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也是生命的转折点

  马上就要高考了。

  对于每一个正在经历和已经经历过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次人生转折,奔赴不同前程,选择不同未来。

  高考,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生命洗礼,十八岁之后,便是成人,一个国家法律认可的成年人,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要对生命的意义负责。

  我国《献血法》规定18岁以后的成年人才可以参加无偿献血,就是对成年人的最权威注释。

  用可再生的血液救助无法重生的生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无偿献血作为自己的成人仪式,很多国外的年轻人更是将无偿献血当作自己毕生的责任。

  

  1

  用什么仪式来纪念我的青春

  高考、告别、成长

  

  1、让18岁留下不一样的色彩

  @谢翠柔

  之前,我看到那些献血达人的事迹,或者突发事件时市民深夜自发排队献血的热情,就会被他们的勇气与无私所感染,就想着自己18岁后也要参与到这件伟大的事情中,让18岁留下不一样的色彩。

  当我看到自己的血液被装进袋子,想着以后也能为抢救他人的生命贡献一份力量,就觉得这是一件奇妙又美好的事情。

  2、我是一个英雄

  @梁义堂

  献血结束,护士姐姐递给我一本鲜红的献血证,封面“无偿献血证”五个字顿时让我感受到这个本子的份量,就好像拯救病危生命的英雄名单在这本红色本里。

  当我打开它,看着上面写着我的名字,感觉此时此刻我也成了一名英雄。

  

  3、献血,200CC的情分

  @沈放

  当我走出献血车,看着前面来来往往的人,心中的快乐更多了一份庄重,就好像我刚才这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已将世界某一处大大改变了。

  也许,未来未知的某一天,某个我并不认识的人,身上就流着我的血液,而他也因此可以继续幸福地生活下去,这种想像让我备感温暖而满足。

  4、献给成年的一份礼物

  @彦瑾

  “没什么特别大的感觉,也不是特别痛。献血是之前一直很想去做的事,但那时还未成年,献不了。现在到了法定献血年龄,而且其他条件都符合正常献血者的指标。

  献血后也没什么特别反应,把小红本拍照发给妈妈看,家里人都很为我骄傲。”

  5、我成人我献血

  @李敏

  献完血后收到一枚小东西,上面写着:“我成人我献血。那一刻,确实是一次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自豪感和责任感在拿到献血证那一刻变得厚重起来,心也变得充实。以后我要每年定期无偿献血一次。

  

  2

  献血是成年仪式的固定项目

  日本

  在日本,每年1月15日的成人节,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都会身着盛装,在举行成年仪式之后,纷纷来到献血车前参加无偿献血,这已成为日本推动献血的一个传统形式。

  

  日本还规定,凡高中毕业生、大学生毕业在颁发文凭和证书时,参加工作或司机领取开车执照时,每人都要献血一次,就连妻子生孩子,丈夫也要献血一次。

  3

  毕业离校后一生至少献血25次

  津巴布韦

  在津巴布韦,有一个25次承诺俱乐部,在每年新生毕业生中都会成立一个25人俱乐部,俱乐部25名会员承诺或正式“发誓”:离校后也保证定期无偿献血,或在一生中献血至少25次。

  

  他们还承诺引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自己免受艾滋病毒或其他疾病感染,并防止通过血液传播感染。这个俱乐部还接受无法捐献血液但选择志愿服务支持该计划的年轻人。

  4

  厚德载物,实行无偿献血17年

  清华大学

  2013年起,清华大学每学年都会针对大一新生举办“第一次”无偿献血主题活动,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贯彻到实际行动中,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

  

  自2002年,清华大学就开始了实行无偿献血起,17年来,累积参与无偿献血的师生总人次达到26362人次,总献血量达到30744单位,三次评“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5

  青春热血,点亮生命之光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6月1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青春热血,点亮生命之光”无偿献血活动,两天,10个院部,643人参加无偿献血,无偿献血量达185250毫升!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十分重视无偿献血对在校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影响作,每年在血液供应最紧张的冬夏之际,都会号召师生参与无偿献血,成为校园一道亮丽风景线。在2014年“全城献血共救一人”应急献血中响动全社会,并荣获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

  在这个充满离别伤感又无限收获的季节里,学会承受,学会长大,用一种庄重的仪式告别青涩的自己。

  无偿献血是接受社会责任的开始,也是成长的标志。也许没有轰轰烈烈的红毯、加冠礼和红拱门,但鲜红的“无偿献血证”,却是你英雄般迈进社会人生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