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如何发泄愤怒?

  文章内容是我对「知乎」一个问题的答案:「成年人该怎么发泄愤怒?」

  我有空会在知乎上回答一些与心理治疗、情绪管理、心理创伤等相关的提问,有些长答案,我觉得不错的,会复制到微信发出。因为我回答这些问题的时间有限,答案都是我脑子里直接出来,没有经过查证资料的,难免会有误漏之处,还请大家见谅。对我在知乎回答的其他答案有兴趣的小伙伴,欢迎关注我的知乎号:https://www.zhihu.com/people/xin-li-zhi-liao-shi-min-min-jie

  发现很多人,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内,有个误解:人的情绪分正面的和负面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去掉负面的,留下正面的情绪面对生活。

  我博士研究的主题之一是「情绪管理 (Emotion Regulation)」,而我最先学到的一点就是:「情绪管理」不是筛选情绪,而是认识「什么情绪、什么时候、如何合适地表达、怎么排遣」。

  因为所有情绪,包括你的愤怒,都是有存在意义的。

  比如遇到危险,愤怒和恐惧这类常常被视为负面、不好的情绪,会帮助你的身体进入一个「Fight or Flight(战斗还是逃跑)」的模式,刺激有利于提升「战斗力/逃跑速」的激素分泌 (比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让你最大可能地存活下来。

  再举个实际生活中,很多人都经历过的:

  啊,蛇!!!(立即以光速跳开)。

  再看,咦,原来是麻绳啊,吓死了。

  (拍拍自己) 还好,还好~

  这个时候,旁边如果有个不会说话的人来一句,“天啦,麻绳而已,大惊小怪干嘛呢?”

  不要理这个人,反而要感谢你自己的「敏捷」,因为如果真的是条毒蛇,你可能就挂掉了。我们的身体特别奇妙,危险到来时,会直接跳过处理信息的理性大脑,按照我们下意识的反应,先保命。正常人,能在看清是麻绳后,平复下来,继续日常,当个小插曲就没事。但对经过重大心理创伤的人来说,主要问题是,即使看清了麻绳,也不能平复心情,会一整天,甚至更久地难以跳脱出惊恐的状态。

  看过迪士尼动画片《头脑特工队 <Inside-Out>》的朋友可能记得,里面各种情绪,都有存在的合理性。这部动画片真是宝藏啊!我们临床心理治疗,经常会在治疗室跟小朋友一起看某个片段,帮助小朋友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对「情绪管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由该领域内大师James J. Gross主编的书<Handbook of Emotion Regulation>?(不知道有没有中文译本,找到的朋友麻烦评论告知喔~)。

  哎呀,我太啰嗦!扯远了~

  回到今天的问题,「成年人该怎么发泄愤怒?」,我觉得考虑以下几个重点 (以下这些方法对处理焦虑、烦躁等情绪也适用)。

  你都说了是「愤怒」,我还这么问,有点傻是不是?

  并不是。

  近十几年来,心理治疗领域非常热门的「情绪聚焦疗法(Emotion-Focused Therapy)」提到,人的情绪分「主要情绪 (Primary Emotions)」和「次要情绪 (Secondary Emotions)」两种。

  「主要情绪」,是指那些你的「潜意识情绪、第一反应 (Gut Responses)」。「次要情绪」,是指在「主要情绪」的刺激下,或为了(非有意识地)?掩盖 「主要情绪」,而产生的情绪。通常是你表现出来、看得到或意识到的情绪。

  举个例子,你的另一半跟你说,“天啦,你这个字也太丑了吧?” (冯小胖说我!)

  大多数人,会马上愤怒地回嘴,“你字很好看吗?就算你字好看,你就有资格这么说我吗?”在这个例子当中,「愤怒」是表现出来的「次要情绪」;而在愤怒掩盖下的「主要情绪」可能是「自卑、难过」。自卑于自己的字丑,难过于自己所爱的另一半,就这么丝毫不给面子、不考虑自己感受的说话。

  请注意,我们的情绪,并不是绝对地划分为「主要情绪」或「次要情绪」的,比如上个例子当中,愤怒为「次要情绪」。但是对一位在职场,被老板性骚扰的员工来说,ta回到家会有发抖等看上去是「害怕」的情绪,但其实ta的「主要情绪」是「愤怒」于老板的无耻行为,或「愤怒」于自己无能力保护自己。

  近些年,还有学者提出第三类情绪,「工具情绪 (Instrumental Emotions)」,指那些为了达到目的,而故意表现出来的情绪,比如小孩子为了吃糖,就难过大哭。

  我个人并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次要情绪」往往就是个人在自己情绪管理能力范围内,所做出的的选择。可以认为就是一个表达或掩盖「主要情绪」的工具。

  比如例子中的孩子,ta可能是「害怕」如果真实地表达自己想吃糖的需要,会被家长严厉教训或断然拒绝。

  所以,回到你的「愤怒」,你所愤怒的事情、场景是什么,你是真的愤怒?还是因为羞愧、自卑、害怕等「主要情绪」引起的「愤怒」?

  我的工作经验里,大部分的「愤怒」,都是「次要情绪」。而「愤怒」的背后常常是自卑、害怕、羞愧等。

  不是当下!

  不是当下!

  不是当下!

  因为,受愤怒的影响,你通常处于一个「Fight (战斗)」模式,你只想把自己觉得最有杀伤力的话语、动作、道理等等等,像箭一样地飞速放出去,让对方知道你的威力。而对方不管怎么解释,你都听不进去,你都觉得对方在狡辩,不肯承认错误。

  比如,我有次做家庭治疗,指出了这个家庭长期存在的某个问题。但十几年来,全家为了表面的和气,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忽略。

  其中一位家庭成员,也是最害怕问题被提起的人 (ta平时对我是最客气的),还没等我说完那个问题呢,ta站起来就对我破口大骂,"你***白痴,你***根本不知道任何事情,你***心理治疗师,以为你是专业的,知道一切是吧... "

  (you fucking idiot, you don't fucking know anything, you fucking therapist, thinks you are professional, fucking knows everything......)"。

  我生不生气?肯定生气啊!我想骂回去吗?想啊?但是125美金一小时,我收了钱的,我能骂回去?

  ??上面这段是开玩笑的!

  真正的情况是,我知道这个对我破口大骂的人,一方面是害怕这个众所周知的家庭雷区爆了;另一方面是ta对我足够信任和觉得安全,知道骂了之后,我会帮助ta,不会抛弃ta?(对于一段关系里的安全和信任,我有空再说)。

  我怎么做的呢?我等ta说完,坐下,这一家子都倒抽了一口气,等着我反击的时候,我轻轻地、慢慢地说了句:“谢谢你毫无保留地表达你的真实感受,谢谢你的信任?(thank you for trusting me so much so that you let me see all of you)”。然后ta就大哭了,边哭边说,“对不起,我太粗鲁无礼了..(sorry, I was being so rude)”。

  出于保密协议,后面我就不细说了。

  重点是,我如果愤怒地反击,这个人绝对不会承认自己太粗暴了,我不仅失去了ta的信任以及对我的安全感,也不可能有机会再继续帮助这个家庭。

  所以,回到你的「愤怒」,什么时候表达合适?当你想起这个问题,能够心跳不加速,不捏拳头想打人的时候,能够思绪清晰表达的时候,别人解释你能听得进的时候。

  具体什么时候呢,真的因人而异。我有个诊疗对象,等了2年才对ta妈妈表达ta的愤怒。

  你依然愤怒,但你不会「愤怒地」表达「愤怒」。不然,别人会说你这个人情商低、控制不住情绪,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即使你是被伤害的那个人,你反而成了理亏的那个人。

  1. 目的和目标

  Gross在他的情绪管理理论中,提到很重要一点,我们所有的情绪,不管有没有意识到,都是有某种目的,或者为了实现某个目标的。

  而情绪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管理你的情绪,从而最大化或最快地实现那些对你有利的目标,或将相关负面效果降到最低。

  比如,你「愤怒」于跟你一起进公司的同事小明,做着同样的事,却涨了三次工资,而你一次都没涨。那你的目标是涨工资,不是愤怒于你那涨了工资的同事小明。因为愤怒于你的同事,对你没好处。

  知道你的目标是涨工资之后,你就要向能让你涨工资的人,表达你对「待遇不公」的「愤怒」。

  再次强调,是表达「愤怒」,不是「愤怒」地表达,这俩是天差地别的啊啊啊啊「差别」啊,不要误会我。

  2. 来,跟我念,「帮帮我」、「帮帮我」、「帮帮我」。

  这三个字,尤其在亲密的关系里,要多说、多说、再多说,特别是你想表达的观点对方不容易接受,或者让对方做一件不愿意做的事情的时候。

  比如,冯小胖认为沙发的小毯子,没必要叠,随时小睡要用的。我一般都会说,“老公,你能帮个忙,把被子叠了吗?” (当然,我在家也不可能是心理治疗师状态,有时候也会发飙吐槽他不叠被子的......)

  重点就是,当你要表达「愤怒」时,你可以用「帮帮我」的语气,让对方柔和下来,听得进你将要表达的「愤怒」情绪。比如,“老婆,你帮帮我,我现在感觉好生气,我不知道怎么办。” 同时,也帮助对方跳出「加害者」的感觉,而是感觉跟你站在同一阵线的「帮助者」。

  这个方法,我们临床诊疗中也会用的,虽然不一定是愤怒的情绪。有时候,当我们明知道诊疗对象在撒谎的时候,我们不会直接说出来,因为对方会自然、马上进入一个「抵抗模式 (Defense Mode)」,不断地找借口圆谎。

  我们会说,“帮助我理解下,我感觉你现在说的,跟上次说的话,对不上 (help me out there, it feels like what you are saying is different from what you told me the other day)”。

  3. 「三步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小时候写作文,语文老师教过我们的「万无一失三步法」在沟通里也非常适用。比如,上面那个工资的例子。你可以跟主管说:

  “(帮帮我:语气使对方柔和)主管啊,今天找你呢,想让你帮我看看,最近特别困扰我的一个事儿。

  (是什么:陈述事实)小明跟我一起进的公司,我俩的活儿也是一样的。而且你知道,比起小明,我是每个月都全勤的。但是小明已经涨了三次工资了,我还一次都没涨。

  (为什么:表达对你的影响 )这件事对我困扰挺大的,我感觉好像公司不重视我,好像公司看不到我的付出。我心里特别难受,因为一直相信公司认可我才留下我的。

  (怎么样:说出你的诉求)我觉得我跟小明对公司是一样的重要,我希望公司也能给我同样的待遇。”

  「沟通三步法」的重点是陈述事实、你的感受和诉求,不要指责对方,或预设对方做某个事的原因。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个临床心理治疗,经常教给夫妻的沟通法,「我的说法 (I-Statement)」:

  当你xxx的时候,我感觉xxx,能不能请你xxx

  (When you xxx, I feel xxx, coule you please xxx)

  比如,"当你说我写的字不好看的时候,我感觉很自卑,也很难受。能不能请你下次再提建议或者表达观点的时候,再柔和一点,考虑我的感受啊?” (这是我对冯小胖发完飚,冷静下来后,跟他说的。当然,我为自己发飙道歉了,他为自己说话不走心道歉了)

  4. 衡量你的处境

  现实是,因为各种原因,并不是所有「愤怒」都可以表达出来的,不论你的愤怒是「主要情绪」,还是其他「次要情绪」影响下产生的。

  你要衡量你的处境,如果不能表达出来的,你就要把情绪用别的方式排遣出去,或转化为改变处境的动力。

  比如,上面那个工资的例子,小明他爸是老板,你如果表达不满,只可能被开除或排挤。

  1.?「五觉法 (Five-senses)」:特别适合「愤怒」的当下

  五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视觉。现在你视力范围内,有什么?把你看得到的物体的颜色、形状等等,尽可能详细地一一描述出来。

  听觉。现在听到了什么?集中注意力,把所有能听到的声音,甚至是树叶沙沙的声音,也描述出来,或者默默在心里说出来。

  味觉。现在嘴巴里什么味道?甚至可以砸吧一下嘴巴。我有个诊疗对象,跟我说,“啊,我自己口水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哈哈,把我们俩都笑得不行。就是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你舌头感觉到的味道。我另外一个诊疗对象说,“天啦,早上吃的披萨,现在是这个味道了吗?”

  嗅觉。现在闻到什么味道?尽可能多地、详细地描述你闻到的味道。现在用手摸一个物体,比如自己的牛仔裤,透过你的手指,细细感受你牛仔裤的材质。

  这个方法是「正念 (mindfulness)」的一种,也是「转移注意力」的一种。「正念」不是冥想,不是冥想,不是冥想!

  2. 找信得过的家人朋友聊天

  “没事了,我说完就好多了”。是不是很多人都经历过?

  虽然相比专业心理治疗师所有的技巧和分析能力,与朋友的聊天看上去「不专业」,但与信得过的家人朋友聊天,是带有「疗愈 (Healing)」效果的。

  一方面是当我们非常愤怒时,我们的大脑处于被迫歇业的状态 (brain is hijacked by your emotion),以至于整个人都陷在「愤怒」这个情绪里,「越想越气」。当你跟家人朋友聊天时,你要用到大脑语言区等,来思考和表达自己。那你的大脑就开始干活啦,也会开始调节有利于平复情绪的激素(比如甲状腺激素)。

  另一方面是,跟信得过的家人朋友聊天,我们会觉得安全,会放松下来,有利于走出「战斗模式」,让身体和心理都恢复到更平稳的状态。

  3.运动

  这个我就不多说啦。

  有利于多巴胺等快乐激素的分泌。拳击等力量型运动,也是健康地发泄不忿的好方式。

  「愤怒」的情绪下,不推荐篮球等对抗性运动,以免运动过程中的正常摩擦和碰撞,反而让你爆了,对着队友或对方朋友发泄你的怒气。

  4.压力球

  或国内叫发泄球。原理同上

  5. 腹式呼吸

  注意,一定是腹式呼吸。

  很多人知道,压力大的时候,要深呼吸,但深呼吸,不是指憋着一大口气在胸腔的呼吸法。胸腔呼吸,不仅实际吸入的氧气少,还会更加激起情绪 (想想那些打架时,猛吸一口气后挺胸的人)。

  腹式呼吸会让你吸入更多氧气,也能调动身体更多部位调节你的情绪。

  具体的话,网上搜,很多腹式呼吸教程或者跟练视频。

  6. 玩游戏,唱歌等等

  用你喜欢的事转移注意力,也让自己开心、放松

  7. 如果你经常性的愤怒,建议你做个「愤怒日记」

  如果是有规律的,长期受到「愤怒」情绪的困扰,那你可能是有「愤怒控制障碍 Anger management issue/disorder」,这种一般有更深层的原因。比如你原生家庭里,家庭成员表达观点的时候,都是「愤怒」的,以至于你除了「愤怒」,不知道还有什么情绪是被允许表达的。

  这种情况的话,建议咨询专业的心理治疗师。

  关于敏敏姐:公众号「敏敏姐呀」。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临床实践、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情绪管理,生理机制与创伤后的康复 (Emotion Regulation, Physiology & Trauma Recov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