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让一个人性格的从内向转变成外向呢? 毕竟已经内向了20年
突觉一个内向的性格正在这社会的人才市场上逐步淘汰 性格也融入了大环境下的"适者生存"竞生法则 真的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已经20年的性格吗? 若真的改变了 那还会是原本的自己吗? 会是自己想要的转变吗?
先限定一下讨论的范畴:我们所说的性格,是指正常人群中存在的个性差异,不涉及到临床程度的病理性性格特征,如人格障碍等等。如果这方面的困扰已经严重干扰到了正常生活的进行,那么可以寻求专业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的帮助。
对于大部分网友来说,他们遇到的性格问题并非这种极端情况,而是属于正常人群分布的范围内。这个层面的性格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具体理由有三点:首先,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如何,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天生的。行为遗传学这门学科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多研究,通过双生子研究等方法估计了性格的遗传度,即性格的个体差异在多大程度上是有遗传因素决定的。具体的计算过程这里不再赘述,最后的结论是,对于常见的性格特质,遗传度基本上在40%-60%之间。换句话说,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差异,大概有一半可能是天生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一半是先天造成的,但至少说明,性格这件事确实可能有一部分来自遗传,这部分恐怕没什么后天改变的办法。其次,成年人的性格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人的一生尺度上来看,每个人的性格在一生中都会经历一定的变化轨迹,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会变得越来越温和、越来越稳重等等,不过这些变化都是在很长的时间尺度下发生的,变化的程度也比较小。至于成年后的性格剧变,往往是经历了重大的消极或创伤性事件,相信每个人都不希望这种变化发生在自己身上。最后,确实有些研究者试图开发一些改变性格的干预技术,不过这些技术大多适用于临床人群。对于身心健康的成年人,业内并没有什么公认有效的、经过了广泛验证的短期性格干预方法。
读到这里,也许你会觉得有些灰心,甚至可能会觉得整个人生都已“命中注定”,看不到变好的可能。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我一直觉得,对于“性格改变”的问题,用打扑克来做比喻,你抓了一手牌,可能对这些牌不满意,但这个游戏并没有什么让你换牌的办法。我们能做的,是寻找一种最优的策略,充分发挥手里每张牌的优势,在现有的条件下打好这个牌局。
对于性格问题也同样如此。当我们希望改变自己的性格时,往往首先预定了一个假设:我们拥有的这种性格特点是“不好的”,而另一种我们没有拥有的性格特点是“好的”,所以我们希望把自己不好的性格变成好的性格。
但是,正常范围内的性格差异,其实无所谓好坏。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人群中之所以会有如此多样的性格特点,而非千人一面,恰恰是因为不同的性格特点都能帮助我们应对特定场景下的挑战,因此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例如,神经质这种性格特质,通常的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波动。一般来讲,这种特质比较突出的人,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也更容易遇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但是,当我们进入一个陌生的、可能潜藏着危险的环境时,神经质倾向比较高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加警觉,因此更有可能识别出那些危险的要素。
又比如,开放性的性格特质一般表现为思想开放、创造力强。开放性较高的人适合从事科研、文艺等职业,因为这些职业需要人们打破常规,创造新的东西。但是,另外一些职业,如警察、护士等,则需要脚踏实地,遵守既定的规范,如果打破常规,则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更适合开放性较低的人。如果调换一下,让开放性低的人从事前一种职业,开放性高的人从事后一种职业,哪边都无法胜任。
可见,性格并无天然的好坏之分,更加关键的是扬长避短。与其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不如花时间去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性格特点,以此为基础,探索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可能是一条效率更高的道路。
另一方面,我们很多时候对于自己的性格是无法准确评判的,而是会基于一些有限的线索,给自己贴上固定的标签,如“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实际上,我们在真实生活中的体验,未必都符合这种标签。例如,有研究发现,内向的人尽管会躲避社交场合,预期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体验不佳,但如果真的强行让他们参与社交,其实他们也会像外向的人一样体验愉快。
因此,与自己性格和解的另一个要点在于,不要有过多的先入之见。如果先入之见太强,就可能让你自我设限,从而失去了探索新的可能性的机会,甚至会形成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撕去既有的标签,保持开放的态度,多去探索生活的未知领域,也许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总而言之,对于“如何改变性格”类的问题,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回答:坦然接纳,勇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