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的特点(精选5篇)
个性的特点范文第1篇
摘 要:在英雄主义的情境下,解析了《水浒传》的女性更加表现出英雄形象特点,而在封建传统男权、夫权、皇权等落后的腐朽的封建道德伦理思想的影响下,解析了《水浒传》中的女性命运的悲剧性;同样在忠义、忠孝报国的进步思想下,解析了《水浒传》中女性的张扬、忠义个性,此外,还解析了《水浒传》中女性个性的独特魅力所在,而旨在促使女性精神意识的觉醒与价值观的进步,解析了《水浒传》中女性价值观的进步性。
关键词:水浒传;女性特点;个性;解析
《水浒传》主要是以塑造男性人物形象为主的,而对于女性的描绘显得较少,虽然《水浒传》中鲜有的女性人物,但是塑造的女性人物的形象大多以英雄为主,以忠义为主调的,虽然在传统皇权、男权、夫权等不公平、不合理、不先进的封建道德伦理思想的压制下,使得《水浒传》中的女性的最终命运是走向死亡的悲剧,或英勇就义的或生命悲惨结束的,但这些女性形象散发出自由、民主、公平、正义等进步的价值观,具有独特的魅力,因此,人们对《水浒传》中的女性人物更加熟知与深刻,而且文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以及教育学界的科研教育工作者对《水浒传》中女性研究更加深化。
1.水浒传中女性塑造形象的丰富性
《水浒传》作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其描述的女性人物有76为女性,而文字描述较为细腻的确只有47为女性,但是《水浒传》积聚了世代小说特点,在水浒故事上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具有丰富性,例如,有英雄忠义型女性人物孙二娘、扈三娘、顾大嫂等人物,有贤良淑德妇女性的林冲娘子,有触犯伦理纲常妇女型的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以及卢俊义的贾氏夫人等,还有性格柔弱妇女型的金翠莲,还有行事狡诈、工于心计妇女型的阎婆、王婆等,还有行侠仗义妇女型的名妓李师师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充分表现出封建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底层妇女群体特点,而基于丰富的女性形象使得《水浒传》为古代文学史女性人物特点的研究增添了光彩[1]。
2.水浒传中女性命运的悲剧性
第一,由于《水浒传》描绘的社会环境体现出暴力、不公平、持强凌弱等不良现行,使得这些女性都是以悲惨的生命结束为最终结果的,例如,有恶妇阎婆、王婆等被就地正法,有不遵守夫妻伦理纲常的潘金莲、潘巧云等女性都是被别人砍头死亡的,还有诸如孙二娘、扈三娘等英雄女性人物也是以英勇就义结束生命的;第二,《水浒传》中塑造的各种类型的女性人物没有爱情、自由、平等、民主、公平等待遇,例如柔弱型女性金翠莲,这是由于这些女性都受到落后的、腐朽的皇权主义、夫权主义、男权主义等封建伦理纲常的迫害,使得这些女性遭受到恶势力的欺辱,以及她们最终命运的悲剧性,例如,英雄型的妇女扈三娘、孙二娘和顾大嫂三位女英雄人物,她们在皇权、夫权、男权的压制下没有享受到爱情,没有考虑到女性对爱情精的精神上要求,另外,虽然许多恶妇女性人物和女性人物命运的悲惨是罪有应得的,但是究其根源还是由于落后的封建社会生活水平不高和乱世,使得原本善良的女性在封建社会底层遭受到欺压和欺辱,进而就刺激了贤妇变成恶妇、,进而就导致这些恶妇、悲惨的下场,她们是可恨但有时可怜的[2]。
3.水浒传中女性的张扬、忠义个性
《水浒传》中女性的特点是以忠义、英勇、守节为主线的,而《水浒传》中塑造忠义个性的女性人物中有孙二娘、扈三娘和顾大嫂等英雄女性人物以及行侠仗义的名妓李师师,她们的个性展示出了张扬、大胆、勇敢、忠义等优良品质,她们打破男权、夫权与皇权主义,她们拥有超凡的武艺与才艺,她们也试图为改变不公平的社会而努力,她们的个性在骨子里透漏出忠、孝、任、义等高尚情操,例如名妓李师师,她应该是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女性群体的代表人物了,虽然李师师的身份卑微、低下,但是她仍然为大宋朝皇帝的江山社稷为出谋划策、收集情报,李师师的个性是坚贞、忠于国家、有情有义的女性,在乱世中,在充满暴力、危险的环境中没有丧失自己的忠义原则,充分展示出张扬的个性,站在历史进步的洪流中,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名妓,她的忠义个性受到许多人的赞赏和学习;另外,诸如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的女性人物,她们利用自己的武艺与才智,和梁山伯好汉一起与恶势力抗争,她们也像男人一样英勇、忠义,不畏惧皇权而英勇就义,死而无憾[3]。
4.水浒传中女性个性的独特魅力
基于《水浒传》中丰富的女性形象,也使得水浒传中的女性个性中展示出了自己的独特之处与风采、魅力,成为了当今文学界女性人物的典范,例如,潘金莲是在整个《水浒传》中相貌特征最漂亮的,潘金莲娇媚的相貌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价值;水浒传中女性张扬、大胆的行事作风,使得她们具有可爱的魅力;水浒传中忠义、仗义的个性使得她们是可敬的;同时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与个性具有文学史意义,为古代文学史的历史研究提供了线索;像李师师、孙二娘、扈三娘、顾大嫂等女性英雄,她们的才智与聪慧,她们的顽强与应用,她们的忠义与仗义,她们临危受命,她们冲锋陷阵,她们为挽救国家、挽救自己的命运而奋斗不止,不畏惧皇权,无视夫权和男权,打破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理论,成为古代乃至当今时代文学界女性人物的典范,为后世小说中对女性的描述和刻画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5.水浒传中女性价值观、人生观的进步性
第一,像孙二娘、扈三娘与顾大嫂这三位英雄女性形象,她们大胆的张扬额度行事做派,反对夫权、皇权与夫权,她们个性始终展示出平等、公平、自由、民主等先进价值观,而摒弃了柔弱、胆怯、惧怕等不好的性格,她们向往和平,反对战争和暴力,向往平起平坐的进步思想;第二,像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和名妓李师师这些典型的进步女性人物,她代表了处于封建社会最底层女性群体,不畏惧夫权、皇权与男权,像梁山伯好汉们一样抛头露面,为挽救国家命运和自己的命运冲锋陷阵,有的在战场上应用杀敌,有的在尔虞我诈的危险环境中收集情报和出谋划策,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们的忠义、仗义、英勇、视死如归等个性是先进的价值观,在当时封建社会思想中是一种进步的价值观和思想;第三,像潘金莲这位女性人物也体现了进步的价值观,她渴望真正的爱情,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燃烧自己的青春和人生,强烈的追求自己的人格独立,反对夫权与男权主义,追求以爱情、自由为基础的婚姻观,因此潘金莲展示出进步人生观的独立人格、爱情自有以及正确的婚姻观。
结论
《水浒传》中的水浒故事在乱世中演绎、发展的,因而在女性人物形象的特点具有丰富、多样性,这些女性人物的个性张扬、大胆,敢于打破封建伦理纲常,敢于不公平社会和恶势力抗争,打破男权、皇权、夫权等封建伦理思想,为朋友付出生命,为兄弟英勇就义,为弱势女性群体行侠仗义和打抱不平,她们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具有向往公平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等进步的价值观,总之,《水浒传》中描述的女性是可敬可爱的,也是可恨可怜的。(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宪贞.《水浒传》女性视点生成及其拓新价值[J].齐鲁学刊.2012.10(4):133-135
个性的特点范文第2篇
网:
舞蹈活动要具备构成社会的三要素,即舞蹈活动的参与者是全社会各阶层的人,而不是少数舞蹈工作者;舞蹈活动是以各种社会关系为基础展开的,而不是国家经营的商业性演出;舞蹈活动是以各种社会关系为基础展开的,而不是国家经营的商业性演出。舞蹈活动是一种舞蹈文化的体现,而不是纯粹的条件反射性动作。社会舞蹈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具有社会性,这是专业舞蹈所不能替代的。
社会舞蹈的创作则有着非职业化的个性。社会舞蹈创作活动本质上属社会成员的非职业创作,与职业院校、团体的创作活动有很大的区别。由于社会舞蹈的体制属性具有直接性、群众参与性、多样性;其特征主要表现审美活动的自娱性和群体参与的广泛性,因此在活动中,必须时刻体现社会舞蹈的性质和特征,其作品更多地考虑形象上的可感性,语汇上的多样性,整体上的通俗性和接受上的广泛性。当然,因创作活动属艺术范畴,整个活动过程就必须体现艺术性。如自编自演的《元宵夜》、《江河水》,它把编导和演员融为一体,把作品和表演融为一体,运用地十分自如。编演者出自对生活的感受,对舞蹈素材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驾驭着生活,驾驭着技巧,自由地抒发着情感,其真挚的情绪只有生活在群众之中的社会舞蹈工作者才具有。
社会舞蹈的创作强调个性化。因为它的创作是具有其独特本质、性能、地位和作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以群众的、社会的、时代的文化意识为内核,以适应社会群体交感互应的各种样式为外表,形成一种辐射面极广、牵动人心最强、对社会生活无所不及的融精神性、文化性、审美性于一体的一种社会性的舞蹈创作活动。社会舞蹈的创作绝不是一种单一的、呆板的模式,它的生命力在于它对时展特殊的敏感性;在于它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融化;在于它对自身变异和更新的强烈意识。人们在改造社会环境的同时不断改造自身。这种改造开始总是物质性的,随之而来必然要上升到对精神、对文化和对审美的追求。而社会舞蹈的创作正是迎着社会上的这种高层次的需求应运而生。社会舞蹈的创作不仅是一种纯美性和娱乐性的模式,它的本质是一种展开在时代面前把握人生和社会的作用。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都是社会舞蹈创作的参与者。社会舞蹈创作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潜移默化地深入人们的社会文化意识。因此。社会舞蹈的创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舞蹈的创作活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推动着社会舞蹈的前进,与此同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点,社会舞蹈的创作受社会舞蹈本质特征及活动特点的影响同时还受到舞蹈艺术创作规律的制约。由此,便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社会舞蹈创作的特点,即参与的社会性、广泛的目的性、表现的多样性。也正是由于上述特点使社会舞蹈的创作呈现出多层次、多格局、多样化的繁盛局面。社会性是社会舞蹈最本质的特征,直接的参与是社会舞蹈活动最集中的体现。在社会舞蹈的创作上。参与的社会性的特点是由社会舞蹈活动的本质决定的。社会舞蹈的创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就在于广大的社会成员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这个特点是社会舞蹈创作所特有的。社会舞蹈创作广泛的目的性,是与它活动的目的的广泛性分不开的。人们参与社会舞蹈活动,决定了创作上的广泛性,它推动、丰富、发展了社会舞蹈,并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对不同目的的需求。在生活、节日、民俗活动中,人们用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沟通彼此心理,认同民族的徽记,以达到审美的选择和社会需求的统一。社会舞蹈的创作具有表现的多样性的特点,这种特点是由社会舞蹈活动多样性的表现所决定的,也就是说,社会舞蹈的活动和创作是互为影响、互为依存和促进的。社会舞蹈的活动为创作提供了多样性表现的机会。社会舞蹈在创作上表现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形态的多样、形式的多样、种类的多样,更重要的是内容和思想的多样。在创作形态的多样性方面,社会舞蹈的创作为全社会成员提供了多样的、适合自身参与的环境。在社会舞蹈创作的形态中,既有艺术舞蹈的创作,也有自娱自乐的交谊舞、集体舞的创作,还有为少年儿童创作的少儿舞蹈等等。在创作形式上,除很少涉及到的大型舞剧之外,其他的形式题材几乎都囊括,诸如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群舞、小型舞剧等等。同时,在多样式题材的表现上,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着各自发展的特点。在创作的思想方面也呈现出多样化,每个创作者在不同的时间、环境,由于要表达的目的不同,创作的思想也会不同。 综上所述,社会舞蹈的创作是广大社会成员参与的社会性的舞蹈创作活动。它由社会舞蹈活动的本质特征和舞蹈艺术创作规律的契合,形成了社会舞蹈创作参与的社会性,广泛的目的性,表现的多样性的特点。在当今,舞蹈创作空前活跃,创作的思维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创作思想也在逐步解放。作为从事社会舞蹈工作的编导者,大多在积极认真的思考,不断更新创作观念,进行不懈的创作实践,力求与社会发展相同步,创作一些较高层次的、适应当代人们审美情趣的佳作,从而有利于社会舞蹈创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个性的特点范文第3篇
德育教育 个性化特点 教育改革
个性化是现代高校德育工作的一种趋势。对德育个性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它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从人性出发,从人的生存状态出发培养人的德性。任何教育都应该回到这一基础上来,人性本原怎样,就应该怎样设计教育,这是教育改革的永恒基础,也应该成为我国高校德育深化改革的一种必然选择。高校德育个性化就是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尊重人的本性,满足人的个体需要,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使外化的教育与内化提高融为一体。
一、德育个性化
1.尊重个体差异,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德育目标
高校德育在培养大学生共性的同时,要尊重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独立选择,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是德育的根本目的。做好德育工作,要采取辩证的、全面的和发展的观点,既要看到缺点,又要看到优点;既要看到整体,又要看到局部;既要看到现在,又要看到未来。
2.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
高校德育必须以人为中心,尊重大学生的权力,尊重大学生的独立人格,注重教育对象的现实需要。把人的完善和发展作为德育的目标和规范行为的标准,确立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采用民主平等的德育方式
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个性化的高校德育提倡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关系。教育者一般采取中性的教育立场,以“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身份面对教育对象,在理解、尊重、引导、感化教育对象中达到德育的目的。
二、特点
高校德育个性化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人本主义思潮,德育个性化在中国传统中也有其古老的根源。春秋时期,孔子强调因材施教,强调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方法,高校德育个性化,就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高校德育个性化这个展示人格主体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自觉理念,具有以下丰富的思想文化特点。
1.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的本性,肯定人的作用与价值。只有立足于以人为本,才能一切从人出发,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充分调动和激发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实施高校德育个性化的过程中,大学生的需求、属性、心理、情趣、信念、素质、价值等一系列与大学生有关的问题,都应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关注人的个性、正视人的个性的客观存在,彰显大学生在其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对每一个人的尊重和肯定。个性教育切合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它将德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和价值联系起来,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加快角色转换,建立新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知识的时代,知识更新和信息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掌握的信息量也会越来越多。教师已不是知识信息的独享者。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导引者和领路人。德育的重要职能是育德,是教学生做人。教师要成为学生总体行为的参与人,应在德育实践中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在实施高校德育个性化的过程中,高校德育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和互动的关系,要将传统的居高临下、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进行转化。平等关系为双向互动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这为德育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可以提高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参与程度,使他们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校德育教师和大学生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强调高校德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应强调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德育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能动的教育主体,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上,不断为学生自我教育提供机会,大学生既是受尊重的主体,也是受教育的客体。高校德育教师必须尊重大学生,引导他们懂得对自我做出正确的评价,围绕着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道德教育。
3.强化德育的“人情味”
“‘人情味’是基于个体自然本性而表现出来的社会性气质,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人作为情感丰富的感性群体,相互的交往会表现出丰富的人情味。
人情味,源自人性之中最温情的一面,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一种给人以爱与关怀的奇妙感觉,是一种由内而外感染他人的个性魅力,是一股可以温暖人心的精神。高校德育个性化应该重视人文关怀,体现“人情味”,德育工作必须根植于现实生活和学生个体。德育个性化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将“人情味”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才真正蕴藏宝贵的教育时机,才能真正挖掘学生道德人格发生变化的宝贵时机。高校德育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对待大学生,在思想、学习和工作上有针对性地关心大学生,与大学生形成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三、结语
高校德育的个性化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高校德育的个性化所体现的“人情味”,对学生不是放纵,更不是包揽。强化高校德育的人情味也不是贬低德育的价值,狭隘的人情会导致大学生的自立能力、承受挫折能力下降。适宜的人文关怀,会更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人情所彰显的是德育的更高境界。因此,高校德育必须从尊重大学生、关心大学生出发,理解大学生的需要和本能、欲望和冲动的合理性,构筑与大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展示出德育的真实魅力,让高校德育人情味所产生的力量转化为大学生内心的自觉性和驱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姚萍.德育工作应提倡科学化与人性化的融合[J].青海师专学报,2003,(4).
个性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 个性特点 有效
一名优秀的医生应该是懂得对症下药的,同样,我们要想在班主任工作中取得实效,也必须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比如面对一个性情直爽、不拘小节、心理承受能力很强的学生,你可以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但对于一个内心敏感、情感细腻、心理脆弱的学生,你则要选择温和婉转的方式。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我认为应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是高中生这个群体的个性特点;二是高中生每个个体的个性特点。
从高中生的群体特点来看,我在工作中发现有几点是特别要引起我们重视的。
一、高中生爱面子,而且是死爱面子
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在工作中要提倡表扬为主,赏识为主,要注意顾全他们的面子,在我们还没有赢得他们的心之前不要轻易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让他感觉很“塌台”。一旦让学生觉得是老师让他失了面子,就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不利于后期工作的开展。但是,班主任工作头绪万千,我们也不总是那么冷静和理智的,有时候面对一些不良现象也真的是非“骂”不可。所以,我在工作中一般是采取如下三种对策。
一是有言在先,也就是“丑话说在前头”。一般我在接一个班级时会先跟学生说:“我性格直爽,爱憎分明,不拘小节。有好的就表扬,有不行的地方我也会直言不讳地指出,可能会让你觉得难堪,但是一般是小问题我才会当面批评你,如果是大过错就不会是批评两句那么简单了,你也不需要和我赌气,中国人讲长幼有序,挨老师的几句批评很正常,如果你自己的老师没有好好教你,让你挨了别人的骂,就真的是“塌台”了。只要不是对人格、身上造成伤害,我们自己人之间的批评就不要太放心上。”这几句话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学生会觉得这老师很厉害,同时还有“自己人”的感觉,无意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另外也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做好了铺垫。
二是尽量不指名批评,这样既可以让有错误的学生得到教育,又可以让有犯错误念头的学生放弃他的念头。
三是如果真在气头上批评了,最好还要及时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或者还要施些小“恩惠”。比如批评过后私下与学生交谈,为自己的鲁莽道歉,说明自己批评他的充分理由,听听他在挨批之后的心理感受。当然,谈到最后必须要让他心悦诚服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再比如可以在批评过后及时就其他方面对他进行表扬。一堂班会课上表扬的时候有他,批评的时候也有他,学生会觉得老师很公正,你也会因此赢得学生的尊重。
同样,因为学生爱面子,他们就特别爱听好话,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孩子,又是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所以我感觉在教育他们时“软”的比“硬”的要奏效。但是我们一定要有原则,合理的都好商量,优秀的一定要及时表扬宣传,不好的、违纪的也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加以严肃的教育处理,绝不能让学生觉得老师好“欺负”。
二、高中生兴趣广泛,容易接受新事物
在跟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学生特别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四类:一是演艺圈,二是体育界,三是网络电脑,四是时尚文学和漫画。有时候,许多在我们看来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学生却做得有滋有味。比如一些学生热衷于收集某个明星的照片、唱片、碟片,一些学生喜欢模仿明星偶像等等。学生兴趣广泛而且时尚,而我们对此却一无所知的话,在教育学生时是很难有充分的说服力的。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就必须了解他们关注的这些事物,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引导有力度,也必须了解这些事物。比如郭敬明和韩寒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少年作家,我细读过韩寒的《三重门》,发现有明显的模仿《围城》笔调的痕迹,于是我就在课堂上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建议学生们去读《围城》,也打击一下学生对韩寒的盲目崇拜以致处处想表现出韩寒那样的桀骜不驯。郭敬明的东西我以前没有看过,上次在《南方周末》上看到关于他抄袭他人作品的批评文章后,也有一次在班会课上提到此事,但马上遭到学生的反击。由于我没有读过,当时就感觉自己很心虚,自然也就无法就学生对郭敬明的推崇提出什么意见来。还有一件事情发生在去年年底。当时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参加了一个社会组织的cosPLAY,也就是动漫人物真人秀,在五马街的广场上表演,他邀请我去看。当时去看的时候,我看到他们打扮成稀奇古怪的模样在做一些很业余的文艺表演,就感觉很不以为然。刚好那次就遇到了一位以前毕业的学生,他告诉我他是专程赶来看演出的,我当时感觉很纳闷。然后他就问我学生时代都喜欢看什么,我说是金庸什么的,他说他们现在就很喜欢这些动漫,然后扮演这些动漫人物也觉得很过瘾,可以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充分地表达出来。于是我想如果我在年少时能够有一个机会让我扮演郭靖什么的,我肯定也是很激动的。这样一想,我突然很理解学生,突然觉得在台上表演的这群学生非常勇敢,非常可爱。所以,我感觉作为班主任要想做好学生工作,就必须善于与学生沟通,而要想善于与学生沟通,就必须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个性特点。
三、高中生喜欢标榜自我,张扬个性
学生总喜欢显示他们的与众不同,他们总是试图在衣着、发型、言语、行为等方面显示他们的特殊。实在不行,就是破坏课堂纪律来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我想这是因为他们还年轻,而我们的棱角已逐渐地被磨平了,也许我们的学生在若干年以后再回顾他们年少时的表现他们也会觉得自己当初是幼稚的。可是,今天,他们并没有感受到这一点。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是没有个性的很听话的那一种,但是现在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我想这也符合多元智能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的包容性增强的背景。既然如此,“堵”不如“疏”,我们可以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展示自我,让他们张扬个性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为我们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找到突破口。
下面,我就从高中生每个个体个性特点的角度来谈谈班主任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
有四种途径可以让我们多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
一是学生自我介绍的档案。接班时让学生填写档案,自己要提供一个范本,在第一次与学生谈话或家访前再反复推敲一下,了解学生的特点,这对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有很好的帮助。
二是家访、个别谈话和批改周记。家访很重要,不同的家庭背景会产生不同的家庭教育,会教出不同性情、不同素质的孩子。对于一位班主任来说,一个学生最多只不过是五十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百分之百,他们身上肩负着整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结合,班主任只有给予每个学生百分之百的关爱,才能赢得家长百分之百的理解和支持。可如今,随着联系手段如电话、手机、电脑等多样化,许多老师更喜欢通过这些方式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确,这些方式方便、省时间,也会有一定的沟通效果,但是没有家访真诚。在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老师的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个流露关切的眼神,有时会胜过多少天苦口婆心的教育、训导。沟通,从心开始,心灵的距离,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零距离接触,是心与心的交流。鉴于此,从我开始当班主任就确定了要在三年中走遍这届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家。
个别谈话是教师做学生思想转化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这是我多年德育工作的深刻体会。个别谈话这种教育手段使用得法,班主任的班级工作将如鱼得水。我们不仅要在学生出事情时才找他们谈话,师生间平时也应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最重要的是,班主任应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素质,方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应。
周记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吐露心声的平台,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特点。学生所写的周记,为班主任了解学生提供了便捷、直接的原始材料,这是由于学生在周记中敢于说真话,较少隐瞒自己的观点(即使这些观点是不正确的)。这样,我们便可根据周记中学生所流露出的思想倾向,给予他们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周记中所反映出来的诸如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努力学习等等良好的思想倾向和行为,我在在评语中给予表扬鼓励。周记中反映出来的学生的一些错误思想是五花八门的,如厌学的情绪、对个别老师、个别同学的片面看法,对兄弟班级的怨恨,甚至流露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对于这些错误的思想,可以通过周记及时加以纠正。
三是通过与任课教师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特点。在数学老师眼里是后进生,在语文老师眼里可能是语言天才,在理化老师眼里反应迟缓的学生,可能是英语老师的“得意门生”……班主任在任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就像介于婆媳之间的儿子一样。
四是利用校运会、科技艺术节、春游、主题班会和班级自主管理或全员管理等活动细心观察和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也给学生提供了凸显个性,发挥特长的舞台。
二、充分肯定和发挥学生的个性中的优点
如果学生有某方面的特长,就要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各种途径来肯定学生的特长,哪怕这一特长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如学生精于电脑导致过分迷恋可能会荒废学业;酷爱打球可能会常常“伤筋动骨”等),也不能简单地斥责,而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之成熟与合理。总之,是个性特点中的优点,就要加以肯定,这样学生会觉得老师是公正的,是可以沟通的,而学生自己在班级中也会有一种被认同感,从而愿意服从集体。怎样肯定学生的个性优点呢?一是表扬。表扬又有这么几种:一种是很正式的显性的表扬(开班会予以表扬);一种是隐性表扬,因为有些孩子如果你正式地表扬他,他反而觉得你是在故意给他戴高帽,不领情;一种是结合学校活动进行表扬(结合百名典型的评比);一种是假装无意间的表扬。二是给他们创造发挥才能的机会,鼓励他们参加班级或者学校的活动。
三、包容学生个性中的缺点
个性的特点范文第5篇
一、对个性倔强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其稳重、沉着、持之以恒的精神
个性比较倔强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喜欢与人交往,情绪会外露,他们具备不怕困难、进取心强、热情爽朗的优点,但同时也有任性、性急、暴躁的性格缺陷。在对待这类学生的时候,教师要慢慢地对他们进行说教和批评。如,在遇到脾气暴躁的、做作业粗心大意的学生时,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批评和奖惩教育,引起他们注意力的专注,慢慢地培养他们坚持到底的精神,逐步改善他们的缺点。
二、对个性不紧不慢、拖沓的学生要注意培养其果断、敏锐的行为作风
在学生中间经常会有那种做事不紧不慢、反应迟缓、缺乏灵活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会有做作业不按时完成、回答问题跟不上教师的步伐、甚至会有萎靡不振的状态。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给他们制定一个规范制度,让他们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对个性敏感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培养他们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个性敏感的学生通常会有谨慎、细心、自尊心强的优点,但胆小、多疑、孤僻和狭隘也是他们的通病。作为教师,就要正确对待他们的一些行为,不能在公开场合伤害学生的自尊,应该采用耐心的态度和他们沟通交流,并及时启发他们改正不良的缺点和错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鼓励他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大胆去做。
四、对个性活泼、好动的学生要注重培养认真、刻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