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告别,都是悄无声息的。

  现代人的告别,大都是悄无声息的,平常得就像每一个鸟语唤醒的清晨一样,只是有的人留在昨天了。

  有人说,世间最难开口的,是初次的问好,和最后的告别。

  诚如三毛所说:“走的突然,我们来不及告别。

  这样也好,我们永远不告别。”

  

  踏入社会后,因各种缘由添加了许多好友,通讯录的人数越来越多,真正能推心置腹聊天的反而越来越少。

  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联系频率由每天变成每周、每月,渐渐地就不再联系了,朋友圈也慢慢变成了点赞之交,到最后视而不见,一刷而过。

  哪怕彼此还拥有着共同的朋友圈,可有的人早已默默地被地被划在了圈外。

  成年人之间的告别不会再有仪式感了,若有若无的疏远,让彼此达到了最后的默契,不用只言片语,彼此心照不宣,大家都回不到过去了。

  渐渐地习惯于这种静音模式。

  只是还会在某个午夜梦回的时刻,回想起曾陪着自己一起大哭大笑的朋友。

  曲终人散终有时,感谢那些已经不再联系的朋友,曾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让只此一次的人生更为丰盈。

  成年人最体面的分手告别应该就是,你最后的那条消息,我没有回复,你也没有再发。

  

  《银魂》中有一句台词我非常喜欢:

  “等你们长大成人了就会明白,人生还有眼泪也冲刷不干净的巨大悲伤,还有难忘的痛苦让你们即使想哭也不能流泪。”

  告别是为了更好的遇见,正是这一个个告别和一个个遇见,才组成了我们美好丰满的人生。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岁月变迁,彼此成长的轨迹不一样,选择不同而已。

  我想,人生,到头来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告别。

  只是有时候难免意难平,曾经的好朋友,就这样说断就断了。

  就像有网友说的,她不理解你的世界,你也早就对她陌生。

  渐渐地,彼此距离越来越远,直到成为对方的回忆。

  即使你想努力维系,结果也像两条平行线,再无交集。

  成年人关系的脆弱,令人怅然若失,但换个角度来想,疏远其实也是一种尊重,不去给别人造成负担。

  

  真正要离开的人,从来都是悄无声息的。

  他们只是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裹了一件新的大衣,出了门,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微博上看到一句话“别人删你的时候,系统从来不会告诉你,因为怕你伤心,你删别人的时候,系统却会提醒你确定删除吗?

  因为怕你后悔。

  其实真正让你伤心的并不是别人删除你的时候,而是别人已经把你从好友列表删除你却全然不知,当你发过去消息看到的是一句冷冰冰的你不是对方好友的时候才是真正伤心的。

  我们的生命中总是充满了告别,有人到来,有人离开,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真正地道别过,猝不及防地到来,悄无声息地离开,往往是我们生活的常态。

  我总是会把每个人的到来看得很重,即使有一天要离开了,却仍然不愿意把对方从自己的列表中删除,仿佛没有删除的仪式便可以安慰自己,TA从未走远,从未离开。

  想起身边那么多人都已经离开,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她要走,也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她离开的缘由,就这样你们从无话不说变成无话可说,从相濡以沫到相忘于江湖。

  离开从来没有真正的道别过,离开,从来都是悄无声息。

  

  从小到大,我们经历过很多离别,每到一个阶段,我们都会和之前的生活、人告别。

  不过在这个流行离开的世界里,我们似乎都不太擅长告别。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不知道终点的列车,在这段路途中,会有很多站点,每个站都会有人下车,很难有人一直陪你走完这段旅程。

  当你觉得很重要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得,也要心存感激,因为他至少陪你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

  所以,请善待身边的人,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也不要透支了你的情感账户。

  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也没有谁是不会离开的。

  

  人生苦短,不要为已失去和已离开的浪费太多时间。

  把情绪当作一种信号,而不是沉溺于情绪本身。

  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控制,便只能控制自己。

  与其抱憾和不舍,不如放过自己,试着让自己往后余生过得坦然充实,好好生活,努力赚钱,摒弃不必要的负担,对自己负责。

  但愿以后你的每个笑脸全是内心由衷,你的每滴眼泪都会有人动容,愿岁月风平一切浩瀚都归于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