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德经你必须要知道的道教专业术语解析都在这里!
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卷帙浩繁的经籍书文。道教经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记录了道教的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还保留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医药学、养生学、化学、音乐、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珍贵资料,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
道教文化纷繁绚灿,包罗万象,其内容庞杂多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教神学
在道教文化杂而多端的内容当中,有一个核心,就是道教神仙信仰。道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宗教,具有一套自己的神学理论,有一种能够吸引人们进行追求的宗教信仰目标。这种信仰就是,人可以通过努力追求而成为长生不死、功 能广大的神仙。这种神仙信仰乃是道教所阐发的神学理论核心。道教产生之初,即以确立了其神仙信仰,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还从古代哲学、原始宗教及古人的养生锻炼等行为中吸取了许 多成分,用来组建其有关神仙信仰的理论和行为体系,奠定了道教神学发展的基础。在"神仙信仰"这块"磁石"的吸引之下,道教徒进行了种种吸收、创建文化的活动,营造出一个庞杂的道教文化体系。
二、道教伦理
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反映在道教的教规、戒律当中。道教的伦理道德观念,既吸收了道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也吸收了儒、释二家的,故其内容愈来愈多,亦愈来愈复杂。其中对道教伦理观念影响十分显著的是儒家以忠孝为主轴的三纲五常思想。但和儒家不同的是,道教的伦理道德,主要是靠神灵的威力来贯彻的。道教一方面以长生成仙的美好幻想来引导人们自觉地遵守伦理道德;另一方面又用赏善罚恶的神灵威力来迫使人们遵守伦理道德。正面引导与反面恐吓相结合,使它的道德伦理准则,在社会上发生更大的影响。此外道教的劝善书,使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更集中、更系统化和更通俗化。
三、道教哲学
以往道教被认为是一种低级通俗的民间宗教,只有一些近于巫术的符水、斋教、科仪,谈不上哲学思辩。但如今大部分的学者皆认为道教有其哲学性的内容。道教哲学是为其教义服务的,是其教理教义的思想理论基础,换言之,对道教教义的哲学论证就是道教哲学。道教哲学的思想素材一开始就来自中国哲学,主要是道家哲学。道教大量地利用了道家哲学的理性论证,使道教思想中包含世界观、认识论、伦理学、人生论等丰富的哲学内容,这些内容是道教哲学的基本范围和构成成分。其中神仙不死之"道"是道教哲学的中心范畴,神仙存在和人能成仙不死是基本的命题,论证人有无成仙的内在根据、人成仙取何途径是其思想体系中最主要的一面。
四、道教金丹术
金丹术是道教的一项重要方术,包括外丹和内丹。外丹即通常所说的炼丹术,也称外丹黄白术。外丹以丹砂、铅、汞、硫为主要原料与其他药物相配合置于炉鼎之中,运用"飞"、"抽"、"伏"、"封"、"淋"…等等手段加以烧炼,以求制得服饵后能使人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仙丹妙药。因相信服食金丹才能长生成仙,故历来道士莫不投入毕生心力加以炼制。虽然服食金丹最后并不能长生不老,但道士在炼丹过程中,却意外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随着外丹术的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炼养人体精、气、神的内丹术。内丹术继承综合了服气、胎息、守一、存思等功 法,对后来的气功 影响很大。
五、道教医学
自道教创兴之时,道教就把医术作为其传道济世的工具。而且随着魏晋神仙道教理论体系的建立,道教徒更是把医药视为其追求和达到长生的必要辅助手段和必备知识。道教医学"道法自然"的思想为理论指导,加以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极富道教特色的人体医学思想。道教医学家经过长期济世行医的医疗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并且发明创新了各种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道教医学养生功 法,如房中术、服食、辟榖等等。
六、道教文艺
道教文学艺术就是以宣传道教教义、神仙长生思想以及反映其宗教生活为题材的内容的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可以扩大道教的社会影响,进而提高道教的宗教素质。反过来,道教的神仙信仰也给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巨大的影响。在道经中,不仅有些道经本身就是文学作品,而道教中的音乐、宫观建筑、神仙图像等,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以道教和神仙为内容的作品更是不可胜计,从中也可以看出道教与文学艺术的密切关系。
当然,道教文化的内容还不止上述六个方面,如果深入地加以探究起来,必将会发现道教文化的丰富及多彩。
本文就道教修炼方面的一些古籍文言名词做下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一炁
一炁,指先天一炁,又称为先天真一之炁。是指在天地产生之先,混沌未开、阴阳末判之时,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称为先天一炁。人在下生之时,此炁即由天地之间降人人身。欲求长生,须保此炁。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即为生此一炁。
2一阳
即一阳初动。修炼者经过一定的功夫,收心入静,调节身心,使得身中生发出新的生炁,此生炁即为阳炁,称为一阳,又称一候。在《周易》而言,其封象为“震为雷”(一阳爻生于二阴爻之下)或“地雷复”(一阳爻生于五阴爻之下),此一阳爻,即代表一阳初动之炁,又称一阳来复。王重阳《五篇灵文》曰: “凝神下照坤宫,杳杳冥冥,而得真炁发生,神明自来,谓一阳生而为复也。
3黄芽
先天一炁最初产生之时,其炁萌动,至微至细。仿佛种子入士之后,刚刚拱出的嫩芽,虽然微小,但是蕴含无限生机,故称“黄芽”。其他异名甚多,如金芽、黍米、刀圭、一点、一粒、些子、丹头等,均言其极微小而极珍贵。
4黍米
黍米,是以其极小的形状作为比喻,言其极精极微的意思。在丹道指先天发生的清阳之炁,虽然至为精微,但是却可以点化全身阴质,脱胎换骨,故其效力无比。这一名词,乃由外丹引用而来,在外丹里面,原本是指药物的用量。如丹书云:“黍米之丹,居然能够点铁成金。”这里是指外丹所用的丹头,意思是说用黍米船极小的药力,居然收到极大的功效。而在内丹上面,黍米二字就是一个纯粹的比喻,因此不可看作吃饭的米粒,而求之于有形。张紫阳真人在《金丹四百字》中言: “乌肝与兔髓,擒来归一处。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就是说内丹所采取的先天真一之炁,至精至微,如同黍米一样小,须要一粒一粒,逐渐积累,才能慢慢炼成金丹大药。《金丹四百字》又言:“混沌包虚空,虚空括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这里是说先天根源,其质甚微,如同黍米之大,然而却可以生化万物。得此妙药,才可以超神入化,了生脱死,成就大道。
5半黍
黍米之义,见上条。半黍之义,则言其更加微小。比喻在内丹的修炼之中,精杰神的变化至微至纫,非常精妙,故用半黍,愈见精妙。
6丹头
丹头,在外丹而言,是指烧炼之时用作点化神丹的药物,如同点豆腐之卤水一般。在内丹而言,是指用作点化全身阴质的先天清阳之炁。《翠虚篇·金丹诗诀》云:“丹头只是先天炁,炼作黄芽发玉英。”
7活子时
子时即半夜11点至1点之间,此时太阳开始从北方升起。喻之人身,即为一阳初动之炁,从下元(北方)氤氲升起,与太阳初生之子时相同。又因此一炁之发生,未必就在真正时间上的子时,故称为活子时。崔希范真人《入药镜》日:“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即指活子时而言。伍柳派丹法以外肾兴起之时,称为活子。
8一部之神
中华道家认为,人身各个关节部位,均有神居而主之。统领全身所有众神的宗主,乃是泥丸中心之神,因此称为一部之神。泥丸之内,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加上中央一位,共为九宫。九官之中共有九位神主之,中央方圆一寸之处,乃为泥九之神所居之处,此即人身众神之总管。修炼之人只要存想一部之神,就可以延寿遗龄。《黄庭内景经》曰:“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内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即指此处。
9一斤
一斤,又称二八。中华道家修炼学认为,人在下生之时,秉受天地之炁360株,合为一周天之数,加上秉受父母之炁24株,共为384株,乃为易象封爻之数 (64封共有384爻),亦合古制一斤之株数。所谓古制一斤,即为16两,分为两个8两,故称二八。丹道在人身阴阳二杰之配合,犹如水火既济,必须二者相等。如果火大则水少,水大则火小,故此必须各有半斤之数,才能共合一斤,补足人身本来元炁之数。否则便有伤丹之虞,所以便以二八为喻。一说二八为金半斤,水半斤。金半斤为元炁,水半斤为元精,比喻在有质无质之间,即丹书所谓“神水”。
10神水
神水,又叫做“灵泉”。在内丹比喻为先天元精,乃由先天一炁所化。虽然已成为液,但是又非浊质之精。好象人身上的真液,可以自动的上下周流,乃由真炁所化而来,虽然成液,但是又非纯粹下流之水。此液之中,其实含有先天一炁的作用,故此称为神水,修炼内丹,此为真正药物。
11二候
一阳初动之时,称为一候。此时药苗尚嫩,故不可采。而至其炁渐生,最为盈盛之时,犹如十五之月亮,正是圆满之候,乃为不老不嫩之时,称为二候,此时正可采药。王重阳《五篇灵文》:“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满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远。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候,二候得药也。”《伍柳仙宗》又称为“二候采牟尼”。
12三彭
三彭,又名三尸、三尸神、三尸虫等,包括上尸神、中尸神和下尸神。三尸神皆为人身之阴神,即阴气。道书上面说,上尸神名为彭候,在人头内,令人愚痴呆笨,没有智慧。中尸神名为彭质,在人胸中,令人烦恼妄想,不能清静。下尸神名为彭矫,在人腹中,令人贪图男女饮食之欲。一说三尸神住在人之后三关,即尾间、夹脊、玉枕之内,使人无法修道。必须以自身阳炁,打通三关,方可驱逐三尸,去除魔障。
13斩三尸
“三尸”即是“三彭”,前面已有解释。中华道家修炼须要斩除三尸,才能去掉阴魔。其中方法很多,有诵经的方法,有符咒的方法,有守庚申的方法,有服丹药的方法等等。在中华道家修炼学而言,惟有修持内炼功夫,培养自身阳炁,炁足之后,聚于丹田,而后冲开三关,直透骨髓,才能永远赶走三尸。三尸一去,阴魔自消。阴魔消除,阳炁自来。此步功夫,称为“斩三尸”。修真之士,自知其效。
14三寸
三寸,又曰“三寸气”,三寸指咽喉部位。《庄子》曰:“众人之息以喉。”三寸即是指呼吸之气。一刻功夫现代人的时间观念,一个昼夜共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4刻,共为96刻。古代人所用的历法,规定一个昼夜共为100刻。张紫阳真入在《金丹四百字》序言中说:“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总计三千刻,十月共计三万刻。行住坐卧,绵绵若存,胎炁既凝,婴儿显象,玄珠显象,太乙含真。三万刻之中,可以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何也?一刻之功夫,自有一年之节候。所以三万刻,能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也,故一年十二月,总有三万六干之数。”即是说修炼之人,可以用极短的时间,得到极长的寿算。三万六干之义,即指一年之刻数。三丰祖师亦云:“一刻中,上半刻为温,为进火,为望,为上弦,为朝屯,为春夏;下半刻为凉,为退符,为晦,为下弦,为暮蒙,为秋冬。一时则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即一日、一月、一年皆同。此之谓攒簇阴阳五行,一刻之功夫夺一年之气候也。”
15五芽
五芽,又称五牙,指东西南北中五方之生炁。中华道家修炼学认为,此五炁通人身五脏之炁,故采此五炁,可补五脏。《道藏》之中,有“服五芽炁法”。
16丹
丹,分为内丹和外丹。中华道家最早从事外丹烧炼,即用金石草木等物质炼丹,以为服食之用。内丹名词来源于外丹,内丹是以人身三宝精炁神作为药物,在体内修炼成丹,又名大丹、圣胎、道胎、婴儿等。
17还丹
还即返还,即是把自己丧失的三宝精炁神,通过修炼,培补亏损,还归自己身中,进一步炼成内丹,坚固形体,做到青春不老,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还仅仅是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在中华道家通过修炼,不仅可以便自己的肉体生命得到完善,更加可以通过天人感通,不断深化自己的道力,达到《庄子》所云 “形全精复,与天为一”的高妙境界,而可做到“上与宇宙同体,下与天地精神往来。”
18乌肝
乌肝,在修炼之中,指轻清上升之元炁。王重阳《五篇灵文》谓:“真炁上腾,升入乾官,动而后静,合阳中之阴,名日乌肝。”
19兔髓
兔髓,在修炼之中,指丹田发生之元精。王重阳《五篇灵》谓:“先凝神,聚于坤位,静中生动,采阴中之阳,名曰兔髓。”
20金乌玉兔
金乌,代表太阳,在封象为离,在人身象征元神;玉兔,代表月亮,在封象为坎,在人身象征元炁。
21五等仙
中华道家修炼,将仙分为五种品位,即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和天仙。所谓鬼仙,指只炼心性,或者尚未得到真正口诀,不能修成纯阳之体,因而只出阴神,名为灵鬼。名虽为仙,其实乃鬼,但是能够通灵,与平常之鬼不同。鬼仙住世,约可存在五百年左右的时间,五百年后就要投胎转世才能存在。所谓人仙,虽然外表和人没有区别,但是能够免去老病死的痛苦,可以长生住世。所谓地仙,是指修炼层次在人仙之上,已可达到寒暑不侵、饥饿无害的程度,虽然还没有做到出阳神,但是已经能够免去衣食住行的负担,可以自己控制生死。
所谓神仙,是指阳神已经修成,有了神通变化,能够升迁自如,已了生死大事。脱弃躯壳,飘然独立,聚则成形,散则为炁。所谓天仙,则从神仙的品位,再求向上一层的功夫,超出人类所在的环境之外,别有天外之天。而且可以做到“天地有坏,这个不坏。” 可与宇宙同存,乃为中华道家修炼之最高境界。仇兆鳖《悟真篇十家注》中引翁渊明注释,论述五等仙最为简明:“仙有数等:阴神至灵而无形者,鬼仙也;处世无疾而多寿者,人仙也;飞空走雾,不饥不渴,寒暑不侵,遨游海岛,长生而不死者,地仙也;变化无质,隐显莫测,或者或少,至圣至神,鬼神莫能知,蓍龟莫能测者,天仙也。”以上五等,皆须以真修实证印验之,不可以世俗凡情拟议之。
22六时
六时,又名为“六候”。道家修炼,将人身任督之周天分布为十二地支,后面督脉为子、丑、寅、卯、辰、巳,前面为午、末、申、酉、戊、亥。因其合于十二时辰,故此前后各称为六时,而又各分为六候。后面六时,谓之进阳火,属阳用九。后面六时,谓之退阴符,属阴用六。用以说明人身一炁升降之变化,及其火候抽添之运用。
23七门
七门,即是天门泥丸、地门尾间、中门夹脊、前门明堂、后门玉枕、楼门咽喉、房门绎宫等七处门户,乃为修炼之重要关窍,五脏六腑皆系于此。《黄庭经》云:“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枝叶却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即指此七门。
24八素
按照道家《黄庭经》的说法,大脑之中,共有九神居之,周围有八个,即四正四隅之神,围绕正中泥九之神,此八神总称为“八素”。
25七返九转
七返九转,又称七返九还,是中华道家修炼学的专有名词,是用易数来比喻内修之道。按照易学《河图》的说法,五行生成之数为: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其中一三五七九为生数,共计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为成数,共计三十之数。二十五生数与三十成数相加,共计五十有五。天一生水,自肾为始,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此则五行生数,三阴而二阳;地六成水,自肾为起,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此则五行成数,三阴而二阳。人身之中,即具五行生成之道。水为肾,而肾得一与六;火为心,而心得二与七;木为肝,而肝得三与八;金为肺,而肺得四与九;土为脾,而脾得五与十。五脏之中,每脏各有阴阳之分。其中成数之最大者,乃为七与九两个阳数,因为天九为一成数,天七为一成数。而此阳数,即代表人身之阳炁。修真之土,始则交媾龙虎,而采取身中之阳炁,以点化全身阴质,成就纯阳之体。心七之数,乃属心神,心火下降,即七返于中元而入于下田,结就大丹,乃曰“七返还丹”。而又以九为肺之数,肺属金生水,水为元精,精由炁化,故九数乃喻元阳之炁,以此阳炁周流全身,使阴消而阳长,谓之“九转还丹”。
26九转还丹
九为阳数之极,代表人身阳炁,是说以阳炁点化全身阴质,修成纯阳之体。又称为乾健之躯,乃借《周易》乾卦皆为阳爻之象。乾属金,九又为金之成数(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故称九转,才能炼就大丹,并不是说一定要转九次。而此阳炁,正是人身日渐损失之物,经过修炼回归吾身,故曰九转还丹。
27丹田
丹田,有上、中、下三丹田之分,因其均在人体的前面,又称为前三田。一般只指下丹田,乃为道家结丹之地。如同种子播种于田地,自然生根、长叶、成苗、开花,结为成熟果实。道家内丹,亦同此理,故此名为丹田。
28下丹田
下丹田,又名下田、炁海、炁穴、元海、沧海、生门、土釜、坤宫、北海、蓬壶、造化炉等。位于脐下一寸三分(此处所言脐下,乃为流行的一种误传,因为脐下还在肚皮表面,所以不对。其实是平躺着的脐下,即脐内,方才正确),方圆一寸二分,虚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精。此处为结丹之所。
29中丹田
中丹田,又曰中田、土釜、黄庭、中黄、规中等。中丹田在心下三寸六分,直下与脐门相对,相距三寸六分。乃为虚空一穴,方圆一寸二分,藏有先天真一之秃。丹成之后,此处为养丹之所。
30上丹田
上丹田,又称泥丸、琼室、上田、紫府、上宫、天宫、昆仑、玉京山、须弥山等。按照丹经的说法:由两眉之间入内,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乃是虚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神。丹成之后,此处为出神之所。
31绛宫
绛宫,又称赤帝宫。绛宫属于心的部位,乃为心下一窍。心肾二炁相通,即由此窍。心属火,其色赤,医家称为君主之官,所以叫做“赤帝官”。
32黄房
黄房,又称土釜。在心之下脐之上,处于二者之中间位置,即是中丹田之所在。中央为土,土色为黄,故称黄房。
33中宫
中宫,在心窝之下,肚脐之上,乃中丹田之所在。有时下丹田亦称为中官,因其居于人体之中。
34坤宫
坤为土,其色为黄,又称黄庭宫,即指下丹田部位。王重阳《五篇灵文》:“坤宫,乃人身中黄庭宫是也。即心下肾上,肝西肺东,内肾之前,脐轮之后,中虚之窍,真空发生之所。人自父母脑胎,一身之精粹,其连如环,其白如练。先生三元,后生两肾;两肾既生,渐生两目;后生两外肾,三才既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渐次而生。此一窍乃祖炁之宫,故曰坤官。坤乃承载万物之谓也。”
35三关
三关,指人身背后的三处关窍,又称后三关。丹道周天开通之时,首先需要冲开三关。又一说以炼精化炁为初关,炼炁化神为中关,炼神还虚为上关,亦曰三关。
36尾闾
尾闾,为后三关之一。在脊椎末端之一段,处于谷道之上方,是督脉起始之第一关。
37夹脊
夹脊,又名双关、辘轳关,为后三关之一。在脊椎骨第十一节之下,与内肾相对。针灸上名为脊中穴。一说与中丹田相对。一说为两肘尖相对连线与脊椎相交处。
38玉枕
玉枕,为后三关之一。位于玉枕穴之下,在脑后枕骨之处,即脑后高骨枕头的地方,前面约与上鹊桥相对。
39黄庭
黄庭,亦名规中、庐间。一指下丹田。因其黄色为土,正为结丹之土地。而且黄色又处人身之正中,犹如“田”字之中心。陈樱宁先生在《黄庭经讲义》中解释说:“‘黄’乃土色,土位中央居。‘庭’乃阶前空地。名为‘黄庭’,即表示中空之意。吾人一身,自脐以上,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机向上;自脐以下,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下。其生理之总机关,具足上下之原动力者,植物则在根干分界处,人身则在脐(笔者注:即丹田所在之地)。婴儿处胎,鼻无呼吸,以脐带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后,脐之功用立止,而鼻窍开矣。神仙口诀,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归根之谓。根者何?脐内空处是也。脐内空处,即‘黄庭’ 也。”一指中丹田,即心下肾上之所,亦为人身之中。
40药
中华道家修炼学,以精、炁、神三宝,作为上品药物,故此三宝均可称之为药。但是在不同的修炼阶次,药有不同的含义。如在炼精化炁阶段,则以先天元精之发生称之为药。在炁杰化神阶段,则以先天一炁之来临称之为药。在炼神还虚阶段,则以不神之神之虚无称之为药。
41小药
丹道在炼精化炁的阶段,须待静极生动,活子时到来,阳生药产,先天元精发生,称为小药。这时一般运用小周天的功夫,采此小药。小药又称为外药,必须生而后采。
42大药
“大药”的意思,是在采小药的功夫完成之后,阳关止闭,这时等到“六候”到来之景,采取先天一炁,即为大药。大药又称内药,必须采而后生。采过大药,即可点化全身阴质,成为纯阳之体,故此大药又称大丹。
43六候
六候,即大药产生之时的六种征兆。乃为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等。此时的景象,又称为正子时。
44性命双修
中华道家修炼学,性命二字的含义甚广。如理、神、意、念、德等,均可归于性;而法、息、杰、精、形、功等,均可归于命。总的说来,凡是属于精神生命方面的,都称为性;凡是属于肉体方面的,都称为命。作为人的本体生命而言,精神和肉体二者,本来就不可分离,分之即死,所以中华道家修炼不死之道,特别强调性命双修。张三丰真人云:“炁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日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炁,则曰真命。”即是说真性就在命中,而真命就在性中,这里是指性命本体而言。如果是在修炼功夫而论,性命双修的含义,一指性与命二者不可分离,一指性与命二者不可偏废。所以吕纯阳真人云:“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并且中华道家一贯反对忽视肉体方面的修炼,张紫阳真人云: “饶君了梧真如性,未免抛身还入身。何似更兼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45慧剑
在修炼学而言,慧剑比喻二目。《阴符经》云:“机在目。”丹经日:“一团真意在双眸。”心藏神,发于二目。故此二目乃为神意之所发,比喻真意。道家的服饰,在大襟道袍的右侧,有两根剑形飘带,亦叫做慧剑。
46刀圭
刀圭,原是古代的药物度量单位。刀,指古代钱币,形状如刀,又称刀币。圭,在古代指重量而言,十粟重为一圭,十圭重为一株,三百八十四株为十六两(即过去的一斤);在古代容量而言,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刀圭原为古人量取药物的用具,又称为方寸匕,今人则用药匙。《政和证类本草》引用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凡散药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明董谷《碧里杂存》上“刀圭”:“前在京师买得古错刀三枚,京师人谓之长钱。……其钱形正似今之剃刀,其上一圈正似圭壁之形,中一孔即贯索之处。盖服食家举刀取药,仅满其上之圭,故谓之刀圭,言其少耳。”这里所说的服食家,即指道家的外丹服食者。刀圭最初用于外丹,以说明药物取量,又以量少喻其珍贵。以后引申进入内丹,是说水火二炁,会聚于中宫丹田。中宫为脾属土,真水聚此为己土,真火聚此为戊土,阴阳二土合而为圭。水火二炁配合之后,产生先天之炁,先天之炁发生之时,其量虽少,而极精极妙,效力无比。可以点化全身,脱胎换骨。《金药秘诀》日:“刀圭者,乃刀头圭角,些子而已。”
47饮刀圭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曰:“咽液服炁为饮刀圭。”指在修炼之时,口中所产之津液,和丹田所生之元炁。咽此液、服此炁,即为饮刀圭。
48调息凝神
调息凝神,属于中华道家修炼的人手功夫。调息为命功,凝神为性功,二者不可分离,故为性命双修之人手功夫。张三丰真人论之颇详,曰:“‘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人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勤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炁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炁,相会于炁穴中也。”又曰:“心止于脐下曰凝神,炁归于脐下日调息。”又曰“大凡打坐,须要将神抱住炁,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炁,与外来之炁,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入于丹田,神炁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至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又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处。古云: ‘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此为中华道家修炼,筑基之时,最重要的人手功夫。
49勿忘勿助
勿忘勿助,是指在修炼之中,对于身体内景的变化,保持自然的口诀。张三丰真人云:“神息相依,守其清静自然曰勿忘;顺其清静自然曰勿助。”丹经又云: “真意往来无间断,知而不守为功夫。”意思是说,对于体内功夫的变化,不可太着意,那样就会拔苗助长,破坏功夫的进展;但是又不可完全落于无意,那样就会神炁分离,同样无法进入修炼的正轨。好象烧火做饭,火太大则饭烧焦,火不足则饭不熟,就在二者之中求之。妙在有意无意之“中”,其中火候,须要修炼者注意领悟。
50鼎炉
鼎炉最早是外丹所用的名词,鼎为烹炼丹药之用,炉为炼丹火力之需。后来引入内丹,在炼精化炁的阶次,以下丹田为鼎,而以心火降下为炉;在炼神还虚的阶次,以坤腹为炉,而以乾顶为鼎。
51鼎器
鼎器有二解:一指炼外丹所用的炉鼎,一指炼内丹所用的炉鼎(一般指下丹田)。
52铅汞
铅汞,又称为黄芽、白雪等。在外丹修炼而言,铅汞乃为两种实际的矿物质,或是两类矿物质的代名词。因为铅性易沉,汞性易飞,故此以铅制汞,使其凝结,则铅不沉而汞不飞,而外丹成。在内丹修炼而言,铅汞就是两个比喻。因为心火易升,故以汞喻之;肾水易流,故以铅喻之。心火上升,则人之妄念迭起,元神不安;肾水下流,则人之情欲不节,败精伤炁。必得使心火下降,薰蒸肾水,使其与心神为一,化炁而上升,则心火不升,而肾水不流。如是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神炁合一,生命可以自主。
53无根树
在道家修炼学,以无根树喻之为人。因为人身生机,如同大树,但是脚下无根,道家修炼则以炁为根。张三丰祖师撰有《无根树》词二十四首,即以此喻人身修炼。
54曲江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坤腹乃下元肾位,肾属水,故以江为喻,即丹田。丹田受神意下注,则如太阳照月,月受日华,而至十五,乃成阳满之候。吕祖《指玄篇》:“曲江月现水澄清”,又《沁园春》:“曲江上,见月华莹净。”张三丰《无根树》:“望曲江,月里分明见太阳。”即是此义。
55两弦
两弦,比喻人身任督二脉。任脉在前,又称为前弦;督脉在后,又称为后弦。在运行周天之时,神炁盈溢,如同月亮上弦、下弦之状。任督二脉,一说任脉起于会阴而止于唇下,督脉起于会阴而止于上唇;一说任脉起于下丹田而止于上鹊桥,督脉起于下丹田而行至上鹊桥。二说均以督脉之路线长于任脉,故此丹经又有“前弦短,后弦长”之说。
56三宝
中华道家以道、经、师为三宝,修炼必须遵循之。道指修道,经指读经,师指师授。经言:“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又有天、地、人三宝之说,道谚谓: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炁神,会用三宝天地通。”修炼之中,以精炁神为人身三宝,作为内丹的基本药物,又称“上药三品”。或以耳、目、口称为三宝,见《周易参同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
57精炁神
中华道家修炼,将“精炁神”称为人身三宝。《玉皇心印妙经》云:“上药三品,神与炁精。”精炁神为人身修炼之三品上药,彼此互相依存,三宝若失其一,人即死亡。又有先天三宝与后天三宝之说,先天三宝即先天真一之精、先天真一之炁和先天真一之神,又称为元精、元炁和元神,后天三宝即呼吸气、思虑神和交感精。修炼所用,为先天三宝;常人所用,为后天三宝。后天三宝,乃由先天三宝变化而来,故此修炼之时,须将后天返为先天。后天三宝转化为先天三宝,则大丹可成,而生死可了。
58精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两种。先天之精,又称元精,实指先天一炁。后天之精,又称浊精,乃为交媾之精。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先天之炁异名颇多,有坎、坎男、金水、真水、月魄、兔脂、婴儿、老郎、铅、黑铅、丹母、玉蕊、虎弦炁、白虎、白雪、金液、水虎、金华、龟精、黄芽、月中兔、潭底日红、白郎君、白头老子、兔髓半斤、九三郎君、上弦水半斤等
59神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神与后天之神两种。先天之神,又称元神,乃属不神之神。后天之神,又称识神,是为思虑之神。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异名甚多,有离、木炁、日光、日魂、金乌、乌髓、姥女、青娥、真汞、木液、火汞、火龙、真火、流珠、红铅、朱砂、交梨、玉芝、水银、日中乌、龙弦杰、赤风髓、砂里汞、离之炁、山头月白、青衣女子、碧眼胡儿、乌肝八两、二八姹女、下弦火半斤等等。
60炁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炁与后天之气两种。先天之炁,即为内炁,亦为元精。后天之气,乃为呼吸之气。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异名亦多。称为元炁、元阳、清阳之炁、先天一炁、正阳之炁等等。
61心神
心神,又称魂灵、元性、本性等。在丹道修炼之中,所用非心中所生之后天意念,乃为先天不神之神,又称为真意。
62金乌玉兔
金乌,指太阳。玉兔,指月亮。在修炼学而言,太阳为离,离为火,火即心、意、神、性之代名词;月亮为坎,坎为水,水即肾、炁、精、命之代名词。
63婴儿姹女
姹女为离,即属心神;婴儿即坎,即属肾炁。
64三不起
从前道家为了安心修炼和专一凝神,规定有“三不起”之说,即:一打坐不起,二诵经不起,三吃斋不起。此时无论什么人来,都可以不起身,而来者也不应打扰。
65三华聚鼎
三华指精、炁、神三宝之精华,即先天元精、元炁和元神。鼎即丹鼎,指丹田。三华聚于丹田,作为药物,可以成丹,称为三华聚鼎。
66三花聚顶
又名三化聚顶。指经过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之修丹过程,可以修成阳神,冲顶而出。《中和集》云:“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谓之三花聚顶。”
67三昧真火
人身心肾二炁,聚于丹田之中,便有三昧真火之说。即心火、肾火和丹田之火,总称为三昧真火。一说为膀肮之火,《真仙秘传火候法》:“心为之君火,而曰上昧;肾为臣火,而曰中昧;膀肮为之民火,而曰下昧。三炁聚而为火,故而为炁,故日三昧真火。”
68三魂七魄
道家认为,肝藏魂,肺藏魄,肝神有三,肺神有七,故日三魂七魄。见丘处机《摄生消息论》:“肝中有三神,名日爽灵、胎光、幽精也。夜卧及乎旦,叩齿三十六通,呼肝神名,使神情炁爽。”“肺为脾子,为肾母。下有七魄如婴儿,名尸狗、伏尸、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辟臭,乃七名也。夜卧及平旦时,叩齿三十六通,呼肺神及七魄名,以安五脏。”又依“格书”之数:左三右七,左为东方属肝,右为西方属肺,故日三魂七魄。
69和合四象
人身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炁,以配五脏。肺系为金,肝杰为木,肾系为水,心杰为火,脾炁为土。金能生水,肾水为后天之精,因而以肺金代表先天元炁;木能生火,心火为后天之神,因而以肝木代表先天元神。丹道须将神炁二者,会合于中宫脾土之内,使神聚合一,凝结成丹。肺金、肝木、肾水、心火四者,称为四象。四者会聚于中宫脾土,谓之和合四象。
70五炁朝元
五炁指五脏之杰,元指元海丹田。五炁朝元,即是将五脏之炁凝聚于丹田之中,以修内丹。
71五龙捧圣
五数属土,在人身为脾,脾土为真意。圣指大药,捧圣指大药过关。五龙捧圣的意思,即是说在采大药之时,全凭真意运用,以过大关。
72玄关
玄关,又称为玄牝、玄牝之门等。是中华道家修炼之中,最为玄妙的一大机关。丹书云:“道有三干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不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干六百门。”即是说知此玄关一窍,即可明白修炼之总机关。
73橐龠
对于修炼而言,人之肺与丹田之间,犹似存在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惟修真者知之,称为“橐龠”,为道家秘传之关窍。人在胞胎之时,此“橐龠”相通上下,连接脐带,从生母呼吸受炁,那时胎儿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并未形成口鼻呼吸,周身炁脉息息相通,无有丝毫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变为常人之呼吸,即肺呼吸。案南管失去作用,也就逐渐迷塞了。老子在《道德经》上说:“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即指此管。此处乃为肺呼吸与丹田之间的通道,即是后天之气与先天之系接通的唯一路线,故此在修炼之中,至关重要。
74重楼
重楼,指气管,古人认为有十二节,故此又称为十二重楼。
附图片道家修炼专业术语:
意 守
意守是现代气功常用术语。它是指气功锻炼中,在身心较为安静的基础上,将意念守在身体某一部位。意守一词,是从古代气功中的精神内守(《素问·上古天真论》)、持想守一(支谦译的《法律三昧经》)、守一存真(《抱朴子。内篇·地真》),一心内守(《日用经》),守一处和(朱熹《调息咸》),追念守中(《保生秘要》)等语发展形成的。意,是指心念之动而未形于。
入 静
外者,是思想活动,守,是指相守而不离。所以意守即是摄心归一,专其一处,或谓“收拾全副精神只在一处”(高攀龙《高于遗书》卷二)。在临床实践中,人体可意守的范围是很广泛的,运用得当,都有治病效果。正如《保生秘要》上说:“昆仑至于涌泉,周身前后之窍,虽各家传授,各取其善,若能精守其一,皆可起病。”被意守的部位中,用得最多的是下丹田,意守下丹田在古代气功中,称为“凝神入气穴”。
真 意
真意是指在练功过程中,能够高度集中在练功上的意念,又称正觉。所以《仙佛合宗》上说:“真意即虚无之正觉。”由于练功中通过“心中无物”、“念头不起”(《性命圭旨》)的纯正意念,才能使练功发挥效用,所以古代气功中有的把中国天文学上的天心,中黄、天罡、斗杓喻作真意。如《慧命经》中说:“天心名日中黄,居于天之正中,一名天罡,一名斗杓,在天为天心,在人为真意。”按我国中医理论中认为“脾藏意”(《素问·宣明五气论》),古代气功也说;“夫意属脾,仙家所以谓之真土。”(《真诠》引圜一子的话)而土黄色,故尊之为黄婆。 《入药镜》中有“托黄婆”之说,也就是集中的意念。
入 静
入静是指在气功锻炼过程中,在思想安静、意念集中的基础上出现的清醒,保持意念专一,轻松舒适的一种练功境界。“入静”一词,宋末元初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条下说:“入静者,静处一室,屏去左右,澄神静虑,无私无营。”入静也称虚静,如《性命圭旨》上说;“心中无物为虚,念头不起为静。”入静与佛家功法的“入定”相类似。“入定”指坐禅时,心不驰散,进入安静的禅定状态,即“入于禅定”,故也称禅定。定就是要求将散乱之心念,通过一定的功法,集定于一处。
入静既不同于一般的清醒状态,亦不同于入睡。它不可能是所谓万念俱息,寂然无物;更不可能是熟睡的“呆定”。因为它还保持着练功的意念。对练功者来说:如果在练功过程中,练功的意念都没有了,就会象船失去了舵,以至在恍惚的情况下出现偏差,这是需要注意的。一般来说,入静是在掌握练功的质量比较好的情况下出现的,是通过练功实践得来的。它是在;有意识的锻炼中,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由·于每个练功者的情况不问,每一功的情况也不会相同,所以入静有高低、深浅之分,它本身往往又是一种练功体会。而且,入静状态在每—·功中不是都能满意地出现的,它有时偶尔出现,有时交替反复,时间有长有短。对入静要避免追求,因为追求本身也是一种杂念,反要千扰入静。
调 药
药者,精、气、神也。以精、气、神三者来说,是以神来调精、气的药。精满化气,气满生精:故精与气是一而二,二而一。因此,调药的具体内容,就是如何使精、气旺盛。如果后天精气虚耗过度,或年老精衰者,其调药时间就相应要延长。
调药的方法就是凝神入气穴(下丹田),“宗已清之心,而入其内者也”(明《张三丰全集》)。若以精神安宁为基础,入气穴为必然趋势;凝神只用意,守在—F丹田,以求意到气到,达其“入内者也”之效果,产生作用。但用意不能重,要若存若亡。
产 药
通过调药,精气渐渐旺盛,于是产生了小药(大周天产大药)。小药又名真种子。小药产时,即活子时、一阳生。对此种景象难以描述,说重了则易促入主观追求。产药的景象一般以《入药镜》之语“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述之。大致情况是丹田融和,从十指以至全身,通体酥绵快乐,身自耸直,心身虚静,四肢似不能自主,杳杳冥冥,恍恍惚惚,似将走泄而并不造泄。接者丹田暖,窍中之气自下往复行,行至毛际痒生难禁,光透眼帘,阳物勃举。
上述产药景象,在时间上仅是一会儿,并且对这种景象,要如鸡抱卵一般地耐心,等它自己产生,假如主观去发动,即非其机而毫无补益。在此要十分注意,由于杂念原因,有时举阳之后会有泄精现象,这就是刚刚产生的一点先天精气,又化为后天浊精了,使药时要忌讳的。若有此种预感,就须采取送上丹田泥丸宫之办法,或即则摄、抵、闭、吸四字诀“火逼金行”之。
子时活子时
子时是指内丹术大小周天功法中,可以开始起火的时机,又称冬至。所以用十二地支中的子时,因为子时是六阳时(子、丑、寅、卯、辰、巳)的开始.所以《类经图翼》上说:“子者阳生之初。”冬至也是指这个意思,如《通讳·孝经援神契》上说:“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阳始至称为一阳生,或一阳来复,在《易经》卦象上则用复卦来表示。因为复卦上五爻是阴“—,而初爻(最下一爻)已成为阳“一”.这个卦象常为气功古籍所采用。但这只是个比拟,正如《金丹四百字》中说的,“火候不作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亦虚比”。所以什么时候到了该起火的子时,要按照练功过程中的景象来掌握。也如《还丹复命篇》中说的,“练丹不用寻冬至,身中自有一阳生”。可以起火的子时,在内丹术中分为两种,即活子时与正子时。
活子时是指小周天功法中该起火的时机。所以称它为活,是因为要等待身体中自然景象的产:生,而不是固定的时刻。正如《入药镜》中说的, “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小周天功法,通过摆好姿势,排除杂念,让形神安静,集中意念,然后一念归中,凝神入气穴,缓缓调息入细:引短令长,丹田中的精气渐渐旺盛。当静极之时,正有动象,于恍惚杳冥之中,觉丹田气动,即为活子时,此时的精气称为“小药”。活子时的景象,气功古籍中常用《入药镜》中的一句话予以概括,就是“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肖紫虚在解注时,把“醉”进一步描述为“身心和畅,如痴如醉,肌肤爽透”。同时还有“外肾欲举之时,即是身中活子时”(《天仙正理》)之说。
正子时是指在小周天功法纯熟之后,要进入大周天过程,在这一由量变到质变的时刻,产生的一定景象。所以称它为正,是因为只有在小周天积累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当小周天精气,在任督脉运行过程中,心息相依,气息微绵,好似无息;脉搏正常,好似无脉,全身酥松柔和的情况下,出现了正子时,在气功古籍中一般称为六根震动,即“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丹道九篇》)。此时的精气称为“大药”。
凝神入气穴
凝神入气穴是内丹术小周天的基础功法。宋人薛道光在《还丹复命篇》上说:“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可见凝神入气穴在周天功法中的重要性。凝是凝聚,神是心神即意念。什么叫凝神?张三丰《玄机直讲》上说:“凝神者,收己清之心,而入其内也。”陆西星《玄肤论》中说,“凝神之要,莫先于澄神;澄神之要,莫先于遣欲。”而“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清静经》)所以凝神是指在排除杂念的澄神的基础上,练功的意念较为集中,人处在比较安静的状态。
《玄肤论》中又说:“所谓凝者,非决然不动之谓也,乃以神入于气穴之中,与之相守而不离也。”因此,凝神以精神安宁为基础,入气穴是它的必然趋势。所谓“气穴”,《玄肤论》中说:“夫气穴者,乃吾人胎元受气之初,所禀父母精气而成者,即吾人各具之太极也。其名不一, 曰气海, 日关元, 曰灵谷, 曰下田, 日天根, 曰命蒂, 曰归根窍复命关, 即一处也。”这许多名称,都是指的下丹田。凝神入气穴,就是练功的意念集中于下丹。
上下鹊桥
上下鹊桥是内丹术中,人身上两个部位。内丹术认为,人们在出生后,任督两脉已经中断:两脉之间原衔接的地方,名之为“鹊桥”。鹊桥有两处,即“上鹊桥,下鹊桥”(《入药镜》)。上鹊桥是印堂(两眉间)、鼻窍处,一实一虚;下鹊桥是尾闾、谷道(肛门)处,亦一虚一实。周天中精气在任督脉上运转,当精气通过这两个衔接地方时,要防其走漏,即精气外泄。上鹊桥的走漏,主要在大周天中出现,即自鼻孔垂下两条白色粘液般的鼻涕,称为“玉柱双垂”。防止的办法,是平时戒怒,尤其在练功前更要心情愉快。当练功中精气到印堂处时,要舌紧贴上腭,引它下来。下鹊桥的走漏,在大小周天中均可出现,即放屁。所以在精气通过谷道时,要凝一凝,提一提,引它过去。 《丹道九篇》中还有借助外力的办法,即“用木夹牢封鼻窍”,以防止—上鹊桥的走漏;“用木座抵住谷道”,以防止下鹊桥的走漏。但借助外力,作用不大,还是以意念提引为好。
玉液、金液
玉液、金液是周天过程中产生的唾液。唾液极为古代练功人士所重视,并给予多种称谓,如金浆、玉醴、甘露、自家水、醴泉等。漱咽之,并名“胎食”,玉液是在小周天过程中产生的唾液。古人认为:人的舌下为玄膺,该处有两窍,左名金津,右名玉液。当精气经过玉池(口)的时候,这两窍所分泌的唾液为玉液。 《黄庭内景经》中说它,能“开通八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金液是指在大周天过程中产生的唾液。内丹术中认为,这是肾水中的精气上升之故。因按五行学说,金生水,金为水母,蕴藏在肾中(即丹田中),在大周天中可以随精气的运转而上升至口,化为甘甜的唾液,其对身体的效用,更超过玉液。
当玉液或金液增多,而“津液满口,如井水然,微漱数遍,徐徐以意引下重楼(气管),渐过膻中(两乳之间),鸠尾(剑突下),中脘、神阙(脐)至气海(下丹田)止”(《性命圭旨》)。在咽下时,最好要闭目内视,似乎看到它在下降。内丹术中还认为这种唾液,是在周天中产生,而又咽归丹田,与一般唾液有质的不同,所以也称为玉液还丹或金液还丹。
小周天
小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一阶段,即练精化气的过程,也称百日筑基。内丹术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精气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后天精气充实起来,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小周天练精化气的目的。完成这步功法,就可防病去病。
内丹术,是要求内气在身体内按经络路线,循环周转。早期曾称为“金液还丹”(宋。翁葆光《悟真篇注序》),也曾称为“河车搬运”(明·陆潜虚《玄肤论》),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借用了天文学上“周天”的术语(明·伍宋阳《天仙正理》)。也有把运转的路线,称为“天经”(元·俞玉吾《席上腐谈》)的。小周天就是指内气从下丹田开始,逆督脉而上,沿任脉而下,经历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上、中、下三丹田和上下鹊桥,上鹊桥在印堂、鼻窍处,下鹊桥在会阴、谷道处)作周流运转。内丹术中,特别重视任督两脉,正如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指出的:“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媾之乡。”故小周天又称子午周天,或取坎填离、坎离交媾、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等。子时为阴气已极阳气始动之时,午时则阳气至极转衰,阴气初萌。故子午代表天体的日月,人体的心肾,卦象中的坎离,方位中的南北。元代肖延之在《金丹大成集》上说可以用后天八卦图表示。因为小周天要求后天返还先天,内丹术理论中就用后天八卦图进行指导。所以着眼点放在坎、离两卦上。而坎离两卦在后天八卦图中,处于子、午、水、火、日、月等地位,因此有了以上多种名称。
进行小周天功法的锻炼,内气感觉在督任脉上流走,开始于活子时。在活子时之机,下丹田气动,产生小药,又称真种子。而后开始督任两脉的流转,并正确地掌握进阳火、退阴符,沐浴等要求,周天有时也按六字气决把嘘、呵、呼、吹、嘻六字,顺次各鼻吸口呼,默念字音各六次,共计三十六次。小周天循环示意图《太上玉轴六字气诀》)。
大周天
大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的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二阶段,即练气化神的过程。它是小周天阶段基础上进行的。内丹术认为:通过大周天,使神和气密切结合,相抱不离,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称它为大,是由于它的内气循行,除沿任督两脉外,也在其他经脉上流走。相对来说,范围大于小周天,故称为大周天。根椐内丹术理论,通过小周天阶段,后天精气得到充实,并逐步返还成先天精气,故大周天就采用先天八卦图进行指导。在先天八卦图上,南北方位已是乾坤两卦,但实际上,在内丹术中总总是着眼在坎离两卦上,而坎离两卦,已处在卯酉的位置上,故大周天或称乾坤交媾,或称卯酉周天。
大周天过程开始于正子时,此时有六根震动的现象,在丹田内产生大药。大周天过程中,内气运行的路线,可因人而异,有沿奇经八脉走的,也有仅沿任督及其它一、二条经脉走的,甚至也有沿十二正经中的某几条经脉走的,都属于正常现象。
大周天有时也按六字气诀把嘘、呵、呼、咽,吹,嘻六宇,,顷次各鼻吸口呼,默念字音各六次,再对与病有关脏腑,选念二个字音各十八次,继又将六字各念六次。以上共计一百零八次,为六宇气诀的大周天(宋·邹朴庵《太上玉轴六宇气诀》).
一炁,指先天一炁,又称为先天真一之炁。是指在天地产生之先,混沌未开、阴阳末判之时,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称为先天一炁。人在下生之时,此炁即由天地之间降人人身。欲求长生,须保此炁。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即为生此一炁。
即一阳初动。修炼者经过一定的功夫,收心入静,调节身心,使得身中生发出新的生炁,此生炁即为阳炁,称为一阳,又称一候。在《周易》而言,其封象为“震为雷”(一阳爻生于二阴爻之下)或“地雷复”(一阳爻生于五阴爻之下),此一阳爻,即代表一阳初动之炁,又称一阳来复。王重阳《五篇灵文》曰:“凝神下照坤宫,杳杳冥冥,而得真炁发生,神明自来,谓一阳生而为复也。”?
先天一炁最初产生之时,其炁萌动,至微至细。仿佛种子入士之后,刚刚拱出的嫩芽,虽然微小,但是蕴含无限生机,故称“黄芽”。其他异名甚多,如金芽、黍米、刀圭、一点、一粒、些子、丹头等,均言其极微小而极珍贵。
黍米,是以其极小的形状作为比喻,言其极精极微的意思。在丹道指先天发生的清阳之炁,虽然至为精微,但是却可以点化全身阴质,脱胎换骨,故其效力无比。这一名词,乃由外丹引用而来,在外丹里面,原本是指药物的用量。如丹书云:“黍米之丹,居然能够点铁成金。”这里是指外丹所用的丹头,意思是说用黍米船极小的药力,居然收到极大的功效。而在内丹上面,黍米二字就是一个纯粹的比喻,因此不可看作吃饭的米粒,而求之于有形。张紫阳真人在《金丹四百字》中言:“乌肝与兔髓,擒来归一处。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就是说内丹所采取的先天真一之炁,至精至微,如同黍米一样小,须要一粒一粒,逐渐积累,才能慢慢炼成金丹大药。《金丹四百字》又言:“混沌包虚空,虚空括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这里是说先天根源,其质甚微,如同黍米之大,然而却可以生化万物。得此妙药,才可以超神入化,了生脱死,成就大道。
黍米之义,见上条。半黍之义,则言其更加微小。比喻在内丹的修炼之中,精杰神的变化至微至纫,非常精妙,故用半黍,愈见精妙。
丹头,在外丹而言,是指烧炼之时用作点化神丹的药物,如同点豆腐之卤水一般。在内丹而言,是指用作点化全身阴质的先天清阳之炁。《翠虚篇·金丹诗诀》云:“丹头只是先天炁,炼作黄芽发玉英。”
子时即半夜11点至1点之间,此时太阳开始从北方升起。喻之人身,即为一阳初动之炁,从下元(北方)氤氲升起,与太阳初生之子时相同。又因此一炁之发生,未必就在真正时间上的子时,故称为活子时。崔希范真人《入药镜》日:“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即指活子时而言。伍柳派丹法以外肾兴起之时,称为活子。
中华道家认为,人身各个关节部位,均有神居而主之。统领全身所有众神的宗主,乃是泥丸中心之神,因此称为一部之神。泥丸之内,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加上中央一位,共为九宫。九官之中共有九位神主之,中央方圆一寸之处,乃为泥九之神所居之处,此即人身众神之总管。修炼之人只要存想一部之神,就可以延寿遗龄。《黄庭内景经》曰:“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内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即指此处。
一斤,又称二八。中华道家修炼学认为,人在下生之时,秉受天地之炁360株,合为一周天之数,加上秉受父母之炁24株,共为384株,乃为易象封爻之数(64封共有384爻),亦合古制一斤之株数。所谓古制一斤,即为16两,分为两个8两,故称二八。丹道在人身阴阳二杰之配合,犹如水火既济,必须二者相等。如果火大则水少,水大则火小,故此必须各有半斤之数,才能共合一斤,补足人身本来元炁之数。否则便有伤丹之虞,所以便以二八为喻。一说二八为金半斤,水半斤。金半斤为元炁,水半斤为元精,比喻在有质无质之间,即丹书所谓“神水”。
神水,又叫做“灵泉”。在内丹比喻为先天元精,乃由先天一炁所化。虽然已成为液,但是又非浊质之精。好象人身上的真液,可以自动的上下周流,乃由真炁所化而来,虽然成液,但是又非纯粹下流之水。此液之中,其实含有先天一炁的作用,故此称为神水,修炼内丹,此为真正药物。
一阳初动之时,称为一候。此时药苗尚嫩,故不可采。而至其炁渐生,最为盈盛之时,犹如十五之月亮,正是圆满之候,乃为不老不嫩之时,称为二候,此时正可采药。王重阳《五篇灵文》:“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满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远。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候,二候得药也。”《伍柳仙宗》又称为“二候采牟尼”。
三彭,又名三尸、三尸神、三尸虫等,包括上尸神、中尸神和下尸神。三尸神皆为人身之阴神,即阴气。道书上面说,上尸神名为彭候,在人头内,令人愚痴呆笨,没有智慧。中尸神名为彭质,在人胸中,令人烦恼妄想,不能清静。下尸神名为彭矫,在人腹中,令人贪图男女饮食之欲。一说三尸神住在人之后三关,即尾间、夹脊、玉枕之内,使人无法修道。必须以自身阳炁,打通三关,方可驱逐三尸,去除魔障。
“三尸”即是“三彭”,前面已有解释。中华道家修炼须要斩除三尸,才能去掉阴魔。其中方法很多,有诵经的方法,有符咒的方法,有守庚申的方法,有服丹药的方法等等。在中华道家修炼学而言,惟有修持内炼功夫,培养自身阳炁,炁足之后,聚于丹田,而后冲开三关,直透骨髓,才能永远赶走三尸。三尸一去,阴魔自消。阴魔消除,阳炁自来。此步功夫,称为“斩三尸”。修真之士,自知其效。
三寸,又曰“三寸气”,三寸指咽喉部位。《庄子》曰:“众人之息以喉。”三寸即是指呼吸之气。一刻功夫现代人的时间观念,一个昼夜共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4刻,共为96刻。古代人所用的历法,规定一个昼夜共为100刻。张紫阳真入在《金丹四百字》序言中说:“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总计三千刻,十月共计三万刻。行住坐卧,绵绵若存,胎炁既凝,婴儿显象,玄珠显象,太乙含真。三万刻之中,可以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何也?一刻之功夫,自有一年之节候。所以三万刻,能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也,故一年十二月,总有三万六干之数。”即是说修炼之人,可以用极短的时间,得到极长的寿算。三万六干之义,即指一年之刻数。三丰祖师亦云:“一刻中,上半刻为温,为进火,为望,为上弦,为朝屯,为春夏;下半刻为凉,为退符,为晦,为下弦,为暮蒙,为秋冬。一时则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即一日、一月、一年皆同。此之谓攒簇阴阳五行,一刻之功夫夺一年之气候也。”
五芽,又称五牙,指东西南北中五方之生炁。中华道家修炼学认为,此五炁通人身五脏之炁,故采此五炁,可补五脏。《道藏》之中,有“服五芽炁法”。
丹,分为内丹和外丹。中华道家最早从事外丹烧炼,即用金石草木等物质炼丹,以为服食之用。内丹名词来源于外丹,内丹是以人身三宝精炁神作为药物,在体内修炼成丹,又名大丹、圣胎、道胎、婴儿等。
还即返还,即是把自己丧失的三宝精炁神,通过修炼,培补亏损,还归自己身中,进一步炼成内丹,坚固形体,做到青春不老,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还仅仅是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在中华道家通过修炼,不仅可以便自己的肉体生命得到完善,更加可以通过天人感通,不断深化自己的道力,达到《庄子》所云“形全精复,与天为一”的高妙境界,而可做到“上与宇宙同体,下与天地精神往来。”
乌肝,在修炼之中,指轻清上升之元炁。王重阳《五篇灵文》谓:“真炁上腾,升入乾官,动而后静,合阳中之阴,名日乌肝。”
兔髓,在修炼之中,指丹田发生之元精。王重阳《五篇灵》谓:“先凝神,聚于坤位,静中生动,采阴中之阳,名曰兔髓。”
金乌,代表太阳,在封象为离,在人身象征元神;玉兔,代表月亮,在封象为坎,在人身象征元炁。
中华道家修炼,将仙分为五种品位,即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和天仙。所谓鬼仙,指只炼心性,或者尚未得到真正口诀,不能修成纯阳之体,因而只出阴神,名为灵鬼。名虽为仙,其实乃鬼,但是能够通灵,与平常之鬼不同。鬼仙住世,约可存在五百年左右的时间,五百年后就要投胎转世才能存在。所谓人仙,虽然外表和人没有区别,但是能够免去老病死的痛苦,可以长生住世。所谓地仙,是指修炼层次在人仙之上,已可达到寒暑不侵、饥饿无害的程度,虽然还没有做到出阳神,但是已经能够免去衣食住行的负担,可以自己控制生死。所谓神仙,是指阳神已经修成,有了神通变化,能够升迁自如,已了生死大事。脱弃躯
壳,飘然独立,聚则成形,散则为炁。所谓天仙,则从神仙的品位,再求向上一层的功夫,超出人类所在的环境之外,别有天外之天。而且可以做到“天地有坏,这个不坏。”可与宇宙同存,乃为中华道家修炼之最高境界。仇兆鳖《悟真篇十家注》中引翁渊明注释,论述五等仙最为简明:“仙有数等:阴神至灵而无形者,鬼仙也;处世无疾而多寿者,人仙也;飞空走雾,不饥不渴,寒暑不侵,遨游海岛,长生而不死者,地仙也;变化无质,隐显莫测,或者或少,至圣至神,鬼神莫能知,蓍龟莫能测者,天仙也。”以上五等,皆须以真修实证印验之,不可以世俗凡情拟议之。
六时,又名为“六候”。道家修炼,将人身任督之周天分布为十二地支,后面督脉为子、丑、寅、卯、辰、巳,前面为午、末、申、酉、戊、亥。因其合于十二时辰,故此前后各称为六时,而又各分为六候。后面六时,谓之进阳火,属阳用九。后面六时,谓之退阴符,属阴用六。用以说明人身一炁升降之变化,及其火候抽添之运用。
七门,即是天门泥丸、地门尾间、中门夹脊、前门明堂、后门玉枕、楼门咽喉、房门绎宫等七处门户,乃为修炼之重要关窍,五脏六腑皆系于此。《黄庭经》云:“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枝叶却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即指此七门。
按照道家《黄庭经》的说法,大脑之中,共有九神居之,周围有八个,即四正四隅之神,围绕正中泥九之神,此八神总称为“八素”。
七返九转,又称七返九还,是中华道家修炼学的专有名词,是用易数来比喻内修之道。按照易学《河图》的说法,五行生成之数为: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其中一三五七九为生数,共计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为成数,共计三十之数。二十五生数与三十成数相加,共计五十有五。天一生水,自肾为始,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此则五行生数,三阴而二阳;地六成水,自肾为起,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此则五行成数,三阴而二阳。人身之中,即具五行生成之道。水为肾,而肾得一与六;火为心,而心得二与七;木为肝,而肝得三与八;金为肺,而肺得四与九;土为脾,而脾得五与十。五脏之中,每脏各有阴阳之分。其中成数之最大者,乃为七与九两个阳数,因为天九为一成数,天七为一成数。而此阳数,即代表人身之阳炁。修真之土,始则交媾龙虎,而采取身中之阳炁,以点化全身阴质,成就纯阳之体。心七之数,乃属心神,心火下降,即七返于中元而入于下田,结就大丹,乃曰“七返还丹”。而又以九为肺之数,肺属金生水,水为元精,精由炁化,故九数乃喻元阳之炁,以此阳炁周流全身,使阴消而阳长,谓之“九转还丹”。
九为阳数之极,代表人身阳炁,是说以阳炁点化全身阴质,修成纯阳之体。又称为乾健之躯,乃借《周易》乾卦皆为阳爻之象。乾属金,九又为金之成数(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故称九转,才能炼就大丹,并不是说一定要转九次。而此阳炁,正是人身日渐损失之物,经过修炼回归吾身,故曰九转还丹。
丹田,有上、中、下三丹田之分,因其均在人体的前面,又称为前三田。一般只指下丹田,乃为道家结丹之地。如同种子播种于田地,自然生根、长叶、成苗、开花,结为成熟果实。道家内丹,亦同此理,故此名为丹田。
下丹田,又名下田、炁海、炁穴、元海、沧海、生门、土釜、坤宫、北海、蓬壶、造化炉等。位于脐下一寸三分(此处所言脐下,乃为流行的一种误传,因为脐下还在肚皮表面,所以不对。其实是平躺着的脐下,即脐内,方才正确),方圆一寸二分,虚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精。此处为结丹之所。
中丹田,又曰中田、土釜、黄庭、中黄、规中等。中丹田在心下三寸六分,直下与脐门相对,相距三寸六分。乃为虚空一穴,方圆一寸二分,藏有先天真一之秃。丹成之后,此处为养丹之所。
上丹田,又称泥丸、琼室、上田、紫府、上宫、天宫、昆仑、玉京山、须弥山等。按照丹经的说法:由两眉之间入内,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乃是虚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神。丹成之后,此处为出神之所。
绛宫,又称赤帝宫。绛宫属于心的部位,乃为心下一窍。心肾二炁相通,即由此窍。心属火,其色赤,医家称为君主之官,所以叫做“赤帝官”。
黄房,又称土釜。在心之下脐之上,处于二者之中间位置,即是中丹田之所在。中央为土,土色为黄,故称黄房。
中宫,在心窝之下,肚脐之上,乃中丹田之所在。有时下丹田亦称为中官,因其居于人体之中。
坤为土,其色为黄,又称黄庭宫,即指下丹田部位。王重阳《五篇灵文》:“坤宫,乃人身中黄庭宫是也。即心下肾上,肝西肺东,内肾之前,脐轮之后,中虚之窍,真空发生之所。人自父母脑胎,一身之精粹,其连如环,其白如练。先生三元,后生两肾;两肾既生,渐生两目;后生两外肾,三才既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渐次而生。此一窍乃祖炁之宫,故曰坤官。坤乃承载万物之谓也。”
三关,指人身背后的三处关窍,又称后三关。丹道周天开通之时,首先需要冲开三关。又一说以炼精化炁为初关,炼炁化神为中关,炼神还虚为上关,亦曰三关。
尾闾,为后三关之一。在脊椎末端之一段,处于谷道之上方,是督脉起始之第一关。
夹脊,又名双关、辘轳关,为后三关之一。在脊椎骨第十一节之下,与内肾相对。针灸上名为脊中穴。一说与中丹田相对。一说为两肘尖相对连线与脊椎相交处。
玉枕,为后三关之一。位于玉枕穴之下,在脑后枕骨之处,即脑后高骨枕头的地方,前面约与上鹊桥相对。
黄庭,亦名规中、庐间。一指下丹田。因其黄色为土,正为结丹之土地。而且黄色又处人身之正中,犹如“田”字之中心。陈樱宁先生在《黄庭经讲义》中解释说:“‘黄’乃土色,土位中央居。‘庭’乃阶前空地。名为‘黄庭’,即表示中空之意。吾人一身,自脐以上,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机向上;自脐以下,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下。其生理之总机关,具足上下之原动力者,植物则在根干分界处,人身则在脐(笔者注:即丹田所在之地)。婴儿处胎,鼻无呼吸,以脐带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后,脐之功用立止,而鼻窍开矣。神仙口诀,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归根之谓。根者何?脐内空处是也。脐内空处,即‘黄庭’也。”一指中丹田,即心下肾上之所,亦为人身之中。
中华道家修炼学,以精、炁、神三宝,作为上品药物,故此三宝均可称之为药。但是在不同的修炼阶次,药有不同的含义。如在炼精化炁阶段,则以先天元精之发生称之为药。在炁杰化神阶段,则以先天一炁之来临称之为药。在炼神还虚阶段,则以不神之神之虚无称之为药。
丹道在炼精化炁的阶段,须待静极生动,活子时到来,阳生药产,先天元精发生,称为小药。这时一般运用小周天的功夫,采此小药。小药又称为外药,必须生而后采。
“大药”的意思,是在采小药的功夫完成之后,阳关止闭,这时等到“六候”到来之景,采取先天一炁,即为大药。大药又称内药,必须采而后生。采过大药,即可点化全身阴质,成为纯阳之体,故此大药又称大丹。
六候,即大药产生之时的六种征兆。乃为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等。此时的景象,又称为正子时。
中华道家修炼学,性命二字的含义甚广。如理、神、意、念、德等,均可归于性;而法、息、杰、精、形、功等,均可归于命。总的说来,凡是属于精神生命方面的,都称为性;凡是属于肉体方面的,都称为命。作为人的本体生命而言,精神和肉体二者,本来就不可分离,分之即死,所以中华道家修炼不死之道,特别强调性命双修。张三丰真人云:“炁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日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炁,则曰真命。”即是说真性就在命中,而真命就在性中,这里是指性命本体而言。如果是在修炼功夫而论,性命双修的含义,一指性与命二者不可分离,一指性与命二者不可偏废。所以吕纯阳真人云:“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并且中华道家一贯反对忽视肉体方面的修炼,张紫阳真人云:“饶君了梧真如性,未免抛身还入身。何似更兼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在修炼学而言,慧剑比喻二目。《阴符经》云:“机在目。”丹经日:“一团真意在双眸。”心藏神,发于二目。故此二目乃为神意之所发,比喻真意。道家的服饰,在大襟道袍的右侧,有两根剑形飘带,亦叫做慧剑。
刀圭,原是古代的药物度量单位。刀,指古代钱币,形状如刀,又称刀币。圭,在古代指重量而言,十粟重为一圭,十圭重为一株,三百八十四株为十六两(即过去的一斤);在古代容量而言,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刀圭原为古人量取药物的用具,又称为方寸匕,今人则用药匙。《政和证类本草》引用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凡散药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明董谷《碧里杂存》上“刀圭”:“前在京师买得古错刀三枚,京师人谓之长钱。……其钱形正似今之剃刀,其上一圈正似圭壁之形,中一孔即贯索之处。盖服食家举刀取药,仅满其上之圭,故谓之刀圭,言其少耳。”这里所说的服食家,即指道家的外丹服食者。刀圭最初用于外丹,以说明药物取量,又以量少喻其珍贵。以后引申进入内丹,是说水火二炁,会聚于中宫丹田。中宫为脾属土,真水聚此为己土,真火聚此为戊土,阴阳二土合而为圭。水火二炁配合之后,产生先天之炁,先天之炁发生之时,其量虽少,而极精极妙,效力无比。可以点化全身,脱胎换骨。《金药秘诀》日:“刀圭者,乃刀头圭角,些子而已。”
调息凝神,属于中华道家修炼的人手功夫。调息为命功,凝神为性功,二者不可分离,故为性命双修之人手功夫。张三丰真人论之颇详,曰:“‘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人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勤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炁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炁,相会于炁穴中也。”又曰:“心止于脐下曰凝神,炁归于脐下日调息。”又曰“大凡打坐,须要将神抱住炁,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炁,与外来之炁,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入于丹田,神炁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至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又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此为中华道家修炼,筑基之时,最重要的人手功夫。
鼎炉最早是外丹所用的名词,鼎为烹炼丹药之用,炉为炼丹火力之需。后来引入内丹,在炼精化炁的阶次,以下丹田为鼎,而以心火降下为炉;在炼神还虚的阶次,以坤腹为炉,而以乾顶为鼎。
鼎器有二解:一指炼外丹所用的炉鼎,一指炼内丹所用的炉鼎(一般指下丹田)。
铅汞,又称为黄芽、白雪等。在外丹修炼而言,铅汞乃为两种实际的矿物质,或是两类矿物质的代名词。因为铅性易沉,汞性易飞,故此以铅制汞,使其凝结,则铅不沉而汞不飞,而外丹成。在内丹修炼而言,铅汞就是两个比喻。因为心火易升,故以汞喻之;肾水易流,故以铅喻之。心火上升,则人之妄念迭起,元神不安;肾水下流,则人之情欲不节,败精伤炁。必得使心火下降,薰蒸肾水,使其与心神为一,化炁而上升,则心火不升,而肾水不流。如是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神炁合一,生命可以自主。
在道家修炼学,以无根树喻之为人。因为人身生机,如同大树,但是脚下无根,道家修炼则以炁为根。张三丰祖师撰有《无根树》词二十四首,即以此喻人身修炼。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坤腹乃下元肾位,肾属水,故以江为喻,即丹田。丹田受神意下注,则如太阳照月,月受日华,而至十五,乃成阳满之候。吕祖《指玄篇》:“曲江月现水澄清”,又《沁园春》:“曲江上,见月华莹净。”张三丰《无根树》:“望曲江,月里分明见太阳。”即是此义。
两弦,比喻人身任督二脉。任脉在前,又称为前弦;督脉在后,又称为后弦。在运行周天之时,神炁盈溢,如同月亮上弦、下弦之状。任督二脉,一说任脉起于会阴而止于唇下,督脉起于会阴而止于上唇;一说任脉起于下丹田而止于上鹊桥,督脉起于下丹田而行至上鹊桥。二说均以督脉之路线长于任脉,故此丹经又有“前弦短,后弦长”之说。
中华道家以道、经、师为三宝,修炼必须遵循之。道指修道,经指读经,师指师授。经言:“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又有天、地、人三宝之说,道谚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炁神,会用三宝天地通。”修炼之中,以精炁神为人身三宝,作为内丹的基本药物,又称“上药三品”。或以耳、目、口称为三宝,见《周易参同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
中华道家修炼,将“精炁神”称为人身三宝。《玉皇心印妙经》云:“上药三品,神与炁精。”精炁神为人身修炼之三品上药,彼此互相依存,三宝若失其一,人即死亡。又有先天三宝与后天三宝之说,先天三宝即先天真一之精、先天真一之炁和先天真一之神,又称为元精、元炁和元神,后天三宝即呼吸气、思虑神和交感精。修炼所用,为先天三宝;常人所用,为后天三宝。后天三宝,乃由先天三宝变化而来,故此修炼之时,须将后天返为先天。后天三宝转化为先天三宝,则大丹可成,而生死可了。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两种。先天之精,又称元精,实指先天一炁。后天之精,又称浊精,乃为交媾之精。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先天之炁异名颇多,有坎、坎男、金水、真水、月魄、兔脂、婴儿、老郎、铅、黑铅、丹母、玉蕊、虎弦炁、白虎、白雪、金液、水虎、金华、龟精、黄芽、月中兔、潭底日红、白郎君、白头老子、兔髓半斤、九三郎君、上弦水半斤等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神与后天之神两种。先天之神,又称元神,乃属不神之神。后天之神,又称识神,是为思虑之神。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异名甚多,有离、木炁、日光、日魂、金乌、乌髓、姥女、青娥、真汞、木液、火汞、火龙、真火、流珠、红铅、朱砂、交梨、玉芝、水银、日中乌、龙弦杰、赤风髓、砂里汞、离之炁、山头月白、青衣女子、碧眼胡儿、乌肝八两、二八姹女、下弦火半斤等等。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炁与后天之气两种。先天之炁,即为内炁,亦为元精。后天之气,乃为呼吸之气。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异名亦多。称为元炁、元阳、清阳之炁、先天一炁、正阳之炁等等。
心神,又称魂灵、元性、本性等。在丹道修炼之中,所用非心中所生之后天意念,乃为先天不神之神,又称为真意。
金乌,指太阳。玉免,指月亮。在修炼学而言,太阳为离,离为火,火即心、意、神、性之代名词;月亮为坎,坎为水,水即肾、炁、精、命之代名词。
姹女为离,即属心神;婴儿即坎,即属肾炁。
三华指精、炁、神三宝之精华,即先天元精、元炁和元神。鼎即丹鼎,指丹田。三华聚于丹田,作为药物,可以成丹,称为三华聚鼎。
人身心肾二炁,聚于丹田之中,便有三昧真火之说。即心火、肾火和丹田之火,总称为三昧真火。一说为膀肮之火,《真仙秘传火候法》:“心为之君火,而曰上昧;肾为臣火,而曰中昧;膀肮为之民火,而曰下昧。三炁聚而为火,故而为炁,故日三昧真火。”
道家认为,肝藏魂,肺藏魄,肝神有三,肺神有七,故日三魂七魄。见丘处机《摄生消息论》:“肝中有三神,名日爽灵、胎光、幽精也。夜卧及乎旦,叩齿三十六通,呼肝神名,使神情炁爽。”“肺为脾子,为肾母。下有七魄如婴儿,名尸狗、伏尸、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辟臭,乃七名也。夜卧及平旦时,叩齿三十六通,呼肺神及七魄名,以安五脏。”又依“格书”之数:左三右七,左为东方属肝,右为西方属肺,故日三魂七魄。
人身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炁,以配五脏。肺系为金,肝杰为木,肾系为水,心杰为火,脾炁为土。金能生水,肾水为后天之精,因而以肺金代表先天元炁;木能生火,心火为后天之神,因而以肝木代表先天元神。丹道须将神炁二者,会合于中宫脾土之内,使神聚合一,凝结成丹。肺金、肝木、肾水、心火四者,称为四象。四者会聚于中宫脾土,谓之和合四象。
五炁指五脏之杰,元指元海丹田。五炁朝元,即是将五脏之炁凝聚于丹田之中,以修内丹。
玄关,又称为玄牝、玄牝之门等。是中华道家修炼之中,最为玄妙的一大机关。丹书云:“道有三干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不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干六百门。”即是说知此玄关一窍,即可明白修炼之总机关。
重楼,指气管,古人认为有十二节,故此又称为十二重楼。
在丹道修炼而言,先天之说,有三种含义:其一即老子所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即是指天地万物产生之前的一种状态,丹书又谓之:“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前。”其二即指修炼至混沌无我状态,无形无象,杳冥恍惚之中,而生出的先天一炁,即老于所云:“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其三即指婴儿处于母腹之时的状态,那时不识不知,混混沌沌,空空洞洞,亦属先天。孔子云:“先天而天弗违。”如果人于先天境界,则合乎天道,而天亦不违,自然生机可操,大道可成。
在丹道修炼而言,后天之说,乃与先天对待而言,亦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指天地万物产生之后,一切变为有形,不可永存之物,均称为后天。此就物质而言。其二是指每日思虑念想,人欲横流,老病死苦,生命无主,均属后天。此就精神而言。其三是指婴儿下生之后的状态,即渐生妄心,惊扰元神,着于外物,贪求不止,流浪生死,皆为后天。虽然后天之体,实不可取,但是后天状态,乃由先天变化而来,欲修先天无形大道,须借后天有形肉身。故此道家对于后天身体亦为关切,并不象佛家指斥为臭皮囊不屑一顾。因为须借后天以返还先天,借有形肉身以成就无形大道。所以中华道家修炼是一种超世的无上法门,贯通天地人我,总辖凡尘大道。
人在受生之初,还是胎儿的时候,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那时并无口鼻呼吸,全身炁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间,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 是也。这个呼吸,一般称为肺呼吸,在修炼家称为后天呼吸。
婴儿在母亲腹中之时,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这个呼吸,叫做胎息,又称为先天呼吸。下生之后,变成后天肺呼吸,则胎息之路已断。中华道家修炼,可使生命逆转,重新回到婴儿时期的胎息状态,恢复先天呼吸,以反夺造化,成就长生久视之道。
胎息,即婴儿在母亲腹中之时的先天呼吸。道家修炼可使后天返还先天,恢复先天生命状态。这时口鼻没有出入之息,而肚脐独有嘘吸之能,好象婴儿处于母腹之时,即为胎息。高层次的胎息,指与天地同其呼吸。
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人在下生之前,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即脐呼吸,因此肚脐乃为生身受秃的根源所在。中华道家修炼,讲究养系,因为“一息不存,命非我有。”而要炼炁,就要寻着呼吸根源。所以道家讲究丹田呼吸,即脐呼吸,以便返本还初,掌握生命的自主权,谓之息息归根。
一般人的呼吸,多数粗而短,而且吸气少而呼气多,此即凡息。修炼之人,首先要调整呼吸,以便蓄养真炁,作为药物。故此调息之道,要求达到深、长、匀、细、微,此即真息。
鹊桥,原是神话之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桥梁。传说牛郎、织女相隔于银河两岸,每逢 七月七日之夜,群鹊衔接为桥,以帮助二人渡过银河相会。唐韩鄂《岁华纪丽·七夕》:“鹊桥已成,织女将渡。”注:“《风俗通》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才调集·三》唐李洞《赠庞炼师诗》:“若能携手随仙令,校饺银河渡鹊桥。”原在仙道借喻为升仙之意,至唐崔希范真人《入药镜》中言:“上鹊桥,下鹊桥。”即将此喻引入内丹,其实是比作阴阳相通之义。在丹道修炼之中,鹊桥分为上、下两道。上鹊桥的位置,在鼻窍之内,上腰之处,通向口中有二窍,又谓之鼻梁金桥.
阴跷,在针灸上名为会阴穴,处于前后阴之间,又称海底。按照人身周天黄道所在的方位,此穴排在二十八宿虚日鼠、危月燕之地,因此又称为虚危穴,亦含有日月交并、阴阳和合之意。阴跷脉即处于此,其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道家修炼言此处为任督二脉之总枢,采炁之时以此为先。此脉一动,诸脉皆通。阴跷一脉,散在丹经,异名甚多,有天根、死户、复命关、死生根、酆都鬼户等。
任脉为周身阴脉之总汇,前三田所属之地。起于会阴,上行于身前一路,至于唇下承浆穴而止。一云下起于下丹田,至上鹊桥而止。又名前弦。
督脉为周身阳脉之总汇,后三关所属之地。起于尾间(会阴),至于上唇兑端穴而止。一云起于下丹田,至上鹊桥而止。又名后弦。
运行周天之时,由尾闾沿夹脊一路上行,乃是脊髓之路,名为漕溪,又曰黄河。修炼之时,此为阳炁上升之路。
小周天大周天,不出现于先古道书之中,乃是后世道书所用的名词,也不出现于外丹之中,而为内丹修炼所独用。小周天和大周天的含义,也有许多不同的意思。有的以“坎离交”为小周天,“乾坤交”为大周天;有的以括子时到,采小药、运河车、后升前降为小周天;而以正子时到,采大药、过大关、大丹成就为大周天等。现代气功亦有以意引气,打通任督二脉为小周天,打通奇经八脉为大周天,与道家修炼学所言层次不同。因为道家修炼书中所论大小周天,含义虽有不同,然而皆指身中内炁运行而言;而现代气功开通大小周天,是指所谓后天口鼻呼吸之气、或以意念引导之皮下气而言。此乃丹道与气功,所说小大周天的根本差别,二者之间,真有云泥之别。按照道家修炼学的正统学说,在天元丹法而论,以先天元炁发动之时,直透骨髓,打通任督为小周天,而以打通黄道为大周天。
丹道修炼之中,采取药物,从任督二脉运送采炼此时局天运转,称为河车之路。又称漕溪,又称斗柄。
火,指心神。在修炼之中,有时运用守窍的功夫,即把心神集中于身体上某个部位;或者运用心神,配合与领导真炁的运行,这些都叫做用火。如果用火,则身体上相应的部位,因为有炁的作用,就会产生热、凉、麻、串、颤、抖等各种感觉,这些都是火力集中的表现。好象放大镜在阳光下会聚焦而产生热能一样,本来并不奇怪,道家修炼用来做性命功夫,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炼气功的人士看来,如果炼习用火的功夫,出现以上各种不同的感觉,便以为这是功能出现,甚至认为这就是所谓开天目、结大丹、出阳神、身外身等等,自以为了不起的功夫来了,如获至宝,喜不自胜,守住不放,拼命用功,日子一长,必然发生神经失控、气块结聚、生理失常等各种超常“功能”,这就是不善用火的弊端。不善用火,则丹道难成。
文火,又称退火、温养、沐浴等。是指内炼之时,心神放得极轻极微,呼吸亦使其若有若无。如同炉中之火,封固之后,仅存温温一点火焰,保持其生机不灭的状态。在修炼之中,是指烹炼之后,药已归炉,须以文火养之,以防伤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