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满清导致当时的中华文明落后于西方文明吗?
恢复问题原貌。
先说说物质文明方面。
最近晚上看孩子的时候,闲得无聊,听了一遍《福尔摩斯探案集》。
这本书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875年至1907年之间,是英殖民帝国的最高峰。讲述的故事基本代入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高度写实。
在很多国人的印象里,此时的英国,无疑是文明、自由、富有、先进的。然而,我在书中看到的内容却并非如此。
这会儿伦敦的交通工具主力是马车,街道上随处可见马粪,臭气熏天。李·杰克逊在《肮脏的老伦敦》一书中写道:
“基本上它是由马粪组成的。伦敦有数以万计的马匹在工作,这对街道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不幸的是,维多利亚时代人们无法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清除这些垃圾。”伦敦街头有大量的流浪儿,福尔摩斯的“少年侦探团”就是从他们之中挑人组建的,华生第一次见到这些孩子时写道:
“我从未看到过如此衣衫褴褛的孩子。”书中出现的有钱人,鲜有知识分子或技术人员,大都是各种伯爵、侯爵、勋爵,他们的财产世代传承,都有一座或几座华丽的庄园,都有十几个仆人、佣人。
福尔摩斯毕业于剑桥大学,三十多岁时竟然连房子也租不起,他正是在寻找合租人时认识了华生。
一位记者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大学,月收入竟然不及伦敦街头乞讨的乞丐,使得他不得不改行当乞丐并从此走向富裕。(歪唇男人)
书中平民阶层出身的有钱人,大都致富于海外殖民地,他们或者抢当地土著贵族的钱(四签名);或者打家劫舍,抢当地白人的钱(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
在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英国人与当地土著高度对立。英国人会毫不犹豫地射杀土著,而英国人一旦落到原住民手中,则会遭受最残酷的折磨(驼背人)。
远洋渔船救起海中的落难者后,会折磨他们交出自己的财产,再将这些不幸的人杀死。(黑彼得)
伦敦当地各种罪案层出不穷,抢银行、商业诈骗、盗窃、抢劫、利用丑闻敲诈贵族等等。
甚至于,一个落魄的晚归者拿着一只拔毛生鹅走在路上,都会被沿街的混混抢劫。(蓝宝石案)
伦敦街头有大量的穷人,他们居无定所,每天靠打零工糊口,他们聚集的地方疫病横行。
各种王室贵族们,却为一些乱七八糟的琐事一掷千金。像波西米亚王储为了让福尔摩斯偷出一张自己的亲昵照片,一出手就是2000英镑。而当时伦敦一名家庭教师的年收入,不过60-80英镑。
我还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当时医学科技已经进入近代阶段的英国,面对各种晕厥现象时无一例外的治疗方法是给患者灌白兰地。。。
我不知道这是否科学,但是此场景在书中反复出现。
这难道就是富强、民主、文明的大英帝国吗?
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它与《茶馆》中描写的晚清社会有很大的区别吗?
其实不仅是这本书,还有很多文学创作都能反映此时已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社会是怎样的状态。
像《麦琪的礼物》、《雾都孤儿》、《凡卡》等;还有油画,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甚至于童话,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描写此阶段西方普通阶层生活的艺术创作,其实与东方没有本质区别。
整个20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进步,仍然无法使得所有国人过上殷实、富足的生活,其得益者仍然是少数持有资本和保有特权的人。
即便是清朝亡了几十年,中国普通人的生存状况依然没有改观。以下图片为美国摄影师迈登斯于二战期间在中国国统区拍摄的照片。
这会儿清朝都亡了几十年了,普通人的生存状况依旧是没有任何改观。
其实这种观点在老舍的《茶馆》中也有所体现。晚晴时,能够维持经营,甚至还想开个分号;民国初期,勉强维持经营;军阀混战开始,基本没法经营;等到老蒋和美军进北京后,就等着关门了。
再说说精神文明。
其实呢,我真的神烦现在说起西方就是“文明、先进”这种观点。其实,西方搞得那一套“民主、文明、自由、博爱”,我们在几千年前就有了。
仁者爱人。不用我解释了吧?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不就是西方现在的“虚君”体制和保障“人权”吗?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不就是西方现在普选那一套吗?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经界”就是划分井田,也就是“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老百姓手里没资产,统治者就无法有效施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不就是现在的养老金制度和生育保障制度吗?
有教无类;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这不就是全民义务教育吗?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不就是现在的“尊重人性”、“性解放”吗?
西方现在弄得那一套,在儒家经典中基本都能找到对应的条文,这叫我们落后吗?
那么,为什么看上去人家会“先进”呢?
根本原因是人家的物质基础达到了。
孟子也说了,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物质基础达不到,就不具备施行这些政策的前提条件。
如果你失业了,国家可以发钱,保障你饿不死,那么你就会操心国家下一步政策的实施;如果你没工作也没人管,你就没心思操心国家政策,而是想方设法地去找工作。
而西方现在之所以能够达到“保障没工作的你饿不死”的条件,原因也很简单。
我之前写过,全世界的发达国家有四类。
一类是澳、加、新(还可以加上冰岛、挪威)。
像澳大利亚,它有什么知名的跨国公司吗?它有什么世界领先的技术吗?这个国家的民众很勤劳吗?
都不是。
不到3000万人占着6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它想不富都很难,除非这个国家的管理机构像俄罗斯一样腐化、资源分配像俄罗斯一样不公。
第二类就是西欧那一群国家,它们的发达也有深层次原因。
首先,人家满世界抢了五百多年。西班牙仅16世纪就从美洲抢了1.9万吨白银和200吨黄金;就连小国比利时,也在刚果抢了五十多年的橡胶。这种原始资本积累,使得人家的底子很厚实。
其次,二战结束后,西欧开始产业分工。像空客飞机,就由法国、西班牙、德国和英国这四个国家分别生产,每个国家负责它们擅长的领域,最后完成组装。优化了资源配置,节省了大量研发经费。
再次,人家在部分尖端科技领域实现了垄断或是半垄断。像上文说过的大型民用喷气式载具,汽车、军工等。就连瑞典这种“小国”,在有缘相控阵雷达方面也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最后,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富人,特别爱为人家的高附加值奢侈品买单,懂的都懂。
其他两类就不说了,不明白的可以去翻翻我之前的回答。
所以,归根结底,在清朝那会儿,我们的落后并不是文明的落后,而是实务的落后。
什么是实务?
统治阶层的国家战略决策能力,官僚系统的执行、管理能力,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军队的战斗力。
注意,并不是“军事科技”落后,事实上,自洋务运动发起后(1870年前后),我们的军事科技并不落后。
19世纪中叶传入我国的洋枪洋炮基本上是前装枪炮,当时清军使用和仿制的洋枪主要有法国来复枪、米涅式步枪、燕飞来复枪和旧来复马枪。而前膛炮主要是加农炮和臼炮(俗称田鸡炮),一般称为开花炮。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我国开始自制线膛前装炮,直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光绪初年,江南制造局开始仿制阿姆斯特朗要塞炮,到甲午战前,共生产了134尊。从60年代开始,清朝开始引进生产近代后装枪炮。同治六年(1867年),江南制造局仿制成美式林明敦边针后装单发枪。光绪九年(1883年),又制成美式黎逸单发后膛枪。从70年代开始,各种后膛炮(要塞炮、舰炮、野炮、山炮)也陆续传入我国,清政府于80年代后开始仿制。90年代以后,我国又开始输入和制造各种连发枪。光绪十六年(1890年),江南制造局仿制成快利枪(五响),是我国最早生产的连发枪。光绪十九年(1893年),湖北枪炮厂大量仿制德国88式毛瑟枪,俗称 汉阳造。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广东、上海的兵工厂先后仿制398式毛瑟枪。同治元年(1862年),美国发明了轮回枪,光绪十年(1884年),金陵制造局开始仿制;光绪四年(1878年),英国研制成诺登飞连装管机枪,每分钟发射350发,而仅仅过了6年,金陵制造局就仿制成功。光绪九年(1883年),英国人发明了马克沁重机枪,五年后,金陵机器局即开始制造,而英国陆军直到光绪十七年(1891年)才开始采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丹麦人发明了一种两脚架的轻机枪——麦德森机关枪,五年后,广州机器局开始仿制。近代兵器的传入,使清军的装备在几十年内由中世纪跨入了近代。以上内容引自《中国全史》。看见没,在19世纪,清军就装备马克沁了。。。
然后,清军陆军在甲午战争中打出了人类史上最窝囊的一次战役,拿着比敌方先进的武器,打出了30:1的战损比。
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从同治朝开始到新中国成立,持续近一百年,主要有三代领导集团。第一代是慈禧集团,英国人赫德主持对外经济,前期奕?主军,中期李鸿章、左宗棠主军,后期袁世凯主军;第二代是袁世凯集团;第三代是蒋中正集团。
这三大集团的领导者及其主政者,没有一个雄才大略之主。他们缺乏大刀阔斧改革的勇气和决心(因为改革就是改他们自己),国际外交缺乏战略眼光,对内不信任国民,以及最、最重要的一点,不会打仗。
拿破仑主政时期,法国的经济、内政也是一团糟。但是,拿破仑能打得赢仗,能从威尼斯抢回黄金,能从低地国家征收蔬菜,能从罗马运回各种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能从德意志运回煤炭和粮食,能给国内上百万贫民创造就业机会(当兵),并让他们体验米兰、柏林、维也纳等各地欧洲妹子的风情。
然而,我们在这一百年的时间内,都没出这么个人物。
更要命的是,在此期间,官僚体系持续腐化,从上到下都是裙带关系,缺乏执行力;土地兼并日趋激烈,大量国人无法生存;军队管理混乱,有先进武器却无有效组织和训练。
以上,就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