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素养论文十篇

  护士职业素养论文篇1

  【关键词】 军队疗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培训;管理

  近几年来,由于受军队编制缩减和体制调整的影响,军队中护理人员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建立和实行文职人员制度,是我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军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我院自2006年开始试行了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制度,使得地方医学院校毕业的护理人才走上了军队护理岗位,成为疗养院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队疗养院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由于疗养院的护理工作有着特殊性,只有具备全面素质的护士才能胜任。本文旨在探讨疗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的素质培养及其管理。

  1非现役文职护士的特点

  1.1政治思想方面非现役文职护士大多是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普遍存在着年龄小、社会阅历浅、个性活泼、乐观自信、善于表达、友好直率、兴趣广泛、能主动与人交往等特点,但缺少军人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思想波动起伏大,有的甚至还存在着临时观念。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她们不能很好地在短期内适应军队护理工作。

  1.2业务素质方面非现役文职护士是面向社会招聘的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均受过医学院校系统的理论培训,对新知识、新业务接受能力比较强。因此理论知识扎实,并且在理论和业务学习上也非常刻苦。但存在着临床经验缺乏,实践能力相对不足,技术操作不规范等实际问题,对部队疗养院的工作性质、服务对象、规定要求缺乏了解。

  1.3组织纪律和军事素质方面非现役文职护士均为从地方医学院校毕业的护理人才,未接受过军校的军事化管理和系统的军事训练,对军队的条令条例缺乏应有的认识,组织纪律观念比较淡漠,工作作风不够严谨。

  2非现役文职护士的素质培训

  针对以上特点,我院在非现役护士上岗前先安排一个月时间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军事训练、各种法规条令和规章制度等基本素质培训,以及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仪表仪容与沟通技巧等业务素质的培训。

  2.1基本素质培训

  2.1.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政治理论学习是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就是要提高非现役文职护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了解军队的职责是保家卫国,服务人民,了解军队疗养院存在的价值,牢记军队护士“姓军为兵”的服务宗旨,使其增强“兵”的意识。军队护士要更好地为官兵服务,就必须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部队的思想[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服务质量放在首位。2.1.2学习军队的条令条例及组织军训非现役文职护士缺乏军人素质,上岗前进行三大步伐、体能等军事训练,掌握必要的内务条令和队列条令,学习军队及疗养院有关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习惯,锻炼合格的身体素质,灌输军队优良传统,有助于她们了解军队的性质,适应军队的生活,懂得军队的组织、作风、规章、纪律。提高非现役护士服务理念及思想觉悟。发扬慎独精神,保障疗养的顺利实施。

  2.2业务素质的培训

  2.2.1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指定高年资的护士以集体授课的形式带教基础理论及基本技术操作,并分组训练,学习结束后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考核验收,未达标者暂不予上岗,继续培训。扎实的业务知识不但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更是避免医疗差错及医疗纠纷的有力保障。疗养院的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和常规的护理操作技能,还应掌握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知识。

  2.2.2强化法制观念,规范护理行为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行为规范》和《疗养规章制度》,明确自己的权利及义务,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以保证疗养员安全,预防护理事故和护理差错的发生。根据疗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班工作职责与程序,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是疗养期间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

  2.2.3美学礼仪及沟通技巧培训聘请有关专家来院授课,从美学的角度规范新护士的职业礼仪和服务用语,学习与疗养员沟通的技巧,培养同感心[2]。要求新护士从行走姿势、站姿、坐姿、端盘、推车、接电话等基本功练起,在工作中使用文明语言,注重仪表,规范自身行为,并以竞赛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2.2.4急救技术培训利用模拟人教学,使非现役文职护士熟悉常见急重症和心肺复苏的基本救治程序,达到准确而及时地配合医生完成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按实战要求严格考核,使每个人在急救中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2.3建立健全轮科培训制度非现役文职护士上岗后先实行各科室轮转,指定有经验的资深护士专人带教。通过临床带教、自学与实践结合,进一步强化和提高护理基础技术和疗养专科护理技能,逐步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护理实践能力,其中着重进行适合疗养工作的专业训练,缩短了掌握疗养规范操作的时间。

  3讨论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轮科培养,多数非现役文职护士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仅能独立完成各项基本护理操作,而且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服务热情、工作主动性及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完成了角色的转变,逐步成为一线护理的主要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军队疗养院将不断健全和完善非现役文职护士的培训及管理,让更多更好的地方护理人才为军队疗养护理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秀丽.军队医院聘用护士管理现状与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04,4(3):16-17.

  护士职业素养论文篇2

  1严格选拔

  特勤疗养工作是部队疗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服务于部队战斗力的,疗养员有来自陆海空军的空勤人员,也有各种舰艇部队的海勤人员,以前工作在特勤疗养区的工作人员都是军人,现在要使用非现役文职人员就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政审、心理测试,挑选整体素质较高的非现役文职人员到特勤疗养区工作。

  2加强军人素质的培养

  非现役文职人员虽然是军队疗养院聘用的社会人才,由于军队疗养院的非现役文职人员直接为部队的疗养员服务,尤其是直接为特勤疗养服务的非现役文职护士,我们必须注重她们军人素质的培养。首先,对她们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军训,并组织全院环节以上领导检查验收她们的军训会操;组织她们认真学习军队条令、条例、纪律、规定以及规章制度,进行我军光荣传统教育;平时,对全院官兵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求她们必须参加,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她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精神境界与军队要求相适应;另外,全院进行重大集会、举行升旗仪式、检查军容风纪等活动时,要求她们着迷彩服组成方队参加,以增强她们的军人意识和为部队服务的自豪感,更好地解军人,培养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加强保密教育

  由于非现役文职人员刚来到部队疗养院,社会接触较复杂,保密意识、纪律意识相对淡薄。特别是在特勤疗养区工作的非现役文职护士,她们接触到的都是部队战斗力的机密,她们没有意识到也许自己的一个电话、一句听起来很普通的话就已经泄密了,比如某某地方的多少名飞行员来我们科疗养了。为此,我们特别注重组织她们学习保密条令及有关规定,平时工作中经常提醒、严格要求,哪些不能对无关人员讲,哪些不能随便问,严格管控八小时以外的生活,要求哪些地方不能去,哪些人不能接触,增强她们保密意识和自律意识。

  4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

  针对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参差不齐的现状,制定具体培训计划。我们通过组织护理技术操作训练、进行疗养专业理论及实践工作的培训,组织科室开展传、帮、带活动,要求对护理专业基础理论自学并分阶段有重点的强化和考核,专业训练以急救护理为重点,要求对急救药品、器材做到一口清,一抓准,有计划的组织学习航空医学、潜水知识等,制定和落实非现役文职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促进非现役文职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我们也依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年度考核方案,抓好考评和检查,促进非现役文职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5培养服务意识

  护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疗养院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因此,在实践工作中要把疗养员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疗养护理工作质量的根本标准,着眼于疗养员的需求,增强非现役文职护士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进行社交礼仪培训,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去星级宾馆参观学习,在服务礼仪、工作技巧等方面对非现役文职护士进行随时随地的教育纠正,在护士仪容仪表、文明规范用语方面严格要求,采取早交班复述文明用语、互查互纠的方式。组织疗养科护士学习导游知识,开展人人争做导游员活动,开展评选“护理服务星”活动,为疗养员提供热心、细心和耐心的优质服务。

  6营造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非现役文职护士在享受与军人一样的政治待遇的同时,推行“人性化管理”。工作生活上要尊重、爱护她们,排班、安排工作、各类评比活动时与军护同等对待,增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根据她们的特长,合理安排工作,委以重任。对于工作中发现的好的方面及时给予表扬,树立典型、学先进、争先进。在工疗文化活动中,发挥她们年轻、热情的特点,使她们的才艺和精神风貌得以充分展现。在整个护理队伍中营造和谐、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提高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为她们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使她们能安心、舒心地为疗养员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保障力。

  7严格的年度考核制度

  根据《中国人民文职人员条例》及院年度工作计划,结合我院文职人员实际,制定非现役文职人员考核方案。文职人员考核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主要围绕德、能、勤、绩、体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思想道德、理论素养、业务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工作实绩、遵守纪律等方面。考核主要采取理论考试、技能操作、个人述职、组织讲评等形式进行。理论考试由业务部门出题,考核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技能操作由业务部门组织,护理专业考核内容由护理部根据各科工作实际确定;个人述职主要围绕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写出个人述职报告,述职报告的内容要客观、实在,围绕考核的八个方面内容,由各科室组织;民主测评由考核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打分测评;组织讲评由各支部在认真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所属文职人员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类别进行客观、公正的鉴定。文职人员考核结果,作为是否聘用及续聘的依据,列入文职人员档案。考核结果为称职以上的,给予续聘;不合格者不予续聘,到期后解除合同。

  护士职业素养论文篇3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素养;研究;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15-04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行,精神科护理模式也逐步实现了从生物到心理再到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正逐渐深入到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精神科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个分支,人性化护理是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把精神病患者当作“完整的人”看待,尽量满足其需求的、以患者为本的护理服务。该理念对患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关怀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笔者仅就当前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素养方面的研究进行元分析。

  一、概念界定

  (一)精神病患者护理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患者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有异常表现,致使其工作、学习、生活能力下降,社会功能减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遗弃。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技术性操作较少,主要以日常生活护理为主。精神病患者虽受病态的情感、思维影响而行为异常,却有着正常人的认知和需求。由于受到歧视,他们对尊重和情感的需求更为强烈。精神病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较之常人更为强烈,护理人员尤其应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

  (二)人文关怀素养

  “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是人类文化中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素养是指经常修习涵养,也指平日的修养。人文素养即对人类文化中先进价值观及其规范的修习涵养,是一种深植于内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集中体现在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品质。护理人文关怀素养的本质是一种具有专业道德情怀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在人际互动的行为中,如将患者当作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存在,能够在患者疾病、遭遇与疼痛时给予帮助并使患者认识到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获得较高的生理、心理与精神和谐,以保护、增强与维持患者的生存质量。表现为对人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对生命健康的关爱与呵护、对生命健康权利的敬畏与尊重。人文关怀是基础护理的本质,是护理的本源。

  (三)元分析

  元分析是应用特定的设计和统计方法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整体的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是回顾性与观察性的,是对传统综述的一种改进,是概括以往研究结果的方法,包括大量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全面、系统和定量的特点,可用来对以前的具有不同研究设计的和不同时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相对传统的文献综述,元分析是一种定量的综合文献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文献综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元分析以原始研究结果为单位,设计严密,强调对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有明确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系统统计所有的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就尽可能地避免了人为的主观性,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准确。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

  本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护士人文素养”为主题,搜索了2005年10月1日―2016年6月10日的研究论文,共搜索到2300篇。其中,以“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搜到1707篇,再以“精神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共搜到105篇。去除不相关样本,共获取57篇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样本。

  (二)分析单位

  本文以搜集的研究论文为分析单位,从关注度、发表年份、数据库来源、研究指向、研究结果五个维度对“分析单元”进行分类和编码。五个维度的具体操作性定义如下:(1)关注度。学术关注度是指同一个课题或者题目的期刊更新数。本文分别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与“护理人文关怀”两项主题的学术关注度进行了统计;(2)发表年份。对每篇论文按照发表年度编码,从2005―2016年每年的数量分析人们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程度,同时分析对该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3)数据库来源。按照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4个数据库的不同层次与价值,分析各数据库中论文的分布情况,判断现有研究成果的研究动机、研究层次、研究价值;(4)研究主题。分析现有研究内容与结论,总结出研究主题。主要分为实践性研究和理论型研究两大部分,其中实践性研究包括管理和应用两方面内容。

  三、研究结果

  (一)关注度

  CNKI“精神病患者护理”学术关注度统计如图1所示。

  从关注度上可以看出,针对“精神病患者护理”和“护理人文关怀”两类主题的关注度呈整体上升趋势,特别在2013-2014年间达到高峰。但“精神病患者护理”的关注度在2015年下降较快,“护理人文关怀”的关注度在2015年也有所下降。

  (二)发表年份

  自2005年以来的11年间,关于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总体数量呈增加态势,运用CNKI学术趋势分析统计软件检索发现,以“精神病患者护理”“护理人文关怀”为主题的研究论文逐年上升,但并非持续上升,中间有关注度上的起伏。具体发表年份及相关主题论文学术趋势分析如表1、图1、图2所示。但是,以“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明显偏少,CNKI分析趋势分析软件检索表明,论文数量不足以进行学术趋势分析。

  这11年间对相关主题的关注度及研究的起伏变化有着一定的政策背景与文化背景。2005年,我国卫生部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护理关怀人文思想落实到护理实践中。2007年,卫生部在医政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医院要在护理服辗矫孀黾讣使患者受益大、感受深的实事,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这进一步强化了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意识。201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卫医政发〔2011〕96号)指出,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落实护理职责,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2015年,卫生部印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强调,要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信誉度,让住院患者不仅有主管医生,还要有自己的护士。可见,研究论文数量上与相关政策的出台及人文思想普及的程度呈正相关。

  (三)数据库来源

  相关论文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的分布情况见表2。

  数据库中,期刊论文占72%,这些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人员;会议论文的比例为28%,这些研究者多为与护理相关的管理人员,如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这两类研究的动机多为基于实践问题,特别是护士人文素养在实践中的运用及效果为主的研究;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此项研究为空白。

  (四)研究主题

  根据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主题,现有研究可分为两大类主题,即实践研究(包括管理和应用型研究)和理论研究。研究论文分布如表3。

  上表显示,基于护理工作实践的应用研究数量最多,占81%,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者;而基于管理视角的研究数量较少,只占7%,研究者多为医院管理人员;基于人文素养理论的研究占12%,多为对护理实践的思考和总结,研究者多为承担课题项目的护理工作者。

  四、结论与讨论

  (一)需重视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培育

  研究论文关注度与发表年份的数据表明,研究论文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除国家在政策上引导外,各级各类医院均应重视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提升。特别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专业的医院,只有提升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素养,才能实现“十三五”规划“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满足各类患者的人文关怀需求。

  (二)需提升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水平

  从研究论文数据库来源看,本主题现有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者,这些人多为专科学历,部分为自学大专、本科学历,研究水平有限、研究质量较低,多局限于护理实践过程及实践经验的总结,普遍缺乏对实践经验的深入思考及总结提升。部分承担课题的研究者,也因缺乏扎实的研究功底、科学的研究方法、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导致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因此,要提升相关论文研究水平,需要进一步优化护士队伍结构,强化在职培训,并提升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护士比例,夯实理论研究基础,才能保证相关研究的动力充足。

  (三)需重视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可指导实践,为实践研究提供方向方法。一方面,提升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护士比例可以提升相关研究的理论层次;另一方面,精神病患者的一线护理工作者因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还面对着被攻击、殴打、谩骂等风险,往往心生顾虑,无暇顾及患者的精神护理。医院及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应为一线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人员留出足够的阅读、思考、接受再教育的时间,用于系统反思、总结和提升,从而保证人文关怀素养的理论研究,进而正确地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的实践。

  护士职业素养论文篇4

  关键词:护理专业 职业素养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185-02

  《护士基本素养》是我院护理专业在整合《护理学导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和《护理伦理》三门课程之后形成的一门新课程,是我院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并进入护理专业,逐步建立深厚的专业情感,重点培养学生在伦理法律、人际关系以思维行为习惯方面的职业素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该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常用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等,该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基于职业素养的构建,设计高职护理专业《护士基本素养》课程,可有效培养高职护生基本的职业素养。

  1 课程设计的背景

  在课程改革前,我院护理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有《护理学导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伦理》等,这种课程设置的弊端在于:(1)课程数量、种类多导致课程体系庞大杂乱,各课程在整体上缺少必要的联系。(2)各课程在内容上存在交叉重复,与实际岗位需求相脱离。(3)担任各课程教学的教师相对独立,不利于师资队伍的优化建设。尤其是在2007年我院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后,护理专业作为学院的重点专业改革力度较大,这样的课程设置不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整合、改革这三门课程势在必行。

  2 课程内容设计

  2.1 校企合作开发护士职业素养内容

  职业素养是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职业思想(合作态度)、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个方面。前三项可称之为隐性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基本和核心的部分,而职业技能可称之为显性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具体手段。

  以护士职业活动作为开发的参照点, 根据职业素养的类别选择不同的开发方式,与工作任务有关的职业技能方面的素养主要由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进行开发,这一部分的职业素养内容与职业能力运用有关,相对来说行业专家比较熟悉;基本的职业素养则主要由我院教师参照襄樊地区多家医院的纪律规范、医院文化等各种材料进行提取组织,并与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及护理专家进行研讨修定。

  2.2 根据职业素养内容进行课程设置

  选取职业素养中的前三项内容,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职业思想(合作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进行本课程的设置,根据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职业素养内容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2.3 根据职业素养要求选取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对应护理岗位的需求,以构建职业基本素养为主线,对《护理学导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和《护理伦理》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序化,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具体设计方案见表1。

  经大幅度整合后形成的新课程《护士基本素养》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和适应护理执业要求,既突出了应用性、实用性,强化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又便于压缩课时,将更多有效的时间用在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中。

  3 教学手段设计

  3.1 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职业素养是没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它依附于具体的职业行动和职业情境得以存在,这一特点决定了职业素养必须与具体工作任务和职业情境结合,即在什么样的职业情境中,通过怎样的职业行动得以体现。在伦理法律和人际关系两个课程单元中主要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创设关于护理伦理、护理法律及护理人际沟通方面的情境教学库,把相关的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设计在具体的、有逻辑联系的情境中,然后把学生放在这种情境当中去体验问题的由来和问题的本质,根据新掌握的概念知识和原有的知识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2 广泛运用案例教学

  在对护理岗位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和整理教学案例,编制与现实护理工实践紧密相连的、生动直观的、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学案例,通过在教学中加大案例教学力度,让学生了解护理实践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3.3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适当采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生动。例如在“护理专业及发展”的教学中让学生观看南丁格尔电影及先进感人的护理事迹与人物等,能激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增强职业信心。在“护士素质与礼仪”的教学中通过图片与短片,能直观地展现白衣天使的形象美与行为美,触发学生的心灵。

  3.4 利用角色扮演、分组学习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划分学习小组,让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各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与感受。如在护患沟通中,可让同学分别扮演护士、患者、家属等,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相应的任务,锻炼学生运用护理知识的能力和技巧。

  4 考核方式设计

  从多层面、多维度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强化过程性学习情况,弱化期末卷面考试,重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考核,将考核融入各种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在《护士基本素养》课程考核中,从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着重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构建情况,考核方式从单一的期末笔试转向平时过程性考核。本课程考核方式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两种方式。

  本课程考核总成绩各考核项目及其分配比例如下:

  总成绩(100%)= 期末考核(50%)+过程考核(50%);

  过程考核(50%)=基本知识测试(10%)+案例分析报告(15%)+礼仪考核(15%)+考勤及作业(10%)。

  其中期末考核以课程标准中的考点为核心组卷,记卷面实得分;礼仪考核以实际考核成绩记分;基本知识测试成绩记平时4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案例分析报告按得分高低只记得分偏低的4次;考勤及作业完成情况以教学过程中的记载为主。

  参考文献:

  护士职业素养论文篇5

  关键词:院校合作 血液净化 专科护士 培养 可行性 发展前景

  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是指在血液净化专科领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专门从事该专业护理的临床护士。

  1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岗位需求分析

  1.1调研岗位需求量

  我校对我省30家医院的管理人员及血透室各级人员进行了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岗位需求问卷调研,参调的30家医院中血透室共有血液床位516张,血透室在编护理人员102人,编外护理人员144人,按照血透室排班,每日为2~3班计算,且除开床旁血透外,按照卫生部规定的血透机:护士应为5U1,从中就可以看出血液净化专科护理人员远远达不到标准。从血液净化未来3~5年规划需求的调查表中得知,未来3~5年30家医院对血透室计划扩建床位1500~2000张,那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需求量应为600~800人(按每日2班计算)。

  1.2血液净化发展前景

  1.21血液透析人群

  据统计,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约为150万~200万,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数量为27万。而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1.3亿,高血压患者3.3亿,而我国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大多数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均未达标,故易发展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

  1.2.2血液透析治疗率

  随着血液透析设备的不断发展及完善,促进了血液净化方法的广泛发展,随着血液滤过技术、血液透析滤过技术、血液灌流技术、免疫吸附技术、血浆置换术、单纯超滤技术、连续性高通量透析、高容量血液滤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使肾病患者的治疗率提升,存活时间延长,从而显著的增加了存量患者人数,形成了正反馈,因此,未来血液透析人群将逐年增加。

  1.2.3政策支持

  随着我国医保政策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报销力度增加和大额医保的全面铺开,使血液透析患者支付能力大幅提升,加之目前肾源紧缺,使更多终末期肾病患者选择血液透析作为终身治疗方式。

  2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养模式

  2.1培养对象

  参调的30家医院中,共发放调研问卷表700份,收回658份,有效问卷649份,调研表中涉及的培养对象包括护理专业中职学生、中职推优的高职学生、高考录取的护理专科学生及护理本科学生,其中,选择培养对象为中职推优的高职学生占82%,其原因为中职推优的高职学生在中职阶段便经过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及临床实习锻炼,在高职阶段进行专科护士培养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临床技能方面以及职业素养认知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

  2.2培养规格

  2.2.1职业素质标准

  具有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能独立完成血液净化中心岗位工作;要热爱血液净化工作,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及慎独精神;具有高度责任心及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沉着冷静处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

  2.2.2专业知识标准及能力标准

  掌握血液透析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血管通路的护理措施;掌握透析抗凝技术及护理;掌握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病情监护及护理;掌握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掌握特殊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措施;掌握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掌握血液净化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护理常规、专科操作技术及感染控制措施。

  2.3课程结构及教学进度安排

  2.3.1教学时间安排

  3年共计131周。第1学期教学周为16周,入学教育及军训2周,考核2周。第2、3、6学期各为20周,其中教学18周,考核2周。第4~5学期学生进行临床实习50周。

  2.3.2课程模块设置

  课程模块设置由5个模块构成:基本素质(公共基础课)模块,职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能力(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职业实践模块(毕业实习与技能实习)模块以及职业拓展模块(选修课程)。职业拓展模块包括选修课和讲座。

  第1、2、3学期在校内完成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理实一体的学习;第4、5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临床实习任务,重点在血液净化专科护理岗位进行临床实践,突出培养专科护理技能;第6学期完成血液净化专科护理理论知识的夯实和技能的提升,突出现代血液净化专科护理技能人才的培养。

  3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血液净化专科护士

  院校合作共同制定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培养方案是培养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基础,依托医院强大的专科带教是培养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重要保障,聘请临床血液净化护理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是培养符合临床需求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必备条件。

  4结果与体会

  我校用2011级20名中职推优学生进行了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养,经过学校系统的综合素质及理论知识学习,经过院校合作共同的培养,该20名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毕业后受到各家医院血透室的青睐,各血透室给予了高度评价。

  综上所述,我国血液净化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血液净化专科护士需求量缺口较大,院校合作共同培养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不仅可以缩短血液净化护士入职后培养时间,还可以从综合素质、理论知识、专科技能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培养,这有利于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的血液净化专科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文艳秋.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护士职业素养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影响护士职业心态的社会因素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论文,护士执业越来越为人们所尊重,但社会上仍存在着轻视护理的现象,在护士队伍中也有着不稳定的社会心态免费论文下载。

  1.社会心里因素

  轻视劳动护理论文,落后观念的影响,把护理工作视为又脏又累的简单劳动,把护士看成伺候人的“保姆”护理论文,这种思想在不同程度影响着护士职业在社会价值中的体现。

  护士专业的科学性、技术性未得到充分的体现,护士接受过正规的训练,护理工作既有很强的科学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护理论文,在临床实践中,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多,患者的病情突变和心理变化也是护士最先发现免费论文下载。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但患者和家属往往把治病救人的功劳全归于医生护理论文,虽然就全世界的护理发展水平看,护理在其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上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日益彰显出其独立的功能护理论文,但护理发展还只处于整体护理初期,其工作范围基本限于医院内,因此在某种情况下护理论文,护士为病人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承认,他们从工作中不能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满足,许多护士有一种“失落感”。临床护理工作未能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士的作用护理论文,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一些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免费论文下载。

  2.如何提高护士职业的社会地位

  重视护理教育、护理研究。护理是诸多科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时代在前进护理论文,人们的观念在改变,护理教学必须把握其脉搏,不断给护理注入新

  摘要制定出起点较高的规划和奋斗目标免费论文下载。

  要重视护理参与医疗和医政决策护理论文,一方面解决好护士按职称上岗的问题,另一方面重视护士参与各种形式的医疗,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大有益处护理论文,这样才能使护理专业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护士队伍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护士职业的社会地位。

  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护士不仅对本专业的知识有待更新而且还需要扩大对社会知识的发展,加强对护士这一层次的知识更新及提高学历的继续教育,不仅可以满足护士的求知渴望,还可以适应社会不断进步的知识更新的需要免费论文下载。对护士的教育和培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也待于提高,护士需扮演好自己的职业角色、社会角色,自尊、自强、自爱、自信,方可改变人们对护理职业的世俗偏见,提高护士形象的社会地位。

  护士职业素养论文篇7

  【关键词】 职业化素养教育;管理

  护理作为一项服务性的职业,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程度直接影响她们提供的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1]。医院临床护理人员整体的职业素养则决定了医院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水平的高低。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及医患关系的大背景下,护理管理者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护士进行职业人格培训,使护士自身人格缺陷逐步得到补偿和纠正,从而接近或符合护士职业人格[2]。我院妇产科率先在全院实行护理人员职业化素养教育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内容和方法

  1.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利用发生在科室护理人员本身的典型事例,结合职业化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引导护理人员树立职业化精神意识。

  1.2 护理缺陷分析 每月召开1次科室全体护理人员会议,公布本月的护理缺陷,将护理缺陷发生的人员、频次及类别进行分类处理,找出共性及差异性原因,有的放矢的进行整改,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有效规避护理风险。

  1.3 典型病案讨论及分析 对科室重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护理此类病人的护理体会,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及专科护理水平。

  1.4 责任护士查房经验总结交流 科室每月组织2次责任护士查房,并进行经验总结与交流。首先由责任护士报告病人病情、提出护理问题,其他人员提出护理措施,最后护士长做出总结。

  1.5 自我管理考核 建立自我管理考核体系及自我管理考核内容,护理人员每天对照考核内容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重点总结本班护理病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改进工作,形成一套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质量改进体系。

  1.6 职业礼仪培训 聘请职业礼仪培训专家从护理人员的坐、立、行等方面规范日常的护理行为。

  2 结果

  通过对护理人员职业素养教育与管理,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5%提高至98%,护理缺陷由10%降至5%。

  3 讨论

  3.1 职业化素养教育 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化素养教育,让每一位护理人员明白:职业不应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还可以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通过培训要让护理人员树立职业化意识、职业化行为、职业化精神,引导她们树立敬业上进的职业心态,懂得责任比职责更重要。缓解护士职业倦怠感,维持身心健康。定期组织护理查房、责任护士经验交流、典型病案讨论分析、本专业急救专业知识及技能竞赛,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加强业务知识及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专科型护理人才,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

  3.2 进行职业化行为管理 有利于使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有效管理自我情绪,善于与他人沟通,懂得换位思考[3]。同时使每位护理人员明白自己的言行和工作态度不仅代表个人行为,更重要的是代表医院的行为。只有拥有统一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才能提高沟通和协作的效率。

  3.3 职业礼仪培训 可以使护理人员的职业特征和外在魅力的以强化。完备的现代职业礼仪,能够充分体现对病人的尊重。护理人员优雅大方的仪表,规范的行为举止,健康得体的谈吐,能够更清晰的展现职业形象。

  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化素养教育与管理可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拓展自身资源的内涵,开发职业发展空间,在自我素质提高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规避护理风险,是防范医疗纠纷的良好途径和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 蒋小剑,蒋冬梅.长沙地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3):14.

  护士职业素养论文篇8

  【关键词】 护士学生;职业人格

  A Study on Professional Persona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Hao Yufang, Han Lisha, Niu Huijun. Nursing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By studing the nursing role personality, try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dividual and professional personality and explore the way of developing proper nursing professional role personality. Methods 139 nursing students of our college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nstant, self-discipline, anxiousness, stability and affinity between nursing students and excellent nurs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nxiousness, self-discipline, stability between nursing students and general nurses. Conclusion Nursing educators should strengthen training students in aspects of constant, self-discipline and stability, developing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helping them get self-management and self-control ability, enhancing their understanding of reality, making their knowledge and behavior more practical, fostering their cooperation spirit and skills of inter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personality

  职业人格是一个人为适应社会职业所需要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1]。健全的职业人格的培养是一个人个体角色和职业角色有机结合的过程[2]。护理工作与人类的健康事业和生命质量息息相关,这一神圣的社会职责要求护士有健全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完善的职业角色人格。现代护理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技巧的同时,更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人格,使学生成为社会职业需要的具有健全职业人格的应用型人才。护理教育者若能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自身个体人格与职业人格的差异,加强其职业角色人格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对临床工作压力情景的适应,促进人格的成熟,而且可有效地利用人才,极大地发挥其社会潜能,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05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计139份,全部收回,有效问卷129份,有效率92.8%。

  1.2 研究工具 调查工具是在北师大心理学专家的指导下,参照卡特尔、艾森克等国外人格量表,选出与护士职业有关的8个人格特质,组成测验维度,即有恒性、自律性、忧虑性、情绪稳定性、敏感性、幻想性、独立性和亲和性。笔者曾运用此工具对有经验的护士和护士长、护理教师和护理学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护士职业人格的理想测量工具。

  1.3 资料分析 将本次调查的129名护理学生职业人格各维度的结果与分别校级课题“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测试与选拔研究”中148名普通护士、28名优秀护士职业人格结果进行比较[3]。运用两样本U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129名护生与28名优秀护士职业人格8个维度比较结果 见表1。

  2.2 129名护生与148名普通护士职业人格8个维度比较结果 见表2。

  3 讨 论

  3.1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对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有恒性维度高分者有恒负责,做事尽职,通常细心、周到,有始有终,是非善恶是他的行为指南;而低分者苟且敷衍,缺乏奉公守法的精神,往往无高超的目标和理想,对于社会缺乏责任感。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人,其一切行为都关系着人的健康和生命,高度责任心和忠于职守是护士职业人格的首要因素,护士必须忠实地执行各项工作规则,自觉遵守职业法规,竭尽全力救治病人。表1结果显示,护生在有恒性维度与优秀护士有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提示护理教育者要重视学生有恒性的培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培养对服务对象的爱心。

  3.2 培养学生的自律性,能够严格进行自我管理 自律性高分者自律、严谨,言行一致,能够合理支配自己的感情,为人处事总能保持其自尊心,赢得他人的尊重;低分者则往往不顾大体,不能克制自己,不能尊重礼俗,更不愿考虑别人的需要,充满矛盾,却无法解决,生活适应能力差。护理人员要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管理,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工作职责要求护理人员自身必须要有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表1结果显示,护生与优秀护士在自律性维度上差异显著,提示护理教育者重视护生自律性的培养。目前学生几乎均系独生子女,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通过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活动,如志愿者活动、农村体验生活、基层调研等活动,提高学生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3.3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调节和自控能力 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繁杂,服务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文化背景、病情等各不相同,工作中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和突发因素,再加之病人求医心切,对医疗护理相关制度不很理解,极易产生护患冲突,护理职业要求护士始终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状态,既要面带微笑又要沉着冷静,善于宽恕、谅解别人,为服务对象创造良好的情绪氛围。教育者要帮助护生认识到情绪稳定性的必要性,并指导学生有意识地锻炼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掌握一些情绪控制和化解冲突的技巧。表1显示在稳定性维度上护生与优秀护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护生在情绪管理上均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要思考和探索促进护生和护士身心健康的措施,指导其有效应对生活和职业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充分调动服务人类健康的潜力。

  3.4 学生忧虑性特质分析 护理工作要求护士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心,乐观开朗,精神饱满,能给病人带来温暖和欢乐,在逆境中仍能坚持完成工作任务,不轻易动摇。表1、表2显示在忧虑性维度上护生与优秀护士、普通护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论与我们的实践体会一致,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第二断乳期,处于人生的转折点,对未来有期盼和向往,同时又有很多迷茫。此期学生容易产生烦恼,对生活有较多的感叹。没有稳定、持久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同时此期有较大的可塑性,教育者要善于引导,帮助其确立人生目标,并逐渐培养自信心和社会安全感。

  3.5 亲和性特质分析 众多的文献资料表明,护士的性格应是更加外向、开朗健谈,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4,5]。然而从本研究表1、表2的结果来看,护生与优秀护士、普通护士的亲和性维度上比较有统计意义,而且从均值上来看护生的亲和性较优秀护士和普通护士高。这似乎与目前现有研究结果和现行观点有出入,但需说明的是护理人员的亲和性或乐群性要求与日常生活中的交往能力有所区别,与公关、管理和人事工作中交往能力不同。护士的交际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体现更多的职业特色和职业技巧,并不是每一个好的护士都需要有外向、热情的人格特点,也并不意味着只有外向、热情的人格特点的人才适合干护士。而是掌握护理职业沟通技巧、具备职业要求人际交往能力的人就具备了职业亲和性特质。目前在护士职业人格量表中所涉及的亲和性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并无加入职业要求。

  3.6 护生敏感性特质分析 敏感性维度高分者容易感情用事,常有不着实际的想法和行为,缺乏耐心和恒心;低分者理智、着重实际,常以客观、坚强、独立的态度处理当前的问题。表1、表2结果显示在敏感性维度上护生与优秀护士、护生与普通护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本身较实际,更多看到护士职业就业前景较好而来的。而敏感性较高的学生不易选择这一职业。

  3.7 护生幻想性特质分析 护士职业人格量表中,幻想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合乎生活常规的品质。高分者幻想、不务实际,近乎冲动,以兴趣为行动的出发点;而低分者现实、合乎常规,不鲁莽行事,通常先斟酌现实条件,再决定如何行动,在紧要关头也能保持镇静。护理工作任何紧急情况都有操作规范,护士经过多年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与实践,遇事都会考虑后果。这一维度人格特质对护理工作影响不大。从表1看出,护生与优秀护士、普通护士与优秀护士在这一维度上无统计学意义。表2显示护生与普通护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3.8 护生独立性特质分析 护理工作虽然有独立性工作的成分,也需要护士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合作精神,过分独立性的个性反而不太适合护士职业。从表1、表2的结果来看,护生与优秀护士、普通护士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3.9 我校学生与普通护士相比,在有恒性、自律性和稳定性方面有优势 从表2看出,护生与普通护士相比,稳定性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均值要高一些。虽然在有恒性、自律性两维度差异不显著,但两项均值都高于普通护士。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我校学生入学成绩较高,整体素质较高。二是学院在总结20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多次调整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目前有较准确的目标定位。三是学院注重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活动,(如聘请知名的优秀护士讲课、与学生座谈,5.12生动的职业情感教育、扎实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从而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完善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4 结 论

  通过上述研究,提示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要加强护生在有恒性、自律性、稳定性方面的培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帮助其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并保持健康、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同时通过心理辅导、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等,增强其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切合实际、合乎常规;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沟通交流的技巧。

  5 参考文献

  [1]李恩昌,刘宪亮.论医学生医学职业人格培养的必要性.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1):21-23

  [2]刘晓虹.护理心理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46-50,97-113,158-172

  [3]杨晔,郝玉芳,等.护理职业人格特征研究.健康心理学,1997,5(3):153-156

  [4]张俐,王仙园,等.护士心理素质的内涵和成分.护理研究,2002,16(6):311-312

  护士职业素养论文篇9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学习热情;加强管理

  护理学基础概括了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护理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在引导学生认识护理学的专业价值、培养专业素养、发展专业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必须思考如何在教学上激感、培养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我们从2010级护理专业新生起对护理学基础进行一系列教学探索,旨在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为今后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和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上好绪论课,开启学习兴趣大门

  第一节课就要引起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课的兴趣,让学生对今后从事的护理这门职业充满憧憬。

  (2)多渠道开阔视野

  利用见习课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请医院的护士长、带教老师现身说法,让学生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感受工作时团队协作的氛围;观看参加操作比赛同学的演练,激发学生学习护理知识的动力。

  2.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护理学科发展迅猛,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护理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修养,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而培养出素质高、适应性强、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3.教学方法的改进

  (1)信息化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精品课程,积极参加微课比赛、信息化大赛,并将这些资源用于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更生动、直观,让学生想听、爱听,并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知识

  在教学中,对临床新引进的技术、新出台的卫生法规等内容进行补充讲解。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护理文件书写的新要求、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新规定、医疗事故处理的条例、护士条例等。

  (3)运用情景和角色扮演,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

  技能操作与人文关爱的有机结合,在护理实践教学中至关重要,对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护理操作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对操作内容设置案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4)抓好技能训练,加强考核力度

  实践能力是护士专业的特征要求,我们按照江苏省卫生厅印发的《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技能训练标准,在时间、操作程序和质量上严格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规范的操作指导。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并有专门的实验员老师轮流值班辅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每学期期中与期末进行操作考核,每年实习之前举行大规模技能操作比赛,并派每年的优胜者代表学校参加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护理技能大赛。

  4.加强实习生的管理

  实习生上岗前由教务办、学工办、护理教研室、外聘主管教学的护理部主任分级进行岗前培训,使护生尽快了解医院环境,较快地进入角色。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关注护生的需要和感受,为他们创造积极向上并且和谐温暖的实习环境,从而提高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

  二、结果

  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护士上岗证通过率96%,与往年相比有了较大提升,2009级为90.5%,2008级为83.8%。在2012年江苏省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并在首届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个三等奖。

  三、讨论

  1.力量雄厚、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护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保证条件

  护理专业课教师是护生认识护士、了解护理专业的窗口,教师把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展现知识渊博、技术娴熟、救死扶伤的护士形象,教师的正面情感对激发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起良好的作用。

  2.实践能力的提高是职业素质提高的首要环节

  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护生基本的操作技能,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室实行课余时间开放制度并安排老师轮流值班,为学生课后训练提供时间和场所,并得到有效指导;操作成绩单独考核计分,使学生重视平时训练;而技能大赛也是促进护生课余训练的另一个因素。

  3.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护士的职业道德包括良好的护士形象、规范的行为举止、恪守职业规章制度、具有同情心以及很强的沟通交流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从护生的着装、言行举止、课堂纪律、沟通交流、关怀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护士职业素养论文篇10

  1研究目的

  深入了解毕节市护理人才队伍现状、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分布、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素质、知识、技能,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中等职业教育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研究内容

  国家、省、市护理人才现状及需求规划;岗位工作任务;就业岗位及岗位群;岗位对专业的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及技能要求;岗位拓展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行业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3调查单位及对象

  市县卫生局、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民营医院、乡镇医院及村卫生室的领导、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一线专业骨干进行调研。

  4调查方式

  个别面谈式、问卷式、座谈会讨论式,会谈中使用适当语言和不添加评判态度。

  5调查结果

  截止2010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09所,病床15124张,千人口拥有床位数1.81张,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且全省最末位。截止2010年,全市共有注册护士3218人;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0.4人。同样远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按贵州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毕节市“十二?五”期间应累计增加床位18916张,床位总量达34040张;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4人以上,注册护士总数11760人以上。

  6分析

  毕节市及周边地区护理人才需求量较大,仅“十二?五”期间,毕节市护士需求量就比较大。临床护理与专科护理人才需求量均大。问卷调查结果综合分析,90%以上的人认为中职护理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很有必要,专业培养目标是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突出、人文关怀到位,临床一线最注重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临床一线急需理论及技能型人才。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规范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增加临床见习,使教学与临床零距离接轨。对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理论与操作并重;实训内容要实用,多开展见习实训;加强专科护理知识、技能的学习;增加案例分析和讨论;加强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注重心理素质培养等。

  7结论与建议

  岗位需求定位,培养具有专业基础和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岗位需要,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整体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献身护理事业的理论+技能型人才。培养人文关怀到位、德才兼备、责任心强的系统化、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和专科护理人才。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急救护理技术操作、临床专科护理技能操作、临床护理评估,熟练应用临床各项护理措施,沟通能力较强,能为护理对象提供专业、优质、高效、人性化的服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导,使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训实习相衔接,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相衔接,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