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走路锻炼的人,最后都怎样了?恭喜,这3个健康风险被挡住了
“老王,今天走了几步了啊?”
“哎,别说了,这半个月天天最少走10000步,结果现在腿疼的受不了,我走怕了!”
老王今年六十岁了,身上有高血压的毛病,最近又胖了不少。医生建议自己多运动,于是老王便开始每天坚持走路。为了快点看到效果,老王将每天的目标设定为10000步,可刚坚持走了半个月,腿就开始疼得受不了。
老王就不明白了,为啥楼下的张老头坚持走了几个月,将军肚都“走”没了,血压也平稳多了,自己还没怎么看到效果却反而受伤了。
难道自己身体没别人好?还是老年人本就不适合走路锻炼?
一、走出“健康”还是走出“疾病”?
大家都知道走路好处很多,但是有人走出“健康”,有人却走出了“疾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专家陈敬熊活了101岁,他除了去体检外,50年不和医生打交道。他健康的秘诀是每天雷打不动的跑步,在75岁后又将跑步改成了走路健身。
2021年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上的研究显示,多走路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同年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上的研究发现,年龄38-50岁的人每天至少走路7000步,能够降低死亡风险。
另外,《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周累计快走2.5小时,能够降低25%的抑郁症风险。
走路虽然有益于身体健康,但走路过量等错误的走路方式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就像老王一样,健身成了伤身。走路的方法不对,可能会引发膝关节损伤、半月板磨损、滑膜炎、足底筋膜炎等疾病。
因此,重点是要选择正确、适合自己的走路方式,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每天走10000步。
二、每天走10000步适合所有人?
生活水平上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养生,很多人甚至开始纷纷打卡每天10000步,但每天走这么多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来自哈佛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指出:10000步并不是金标准,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需求。研究发现受试者步数非常少的时候死亡率较高,超过4400步时死亡率明显降低,但超过7500步时,死亡率并没有明显变化。也就是说,中老年人群如果一味追求一万步,很可能并不利于身体健康。
另外,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由美国多家机构主导的大型研究,通过对4840名年龄超过40岁的美国成年人的走路行为进行了长达10年的随访追踪,有了以下发现:
1、正常人群
研究发现,每天步行8000步的人和步行12000步的人比步行4000步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51%和65%,而步数再多全因死亡风险就不会降低了,因此对于正常人群来说,每天尽量走8000-12000步是比较合适的。
2、久坐人群
久坐人群如果能将步数从2000步提高到4000步,那总死亡率下降的趋势是最大的。因此,对于久坐、很少活动的人来说,每天稍微加点运动量就有明显的益处。
3、慢病人群
对于慢病人群来说,比起每天走4000步的参与者,每天走8000步的受试者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几率都明显降低,因此慢病人群每天走8000步是比较适合的。
三、走得快比走得多更好吗?
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上的研究显示,每天走一万步以上的人,患肿瘤、心血管意外等的风险明显降低,但在此基础上,步行速度更高的人群能够进一步降低发生心血管意外、肿瘤及全因死亡的风险,这也意味着更快的步行速度能比更多的每日步数带来更为显著的健康获益!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原院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杨秉辉指出,走路的速度与肌肉力量、心理状况、平衡能力等多种人体机能有关,步速是人体衰老显示的一个重要指标。一项发表在《梅奥诊所年报》上对超47.5万人的长达7年的研究显示,走路快的人比走路慢的人拥有更长的预期寿命。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高强度的快走,健康的走路方法应该是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步数和步行速度。
总之,走路虽说是最简单的运动,但是其中的讲究也不少。老年人在通过走路来锻炼时,一定不能只看步数和走路的速度,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免将走路变成“伤身”的运动。
参考资料:[1]《日行一万步,科学吗?靠谱吗?看看专家怎么说》.央视新闻.2021-12-19
[2]《每天走10000步很健康?关注点错了!健康走路要注意这6点》.科普中国.2023-02-22
[3]《走路快与走路慢的人,谁更长寿?研究:二者或相差15年寿命!JAMA:每天走够这个步数,可以降低死亡率!》.精准医学.2023-04-1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