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49日”走进杨贵妃的华清宫一探究竟 安史之乱她有错吗?
二零二零年九月記
(承接上篇《“长安49日”你知道吗?杨贵妃和唐玄宗并不住大明宫而是兴庆宫》)
华清宫究竟在哪里?口口相传的“华清池”指的又是什么?
华清宫是唐朝皇帝专门为沐浴温泉而设置的远郊行宫,地处现今西安市骊山北麓的临潼区。骊山北麓这一带风景秀丽,温泉水长年不竭。自秦汉以来就有洗沐温汤的习惯,这一传统甚至也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北周和隋朝都曾在骊山温泉开建御汤,唐朝开国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多次来华清宫洗沐和狩猎。
唐华清宫示意图
唐太宗李世民在公元644年在这里营建了宫室和浴池,并且命名为汤泉宫。文献有所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也就是唐朝的第九位皇帝(后世亦称之为唐明皇),武则天的孙子,从713年开始几乎连年不断来此处沐浴。723年改名为温泉宫,747年拓建后的离宫改称为华清宫。最初华清宫是为阅兵之用,后来就专供沐浴了。自此,唐玄宗李隆基每年从十月到次年春季常来居住,把这里当作冬季专用的行宫。
华清宫遗址公园平面布局图
现在唐代的华清宫已经不复存在了,仅仅剩下了盛唐时期修筑的御汤池遗址和宫殿台基的遗存。唐玄宗李隆基的孙子——唐代宗李豫执政的公元767年,当时的大宦官鱼朝恩拆毁华清宫外围建筑和部分内部宫殿,用来取木材修建章敬寺。晚唐时宫室大多已经塌毁,直到在唐末战乱中华清宫全部毁坏。华清宫的主体建筑包括了:海棠汤、太子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汤、御书亭、玉女殿、宜春汤、飞霜殿等等。
仿唐门阙华清宫正门“望京门”
现在的华清宫已被开发成遗址公园,最起始的入口即是一个仿唐建筑——华清宫公园的正南大门“望京门”。在唐朝时期这里应该是唐华清宫原址的“津阳门”所在地,而真正的望京门所在方向应该在华清宫的东面(可参考“唐华清宫示意图”)。进园区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人造池塘,被叫做“芙蓉池/芙蓉湖”,听导游介绍说是原因杨贵妃的小名为“芙蓉”,所以这处水景便被命名为这个名字了。但是根据我自己查阅资料,所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名为“芙蓉湖”的人造湖并非在唐朝时期就有的,而是规划部门为了公园美观所营建的而已。
华清宫公园的“芙蓉湖”
华清宫遗址公园在规划上并没有完全按照当年唐朝的布局去恢复设置,在园区内还存有大量的明清风格建筑,这也和骊山北麓在历史发展上所具备的影响力有关系。在遗址公园的左侧就是著名的民国事件“西安事变”旧址了,这一地带虽然随着政权的更迭而不断地大拆大建,但是石质建筑依然保留了下来,就比如我们马上就要看到的五个唐代御汤遗址。
“芙蓉湖”一景
在芙蓉湖的后面就是复建的仿唐建筑“长生殿”了,它的内部是一个感官体验式影院,免费向游客提供观看。播放的影片大约40分钟左右,是关于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每一个半小时播放一次,需要排队等待观影。观看期间不可以使用电子产品摄像和拍照,所以就不能在这里去展示其内部的陈设了。电影分故事发展阶段在四个楼层依次播放,观众除了一楼需要站立观看以外,其余楼上都是坐着观看,相当于4D式情景还原体验。
仿唐建筑“长生殿”(观看小电影)
观影之后,就来到了遗址公园左正中的一片开阔的水塘,和周边古建筑交互搭配的“飞霜殿”区域了。飞霜殿是这里的主体建筑,据《长安志》记载:“瑶光楼南曰飞霜殿”。《津阳门》亦写道“飞霜殿前月悄悄”。现在的飞霜殿是明清式样的新建建筑,内部不能参观,殿前则是又一个人造水景九龙湖以及九龙桥。在晚上7点的时候,这里是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的表演场地,观众座椅是大约6点的时候由工作人员临时放置的,所以在白天是看不到这些布置的。
复建的具有清代建筑特征的“飞霜殿”以及殿前的“九龙湖”景观
华清宫之所以闻名遐迩,大概是因为广大的游客们都知道一个名扬海内外的女人,在这里曾度过了十几载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而她就是唐朝玄宗皇帝李隆基的宠妃——杨贵妃。“华清池”这个名称强调的是这个唐朝离宫的最主要用途,泡汤沐浴疗养度假之用。而这一功能的集中表现就在过了九龙桥之后将得以展现。
“九龙桥”附近景观
华清宫的主要唐代汤池遗址
走过九龙桥,就来到了唐御汤遗址博物馆区了。按照参观路径是: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汤依次环线走过。海棠汤也叫作芙蓉汤,后世则称之为杨妃池,顾名思义就是杨贵妃所用的汤池。我估计知晓华清宫的游客,不说所有的人,但最起码其中的90%都是为了看这个海棠花状的浴池而来的吧。杨贵妃浴池深1.27米,最宽处3.6米,在其中央是温泉水的陶制出水口,据说在出水口处原镶有汉白玉的白色莲花雕饰,汤池的池底和池壁都由青石板铺成。在海棠池的底层是一个步阶及坐石,东西两侧各有踏步阶梯下至池底。
“海棠汤”遗址
参观过海棠汤后,就来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御用汤池——“莲花汤”了。莲花汤和海棠汤一样,也分为上下两层的结构,池深1.5米,最宽处10.6米,东、西、北三面中间各有踏步阶梯下至池底。这个皇帝专用的浴池是所有御汤遗址中面积最大的一个,一步入展室印入眼帘的恍若一个室内泳池。在池里还存有泉水,这也是遗址被清理发掘出来以后,才渐渐涌出的结果。池底有很多硬币,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把它给当成了一个许愿池了。
“莲花汤”遗址
在前往下一个御汤遗址的前面,会经过一处名为“温泉古源”的地方。它是骊山北麓作为“皇家疗养中心”的原因所在,骊山温泉的温泉水含有20几种矿物质和对人体友好的微量元素,长期泡汤对人的健康起到了非常好的提升作用,这也可能是唐玄宗经过安史之乱,依然高寿的原因之一吧。池底的石头则是蓝田玉原石,而装饰华清宫的宫殿地面以及御汤壁面的材料,恰恰也都是蓝田玉。
温泉古源以及池内的蓝田玉展示
进入第三个展馆后,御汤的形制显然和刚刚的两个截然不同。星辰汤,它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御用汤池,甚至它的最初历史可以考究到秦始皇时期。因为在御汤遗址的周边各放有几棵先秦时期的木料,以及在浴池底部也发现了秦砖,而这也恰恰证明了这处遗址是唐朝在秦址的基础之上去修建的。在进入展馆的地方,即是浴池的入水处,泉水是以冲浪的形式进入御汤的,有点水上娱乐活动“激流勇进”的味道。
“星辰汤”遗址
再往前走,就是第四个御汤了:尚食汤。这里展示的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陪同圣驾在华清宫时被恩赐一同沐浴的御汤遗址。在这里也介绍一下,无论是后妃还是臣子都不可能在皇帝之前先用泉水,他们的浴池必定都是按照泉水的流出方向依次而建,沐浴的顺序也是皇帝最先,然后是宫眷,最后才是服侍人员。尚食汤的浴池并非是单人使用,所以面积要比杨贵妃用的海棠汤大许多,但是尚食汤建在偏殿,所以沐浴的环境自然也就不如主殿那般透气舒适了。以上这四处御汤遗址就是唐御汤遗址博物馆区的所有遗址了,但是在不远处却还存有一个不起眼的御汤遗址。
“尚食汤”遗址
在唐代有一个专门训练乐工的机构——梨园,比如在长安城的皇家宫殿大明宫就有一个梨园。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由于唐代的经济繁荣,再加上唐玄宗对音乐和舞蹈的喜好,豢养了乐工数万人,唐朝皇家的艺术造诣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新高度。比如史上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就是李隆基在梦中幻想着自己到访过月宫之后创作出来的。而设置在华清宫里的梨园“小汤”,就是专给梨园子弟沐浴用的汤池了。小汤遗址的规制和尚食汤遗址差不多,只是踏步阶梯的放置稍有不同。
华清宫梨园“小汤”遗址
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生动刻画了杨贵妃在华清宫中的妩媚姿态:“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为她一人而建的海棠汤无不说明了唐玄宗李隆基对她的无上恩泽,以及醉上心头的浓浓爱意。
华清宫梨园“小汤”遗址博物馆内的唐代鸱尾
“安史之乱”的是非因果:和华清宫分薄缘悭的杨贵妃对盛唐的湮灭负有责任吗?
电影《妖猫传》中杨贵妃在兴庆宫花萼相辉楼时的形象
杨贵妃所处的时代是历经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后,国势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到鼎盛的状态,这个时期属于中华文明史无前例的空前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在其祖辈所累积的成果之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完成了其执政前期的恢宏功业,也是他将唐推向了世界历史的高潮。
唐朝第九任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原本是和皇位无缘的,因为他的父亲唐睿宗李旦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是唐中宗李显的弟弟,而李隆基自己则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但是命运多舛的李隆基还是在与姑姑太平公主策划“唐隆政变”之后,歼灭了亲手毒死自己夫君唐中宗李显的韦皇后及其政治集团,之后又铲除了太平公主为首的政治集团,作为太上皇的李旦也交出了所有权力,可谓集天下之大权于一身了。李隆基开辟了李唐自开国以来最辉煌的时代篇章,极度自信与自负的他,让大唐帝国走向更加开放与辉煌的同时,也增添了诸多隐患。
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的画面
李林甫是唐玄宗的出自宗室的宰相,他对于之后的安史之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唐朝历任宰相中,李林甫算是最能读懂皇帝心思的了。他理解李隆基关注边境的战事,并不是一味好大喜功和穷兵黩武,而是出自对于整体国际局势环境的大局考虑。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制度专家,他举出了“以寒族胡人专大将之任”这样的重大改革,也就是由寒部胡人担任边疆各大军区常任军事长官。63岁的唐玄宗没有犹豫就答允了李林甫的建议,但是一个叫安禄山的寒部胡人却借此机会改变了整个帝国的命运。
“杨贵妃图”高久霭厓画(收藏于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去世之后,原本是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王妃的杨氏,在公元741年出家成为女道士后的三年后,即公元745年被61岁的唐玄宗册封为了大唐贵妃。27岁的杨氏正式被纳入了后宫,直接从李隆基的儿媳一瞬间成了配偶。如此颠覆的婚姻伦理,在具有游牧民族——鲜卑族血统的李唐王朝看来,自从作为李世民昭仪的武媚娘嫁给了其第九个儿子唐高宗李治起,好像这就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了。“贵妃”这个名号可比之前的“寿王妃”高了不止几十个等级。
日本画家细田荣之所绘杨贵妃画像
杨贵妃被称为帝国的牡丹可谓当之无愧,原因在于唐玄宗对她的关心与专注犹如一夫一妻的“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那般恩爱甜蜜。在华清宫兴建长生殿也是作为他们彼此相爱的铁证:“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描绘的就是他们两个在华清宫时的海誓山盟。可是这样的犹如韩剧一般的“红色生死恋”,其结果就是——从此君王不早朝。而这一现象也像极了西汉王朝由盛走衰时期,汉成帝刘骜的宠妃——赵昭仪(野史称赵合德)与赵飞燕两姐妹。
清代《百美新咏图传》中的赵氏姊妹画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左右帝国江山的两个“胡人”
安禄山是粟特和突厥的混血儿,父亲为康姓粟特人,母亲则是突厥巫师。“康”和“安”都是粟特人使用的汉姓,而“禄山”亦为粟特语,是光明的意思。可是这个象征着前程似锦的名字却包藏着巨大的野心。安禄山通晓六国语言,重三百多斤十分肥胖的安禄山却能博得唐玄宗李隆基的称许与宠信。
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人之一:安禄山
原因是安禄山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有一天唐玄宗问安禄山为什么肚子这么巨大,里面都藏着些什么?他回答道:“里面唯有忠心一颗。” 结果哄的李隆基和杨贵妃喜笑颜开,当场杨贵妃认了安禄山为义子,可是他比杨氏还小16岁
粟特人最初在中亚的起源地
粟特源自撒马尔罕地方,由大小不一的绿洲国家组成,常臣属于外族,属于商业民族,控制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散居远方。而居于帝国北方的突厥汗国,则从隋帝国时起,就与汉人摩拳擦掌不断。
突厥汗国最初的疆域图
显然丞相李林甫在李唐前期的开放态度下,操持对外朝政时过于自信了。虽说大唐长安城自那时起就是胡汉杂居,朝野不分族裔,但是帝国的边疆地带怎可随意放任给虎视眈眈的邻国异族呢?
唐代粟特人陶俑
隋唐两代时期的粟特人陶俑
8世纪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里的粟特人壁画
而故事的另一主角——史思明,为突厥或粟特人,因出身西域史国,所以姓“史”。其貌不扬,懂六种蕃语。他与安禄山既是同乡,也是同岁。禄山长于政治、不知军事,史思明长于军事,于是安禄山招得史思明,也是促成安禄山更增信心决定反叛的主因之一。
突厥人的壁画形象
作为唐帝国北方三镇的地方节度使的安禄山,山西太原、北京、辽宁朝阳都是他那占唐帝国总边防军40%,也是中央军两倍有余的20万兵力的屯兵据点。那起兵造反岂不成了连傻子都会去设想的下一步棋?可是只有玄宗依然执迷不悟罢了。
突厥人的壁画形象
突厥人的壁画形象
“安史之乱”的动乱始末:一切似因贵妃而起,一切又因贵妃而息。
在宰相李林甫死后,杨贵妃的兄长杨国忠便靠裙带关系担任了宰相一职。安禄山是非常惧怕生前老谋深算的李林甫的,安禄山心里知道,在纸醉金迷的唐玄宗所执掌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唐帝国,若没了这个规划师和监督者,岂不是从“这边风景独好”轻易间就能成了“落叶满长安”了?而就在755年,唐玄宗李隆基向安禄山发出了去华清宫泡温泉的邀请后不久,安禄山便答应了当年10月前往长安后就再也不予理睬。755年11月9日,安禄山打着“诛杀祸国殃民的奸臣杨国忠”的旗号挥师南下,从此安史之乱爆发。
“安史之乱”行军轨迹图
“安史之乱”之所以被称之为这个名字,是取于反叛发起人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的姓氏。安禄山从现在的北京(当时为范阳)起兵,在11日消息传到华清宫时,李隆基还不相信这个他自认为绝不可能发生的消息。到了12月12日,帝国的东京洛阳沦陷,从起兵到两京的其中一个失守,竟然只有短短的34天时间。次年(756年)的1月1日,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东京洛阳紫微城的模拟复原图
756年6月9日,安禄山攻克了京师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13日,唐玄宗携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四川,繁花似锦的长安城瞬间变成了一座“落叶满地”的慌乱之地。当时帝国的皇宫——大明宫内,宫女太监四处奔走,强盗在宫内肆意抢劫,还有胆大的人竟然骑着毛驴在宫内随意乱走,丝毫没有规章法度的概念,那时的唐朝是开国皇帝李渊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样子。
电影《妖猫传》中的安史之乱时长安城沦陷的画面
杨贵妃原是四川人,老家在成都,当潼关失守之后杨国忠的第一建议就是“幸蜀”,即逃往四川。贵妃娘娘自然很是赞同的,四川盆地易守难攻,是避险的好去处,也可能是因为杨贵妃思乡情切。总之再也不可能有比这个更靠谱的建议了,于是两个人在黎明时分就仓皇出发了。
电影《妖猫传》中的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出逃长安城的画面
可是走了一天半才到了马嵬驿时,唐玄宗手下饥肠辘辘的兵却不干了。在以“当朝宰相里通外国”的谋反理由杀了贵妃的哥哥宰相杨国忠后,便喧嚣着要将杨氏兄妹全部铲除,拿下杨贵妃的项上人头。其实在我个人看来,杨国忠也不是什么大恶人,作为政治食物链中的佼佼者,他也不希望自己身后的靠山倾颓,所以在此之前就提出了“将北方三镇的节度使全部换成忠心汉人”的建议,可是却在唐玄宗同意之后又反悔了,你说这一切究竟是谁的错呢?
电影《妖猫传》中的安史之乱时发生马嵬驿兵变的画面
杨贵妃是个出身于前朝国姓的贵族家庭中的一个有教养的女子,精通诗词歌赋,擅长舞蹈乐器,对艺术方面是非常有造诣的,但她对于政治却是一窍不通的。她对朝野的不关心,恰恰体现在唐玄宗执政后期仅顾着和杨贵妃飘飘欲仙般的生活方式,执迷于艺术创作,不理朝政,完全将政务交托给李林甫和杨国忠等国务大臣,可是没和他近距离接触过的将士们怎么可能会了解情况呢?
电影《妖猫传》中的安史之乱时安倍仲麻吕在马嵬驿劝说杨贵妃出逃至倭国的画面
据相传,杨贵妃在马嵬驿也被当时的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请柬去往倭国,但是这是个没有被正史记载下来的传闻故事而已,我个人也不赞同这个观点,因为不能成行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1)从京师长安到唐朝边海,再从扬州、苏州乘船去日本,可谓长途跋涉。别说是临时决定,即使是规划妥当,可以完成计划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渡过波涛汹涌的日本海绝对不是一段平稳的航程,日本朝廷在唐朝期间一共任命了19次遣唐使,实际成行16次,名副其实的则只有12次而已。
2)马嵬驿的将士们之所以要如此急迫的处决杨氏兄妹,可能也是因为此地面广人稀,好监督每个人的行踪,所以当时的杨贵妃基本是无路可逃的。
《小仓百人一首》中的阿倍仲麻吕(10-11世纪)
西安兴庆宫公园内的“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杨贵妃就这样在犯了众怒之下,在马嵬驿的佛寺内被绞死了。杀了杨贵妃,便断了安禄山想要得到贵妃的念头,也同时安抚了将士们的心,可真是“一举两得”。即使杨贵妃没有干涉朝政的心思,即使这一切都是她的丈夫玩物丧志所造就的结果,而这也丝毫不减她这个人在将士们心中的恐惧感。如若放过杨贵妃,那到了四川之后,等待大家的可能就是被处决的诏书了。杨贵妃这个女人,将自己的后半生全都交托给了大唐李家,可是换来的却是一个又一个毫无信誉的承诺,一个皇帝在这个时候也明白了自己的时代已然是过眼云烟了。如果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何谈保家卫国?
兴平市马嵬镇杨贵妃墓
而当时的太子李亨,也就是未来的唐肃宗,在杨贵妃去世的第二日与唐玄宗分道扬镳,去往了另一个方向——灵武(宁夏吴忠)。就这样李隆基在身边的亲人都一一离去的时候,逃往了四川成都。李隆基也没有意识到贵妃的死并没有保住自己的皇位,自己在到达成都之前就成了太上皇,太子李亨于7月13日在吴忠即位。而安史之乱就这样延绵不绝了七年又两个月,直到玄宗的孙子——唐朝第八任皇帝唐代宗李豫即位才得以平叛。
唐代画家李思训“明皇幸蜀图”(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朝第七任皇帝唐肃宗李亨
结语
华清宫见证了唐朝最辉煌和走向落魄的一处古迹遗址,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这两个人不仅仅只存在于史书和诸如《贵妃醉酒》等的艺术作品里,他们的事迹和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就如同《一千零一夜》一样在传承的过程中,多多少少被过度加工或者残缺不全。但是我依然对这个中华文明里黑暗与光明并存的时代报以憧憬,去亲眼目睹凡之种种的诞生与殒落。华清宫是这些历史残片下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闪烁的历史余光照耀着每一个心怀唐境的过客。
“长安49日” 我爱西安 爱这座城市值得被回忆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