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战争电影是不是就应该这个样子?评《灰猎犬号》
原标题:战争电影是不是就应该这个样子?评《灰猎犬号》
许多人的成长记忆中总是伴随着一部又一部经典的战争电影,特别是对于许多男性观众来说战争电影是他们儿时英雄主义情节的寄托,激励着他们在日后成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由于战争题材所具有的强烈冲突和火爆场面使得战争电影自然成为电影工业最为青睐的类型之一,作为世界电影工业霸主的好莱坞也为我们贡献了无数经典的战争题材电影。好莱坞战争电影的巅峰时期出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二战胜利者的美国人自然在电影银幕上一遍又一遍地重现着自己的辉煌战绩,这一期间涌现出《虎虎虎》《中途岛》和《最长的一日》等一系列经典影片。
然而随着70年代末《星球大战》等科幻电影的崛起,宣告着好莱坞黄金年代的落幕。同时经历了韩战和越战的美国人不再像以前那么崇拜军人,一系列反战题材的作品成为了80年代的战争电影的主旋律,威廉·达福在电影《野战排》中所留下的这个经典画面成为了80年代战争电影的象征。
进入90年代,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这两部战争电影唤起了人们对于人性的思考,而不再只是对于英雄的赞颂和对暴行的谴责。
21世纪之初的两场反恐战争彻底点燃了好莱坞的爱国热情,从《珍珠港》和《黑鹰坠落》开始,一系列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战争电影纷纷上映。这些在电脑特效强力包装之下的电影让人看了不禁热血沸腾,但是难以掩饰这段时期战争电影的退步。
最近几年诺兰和萨姆·门德斯这两位好莱坞顶级导演为我们带来了《敦刻尔克》和《1917》这样的重量级战争电影,然而让人印象深刻的却是两位导演大师级的电影拍摄技巧。《敦刻尔克》中的多重叙事结构和《1917》中的一镜到底,显然这两部过于深刻的电影并不是大众广为接受的战争电影。
2020年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很多人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我们看到了一部风格完全不同于之前所有战争电影的《灰猎犬号》,让人不禁发出疑问,也许战争电影就该是这个样子。
1994年的《阿甘正传》将汤姆·汉克斯憨厚的形象牢牢定格在全世界电影观众的心目之中,谁也不曾想到这位温文尔雅的“阿甘”日后会成为一位真正的“美国队长”。从2013年的《菲利普船长》开始,演技日臻完美的汤姆·汉克斯开始了他独特的“Captain”系列电影,此后的《萨利机长》和《灰猎犬号》让人看到一个让人信服的硬汉形象。不同于以往战争电影中的那些高大帅气的英雄形象,汤姆·汉克斯在电影中延续着他在《菲利普船长》和《萨利机长》中沉着冷静的表演风格,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军人在战争中所作出的牺牲。
这部时长仅为90分钟的电影完全聚焦在二战中那场著名的“大西洋之战”,1939年至1945年期间德国纳粹几乎占领了欧洲全境,只剩下日暮西山的大英帝国还在英伦三岛苦苦支撑。然而英国人依靠着最后的大西洋补给线源源不断地从美国获得军事援助,并且最终坚持到二战胜利。正如电影《灰猎犬号》中所描述,没有“大西洋之战”就没有日后的"诺曼底登陆"。
汤姆·汉克斯扮演的美国海军驱逐舰舰长欧内斯特·克劳斯此前从未执行过横跨大西洋的护航任务,与此同时他面对的是令盟军胆寒的德国U型潜艇。电影并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用来煽情,只是在开头和结尾短短几分钟时间来描写男主角与爱人之间的生死离别,其他所有时间完全聚焦在紧张刺激的“猎杀潜航”之上。
电影《灰猎犬号》近乎教科书般地描写了海军不同于其他兵种的作战特点,海军的武器装备决定了他们无法像陆军和空军那样出现“孤胆英雄”,更多依靠的是团队协作和服从命令。电影中重复最多的情节就是传令兵随时随地的向舰长传达着声呐兵的监测报告,随后舰长准确而又迅速地向各部门发布着自己的命令,最后成功地引导鱼雷轰炸机击沉了德国U型潜艇。这样看似机械简单的情节丝毫不会让观众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如此迅速推进的情节牢牢锁定了观众的注意力。
整部电影采取了平铺直叙的手法,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情节。所有的情节几乎全部集中在海军舰艇作战程序之上,人物角色的设置也是众星拱月一般突出汤姆·汉克斯所扮演的舰长形象,电影中甚至没有出现德国潜艇士兵的画面。战斗结束,疲惫的舰长步履阑珊地返回舱室休息,电影也随之落幕。
《灰猎犬号》并不是一部想要面面俱到的战争电影,也难能可贵的没有强加过多的意识形态,电影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海军作战的特点,即便不是军迷的观众也照样能够看得酣畅淋漓。汤姆·汉克斯老辣的表演功力完全让人忘记电影中其他角色的存在,再一次完美地塑造了一个“Captian”的形象。
附:
《冰海陷落》,正儿八经的胡说八道
电影《狼之歌》,生性浪漫的法国同时还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核大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