的、是因为运气好:“今天我数学考试我运气好”,而不是“我数学好”。

  第三个方面是个体化。当坏事发生时,抑郁者习惯于苛责自己:“我什么事都做不好”、“我总是出错”,非抑郁者不太可能接受这样的指责,而是会保护自己:“你的错误和我一样多”。乐观者认为他们能使好事发生,而抑郁者会认为只是运气好而已。

  在抑郁状态下,永久性、普遍性和个体化的极端表达是“不管在哪,事情总是会变糟,都是我的错”。而较为乐观的思路是“事情有时会变糟,但并不总是这样,而且原因很多”。

  以上例举了抑郁者一些典型的思维方式及表现,如果想更充分的了解抑郁者的特点,并掌握走出抑郁的理念和方法,请参考Richard O'Connor著《走出抑郁——让药物和心理治疗更有效》(第二版)一书。本回答的一些内容便出自这本书。

  ——————————————————————————————————

  谢谢各位的支持。统一回复一下评论区一些人对于自己是抑郁症的担忧。

  哪怕这些思维方式你全中,只能说明你具有了抑郁者的思维特点,但不能说明你得了抑郁症。正如评论区有人指出的,抑郁者的思维方式是人类进化形成的认知偏见,具有一定的适应意义,所以正常人或多或少都有抑郁者的思维特点。即使一个人具有了抑郁者的思维特点,但当他有足够的社会支持(爱情、友情、亲情等),充分的应对能力与资源(如坚持运动、学会倾诉、冥想、兴趣爱好等),以及良好的社会胜任感(工作、学业、人际方面的成就),那么就不太会得抑郁症。

  附上DSM-5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供知友参考:

  抑郁障碍的DSM-5诊断标准

  A.以下症状有5项(或更多)同时持续存在两周,并且较既往有显著地功能改变;且至少存在1(抑郁心境)或2(兴趣或愉悦感缺失)中的1项。注意:不包括可以明确归因于其他药物使用所导致的症状。

  1.抑郁心境几乎整天和每天存在,可以是主观表述(如感到悲伤、空虚、无望),也可以是被旁人观察到(如流泪)。注: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可表现为易激惹情绪。

  2.几乎整天或每天对所有或几乎所有活动明显的兴趣或愉快感的减少(通过他人描述或观察)。

  3.显著地体重减轻(在没有节食情况下)或体重增加(即1月内体重改变超过原体重的5%);或是几乎每天有食欲的减退或增加。注:在儿童中,按未达到标准体重考虑。

  4.几乎每天失眠或嗜睡。

  5.几乎每天存在精神运动亢进或迟滞(能被旁人观察到,而不仅是主观感到焦躁不安或迟缓)。

  6.几乎每天感到疲乏或精力(活力)丧失。

  7.几乎每天有无价值感或者极端或不恰当的自责(可能出现妄想)(不仅是主观的自我谴责或对生病的内疚)。

  8.几乎每天存在思考力或注意力的减退,或优柔寡断(可以是主观上的描述,也可以是被旁人观察到)。

  9.反复想到死亡(不仅是对死亡的恐惧),或反复有自杀倾向的观念但没有详细的计划,或有自杀企图,或有自杀的详细计划。

  B.这些症状引起临床意义上显著地不适或造成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中职能的损害。

  C.症状并非由于药物的生理作用或其他疾病所致。

  注:对重大的丧失(如丧亲、破财、自然灾害、重病或残疾)的反应,可以包括诊断标准A中的:强烈的沮丧感、对丧失的沉思、失眠、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类似于抑郁发作。尽管这些症状可以理解或考虑为对丧失的恰当反应,在除了正常的重大丧失反应之外的抑郁发作。需要基于个人史和文化氛围,对重大丧失背景下的痛苦表达做出临床判断。

  D.这样的抑郁发作不能很好的用分裂型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障碍、妄想障碍,或其他特定与非特定的精神分裂症谱系或其他精神障碍解释。

  E.从未有过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注:若所有躁狂样或轻躁狂样发作均由于物质所致或由于其他药物使用所致的生理作用,本条排除方法则不适用。

  这是我的公众号,欢迎关注:俞林鑫心理工作室

  注意力很难集中敏感,特别敏感记忆里退化严重逃避,不想直面面对痛苦想一走了之或是一死了之严重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中很宅,不会主动与人交往、约会越来越不懂得与人如何交往/相处假装自己很乐观、阳光、乐于助人变得不会说话或是不知道怎么交流任自己想过自杀,强烈的责任心不允许这么做。不知道我是不是抑郁了,内心还是对世界充满希望的,但理智告诉我一切都会让我绝望。亦或是我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充满了太多太高的希望和期待,然后给我更多的是冷水和打击。我希望我可以尽快走出来这种情绪,也希望会有人帮我拉出来,就譬如我写完这段话我轻松了很多。

  很多年前,第一次看《生活大爆炸》,因为大家都说好看,还拿了奖。

  我却根本看不下去,完全笑不出来。

  只觉得大脑像被塞住了一样,不知道他们在电视里在干嘛,有什么好笑的?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是好笑的吗?

  笑话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我Get不到所有的笑点?为什么我除了假笑永远笑不出来?

  为什么要给我讲笑话?我不想听笑话!

  世界上怎么还会有喜剧这么荒谬的东西?你们怎么会笑得出来的?你们居然会爱看喜剧?真是无聊!你们应该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人活着就是痛苦!喜剧就不该存在!

  竟然会有这么多人觉得《生活大爆炸》好看,这个世界就是无聊的人多!

  现在,病好了,再次尝试看《生活大爆炸》。

  天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搞笑的电视剧!一个笑点接着一个笑点,简直是神剧,完全笑得停不下来!

  我以前怎么会一点儿也不觉得好看?我是疯了吧?

  对了,我是病了!抑郁症真可怕!我居然会觉得这么好笑的剧一点儿也不好笑!

  谢尔顿简直太逗了吧!

  我要赶紧干完活儿去看《生活大爆炸》。

  精彩的喜剧真是超棒的解压神器啊!原来窝在沙发上对着电视机傻乐感觉这么好!

  希望多拍点这么好看的神剧,让我永远有东西可以对着开怀大笑!人活着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啊!

  做饭。

  病中。

  炖猪蹄。

  其实很简单,猪蹄汆一下,放锅里,倒上水,先开大火,水开后转小火炖着就行了。

  却觉得非常难,把厨房弄得一塌糊涂。然后就坐在地上崩溃大哭!

  为什么什么事情都这么难?为什么我所有事情都做不了?我还能干什么?我完蛋了!整个人生都完蛋了!为什么人生这么痛苦?为什么活着这么累?

  我除了每天在家做饭还能干什么?在家做饭有什么意义?就是浪费时间!

  我每天都在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工作也找不到!我很快就连饭都吃不起了!

  我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如去死!

  然后幻想自己跳河,被车撞,得了绝症……哭得停不下来!

  病好后。

  做鲜肉月饼。

  工序超级复杂,对着食谱一步一步忙了一下午,第一次就成功了!

  坐在饭桌前,一口气吃了四个!简直好吃极啦!还是自己做的东西好吃,外面买的都不行!

  觉得自己牛逼坏了!这么能干,人生真是充满了希望!

  花半天时间做一份好吃的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啊!锻炼了动手能力,吃到了美食,享受了时光,放松了心情。换换脑子,休息一下,都是生活所必需的。人,做不到也不应该一直忙碌的。

  想消遣了,就尝试做一种新的好吃的!

  坐过山车。

  病中。

  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

  什么都敢坐,没有怕的感觉。对于别人害怕还觉得很奇怪,有什么好怕的?

  对于有些人很喜欢坐,说解压,也觉得很奇怪。因为也没有什么爽的感觉,相反,俯冲啊,倒挂着的时候,身体还有点不舒服。

  但在电视上看到过这种说法,我觉得这个逻辑大约是对的,这个因果关系我能记住。于是有人问我坐过山车的感受,我就模仿着说给别人听。

  比如,别人问我:你喜欢坐过山车吗?

  我会说:喜欢啊。

  然后别人说:你不怕啊?你怎么会喜欢坐过山车?

  我会说:可以缓解压力啊。

  然后对话就进行下去了,别人还觉得你说得不错。

  其实我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过山车,我没有感觉。

  缓解压力的说法是我某次在哪个新闻采访里看到的。

  但别人会听得懂,然后对话或者什么就能继续下去。

  抑郁症中我很多时候就是这样靠观察、学习和记忆来伪装正常的。

  一切也都能进行得不错。

  就是一切的情绪反应都是假的,我按照逻辑装出来的。

  还可以装得很开朗很乐观很坚强的样子。

  就是这种交流会很累!

  病好中。

  某次去坐过山车,我尖叫了。

  以前都是闷闷不乐地坐上去,然后下来,全程无感。

  其实当时是有一点模仿电视剧女主角的,人家都是闭眼尖叫的。

  唯一不同的是,那次有感觉了,觉得非常爽。突然就理解了为什么有人说坐过山车是一种放松,能够缓解工作压力了。

  那次我居然真正感受到了坐过山车的爽,但是你要放松自己,闭眼尖叫,尽情享受那些看上去很危险的时刻,真的很减压!

  再然后,我的状态又发生了变化。

  抑郁状态慢慢完全摆脱,感受越来越多。

  像重新活过来一样。

  但是变得像婴儿一样脆弱。在这一点上,就是表现得特别特别怕死,现在压根儿不敢坐过山车,不敢玩游乐场的大部分设备。

  最终,我也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敢坐过山车。

  我能真正体验到别人说的解压和害怕的意思了,于是现在聊天就不需要装了,很自然,也不累了。

  那种和世界无限隔阂;总像是在天上飘着;或者隔着个玻璃罩子;或者和别人总是有一段距离,怎么也无法靠近;之类的感觉,都慢慢消失了。

  觉得我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有血有肉地活着了。

  评论里好几个人问怎么好起来的,我一起在这里回答了。

  我是如何好起来的,内容很多,我都写在我的收藏夹蚌病成珠里了。

  很多还没写完,我写得比较慢。以后都会慢慢写出来的。

  《legal high》已经火遍知乎了,每次发生社会事件,李狗嗨的经典台词必火。

  对我而言,雅人叔的另一部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更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所以想就这部影片解析一下我对抑郁症的了解,希望靠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病症。

  首先,要意识到,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是不同的两种概念。

  简单的说,抑郁情绪≈低落、不开心,每个人都有,但可以靠自身放松,把心情拉回正常水平;而一个人患上抑郁症后,会放大悲观的感受,失去对自我情绪的调节能力,最后走入死胡同。

  

  抑郁症的症状,不光表现在对精神上,还表现在身体上。

  

  影片中,男主干男遭受着心理生理双重打击。

  失眠,影片中,后期表现为嗜睡

  记忆力减退

  极度消极,把不相关的事情联系起来,觉得自己像垃圾一样没用

  多次产生想要放弃生命的念头

  以往同样的执念(如强迫症),此时会加倍折磨自己

  情绪波动极大,会因为特别微小的事情,痛哭到无法自拔为不是自己造成的结果归结到自己身上,难过地痛哭

  得到妻子的认同和夸奖,开心得痛哭

  生理上表现为

  没有力气,食欲不振

  突如其来反复发作的背痛

  性欲减退

  以上是抑郁症宝宝的部分症状。另外,影片中,女主晴子和晴子的父母,给予了患者最大的帮助,他们的做法,对抑郁症宝宝的朋友,家人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得知丈夫确诊抑郁症后

  晴子和母亲第一时间查询有关抑郁症的资料,书籍,去了解抑郁症

  回想并核对对方异于往常的行为

  为自己误解对方的行为道歉,让对方感觉被体谅

  那么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抑郁症呢?日本当时对待抑郁症的社会环境,比我们好很多吗?

  从影片来看,并没有。他们和我们一样,对抑郁症有着深深的不解与惶恐。

  上司的责问与同事听到“抑郁症”后错愕的反应

  晴子的难以启齿

  父母突然严肃的表情

  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的压力源往往不是抑郁症本身,更多的是周遭舆论带来的压力。

  人们因对抑郁症的无知、惶恐,而做出的反应,刺激着抑郁症家属的心。当听到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消息,所有抑郁症患者的家人也时刻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

  晴子父母得知身患抑郁症的顾客自杀

  可是,抑郁症,明明是人人都有可能患上的病,为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呢?

  只有所有人都了解这一种病,抑郁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才会卸下来自外界的重负啊。

  

  根据百科,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两个抑郁症患者

  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年轻的生命逝去,抑郁症才会暂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因此,在下一个年轻逝去之前,我们要抓紧时间,普及有关抑郁症的常识,不轻视也不过分施以别人压力。

  如果你是抑郁症患者,或者有着严重的抑郁情绪,我希望你:

  ⒈降低对旁人的期望值,不要在整个社会不了解抑郁症的时候,指望亲人,朋友去拯救你。但应该积极向,了解抑郁症的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并在他们的帮助下,让身边的人慢慢了解抑郁症。

  不是因为有些朋友不够好,是因为大多数人对抑郁症看法颇重。他们不知道,抑郁症是阴晴不定。看到你好的一面,见到你还会笑,便轻视你所受的痛苦,用自认为"好"的建议去要求你。

  抑郁症具有晴雨不定的特性

  而他们的好,往往不会顾及你不同于对方的情况,自顾自地将你拉扯到他们认为"好"的处境,而这种做法会把抑郁的宝宝逼入绝境,对重度抑郁症患者,更是致命的。干男的哥哥仍以往常的社会准则,要求他为家庭努力,承担责任

  对他们来说,首要做的不是顺应社会成俗,而是让自己放松下来。

  明治时期的玻璃花瓶之所以有价值,正是因为它以完璧之身历经漫长的岁月,留存至今。

  而人,在临近绝境的时候,首要任务是活着,让自己的感觉好起来

  所以不用刻意地努力

  ⒉在我学习运营的时候,我接触到了沟通漏斗这一有意思的词汇,套用在这里也特别合适。

  陷入抑郁状态无法自拔的时候,人体会放大对负面情绪的感触。

  假如人能感受到的痛苦是100%,但在倾诉的时候,由于表述能力,对事物理解的程度不同,往往你描述的内容,会具体到一件"小事"上来。

  比如一个女孩子遇到校园暴力,回到家和家长哭诉。孩子与父母对同一件事物的认知偏差

  由于觉得屈辱,不好说出口,加上表述能力不强等原因,女孩子说出来可能就是:"* *他们欺负我了,我很难受。"

  但家长并没有接收到事情的严重性,所以可能说:"你打回去啊,别人欺负你你不动啊?"事实上,他并不知道孩子是以一敌多,根本无力招架。

  而不同人所遭受的的苦难,感知苦难的能力,也深深影响着一个人的情绪。

  在我的另一个回答,什么才是真正的善良?可以看出,生长环境(答案中为原生家庭)对同一个讨论对象(答案中为父母之爱)的看法往往是不可调和的。

  当你意识到这些,就有了心理预期,不会过度失望。接着要做的,就是找可靠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来帮助你排解负面情绪。

  如果你是抑郁症宝宝的家人,朋友,"我理解你""我为你好"其实不是好的安抚对方的词汇。

  由于生长环境,接触的事物不同,我们未必理解对方所说的痛苦,甚至还会不经意做出"不以为然"的表情,"毫不在意"的话。不可以因为外在看起来精神,会笑,就在语言上看轻对方的痛苦

  而抑郁症宝宝对情绪捕捉是极为迅速的,敏感的内心意识到到最信任的家人,朋友,并不能理解自己的痛苦后,会更难以自持,加重抑郁情绪,同时封闭自己的内心,不再向他们倾诉痛苦。

  而之前"我理解你","我是为你好的"便成了苍白虚伪的证词。

  因此,虽然我很想做点儿事情帮助别人,但不能直接对他们说:"有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哦。"一旦满口承诺,却无力解决,信赖我的人将由充满希望陷入无尽的失落。

  如果别人把我当做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却达不到预期中的好,对方更会愤恨吧。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如何和抑郁的宝宝沟通,让他们感觉更好呢?(啊,写得好累啊,直接截屏了,大家原谅我T^T)

  

  当对方慢慢放松下来后,再商量着做出合适的决定,尝试让对方好起来的方法,应该容易操作地多,彼此也会减少互相的不理解。如果大家觉得其他方法更好,希望发在评论区,给更多的人以借鉴。

  说到这里,差不多了吧。

  最后,当你一点一点好起来,就会发现,突然多了很多想要追求的东西,突然了解了以前从不了解的东西,突然想追求那些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事物,你就会想要好好活下去,很惜命,那些难受的情绪也会随着时间消散。

  愿每个人都能完好无损

  看到这里辛苦了~鞠躬(90°)~谢谢观看~

  ((? ′?` ?)写到这里我也辛苦了,知乎动图编辑动图下的文字总是跳来跳去的,摸摸自己的头T^T~)

  20200218更新:

  去年10月,在工作的地方复诊去了,医生说我是双相,因为我有躁狂发作的历史,mmp,能怎么办只能一直吃药了。另外科普一下,抑郁症的遗传概率有40%,双相障碍的遗传概率有80%,双相比抑郁难治,属于国家规定的六大重性精神病之一。我觉得自己非常有资格抱怨生活了

  分割线………………………………

  很多朋友问我应该挂什么科、精神科或者心理科。综合性医院也好,精神专科也好,可以多走几家医院综合多位医生的意见。毕竟类似于抑郁症的还有躁郁症,这俩是完全不同的病,可是有一些症状是重合的,有误诊的可能性。另外还有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和抑郁症的症状也有重合。

  另外、关于用药、抑郁症用药一般有三环、四环、SSRI和MAOI类。我正在服用的是SSRI类,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小,但是效果没有类外几类明显(书上说的),以草酸艾斯西酞普兰为例,国内产的一盒14片,每片5mg,医院卖65元一盒。一般医生会开20mg以内。

  ————————以下为原答案————————

  抑郁症患者在某些方面很敏感,但是很多时候很迟钝。

  我举个例子,和别人讲话,能够轻易地听出其中的不耐烦、轻蔑和敌意,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妄想。

  可是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情感淡漠,你生病了需要我关心,虽然我说了关心你的话,但是可能心里没有关心你的情感和想法,我只不过按照理智行事。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但是如果别人需要我做什么我特别愿意帮他,仿佛为自己赋予了存在的意义。别问我食物好不好吃,虽然我有口味上的偏好,但是我只能说还行。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怪物,像是一个大脑某根神经断裂以至于某些感官丧失的怪物。

  抑郁症患者习惯自责,往往忽视外在因素,致力于攻击自己。

  抑郁症患者有可能伴有强迫症状,会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即使知道答案,可是脑子控制不了,比如我总是思考为什么会得病?我真的生病了吗?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这种问题。

  抑郁症患者会犹豫不决,总是担心自己解决不了问题,所以迟迟不能下决定,因为一旦选错了,就完蛋了。

  还有最要命的问题,关于死亡。死了对不起养育之恩,不死我特么还能痊愈吗?死了父母谁来养,不死你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太对不起了,让你们看到这样负能量爆棚的我,但是我希望人们可以知道,我们也在努力地让自己好起来啊。

  另外附上医院检查量表供各位参考

  

  2018、08、19

  哦、对、以上只是思维方式。还有行为方式的转变、我可以继续形容一下。

  严重的时候理解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断崖般下降、出现学习障碍。就是我那个时候做不懂的题现在能做了、那个时候记不住的东西现在可以记住了。然后越是这样、越会想自己真是没用。

  易激惹、一点小事就恼怒、那种满心怨怼、谁都劝不了。

  厌恶交际、感觉每个人都带着面具、一边对你笑、一边在面具下议论你的不是。

  肠胃功能紊乱、我明明没吃什么坏肚子的东西、可是每天不仅仅是肠胃、简直浑身都疼。去医院查了、心脏肺肝脾肠胃、只有肠胃炎、但是我总觉得还有其他病症。

  早上不想出门、不想见外人、希望自己可以粘在床上。

  声音低沉双目无神。

  以上发生在我高三那年、然鹅、那个时候无知如我、根本没想到会是抑郁症。放任它成为了绵延多年的梦魇。直到现在、我还会梦到、那一年我经历的痛苦和绝望。

  甚至、高中毕业之后、我以为自己解放了、自由了。我报了日语课、想充实一下假期、第一次发现学习语言这么难、被迫半途而废。在家里看书、发现根本看不进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走神儿了。我曾经喜欢看的悬疑小说、喜欢的吉他和养花、都在没留神之间、变成一种禁忌、再也碰不得。

  我多次梦到我从大学退学回到高三、还是那个阴冷的走廊、还是同样的病痛、可我无能为力。

  所以、有病看病、别被它耽误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徒留悔恨。

  2018、09、06

  昨天看到峨眉山跳崖女孩呼吁社会关注抑郁症的新闻。心一下子拧成了一团、都说自杀是抑郁症病故、没错。

  也许现在的网友们比过去开放包容了、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会对抑郁症患者指指点点。我们隐匿行迹、不愿被他人知晓、不仅仅出于病耻感、更重要的是来自社会的不理解。

  在我们的文化土壤里,似乎天生就不允许逃避放弃和悲观厌世。因为你背负着家庭社会的责任、你的存在仿佛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个家庭一代人甚至整个社会。忽略个体而关注整体,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习惯。我们不被允许和别人不同,否则就被视为异类,就要被人指着脊梁骨骂,就要被和谐掉。多么可悲的和谐,蘸着人血的馒头可好吃?

  过去,出于对抑郁症的无知,人们对他嗤之以鼻。现在,那些劝人跳楼的人,又是出于何种居心,葬送一条鲜活的生命?

  无知可以、但是别无德。

  2019、02、01

  因为有轻躁狂,医生开始给我开了丙戊酸钠。后来我觉得副作用大,调成碳酸锂。

  然后我就后悔了,我真是个傻13,碳酸锂这鬼东西让我胖了十斤,即使我只喝水也会胖。所以不出意外,我今天在试裤子的时候情绪崩了。去年套棉裤的牛仔裤,光腿穿不上了。我简直恨死自己了,巴不得自己马上死掉。或许是西酞普兰的作用,这种本该感到深刻自罪的时刻,我也没那么想抽自己。

  当然,这些在我妈看来就是自作自受。是我天真地听信三甲医院医生的鬼话,一丝不苟地吃药复诊,我不该把症状告诉医生,他们有本事自己能看出来。在明知道副作用的情况下,还要吃药是我不爱惜自己,她看不出我吃药和不吃药的区别。说完,她没有耐心地玩手机去了。

  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往往有一些相似之处。大到家暴、精神虐待,小到情感忽视,缺乏耐心。即便是再坚韧的弦,反复拉扯也会断掉。而情绪这玩意儿,你越是压抑,它反弹得越猛烈。

  ——————分割线——————

  在知乎上的关于抑郁症的问题我几乎看来个遍。很多知友会评论说、也有这样的感觉、全中、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抑郁症等等,甚至有答案也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生病了。

  我只想说、如果你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了、比如出现“低功能”了(自行百度抑郁症)、请立即就医、拖延下去对谁都不好、趁它还没有毁掉你的生活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