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弊三缺”的说法到底多不靠谱?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五弊三缺”似乎是一个很遥远的故事,遥远到好像自己童年听过不少这种故事,遥远到仿佛从几百年前就流传了关于此类的说法。但事实上,你根本无法搜索到,在2010年之前,关于这个词汇的任何影踪,从网络或者《道藏》里,都没有出现这个词汇。原因就是这个说法诞生的时间离我们实在太近了,它出自崔走召的小说作品《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而这本书是在2010年时候编写的。图片截自作者回复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一是因为经常被问及,二是因为发现有人将五弊三缺和命理结合,以达到忽悠的目的,故而撰文简单来谈谈。那么现在流传最广的这个五弊三缺,到底是哪五弊,又是哪三缺呢?——五弊即鳏寡孤独残,三缺即钱权命。

  何为鳏?金文的上端是眼睛里流出了泪水,下端是“鱼”,本义是指一种生存在黄河中下游的淡水鱼,这种鱼儿不轻易咬钩,被捕获以后会默默流泪,所以古人认为鳏鱼聪明警觉,多愁善感,因此也称为鳡鱼,实际上这种鱼的眼睛从不闭上,所以也比喻愁死不眠的人,以此引申出无妻独居、寂寞感伤的成年男人。

  何为寡?金文中宀为房屋,下为页为人头,以象一个人独处屋下,男子无妻或妇人丧夫都叫寡,以妇人丧夫的释义更为流传。

  何为孤?“子”即小孩子,“瓜”即“滚瓜”,联合起来就是像滚瓜一样没有根的孩子、没有父亲的孩子。

  何为独?繁体字从犬从蜀,蜀为带孔眼的网罩,和犬组合就是一犬一笼,引申为单一,再引申为没有子孙的老人。鳏寡孤独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而残就不用多说了,甲骨文里两戈相向,互相残杀之意,引申出的残疾。现在的人将“道法、算命”和五弊三缺联系起来,认为学习了这些就会五弊三缺,其实已经本末倒置,因果颠倒了,一个成年后才接触玄学的人,根本就不存在“孤”的情况,总不能学了这些以后,“自己童年时期的老爸”就嗝屁了吧?这都乱入时空悖论了。至于钱权命,就更荒诞了,“日进斗金”的大师还少了?古时候的大官有几个不精熟四书五经?甚至《周易折中》里面还有康熙的一些论点。今人学习易学的官员亦不少,也不会遮遮掩掩,我之前一段时期关注的一个解经的,就担任有职务,且在解经方面比我这种职业混个温饱的还专业,真是自叹弗如。图片来自网络

  总之,如过能够大数据统计修道研易之人,就会发现与常人并无二样,平均寿命也不会低于平均线。不过说起鳏寡孤独残,从概率上来讲,这类人群确实要比平均线高,一是因为有些残疾人缺乏经济来源,就靠卜算为生,基本每个地方都有几个这样的人,二是命运越悲惨的人,越想要从玄学中找寻答案,久病而成医,自己也会学习到很多知识,甚至转行职业卖卜。大抵也是因为这种缘故,所以很多道士、算命先生,都给人“五弊三缺”的印象。只不过,因果关系还是要先捋清的,并非修道研易之后才命运悲惨,而是命运悲惨以后才会修道研易。 在早期的影视作品里,茅山道术似乎出了个三缺,为“孤、夭、贫”,但同样只是后人加工,根本站不住跟脚,更何况五弊三缺与道家经义完全是背离的,道教讲顺应自然法则,也讲人为努力可以改变逆境,通过修身炼性而实现精神和肉体上的脱胎换骨,是真正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和五弊三缺岂有关联?

  图片来自小说《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更别说现在还将其与周易扯上了关联,但周易中处处透露出忧患意识,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讲趋吉避凶、偕时而行,与五弊三缺亦无关联。认为之所以认为有关联,无非就是觉得周易是卜算的书,可以“推算天机、逆天而行”,就会缠上无形的恶因恶果。那要这么说,医学救死扶伤、延长寿命,农业养殖反季果蔬,岂不更违背自然?类似因为影视、小说作品,而以讹传讹的说法并不少,比如《鬼吹灯》杜撰的“黑驴蹄子”克制僵尸,又或者早期香港电视剧中经常使用狗血驱邪,都给大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还是希望大家在面对不了解的事物时,千万不可为其戴上神秘主义的帽子,多思考下起源以及意义所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不法分子所蒙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