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没有看懂《阿凡达》集文而作(旧文)

  凭空创造出一个世界不是件容易的事,世界上只有一小部分疯子才能够完成。

  一。理论。

  在历史上,好莱坞一直是左翼,在美国,左翼就是诺斯替主义者。所以,毛主席喜欢右翼。

  詹姆斯·卡梅隆也不例外,他也是左翼。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一个离尼亚加拉瀑布不远的小镇。2004年,小布什竞选总统获胜,愤怒的卡梅隆撤销了美国国籍的申请,因为他骨子里、一直是诺斯替主义者。

  在政治哲学上,学界对沃格林的推崇越来越高。元旦刚过,就看到译林版的《秩序与历史》的第二部《城邦的世界》。在20世纪50年代,这位德裔政治哲学家,在《新政治科学》中提出一个陌生而突兀的命题,“现代性的本质就是诺斯替主义”。

  好莱坞电影的属灵地图,大而化之,是清教徒传统与诺斯替主义的划江而治。在沃格林眼里,整个世界,应作如是观。所有活着的人,都对活着不满意。于是带出对自我的两类评价。“我”,或者是肇事者,或者是受害者。政治观念,则由自我认知决定;所以也有两种基本模式。要不,世界原本美善,是我拖累了这个世界。要不,卿本佳人,但世界在本质上太拙劣了。我的肉体,配不上我的灵魂。宇宙对人类来说,就像一个装修简陋的小户型。

  现代性的本质,是我们能够想象一个配得上我们的世界。

  清教徒的本质,则是我们必须被拯救,才能配得上这个世界。

  我不想仔细区分电影的思想史成分,但总的来看,卡梅隆给我们的,是一个发生在外太空的、左翼的、诺斯替主义的和泛灵论的群体性事件。诺斯替主义,是希腊哲学晚期的一种思想。他们将一种隐秘的、关乎拯救的智慧,称之为“诺斯”。“逻各斯”是可说的,诺斯是不可说的。诺斯替主义相信人透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拯救自己。把我们高超的灵魂,拆迁安置到一个更美的世界。

  柏拉图的《会饮篇》中,有一段极富诺斯替色彩的对话。有个女巫,叫狄俄提玛,她教导苏格拉底什么是哲学的智慧。她说,只有极少数人,有一种属灵的情欲,就如大多数男人对女性的情欲一样。所谓哲学家,就是属灵的情种,他们对真理的奥秘动情,成为上帝与世人之间的精灵。

  这段话,可称为“文曲星下凡”的一个泛灵论版本。

  在新约教会初期,诺斯替主义者曾借用基督信仰,来表达这种隐秘智慧的求道方式。被教会的大公会议判为异端,从此在思想史上隐忍了一千年。沃格林认为,当近代启蒙运动的世界观,开始抗衡清教徒世界观后,诺斯替主义在思想史上重新展开,形成了人类对现代性的追求。

  诺斯替主义并非一种完整的思想或宗教;而是思想史上的幽灵,一种灵魂的寄生物,必须附在寄主身上。希腊哲学、基督教都曾是它的寄主。近代以降,科学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了诺斯替主义新的寄主。

  最近,发现带孩子,也有这两种模式。一种是我妈妈的。孩子磕碰在桌子边,就狠狠打桌子;摔跌了,就顿足跺地。然后告诉书亚,不要哭。这里,既有一种理性主义的因果论,显明肇事者已受到惩罚;也有一种神秘主义的感应观,在人与自然的泛灵秩序中,已破除咒诅,获得补偿。

  按我说,这是儿童教育中的一种巫术。按沃格林的观点,我妈妈也应该算是现代主义者。因为现代性的本质,就是一种经过了合理化的巫术。

  好莱坞的科幻电影,是比我妈妈更好的例子。《超人》和《星球大战》后,美国几乎就没拍过单纯的、基于“科学幻想”的电影。“科幻片”卖座的重要前提,就是还原科学的巫术气质。

  如原始巫术认为,万物之间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当牛顿宣称地心引力时,曾被同行视为向巫术观念的妥协。人们批评他,找不到真正原因,就用神秘的引力来搪塞。后来,当可观测和重复的数据得到肯定,“万物间的引力”,才正式从巫术观念升级为科学理论。

  换言之,所谓巫术,是尚未得到理性验证的科学;所谓科学,是尚未被证伪的巫术。就像一个用眼睛瞄准,一个用红外线。但与基督教的宇宙观相比,两者依然共享着一个认信的框架。第一,万物之间有确定的因果;第二,若能把握运用这个因果,人就可以呼风唤雨;第三,人可以把握这确定的因果(通过神秘主义的诺斯或理性主义的逻辑);第四,最重要的是,以上三点能够成立的前提,是在因果律之上,不存在一个有真实位格、有自由意志、并介入万物之运作的上帝。巫师的信仰,是只要咒语可靠,仪式恰当,连神也不能拒绝作法者的要求。这差不多也是大多数非基督徒科学家的信念。

  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中,真正的高科技,不是数理逻辑能涵盖的太空舰船,而是成为宇宙间隐秘智慧之终端的“绝地武士”。《阿凡达》也一样,卡梅隆为潘多拉星球上的隐秘智慧,提供了两种解释系统。一是科技版的,生命树和哈利路亚山(和当初的诺斯替派一样,借用圣经的叙事框架),乃至整个星球,说到底,是一台远超过人类智慧的自然之脑。纳维人的辫子,就是他们的USB插槽。这是“天人合一”的数码版。纳维人不要十字架,只要USB,就能与自然之脑链接,上传、下载,共享生命信息与能力。这是精致透顶的诺斯替主义,人与上帝的生命关系,以一种科学巫术的方式,被剔除了伦理性。最终,这种自然主义的智慧,在电影中胜过了人类的高科技。

  另一个解释体系,是纳维人对圣母的信仰和敬拜。地球人不是来拆房子,是来拆庙子。因此,这个宇宙性的强制拆迁事件,焦点不再是财产权,而是宗教自由。或者说,财产权原则,本身就内涵着信仰、思想和良心的自由。这也是英美的财产权观念,与德法的差异。表面上看,财产权在美国宪法中的地位,低于宗教、思想和言论自由,至少不如德国基本法的表达那么显赫。但这恰恰体现了一种洛克式的财产权观念。即财产权从来不只关乎经济利益,而且关乎人的尊严、记忆、信仰、关系及整个生活方式的承载。也就是说,拆迁首先不是一个补偿问题,而是一个自由意志问题。

  纳维人是另一个版本的绝地武士。我相信在续集中,他们能从圣母树上下载安装更大的能力。他们是洛克式的钉子户,是灵魂的钉子户。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与此类似的故事,不是唐德珍们的房子,而是家庭教会的敬拜。

  最后,抄一段雨果。他在《悲惨世界》中谈论修道院的话,献给灵魂的钉子户们:

  “一些人聚集拢来,住在一起。凭什么权利?凭结社的权利。

  他们闭门幽居。凭什么权利?凭每人都有的那种开门或关门的权利。

  他们不出门。凭什么权利?凭每人都有的来和去的权利。”

  二。剧情。

  第一感觉,好久没有片子能触动灵魂了,直到结束才“一切回归现实”。

  第二感觉,想写点什么,但不太会写,同时深层次的体会只会感受,要表达很困难,就像爱上一个人,往往爱情打动人的是潜意识,主观感受可以找到N多的理由,却抵不过一句话“感觉对了”精辟,能很清楚的分析出为什么爱的人基本没有爱,停留在喜欢的层面,有爱的人却是意犹未尽,说不清道不明。

  第三感觉,一个艺术品,只能整体欣赏,拆开分析已失去灵魂,那种整体气息无法表达。本着交流的原则,下文将尽力表达一些主观感受,3D技术支持的风景和音乐没写,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保卫潘多拉的感情没写,因为很多人已经领略到了,无需多言,只写了一些看片子时让我似曾相识的某些感觉。

  第一眼看到阿凡达造型的时候,只觉得面相灵气逼人,整体风格和欧美的一些魔兽啊指环王啊文化类似,共同点是塑造的人物多姿多彩,第一眼看容易觉得丑,但耐看,越看越有味道。阿凡达起身踩着土壤在花草中奔跑的时候,禁不住感受到了双腿残废的jack这一天忽然可以踩着大地奔跑的那种心情,那是一种重生的感觉,生命的气息,竟然让我觉得赤脚踩着大地奔跑,感受和倾听大自然的气息也是一种幸福。

  紧接着jack进入潘多拉星球探险的旅途,潘多拉的景色和音乐不需要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要打开心灵,体会再体会就可以,如果被震撼了,不要忘记感谢大自然和老卡。直到Neytiri要射杀jack的时候,出现了圣灵的种子—pure sprite,此时想起了“Michael Jackson”,人们利用并伤害了具有pure sprite的michael,Neytiri却敬畏pure sprite!或许纳美族天生就知道pure sprite不等于简单,而我们人类很多人却不能理解?

  Neytiri怪jack逼她不得已伤害狼一样的动物,并亲手安抚已死的狼的时候,说“this is sad”,让我动容了,娜美的文化类似以前先哲们提出的“泛神论”,或者《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里面提倡的“爱是最伟大的力量”,或者雅奈兹.德尔诺夫舍克总统提倡的概念:“我们与宇宙和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要倾听来自她们的声音”。她们似乎对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具有一种感情,也许她们认为当你热爱大自然的时候,大自然也会善待你,当你欣赏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必定也会喜欢你。对一切都满怀爱与感恩的Neytiri,jack可以选择不爱她吗?

  Neytiri的母亲问jack来做什么的时候,jack说“我是来学习的,my cup is empty”,好牛的空杯心态!佛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拳最后无忌说“我已经都忘了”,一些哲人说的“活在当下”,真正的牛逼就是化繁为简,真正的学会是融于潜意识主观意识忘掉,真正的达人就是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真正的生命就是能敞开胸怀接受新事物与时代共舞。只有放空自己,才能突破过去赋予的局限,感受到周围很多平凡的美,充盈自己。

  后面Neytiri教jack如何沟通的场面让我印象深刻,“建立联结,感受她,感受她的心跳,她的气息,让她感到信任和放松,然后用你的意像告诉她该做什么”,我们与爱人、亲人、朋友建立的联结不都如此?一个和谐的联结,就会心有灵犀,一个眼神就能传达很多讯息,一个动作就能感受对方心思,这样的联结让人体会到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美好什么是信任,这样的联结有着人类科技无法达到的信息传播,如娜美如人类眼神的交流如心灵感应,人与动物都可以如此沟通,我们人与人又该如何呢?

  “我尝试理解,他们与森林之间永恒的承诺,她说,这就像是一个循环的网络,所有的东西都有生命。就像大自然借来一样,总有回归的一天”,大自然只管保持各种平衡,就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赖昌星,黄光裕)” “市场经济本身会调控资源的分布状态,保持平衡!” “能量守恒定律” “明星的年轻的风光与老年的落寞” “经历过磨难的人往往有一种精神的财富”,我们可以不理会为什么有上述补偿平衡的现象,为什么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为什么万事万物某种角度总保持一个和谐的状态,但不能不觉醒,确确实实有这样的一个“自然界自发性的趋向平衡与和谐”存在。人类的文明不能发明或制定什么“规则”,而可以发现大自然的各种已存在“规则”,理解顺应规则再用其为我们牟福罢了,所有的规则与科学都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还包括无法理解和未发现的规则,难道我们不应该敬畏大自然吗?

  当jack学习飞行的时候,首先要挑选适合的,“You must feeling insight”,当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往往理论是无用的,主观是盲目的,必须用心去感受,相信自己相信直觉。第一次与龙实现联结的时刻,Neytiri大喊“You can not wait,think fly!”现实中,很多事,不能犹豫和等待,不要想“尝试做”,因为只有“做”和“不做”的状态,不存在“尝试做”的状态!前段时候有本很热的书《the secret》,说出了一个惊天的心理学的秘密:“一件事,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都是对的,因为事情总朝着你内心认为的方向发展!”。Neytiri是深谙此道的,所以前面第一次遇到龙的时候说:“你必须专注的看着她的眼睛,她可以带你飞行,完成狩猎,当你选择她她选择你的时候”,jack马上问when?,她回答“when you are ready!”。Jack以如此简单方法完成飞行之后,说了一个深刻的感想“我能做更多的其他事吗?我相信是的。是这样的,但这并不简单。”

  Jack进行仪式认可的时候,那个图形印象深刻,是的,娜美都是息息相关的,她们组成了一个network,我无法表达其中精妙,只能体会到,这是一种同胞的感情,流着相同的血燃着相同的情,这是一种team的精神,是一种充满力量的合作。或许人类以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心希望了解宇宙中关于外星人的信息,只是希望能有一个高等动物可以交流,可以知道我们并不孤独!人类整体最深的孤独感在于人们并不知道人类如何诞生的,使命又是什么?不知道大自然什么时刻神奇的让生物和物质分开了,什么时刻让人和其他动物分别开了,于是有了《百年孤独》,心底深处总有一种特殊的孤独,于是热爱同胞,于是敬畏自然,于是有了各种信仰。

  “如果你能换个角度看世界,相信你会理解的。”jack劝阻上校不能随意发动战争的时候说的,开始的jack是上校的角度看问题,直到生活在娜美族之后,看到很多新的视野,原以为绝对合理的事情,并不一定那么合理。每个人的视野都是被个人经历局限掉的,假如一个人不能放空自己,沟通理解别人的视野,那永远无法理解,很多事情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从什么角度看待这件事之分。

  女科学家后面说了一句话“我们为何有自我主张”,是啊,那些不愿意放下自己固定角度,多角度看问题的人,往往可怕的坚信着各自的自我主张,渴望证明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很好的阐释了这样的人性,这样的人引发战争的时候将是无可争议的罪恶。

  人类推倒了娜美居住的生命之树之后,她们眼神中的那种悲伤深深地打动了我,不是悲伤本身,是她们对于生命之树的那种联结一体的感情,而人类却去撕裂这样的感情去毁灭生命之树。有人说只有爱可以突破人们心灵的围墙,有人说只有真情才能触动到人们心灵深处最神秘的地方,当娜美用刀子割断捆绑jack的绳子,用那样悲伤无助的眼神求救的时候:“If you are one of us,help us!”......

  “我是一名梦想能带来和平的战士,但是这些残酷,让我醒来。”jack醒悟了!他决定帮助娜美族阻止上校,Neytiri看到归来的jack,第一眼就说“I see you!”,他们是有联结的,心有灵犀的,醒悟的jack才是她等待与爱的jack,圣灵之种当初阻拦她射杀jack的时候,她已经知道jack是被选择的人,只不过一直等待他真正的到来。现在终于等到了,I see you!后面一次是Neytiri看到jack真人的时候,又说了一句“I see you!”,我无法表达其中的感情,只能体会眼中的深情,对于爱人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时刻更让人铭记?或许当你与父母分别很久有一天回去探望双亲的时候,可以说“I see you!”,或许两个深情的不在一起的恋人见到彼此那一刻可以说“I see you!”,或许汶川地震后失散的亲人找到彼此的那一刻可以说“I see you!”。

  当jack坚定而正义的发表抗战宣言,呼吁潘多拉各族来参战,圣母需要他们,为了各自的兄弟、为了各自的姐妹、为了潘多拉而战斗吧!必须要把上校赶回去,告诉上校他们错了!此刻让我热血沸腾了,这个无关种族、无关肤色、无关语言,只要我们具有心灵可以沟通,就会知道什么是正义!

  【整体大局观】:

  这里抛开潘多拉这样一个绝妙的新世界不谈,敬畏自然保卫森林也不谈了,谈谈世界的矛盾性,人性的冲突性(选择新世界还是选择人类),各种滋味只需要体会不需要批评什么,因为无论你体会到什么,都是对的,别人的也都不是错的。记得高中物理学到光的波粒两重性的时候,世界观混乱了,连科学这么严谨的学科,光都能既是波又是粒子!后来慢慢认识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以至于像普京说的“全部生活都是由矛盾构成的,哪里没有矛盾了,哪里就将是一片荒芜”。达尔文进化论:“适者生存强食弱肉”,或者人类一些血淋淋的历史都揭示了人性恶的一面。然而爱、互相帮忙与共赢不仅仅在感情上是如此的重要,在经济学一条最重要的概念:“交易对交易双方是均有利益的”,同样显示了生活并非你好我就坏,可以互助互爱的!商业的基础是交易,交易的基础是共赢,现在很多企业家提倡信用、共赢,也许人们发现很多手段只能得到短期利益却损害长期利益(永远没有完美,只有选择与平衡),也许相互欺诈你死我活的合作只能有一有二没有三,也许只要一些人讲信用讲共赢一起合作的话,可以淘汰那些相互你死我活而永远没有team的个体,于是这样信念的群体得以自然的生存。或许人类意识的变化都是大自然调节的结果,大自然会抑制罪恶不断发展,世界的本质就是矛盾,纯恶意味着同归于尽,纯善意味着缺乏力量,故而大自然总是调节我们处于极善与极恶之间的平衡,同时不至于因为太善而忽视了“适者生存”,忽视了人类整体需要进步,进步的代价就是先进淘汰落后,一个不愿意竞争的人也是没有生命的人,一个健康竞争的社会将是充满生命力的社会!

  【一些差距的感想】:

  为什么非常优秀的各种艺术与科学在欧美?过去是因为封建社会太封闭,现在也许是因为我们太穷了(为什么N多人觉得拼命工作还是压力大,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很多人目标都是赚钱,也许基础条件决定了无力追求高层次的东西,无力去做真正喜欢的事。老外讲“follow your heart”,做喜欢做的事,发自内心的做,忘掉自我,体验那种乐趣,于是有了杰克韦尔奇(某些国人曾感叹这样的人经商也可以成功啊),有了Michael Jackson,有了潘多拉的世界,于是很多作品赋予了灵魂。《圣经》说:“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每个人都有非常卓越的能力,每个人最卓越的能力不是他的知识,而是具有领悟知识的能力!可以从大自然中领悟艺术领悟科学领悟美,而动物没有这种能力!所有的潜力就埋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要释放这种能量必须pure sprite,必须follow your heart,必须注意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来自宇宙的旋律,必须做真正的自己,必须对所做的事充满激情。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失意的时候不要怀疑自己的潜力,得意的时候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常常感恩,多多努力!

  【某些批评阿凡达的观点交流】:

  A 剧情太俗套

  阿凡达已经是一部艺术片了,梵高画的向日葵是否太俗套呢?一个美女只不过一个鼻子两条腿而已也没看到长的多么创新啊?看到一些人拆开阿凡达分析,每个元素都能找到类似元素,那么一首好的音乐是否比一般音乐多用了些音符呢?

  B 剧情太简单

  1+1=2,在小学生眼中是最简单的,在数学家眼里是最难的,题目没变,人的体会变了,一个人的心有多深刻,他能体会的世界才能有多深刻,世界一直没变,心变了!梵高没有选择画多么复杂的题材,简简单单画一个向日葵已惊叹世人!看起来很简单的并不意味着真的简单,有一个笑话“佛和一个浑人对话,浑人看到佛说看到了一坨屎,佛看到浑人说看到了一座佛!”,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自己的心!

  C 没内涵

  有人说第九区深刻,个人觉得只是表现了人类的罪恶,并且表现还是较生硬的,开片第一印象里面的人稍有点假,整体艺术气息淡薄,如果以一种稍微夸张的手法来表现深刻的话,建议看看库布里克的《发条橙》及他的其他电影。一些表现人性罪恶的片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陈述现象,然后给其中一部分人贴上“罪恶”的标签,然而没有试图与人性罪恶的背后沟通,为什么存在罪恶?阿凡达不是简简单单贴标签的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那种差别有一点类似:“一个人总是批评高考制度太落后,那么能否提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呢?如果没有,请沉默,陈述现象贴标签对于一些人比较深刻对于另外一些人太过无聊,更有价值的在于该怎么办” “面试失败,一个面试官告诉你你不合适,一个面试官善意的告诉你一些信息反馈和建设性的意见(绝对顺手之劳毫不费力的事情),谁都不需要别人给自己贴一个不合适的标签,毫无价值,谁都想知道是那里做的不好,该做什么改进”,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喜欢贴标签下结论,一个比较关注该做什么,能做点什么,能沟通点什么。本片老卡多角度理解人类与潘多拉的思路:

  1 从娜美人角度来看的话,必定给人类贴上十恶不赦的标签。(N多片子都是这个角度来感受罪恶的。)

  2 如果忘掉潘多拉,只看上校这里的生活,并不会认为这个是十恶不赦的事,无非欺负了一下娜美而已,生活中太常见了!上校为了完成任务,而毫不顾身英勇奋战让人印象深刻,是个真正的战士。人类也比较人道,派jack去了解娜美文化说服娜美迁移(据说有高额补贴),后来jack说娜美绝对不可能迁移的,大自然就是她们的生命,于是上校释放烟雾弹驱赶,直到争执冲突升级,森林各族大规模聚兵,上校觉得情况不对果断的出击。

  从1到2角度看:十恶不赦也并非不可理解,很多时候事情过去我们会怨恨伤害我们的人,能够换位思考的话,会明白冲突的时候必须力争生存,冲突过后放下一切,放下怨恨,因为这不是人的罪恶,是罪恶本身在自然界存在的!Neytiri对jack说过,娜美狩猎的时候,猎人与猎物的关系就是兽性!理解罪恶本身远比给人类贴个罪恶标签更有意义,理解罪恶本身更有主动权去防止大罪恶的发生!

  从2到1角度看:战争真的有意义吗?很多战争都是争议与冲突不断升级而触发,很多士兵都是为正义为民族而战,处于热血沸腾的状态,结果往往无法想象,一开战则无法犹豫,谁犹豫谁死,即使希特勒在其士兵眼里也不是十恶不赦,反而是一个具有领导魅力的人,做恶的人都不会意识到自己所做的是恶。作为个人,真正的强者有能力尊重每一个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也许今天欺负了别人觉得很爽,记住,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3 以人类的角度看娜美,第一印象就是贴很落后、原始社会的标签。

  4 随jack真正了解娜美的文化之后,谁的意识层次高谁的落后我已无法回答!像我们的大智若愚,像我们的返璞归真,娜美的文化有着绝高的境界(在人类标准中,这样的文化和娜美的生产力实在不般配)。

  从3到4角度看:看起来简单的,未必简单。克服心理学的“光环效应”,别以为生产力简单的种族文化就同样简单!《圣经》是N多年前生产力非常落后的人们写成的,目前还有N多非常牛的人从中汲取精神的粮食。

  从4到3角度看:世界是即是有爱的世界也是一个竞争的世界,可以靠圣灵来生活,不可寄托圣灵来生存!生活是美丽的,生存是残酷的。

  三。评论。

  1.《阿凡达》,美国佬的老套数?

  《特种部队》、《变形金刚2》、《2012》之流,是好莱坞的老套路,技术提高了,其他没别的。

  但是《阿凡达》的内涵高变形金刚,2012太多。不可不察,后面我会解释。

  其实,卡梅隆,《魔戒》等,反而是异类,不仅在好莱坞,在全世界也是别人无法复制的。

  2.票房好,技术好是否就一定剧情差?

  《阿凡达》赢得了技术奖项第一,这一点基本上是公认的。

  其实《阿凡达》其它方面也是无比的强,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

  不要被《阿凡达》的划时代的特效技术迷花了眼。

  以前国人有种观点,《泰坦尼克》特效很强,剧情很弱...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泰坦尼克》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而《特种部队》《变形金刚》之流是连最佳影片提名都不沾边的,那才叫剧情很弱。

  谁说《阿凡达》技术好,它的内涵就一定弱?错!

  不要被国产“最牛钉子户”之流的影评,给忽悠了。

  毫无疑问,《阿凡达》绝对是今年Oscar最佳影片提名。

  3.《阿凡达》剧情简单吗?

  有人说《阿凡达》剧情简单,这我同意。

  但剧情简单不等于没有内涵。

  谁说电影只有厚重的情节才伟大?

  《泰坦尼克》的剧情就一句话:《泰坦尼克》沉了!

  大家爱看的是它沉的过程。

  《阿凡达》的剧情和特技是完美的统一。

  最好最烈的酒也是最纯粹最清冽的

  马未都先生说过,最直白的语言说好了是最有力量的。

  陕北信天游里有句歌词:“白花花的那个大腿,水灵灵的那个B,这么好的地方留不住你。”这就叫力量。

  4.《阿凡达》有内涵吗?

  (为免误会,特别声明一下,内涵上,个人排《肖申克的救赎》第一)

  令人悲哀的是,对《阿凡达》这样一个伟大的电影,本论坛充斥着老套、抄袭、肤浅之类污七八糟的指责。这些人哪,就是赵本山饰演的巡逻大人,天生一对斗鸡眼,看什么都是歪歪的。

  其实《阿凡达》有很多可以深究的地方。

  《阿凡达》饰演纳美人的角色,用的都是黑人和印第安人,这肯定不是巧合。

  美国短短的历史,是屠杀印第安人,奴役黑人,歧视有色人种的历史。

  当看到家园树被摧毁,纳美人被屠杀时,有着切实历史体验的北美观众,感到的切肤之痛,恐怕不是我们这些连钉子户都没当过的人能体会的。

  《与狼共舞》拿下7项奥斯卡,但当年我看的时候,并不觉得感人。这应当就是历史背景的差别。

  古人追求的一种境界,叫天人合一。

  《阿凡达》的潘多拉星球,灵魂树,纳美人,动物,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国古人说的“天人合一”,中国今天说的“和谐世界”,在《阿凡达》中,优美地体现出来。

  灵魂与肉体,生与死,是人生永远的主题。

  本来,杰克和他的阿凡达是轮流清醒的,

  如果灵魂树的“法力”更强,能否让两个身体同时清醒呢?

  在《阿凡达》结尾处,杰克的阿凡达苏醒了,

  那么杰克的本体算死去了还是算活着呢?

  这些都是可以令人思考的。

  5.如何欣赏《阿凡达》

  《阿凡达》我绝不会看二遍的!

  《阿凡达》最少看三遍,按以下次序

  《阿凡达》先看一遍2D

  《阿凡达》再看一遍3D

  然后看一遍IMax

  这才是真正好的味道。

  《阿凡达》是什么?

  它不是好莱坞牌快餐,

  它不也是满汉全席

  它超越了人类创造力的极限

  它是从天上众神处盗来的玉液琼浆,

  你痛饮就是了,你迷醉就是了。

  6.享受上的无能

  我在论坛里说喜欢什么什么,经常就被人指责是“枪托”,甚至还被版主质疑过。

  似乎每个人,每个时刻,都该是愤青。

  对此,有时候竟会感到一种咸吃萝卜淡操心的焦虑。

  难道喜欢什么还有错吗?有事物可以喜欢,不是很美好的事情吗?

  在这个神奇的国度里,崇高被虚伪了,真诚被阴谋了。

  审美还是关乎一个人的心灵的。

  你向一个瞎子解释世界的五彩缤纷,再怎么用语言也解释不了,他就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理解能力。

  有些国人甚至还禁止别人享受。某人说享受了,其他人就一窝蜂骂他SB.

  其实个人有个人的判断,个别人不喜欢《阿凡达》本来是很自我的事,本来也是尊重个人自己的观点的。但是坛子里居然有这么多人,这么高比例,不懂得欣赏《阿凡达》,

  这个从数量上看,就太离谱了。

  是不是如同某高人说的那样,中国人,有一种享受上的无能?

  7.鄙视一些影评。

  从论坛外一些影评来看,到处是宇宙最牛钉子户、磕头论等等无聊之物。怎么说呢?

  《阿凡达》感动不了它们。

  它们就像一块块的石头,油盐不进。

  就像一帮太监评论皇帝的技巧姿势,完全不在点子上。

  要让老师给它们打分,只能打0分。

  在伟大的《阿凡达》面前,它们还忙活着离题万里,秀秀那点子小聪明。

  太荒唐太滑稽了吧。

  8.《阿凡达》的缺点。

  有人说:阿凡达的配乐,整部影片下来,配乐没主旋律,没重点,几个让人过目难忘的重点片段甚至配乐都不完整,我现在都没想通老卡为什么要用詹姆斯霍纳的这个配乐,也可能是不想让配乐盖过影片的风头?...

  这也就是我所疑惑的地方。但是《阿凡达》并不是音乐片,即使音乐稍弱,个人认为影响很小。

  9.《阿凡达》和《指环王》的比较。

  有好几个网友提出《阿凡达》不如《指环王》,这个是躲不过去的,

  其实那些夸《魔戒》的,未必比俺更喜欢《魔戒》。《魔戒》就是俺上一部最伟大的电影。《指环王》光在电影院看了好几遍。现在还存电脑里,有空就复习一下。俺曾看了所有俺能找到的花絮,请问有几个人能做到?

  其实比起来很简单,让《阿凡达》 和《指环王》pk 一下试试 :)

  票房上大胜,《阿凡达》上映的全球票房远远超过电影历史第三位的《指环王3》,已成定局。在中国,《阿凡达》将大大超过《指环王》三部曲的总和。

  口碑上小胜,《阿凡达》和《指环王3》都获得了极高的赞誉。不过,《阿凡达》划时代的技术这点是独有的。

  奖项上未知,《指环王3》获得了奥斯卡10项以上,《阿凡达》不好说。但是《阿凡达》《肖申克》这样的片子,根本不需要奥斯卡,反而是奥斯卡需要它们。

  综上,《阿凡达》至少是不会比《指环王》逊色,同列为最伟大的电影之列毫无疑问。其它的电影,这3项恐怕要超过《指环王》都难,和《阿凡达》pk不厚道了。

  我们可以虚拟现实一下,哪部电影不服(除了《泰坦尼克》),现在拉出来同时上映,和《阿凡达》 pk 一下试试 ,肯定票房被砸的和《十月围城》差不多。

  在《阿凡达》之前,《魔戒》是最伟大的之一。《魔戒》之后近十年无人可比!

  但是新的时代降临了。《阿凡达》一出,谁与争锋?《魔戒》只能和别人争老2的位置了。

  大叔俺大把年纪,尚能与时俱进,

  小盆友,你就不要再恋旧癖了吧。

  10.最伟大,没有之一

  有很多候选的伟大的电影:《乱世佳人》《教父》《与狼共舞》《辛德勒名单》《星球大战》《黑客帝国》...,在它们当中,有一个最独特的:

  如果一个电影除了是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那就有可能把这“之一”去掉。

  它就是:《阿凡达》!

  11.结语

  说了这么多,其实总结起来不过是:

  《阿凡达》跟任何一部伟大的电影相比,内涵上并不逊色多少。

  《阿凡达》在技术上,是一部划时代的电影,要领先任何电影很多。

  阿凡达之后,下一个伟大的电影(伟大是比经典更高的要求)

  估计还要等5年以上。俺再“托”西片,大概在5年之后了。

  啊,能看到一部感动自己的片子,真是一件挺幸福的事儿!

  最后说一句,如果你觉得《阿凡达》无与伦比的璀璨美丽,打动了你的心灵,请帮我顶一下帖。

  让我知道,除了我,还有别的人,也愿意毫无保留的赞美自己热爱的事情。

  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那么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热爱。

  四、感情。

  从电影院走出来,朋友问我,你对于这部影片有什么看法。我想也没想就回答道:这部影片根本不需要任何评论。

  这是我第一次对一部电影持这样的看法。我能有的只是感受,而不是评论。

  观看之前,看到不少评论诟病阿凡达的剧情,国人将诸多鄙夷戏谑的字眼加之于上,讽刺这是一部剧情俗透,炫耀技术的好莱坞大片,将之贴上美国快餐文化的标签。在我看完之后,我有些困惑这样说的人在看阿凡达的时候是带着怎样的脑子,但是我知道,这是我所熟悉的一种东西起了作用。它决定了你在影片中会看到什么。

  有人看到了烂俗,有人看到了煽情,有人看到了匮乏的剧本,有人看到了其他影片的影子和片段,说这不过是一个三流的故事、一流的技术混合体,更有人认为自己找到了好莱坞电影行业的软肋,言辞间流露出发现了对手命门一般的窃喜和得意。

  而我看到的,却不是这样。

  我看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技术为剧情服务,剧情为技术奠基;看到了人类创造力的体系建构,想象力的挑战进取;看到了生命在追逐梦想道路上的滚烫呼吸,一块恰如其分的价值载体。看到了一名电影工人对自身职业的热情和执着,一名商业导演的精神野心和现实智慧。一部气韵高标、美轮美奂、颠覆视觉、开创先河的电影。它是一个绝佳的电影样本,一道道或奔腾或温软的力向四面八方伸展,每一个方向都值得跟随并且能够写出数以万言的评论。

  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凌驾与超越,而这种精神世界的差别,外在表现好像仅仅是一小步,但是内在的质量级差异,完全是天壤之别。就好像漫天的雨点往下掉,而有一滴却掉头向上。

  哪怕它只前进了一厘米。但是在质量上,它已经不可和其他的雨滴同日而语。

  是的、这是一个通俗的故事,但是不是庸俗、恶俗、更不是低俗,它只是把现实世界中常见的故事摘出一段放在屏幕上。它俗的像生活一样真实,不过是为爱而温柔,为爱而战斗,生活家园不容侵犯,生命尊严不容践踏。

  做得到吗?问问自己。

  不要以为卡梅隆是没有深度的,T2最后两个结尾的取舍,就足以成为卡梅隆的思想注脚,而在阿凡达中,同样有东西可以让你看到。

  当杰克祈求圣树的时候,艾蒂莉说,圣树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它只是维持自然的平衡。

  而当潘多拉的生灵们最后集体投身战役时,艾蒂莉说圣树显灵了。在我个人的理解,导演并非是想说圣树最终选择了纳美人,而是想说,任何行为都不能对抗造化的伟力,一旦你越过了生态平衡的边界,那么自然界绝对不会坐视不理。这无关种族信仰、政治科技。这是自然界的规则,违背者终究会自取灭亡。

  做的到吗?看看哥本哈根会议。

  如果都还不能做到,那么对它的指摘就有些苍白无力。如果你只是想说,这个道理我懂,这个故事我见过,而不是说我真的就是这么做的,那么这种故事就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它不是为了某个人而存在的,而是为了一个整体而存在。

  这的确是一个人人都能看懂的故事,因为它暗含了某种普世价值,这种价值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被懂得、认可和接受,这就貌似简单的设定足以使它在地球上畅行无阻,为票房扫清先天障碍,然后,他只需要把这个故事讲的足够精彩,就可以在完成梦想的同时,把自己牢牢地楔进一个时代。

  将商业利益、理想追求、讲述技巧、普世价值如此成熟的结合,还有谁?

  这个世界有不少博士类的导演,充当着不同型号人性挖掘机,而实质上,他们的本质无异于简单的重复劳动,只是利用不同的讲述技巧将之展现出来罢了。有谁真正能够做到去构建一个生命体系,并且将之在银幕上展现出来?创造是进步的原动力,而创造生命更是其中最为伟大的一项工程,而创造出这样完整、真实的生命和生态体系,还有谁?

  如果说泰坦尼克号只是时代灾难的感性表白,那么阿凡达就是电影文化的激情实践,卡梅隆耗时十年,带来的绝非昙花一现的惊艳,他带来的是整个电影进化阶段最强有力的突进呼喊,是行业生命孕育出的要求和心声,是文艺形式再次突破的一种可能,在这里,认识重新变得宽广,心灵重新渴望天空,这里和世界一样,宽广,并且有善恶的极端,看似中规中矩的体系包容着一种内在的狂放不羁,它不是把神话写成诗句,而是用诗句创造神话,他用想象搭建一个舞台,制造矛盾,然后放无拘无束的心灵在上面尽情宣泄,其影响仿若整个行业的一次咯血。这种壮丽的狂飙将会动摇乾坤,它融合了整整一代好莱坞电影人激情的所有跌宕起伏,举起了对梦想执着追求的鲜明旗帜的同时也树起了一个高高在上的靶子。

  我对朋友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个国家,那么你最好先了解一个国家的标识性文化,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标识性文化,那么最好先去了解他最具旺盛的生命活力的部分。因为没有体验就没有那种精神上的理解,不懂得其价值判断就不会懂得它存在的基础意义。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想要了解电影,那么就请欣赏它最为美好的形式,看看它最为青春的激情,要听听善于创造和完善这门艺术形式的家伙们的声音,用心去感受它的心跳和热力。而现在我可以明白的建议他去看看阿凡达,看看卡梅隆过往十年的准备和以后紧锣密鼓的追随,我会建议他清空了头脑坐在那里,在感官逐渐被那些淳朴野性的激情所点燃的过程中认识每一个电影中与生活相印证的现象,通过激情的思考,带来思想的沉淀。而不是将它放在解剖台上、按照剧情、画面、音效、细节。。。的顺序将其肢解后再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印象。不要去嘲笑这部电影的通俗并将之理解为浅薄,那是你把卡梅隆放在你自己的水平上理解的结果。要带着干净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去看一看这部美到登峰造极的作品,然后才是对电影的剖析和研究。

  好莱坞自身并不乏惊才绝艳的导演,科波拉,斯科塞斯、西恩潘、昆丁塔伦蒂诺、大卫林奇、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他们是黑帮成员,抒情大师、文化痞子、悲天悯人者、人性美的代言人、暴力分子、无政府主义者,但是他们都是电影艺术精神上的斗士!卡梅隆也和他们一样,并且是绝对无可取代的一种中坚,是世界选出的宠儿,是电影史上值得研究的独特现象,只是人们根本顾不上将他区别对待。这是一种新的电影语言,一种新的电影力量。这种力的展示让人感觉震撼也感到恐怖,因为这种差异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如果我是一名一流的导演,我会庆幸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詹姆斯卡梅隆,并且会有通过努力在日后一较高下的想法,如果我是二流的导演,我会在看完电影后面有愧色,战战兢兢的端着自己的饭碗,顺便想想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精神素养,如果我是一个三流导演,那么我什么都不用考虑,我会混日子捞钱直到混不下去那一天为止。

  但是无论如何,我绝对不会说:如何?不过技术一流而已,因为我分明看出,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差距,这是能力的差距,是精神的差距,是素养、信念和积累的差距。同时我会在批评对方之前,先问问自己我、或者我们想做什么,做出了什么,做的怎么样。

  我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时候,看看周边的车水马龙,第一次深刻的理解了什么叫如梦初醒,以及沉睡的梦想心境被唤醒却又迅速落幕后,随之而来的怅然若失。当然,那些成熟高深的看客们是不屑这种感觉的。他们有着和废品收购站工作者同样的爱好,习惯于劣质品中扒拉出宝物并将之放大,同时又有如精于算计的家庭主妇一般,对一件超值的商品拼命地讨价还价,甚至仅仅因为它是舶来品,就拒绝它提供的正确信息。

  而对我来说,我还是选择心甘情愿的幼稚一次,并且像带给我如此感受的人表示简单的感谢。

  因为它浓缩了一代电影人的情感和梦想。

  因为这心醉神迷的一刻,你我都有幸见证。

  因为让我又还原为一个观众了。

  最后,让我套用罗斯福对丘吉尔说过的一句话,来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

  与你出现在同一时代深感愉快。

  五、结语。

  《阿凡达》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很是“赤果果”。历史上第一部全3D制作与真人结合影像。历史上投资最高的电影(从2.3亿到4亿到5亿美元说法不等),历史上全球票房最快突破10亿美元电影(17天)。这都是历历在目的数字。而别忘记,这也是一部,在全球各地首映时,大批专业影评人纷纷给出满分的电影。为这部电影,微软开发的一套系统奉上。为这部电影,无数的影院将3D设备的引进纳入日程紧锣密鼓。为这部电影,无数可怜的内地影迷日想夜盼看着它的档期一拖再拖,终于在今天拨云见日……

  《阿凡达》的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无人可以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大致你可以归结为:这是全人类集体做的一场戏!它调动最强大的影像技术,调动所有的当前媒体力量,调动所有影迷的观影热潮引发病毒式营销。最后,以绝佳品质和前所未见的视听效果做最有力的砝码,来一把不怕火炼的口碑检验。

  老卡拍的不是电影,是想象力领先于时代后的寂寞。

  呃,一种高高在上的寂寞~!

  可是,《阿凡达》从情节上俗套陈词滥调这种说法,又让我们给出统一的评判标准了。在《阿凡达》面前,有个差不多接受的故事即可,技术是辅助手段,编导的功力是节奏控制器。忘记那些纠缠科幻电影剧本先天孱弱不放的勾当吧:

  这种针对科幻片剧情不佳去纠缠进而质疑其品质的行为,和对这部看似冰冷实则温情脉脉影片的无比挑剔,是一种病态的观影心理。它存在于很多莫名的观影结论里。这样的话,就应该去《变形金刚》里找剧情,到《罗马假日》里去批判特效。到《007》系列里去质疑这哥们为啥总是不死还艳福不浅。到《大力神在纽约》里质疑那家伙为啥像个雕塑光着身子乱跑。到《××总动员》里质疑你皮克斯敢不敢弄些真人来出演……

  而如今,质疑这个科幻电影的“故事”,而对精彩的技术效果选择性失明的道理也是一样。

  至于未来,技术方面:很不幸,2010年春季后的所有电影,3D虽不能一夜之间成为主流配置,但至少成为了竞争的有力砝码。电影奖项方面:这部片子提前预定了奥斯卡的最佳视觉效果等N个大奖且斜着眼睛窥视着最耀眼的那座奖杯,老卡很有可能再喊一遍他是宇宙之王之类的话语搞雷公降临。电影市场方面:牛B电影们的计量单位再次被刷新:10亿起!请别嫌多,还只是起步。

  内地影人和影迷方面:前者可以膜拜或者不服,后者只管怒骂或者享福。我们只想知道的是:当《阿凡达》不顾虑某些档期因素,真刀真枪的和华语电影干一场,其结果又会如何?

  至于多少年后你回想起这部电影,它也许会成为教科书上那些催人瞌睡的考点:关于它的考试方式可能千奇百怪。但是有一点,它也许在论述题的得分点里,离不开以下几个词组:

  “分水岭、里程碑、革命、升级、大胆的尝试、商业巨制、奥斯卡奖项获得者……”

  而现在你看到的是,电影纪年的长河可能或者已然被《阿凡达》“一分为二”。而我们狂热参与或无动于衷的这一段日子,就叫做历史。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又一次造就了一个无法复制的现象:请回忆11年前在神州大地的那场“大船风暴”吧!他的电影,总是有本事席卷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填满所有媒体的版面和占据着头条,并且,顺理成章的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而数年后,你冷静和重忆这段经历。却只会因为错过而后悔,不会因参与而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