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物》角色情感分析(终):论雪乃如何喜欢上大老师(下)
前言 谈“转换视角”的双重作用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网络上常常能看到一种“换一个视角”的言论。比如,有人用经济学视角、管理学视角去品评《三国演义》《红楼梦》,立刻发现了不少有趣的细节,提出了一些不一样的观点;有人用英美贵族血统论的观点去解读《哈利·波特》,丰富别样的信息立刻涌现出来。
似乎这种“换一个视角”就像某种滤镜机械装置,通过选择档位,能用截然不同的滤镜筛选过滤原本的物质,呈现截然不同的图像景观。
《三国演义》等传统文学作品,原本只在小说和历史层面是贯通的,可是只需要透过一种滤镜就能暴露出大量掩盖的问题——看似很平常的、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滤镜的映衬下有了别样的意义,仿佛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人成了现代管理学的大师级实践者,兵荒马乱英雄辈出的三国征战成为了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的范本案例。
反过来的例子,混迹大天朝网络环境的看官们或许更熟悉:在各类难以理解、不好解读的新闻下面,置顶的评论往往可以看到如下言论:
1、这都是吃太饱,去饿几个月就好了
2、都是XX阶级的无病呻吟
3、只是被XX洗脑以后的NT言论
这些评论存在“这只不过是……而已”的熟悉语调。所有的评论者竭力表明,原文阐述的问题“并不存在”,是拉康的“无意义之不可能”,必须压抑和否定。为此,他们使用“换一个视角”的手法,把视角滤镜转换到“朴实老百姓”“无产阶级”“看穿了洗脑套路的聪明人”的位置上,于是原本恼人的、让人觉得不可理喻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这个“转换视角”的奇特装置似乎有很多个旋钮“档位”。当我们想要看到问题暴露的时候,我们就旋转到对应的暴露细节的档位,好开开眼界;当我们希望自己安心,不愿直视问题的时候,就旋转到“其他视角”,这时难以弥合的可怕鸿沟就在我们视野里消失得无影无踪,或是转换成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
在涉及中二向的作品评论中,我们也能看到普遍的类似言论:
1、这只不过是中二少年的无病呻吟而已,属于自我意识过剩。
2、等他们长大之后看了会觉得羞耻,我现在就觉得羞耻。
3、社会人看来,老实读书才是正经,以后前途似锦。当然能泡个妞也赶紧泡。
问题并不存在,如果存在,一定是你“看世界的视角”有问题。“只需要换个视角”,青春之惑就会直接变成“要努力读书”“该泡妞泡妞”这般明晰的答案。继而念头通达——滤镜机器的“中二少年”的旋钮档位是必须要拨过去的!只要拨过去了,在这个滤镜中暴露出来难以理解的、羞耻的、必须否定的问题,都会不复存在。
督军这仍然是一篇《春物》解读的导言。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春物》也带着自己独特的滤镜,由于其中谈论的青春的苦涩酸楚,也因为渡航塞入的非同一般的“坑爹”内容,导致这一滤镜下塞入了海量的我们理解不了的内容:揣摩不透的动机,角色迷一般的絮语,难以理喻的车轱辘话。
当我们实在理解不了的时候,就只能埋怨:
1、这只是因为渡航这个人不爱说人话
2、其实说白了大老师长得特别帅,是帅逼才有的烦恼——和我们普通人无关”
3、其实这都是因为角色太奇葩,太扭曲了,不是正常人
由于我们自己的无力,由于理智无法化约硬核怪异的部分,我们要么无视,要么求助于“换个视角”,扭动滤镜档位,用“社会人”“成年人”“俗人”的档位来过滤掉那些奇怪的部分。这本身就是回避问题。
当然,这不能怪各位看官们,得怪渡航。是他非要在一本恋爱青春喜剧故事里塞入大量坑爹内容,仿佛高智商的犯人留下拼图谜语。
而督军我还是力图把旋钮的“档位”拨回去,拨回到最为坑爹的档位,重新审视那些没有暴露的部分。《春物》变得如此诡谲又如此有趣,也正是在那些被遗忘的坑爹部分之中,蕴含着“征兆”。我们还是力求解决它。
坦白说,情感分析在全篇分析里是我个人觉得不重要的部分。因为它不涉及硬核晦涩的内容,不撕裂幻象,反而是在构成着幻象——是大部分看官们喜欢的恋爱青春喜剧的部分,而不是“有问题”的部分。
回首往昔,督军我曾经和某些看官一样,喜欢反复阅读那些“发糖”的文段,看着可爱又别扭的男女主之间甜腻的互动,在这样反复的阅读之中品味难以言喻的快乐。
如今,若不是在技巧和美学上有独到之处,有可解读之处,督军我已经对小说的文段兴趣寥寥。
不过,读者们那么喜欢看,而且——过去的我,那个快要被遗忘的自己也曾经喜欢,这些情感乱弹分析也有其价值。
近来渡航的短篇引发的争议,关键也是触犯了读者们投入的力比多织构的幻象。正确不正确无所谓,让人心里添堵难受才是问题,把大家YY的女主角写得不能承受YY之重才是问题。大老师自虐不是问题,因为自虐追不到雪乃,心里发酸才是问题。又好比当某红偶像突然宣布结婚,非常合法,甚至也合理,然而就是让粉丝们叫骂哀叹。复杂的力比多精神机制和伦理,要比法律条文、明面的道德更加复杂。
4、情感关系的名与实
好。废话到此为止,我们就进入到情感分析之中去:
上一回说到,在第六卷末尾雪乃对于大老师带着一种包容和爱。而再之后,她甚至接纳了,迎合了他对自己投射的期待,包容、肯定了他所持的幻象。
她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在第七卷之中,大老师做出决断,帮助叶山维系好朋友关系,完成海老名的委托,为了“让一切都保持原样”,即便看穿了这一切的虚伪,仍然响应了呼唤,出手了。他用一个自爆式的假告白,离奇地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引爆了雪乃对他难以名状的负面情绪。
在分析雪乃之前,我们简要评述下大老师的行为。
根据督军我对大老师的界定,他这么做符合他的伦理英雄的自命。他响应呼唤而行动。一件事如果对方不开口,他就算认为是正确的,按照他的伦理,也不允许自己去干涉别人的人生,去获取“自我满足”。而反过来,就算他不认可叶山的行为,就算看穿了海老名早就腐烂的撒谎本性,只要对方开口呼唤他的到来,他也会遵循自身的原则,果断出手帮助。
大老师:我就是莫得感情的机器,我就是荒野里流浪的牛仔英雄!我就是无形运转的伦理的化身!我帮你是应该帮,不是喜欢你们,你们也不要对我抱有什么奇怪的幻想!
他抵触叶山对他报以同情,也抵触雪乃对他的温柔的夸赞——因为这是别人用“形与名”擅自解释他,以及,更重要的是把他卷进人与人之间互相期待和失望的循环之中。他必须予以抵抗和否定,跳出来,这样才能像个孑然一身的荒野中的守望者,才能顺应他内心给自己构造的“形与名”。
因此,这里不可将大老师的行动看做自我牺牲。虽然客观如此,但在他自己心里的“形与名”之中另有说辞。
在第7卷末尾的自爆名场面处,他当着叶山、雪乃、团子、户部,对海老名做了假告白,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然而这样一样,如同我们在学园祭末尾对相模南所做的事一样,他自认为置身于这个力比多循环之外,然而这次不光让叶山觉得更加欠他,还伤到了雪乃——因为她不断对大老师投以爱和包容。大老师又一次摆出伦理英雄的姿态,这一次不光他的手段是“无名的怪物”令雪乃焦躁不已,更麻烦的是意味着他油盐不进——意味着她体贴理解的好心喂了狗。
我们现实生活中也常会发现,有人辜负你的期待,没能负担起你对他投以的幻象,会引发你强烈的反应:他背叛了你,背叛了你的期待。
雪乃包容、肯定了他对自己投射的幻象,给了他一个奇迹,可大老师完全没意识到、或者抗拒雪乃对他的投射。
这可就叫人难受了。
雪乃后续的恼火和失落,都源自于此。
“我以为你能理解”,背后还潜藏着一层:你不在意别人,总该在意我吧?我都这样在乎你了,你能不能在意我一点?妈卖批!
雪乃气的牙痒痒,偏偏还无能为力。因为,“他也不是你什么人啊”,你拿什么去较劲,拿什么去质问?你有什么资格去不满呢?
「……我很讨厌你的做法。」
来到双方仅隔几步的距离,雪之下终于开口。
她按着自己的胸口,用力瞪视过来,无从宣泄的怒气从双眼溢出。
「虽然说不出为什么,我自己也很焦躁……总之,我非常讨厌那种做法。」
各位看官一定要注意,力比多的情感能量的投射,是情感之实,与“喜欢”“真爱”“情侣”“夫妻”之类的能指概念独立的。后者只是“名分”,是情感之名,是“形与名”,是能指网络之中的位置罢了。
现实生活里谈恋爱时,常会有如下气死人的杀招——
“咱们两又不是情侣关系,你粘着我干嘛?”
“你以为你是我的什么人,你管我和谁暧昧?”。
会把对方气个半死,又毫无办法。因为再多的实际的快乐,再多的“心有灵犀”的互相放电,只要还不曾在“形与名”之中获得位置,获得合法性,得到双方明晰表述“咱们就是男女朋友”“我就是喜欢你”,那么就无法成立,能够被轻易地否定。又比如阳乃后文刺激大老师说的,“你凭什么干涉雪乃的人生呢?反正你又不是雪乃的什么人。”
所谓的“人生三大错觉之一”,并不完全是错觉:人与人之间实际的情感能量的互相投射,是存在的,是可感的,暧昧的快感是存在的。只是未获得公认的“名分”,还没有得到“形与名”之中的位置,所以不具有合法性。大老师和雪乃还是中二少年少女,没认知到这里导致出现了无名焦虑,而督军我举的例子,以及阳乃,则是认知到了之后当做道具使用。
有魅力的人物本身具有高的情感能量,自然地向他人发散,继而轻易地诱发其他人的移情和期待回应。而有魅力的人大多长袖善舞,更本能地对这种回应继续回应,导致引起对方错觉。
这里又回到了我们之前的,“形与名”与实在快感的统一的问题。
没有“形与名”所赋予的合法性,那么快感会被裁断为非法,或者被否定,认为不存在。力比多的能量的互动是真实的。然而,要不要赋予这种关系合法性,要不要给它一个“形与名”之中的位置,属于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占据主动的一方能运用起“形与名”,轻易地切割否定掉他不需要的多余情感关系,说出另一些气死人的话,列举如下:
1、异性对你好一下而已,她对谁都这么好,你不要自作多情
2、嗨,我就挑逗下你,逢场作戏,你还当真了
3、我真的只把你当朋友好吧,我们只是朋友,朋友而已,别误会,懂?
4、我可从来没说过我喜欢你
另一方面,已经得到承认的“形与名”又需要真实的快感和力比多去支撑,否则就成了空洞的名分,成了束缚,譬如也许对方会说,“虽然我们名义上是男女朋友,可我觉得你根本不爱我”“维系这样的关系有什么意义呢”。
这里再列举一位看官的评论:
督军大大,我想请教个问题。如果我出于完成某一实验的目的,饲养了一只小白鼠,每日观察并细心记录下它进食,活动,交配等一系列行为。我在这过程中非常享受,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我完成实验(服务于我饲养它的根本目的),它所表现出各种我不曾见过的各种行为也让我涨知识乐在其中。那么,我对小白鼠倾注的时间与心血,是因为我本就喜欢小白鼠么。
这里,实验者对于小白鼠投射的力比多的能量是真实,不论是否得到了“喜欢”的名分。而小白鼠所表现的各种新奇互动,可爱的行为,也让他觉得自己投射的力比多得到了回报(这一点非常关键,雪乃正因为大老师的行为让她觉得无回馈,才痛苦愤怒)。所以,说他喜欢小白鼠是毫无问题的——但是,一来人是否有自觉到这层关系,比如自己喜欢小白鼠,或者某屌丝喜欢自己,二来口头上要不要承认,要不要在“形与名”给与这种快感的关系一个名分。比如,人竟然会喜欢上自己做实验养的小白鼠,这说出去多丢人啊,别人会不会把我当成艾斯比,在别人眼里,在社会公认的“形与名”这是否被贬低——不过喜欢上猫狗大家都能理解。
故而,真实的快感与力比多的投射是一回事;在“形与名”之中给它名分又完全是另一回事。喜欢和某个异性相处,感觉到快乐,甚至对方也快乐,这是一回事,但是要不要赋予这份关系一个“名分”,用来固定它,这完全是另一回事。
大老师在这里,原本跟雪乃的关系就没有一个名分,而他又真实地没把雪乃对他的感情考虑在内,排除了这样考量对自己的影响。因此,雪乃就和那些被噎住气死的人同样处于尴尬的境地:一片真心喂了狗,还没法回嘴,想发火都无处可发。
雪乃:嗨呀,好气呀!真的好气呀!
团子的反应或可以作为脚注——
「户部没有被拒绝,隼人同学他们还是很要好,姬菜也不用放在心上……从明天开始,大家或许能维持之前的关系,不需要改变什么……」
她的声音在颤抖,使我无法反驳;她的手指也在颤抖,使我无法动弹。
我甚至无法正眼看她,仅能僵着身体,默默地不说话。
「可是……可是……」
她稍微松开我的衣摆,再重新用力握紧。
「请你多考虑一下,别人的心情……」
接在这句话之后的是微弱的呼吸声。
「……你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为什么就是不明白这一点?」
大老师是不明白吗?是不明白。他不能明白,因为他过去把沿着“形与名”搞明白的可能性给消除了。
在不知不觉中,团子和雪乃都对大老师投射了大量的力比多,也得到了回应,事实上她们早就喜欢着他。社团里的欢笑和互相攻讦吐槽,即便他们自己迟钝到没觉察,这般充满了暧昧的对白和反应中带着快乐,叶山、海老名、三浦等人早就看到了事实。没有名分,甚至没有自觉,这种关系在别人眼里依旧一目了然。
正如齐泽克评论的,人们总是在觉察自己爱上对方之前,就已经爱上了对方。连旁人都知道他们陷入了恋爱,可他们自己却还一无所知。
大老师的状况则更进一步。他早就陷入了强烈的梦幻的移情之中,却坚称自己不光不会谈恋爱,连和别人卷入进情感关系中都会躲开!他在自己内心的“形与名”之中抹消了恋爱情感的位置,认为这事“根本就不存在”
这导致了雪乃的窘境。
如本文前几篇所述,她对大老师有着暧昧微妙的感情,向他倾注着爱,甚至很破格地承认了大老师自造的那一套“形与名”,承认了大老师对自己的吹捧和凝视,还予以迎合。但大老师后续的行为,并不像小白鼠的可爱反应那样让她能收回到情感的能量——投射的力比多落空了。
这在她看来是一种背叛。
在第八卷之后的故事里,她一度企图寻回这种想象的关系,却进一步地幻灭,发现别说什么背叛,连最初的“忠诚”并不存在,是自己单方面的幻觉。直到“真物”一词的出现——她发现自己并未能负担起他的“形与名”给她赋予的独特位置。
「我……无法了解。」
雪之下静静地开口,将自己的肩膀搂得更紧,表情也痛苦得扭曲。
「对不起。」她轻声抛下这句话,随即从座位上站起,头也不回地往门口走去。
……
「我……无法理解。」
她重复一次在杜办说过的话。
听到这句话,我顿时停下脚步。
寒风将我们分隔于两侧,雪之下这才缓缓回头,有如在风中摆荡。她泛湿的双眼了无生气,唯有放在胸前的手,用力地握起拳头。
她不顾被风吹乱的头发,用沙哑的声音向我询问。
「你所说的『真物』,究竟是什么?」
所以大老师先前的所作所为暂时有了解释。他在追求“真物”而自己不懂——所以还不能怪他。
雪乃:噢……原来是我的错,是我没有真正理解他,没有真正地负荷起他对我投射的期待。
雪乃就这样释怀了,原谅了大老师没有回应她的情感。
那么如果改变这个位置关系,跟他一起去寻找,好像也不错。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第九卷之后变得像小女人一样依赖大老师的雪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雪乃这里可以释怀呢?
为什么一片好心喂了狗,气不打一处来,到这里紧张过后反而安然了?
我们要回到前文所述,雪乃喜欢大老师的原因,作为本篇的结束——
雪乃之所以会喜欢大老师,吸引她正是死硬的坚守伦理立场的倔强,是他批判否定一切虚伪事物的姿态,是因为他是响应呼唤的英雄,是自行愈合所有伤痛的强者。这是他在雪乃心中“形与名”的网络里的位置。
为此,她破例地迎合了大老师对自己的幻想,肯定了他隐蔽的欲望,在看透了他处境之后,对他报以温柔和爱。
而大老师怪物一样故意抗拒“形与名”召唤的作风,他无视他人意愿的怪物般的作风,特别是他强行置身于他人的情感循环之外却把别人拖进来的做法,引发了她的不满——说到底,她一来不满大老师无视自己的情感,不在意这份关系;二来不满大老师做事的风格,丝毫不“正确”。
但是,“真物”一出,这两种不满的回答变成了:
1、是雪乃没达成他的期待,没担负起他投射的幻象,没在关系里“演到位”;
2、是她不懂大老师的追求的内在机理,那是他看重的“真物”,她却没理解,无法理解。
故而,雪乃的认知产生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性变化:
原以为理解了大老师,对他报以期待;后来在纷争中认为他背叛了自己的期待;再之后发现,是在自己没理解,他一直是这样,在纷争中的表现恰恰更加证明了他是自己所期待的人。雪乃所讨厌的大老师的种种毛病,正来自于她之前所喜欢的部分。
大老师一直在真正地贯彻自我,死硬地缝合在自造的“形与名”之中,从头到尾贯彻着“真实”。
而反之,雪乃则发现,自己并没有做到“正确”。阳乃质问“你有自我吗”,震撼到了她,团子的摊牌,侍奉社三人暧昧关系的维持,让她产生了罪恶感,陷入了内疚和自虐之中。
换而言之,她发现,大老师一直没有背叛欺骗她,可她自己却没有承担起大老师的过高期待,当不起“真物”。
到了故事的13卷末尾,雪乃再也承受不起这“形与名”之中的崇高位置,再也无力去扮演“女神”,疲惫自责地放弃,自暴自弃地把大老师推开。
「这种像赝品的关系是错误的。和你追求的事物肯定不一样。」
当然这种期待的不合理之处,我们早在原先的分析中详述。唯有大老师挣脱自己自造的那套“形与名”,将“现在的我”推到“过去的我”的位置予以自我否定,才可以结束。
情感分析篇到此结束。后文将继续14卷文本分析。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一)青春的真与伪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大老师与雪乃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三)大老师与雪乃(续)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四)雪乃的转变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五)比企谷八幡的转变(1)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六)比企谷八幡的转变(2)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七)比企谷八幡的转变(3)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八)比企谷八幡的转变(4)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九)寻找“真物”的开端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真实“与“正确”之辨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一)寻找真物的失败(上)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二)寻找“真物”的失败(中)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三)寻找真物的失败(下)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四)寻找真物的失败(续1)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五)寻找真物的失败(续2)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六)青春终结之时(上)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七)青春终结之时(下)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八)大老师1.0版的末路(上)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十九)阳乃的叹息与告白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叶山与“正确的幻觉”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一)轻小说与“放弃的快感”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二)与大人世界对决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三)故事与角色的固有结构约束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四)比企谷八幡的关键一跃(上)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五)比企谷八幡的关键一跃(中)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六)比企谷八幡的关键一跃(下)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七)比企谷八幡的关键一跃(终)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八)手握“真实”的战斗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九)对雪乃的最终分析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二十九)对雪乃的最终分析(补)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三十)结局预测(上)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三十一)结局预测(下)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14卷结局分析(一)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14卷结局分析(二)
督军上尉:《春物》角色情感分析(上):基础篇、叶山篇
督军上尉:《春物》角色情感分析(中):阳乃篇、团子篇
督军上尉:谈《春物》的解读方法:直面“真实”
督军上尉:《春物》角色情感分析(下):平冢静篇、一色篇
督军上尉:《春物》角色情感分析(终):论雪乃如何喜欢上大老师(上)
督军上尉:《春物》角色情感分析(终):论雪乃如何喜欢上大老师(中)
督军上尉:《春物》角色情感分析(终):论雪乃如何喜欢上大老师(下)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14卷结局分析(三)
督军上尉:《春物》深度解析:14卷结局分析(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