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80.90后肚子里面有蛔虫吗?现在为什么没人感染蛔虫了

  对于如何驱除肚子里蛔虫这事儿,在座的80后、90肯定都是轻车熟路的,吃下一粒类似宝塔形状的甜甜糯糯的棉花糖,驱虫就告一段落了,但之后经历的事情,才是每个人的童年噩梦的开端.......

  

  @驼奶姐姐:小时候吃完宝塔糖,屁股眼痒得不得了,拿手指头抠,居然抠出了一条白色的蛔虫,吓得我屁股都没擦就大叫着跑出了卫生间……@Leng:就问你们,有没有人试过只能拉出一半,最后用手把蛔虫拽出来的?@Wendy:大家吃完宝塔糖都是从屁股里拉出的蛔虫,而我的是从鼻子里钻出来的,我奶奶还以为是面条,吓死我了!

  但你是否知道肚子里面那么多蛔虫究竟从哪里来的吗?科学们甚至为了探究蛔虫究竟从何而来,不惜“以身试虫”.......

  

  

  意大利学者曾一次性吞下上百枚虫卵,在22天后发现了虫卵,但由于时间太短,该实验被认为是食用了不洁食物引起,宣告失败。

  除了他以外,还有不少的科学家也参与了这个实验:

  图源:廖俊林-《百年科学蛔虫宴》

  1818年,日本学者在大量吞咽豚鼠肺中的蛔虫幼虫实验中,发现了蛔虫幼虫在人体内的行动轨迹,从肠壁穿过越入腹腔、穿透膈肌、到达胸腔,最终进入到肺部;

  日本儿科医生浓野垂在1922年吞下大量虫卵,煎熬了50多天后才服下打虫药,最终在他的粪便内发现了大量的蛔虫幼虫。

  ……

  经过大量科学家的实验,最终得出结论:蛔虫卵的胚胎细胞分类发育成幼虫,后续会经过蜕皮成为感染期虫卵,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一旦误食,虫卵就会进入到体内,孵出幼虫,继而诱发各种疾病发生。

  所以咱们那时候,生活条件差,肚子里有蛔虫就是因为吃了太多不干净且附有虫卵的生冷蔬菜,或者手上的细菌通过孩子吃手,进入到体内。所以蛔虫的出现几率是蛮大的,但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的小朋友,尤其是在城市生活的孩子,基本上很少感染蛔虫了。

  不过少不代表无,现在也还是随时随地都要提防“蛔虫恐慌”。

  尤其是提防吃了驱虫药之后,即使没有上厕所的欲望,到了一定时候,蛔虫还是会突然钻出来。

  最多的当然还是屁眼里蠕动出来。

  当年你的同桌上课不安分,没准是在那抠PP。

  

  令人气愤而又无可奈何的是,它有时只探出一半身子在空中漫舞,需要你助它一臂之力,将它拽出来........

  ▽

  

  对不起,让我先yue了。

  

  

  蛔虫寄生在人体内会极易引起诸多疾病的感染与发生,它们在人体肠道内繁殖,导致胃肠炎症、腹泻、便秘、厌食、消瘦等症状,并引发营养缺乏、体质下降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肠梗阻、阑尾炎等疾病。

  

  这都是由于蛔虫疯狂的繁殖方式,让它们不得不这样任意游走,探索人体的新领地。

  蛔虫通过粪口途径感染人类,成年雌性一天可以释放20多万颗卵,不过有一些是没有受精的,然后这些卵在土壤中发育18天后变成具有感染性的胚胎。

  当人们吞下那些被蛔虫胚胎污染的水和食物时就会被感染,胚胎在十二指肠发育成幼虫,幼虫最先会穿透粘膜在我们的循环系统中(血液和淋巴中)“旅行”。

  其中一段旅程是在肺部,所以这个时候它们可能会被咳出人体。最后它们通过胃到达小肠,在那里它们开始疯狂繁殖,整个过程需要60-65天。

  蛔虫在小肠完成受精,雌性会在接下来的12-18个月内每天产卵,一部分在人体内直接发育,一部分被排出体外。

  当体内的蛔虫数量非常多的时候,成年蛔虫也会“旅行”,这个时候被吐出去的话就是二三十厘米的成年蛔虫了。

  而那些排出的部分,在土壤在最多可以存活10年,这十年中都具有感染性。

  图注:蛔虫的横截面

  

  在过去,蛔虫高发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一、卫生条件落后。在过去,大多数人家里没有自来水,没有独立卫生间,很难保证饮水和食品的卫生安全。

  此外,很多地方的人均住房面积也非常有限,难以保证室内通风和清洁,这些都是蛔虫病盛行的重要原因。

  二、饮食习惯不健康。过去,饮食以淀粉类为主,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很少,这使得人体内的蛔虫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此外,许多地方的居民喜欢吃生食或未完全煮熟的食物,这也容易导致蛔虫感染。

  三、缺乏治疗手段。过去,医疗水平落后,许多地方缺乏抗寄生虫药品,这使得蛔虫感染者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也加剧了蛔虫病的流行。

  而如今,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饮食习惯的调整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感染蛔虫的几率已经大大降低。

  现在,每家每户都有自来水、独立卫生间等设施,饮食也更加多样化和健康。此外,现代医学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针对蛔虫病的抗生素和驱虫药也已经成为了必要的药品之一。

  但是我们每个人还是应该注意卫生习惯的养成,包括勤洗手、多食用蔬菜水果、不吃生食等,通过提高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卫生环境干净整洁等方法,有效地降低感染蛔虫的几率,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