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李玉剧作的主要类型

  在中国戏曲史上,就创作数量而言,真正能与元代有“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之称的关汉卿相颉颃者,当数明末清初的著名传奇剧作家李玉。清代著名诗人吴伟业在《〈北词广正谱〉序》中,极力称道李玉“以十郎之才调,效耆卿之填词”。所谓“十郎”,是指唐代诗人李益(字君虞)。他在家族兄弟辈中,排行为十,故人称“十郎”。此人才气横溢,长为诗歌,与著名诗人李贺(字长吉)齐名。据说,李益每写出一诗,教坊乐伎都争着以重金购取,有的甚至成为供奉内廷的歌词。而“耆卿”,是宋代词人柳永的字。他好为通俗歌曲,每当一词脱手,迅即传遍酒肆歌楼,以至出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之说。吴伟业以李益、柳永比拟李玉,恰是从其在民间的影响力这一层面,充分肯定了他在戏曲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说明李玉的剧作贴近下层、贴近民众。李氏戏曲创作的内容甚为丰富,下面大致将其现存剧作分作五大类,分别论之:

  这里所说的社会时事剧,也就是以作者所生活时代的社会、政治现实为题材而创作的剧作。在当时来说,就是现代戏。在这类剧作中,当以《清忠谱》为代表。

  《清忠谱》一剧,与明代传奇戏动辄四五十齣相比较,篇幅不算很长,分上、下卷,上卷十二折,下卷十三折,凡二十五折。这里的“折”,虽说是沿用的元杂剧分段的名称,但内涵是有差异的。元杂剧中的一折,相当于近世舞台上的一幕,可以包含许多场次。而此处的“折”,其实有同于“齣”,也就是戏曲情节发展的一个自然段落,相当于现代戏曲演出的一场戏。

  本剧是根据明代末叶发生在苏州曾轰动一时的反抗阉党斗争的真人真事而创作,叙苏州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先后曾任福州理刑、吏部员外郎等职。他娶妻吴氏,生有四子。不论是出任地方官,还是在京师供职,都廉洁奉公,冰心独抱,虽为官多年,仍家贫如洗。此时,阉党魏忠贤把持朝政,残害忠良,网罗党羽,横行无忌。朝中忠臣杨涟、左光斗、万燝等,纷纷遭其暗算,令周顺昌义愤填膺,痛恨不已。他自身也遭受牵累,削职闲居,自是抑郁不平。闻知翰林修撰文震孟(字文起)被罢归,隐居竹坞别墅,便步行前往,借以一吐衷肠。当得悉魏阉株连蔓引、逮系忠良、缇骑四出、欺压百姓种种恶状,又悲愤满腔,恨恨不已。不久,太监李实奉命监管苏州税务来此,与应天巡抚毛一鹭计议,在虎丘山塘为魏忠贤建造生祠。书生陆万龄极力撺掇,充任管工堂长。此时,任吏科给事中的魏大中也被逮,由原籍浙江嘉善押往京师受审,当路经吴门。周顺昌得知好友音讯,便每日驾小舟往胥江守候,以当面作别。大中所乘船至胥门,顺昌不顾押解校尉阻止,也无视可能受牵累的危险,径登船与其共抒壮怀,斥骂魏阉。魏大中见众多同年好友知道自己被逮,无不畏祸深藏,独周顺昌不以生死介意,十分感动,并诉说临行时孙儿允柟牵衣痛哭之惨状。顺昌以己女许其孙为妻,以结百年之好。校尉见他竟敢与朝廷下令逮系的钦犯联姻,皆惊诧不已。

  

  《清忠谱》连环画

  时隔不久,花费百万钱粮的魏忠贤生祠建成。如此祸乱朝纲的凶险之徒,竟然被无耻小人吹嘘为“一柱擎天”、“功留社稷”,在一片嘈杂声中,他们将魏阉像送入祠堂供奉。周顺昌特地赶来,当着魏阉干儿子毛一鹭及众太监的面,手指魏忠贤雕像大骂,“恨不得奋利刃,屠肠断颈”(第七折),然后愤然而去。回家后,身体倦怠,倚桌小憩,梦中径达殿庭,直至皇帝游乐之所的海子,面见帝控诉魏忠贤罪恶,并持笏板痛打魏阉。皇帝降旨,将魏绑到市曹斩首。顺昌在大笑中醒来,发现却是南柯一梦,心颇怏怏。时隔不久,周顺昌斥骂魏阉以及与魏大中联姻诸事,为魏忠贤所知,遂遣缇骑来苏州问罪。毛一鹭派中军往吴县县衙下达紧急公文,告知此事。陈知县与顺昌有师生之谊,乃趁着夜色飞马赶往林家巷周宅,将此事报知恩师。文震孟也来相告,劝周顺昌设法解脱困厄,但顺昌毫不介怀,视死如归,听凭校尉押解而去。苏州百姓颜佩韦,性情刚直,粗豪知礼,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言不合,拍案而起。他曾在李王庙书场听艺人说《岳传》,闻知抗金名将韩世忠出生入死、累立战功,反被奸臣童贯诬为丧师辱国,以至上了镣杻,怒火顿起,遂踢翻书桌,大闹书场,的确是位血性男儿。其他几位市井百姓杨念如、周文元、马杰、沈扬诸人,仰慕其人品,与他结拜为兄弟。

  

  杨涟画像

  周顺昌被逮,羁押西察院,“众百姓都抱不平,要去救他”(第十折)。颜佩韦、杨念如得知消息后,一方面令马杰、沈扬分头在阊、胥两门告知过往行人,一方面请草庵和尚敲梆聚众,同往西察院请愿。书生王节、刘羽仪也参与其事,请学堂中朋友前来,写辩呈申诉。李太监等人误以为周顺昌曾供职吏部,家中必定富有,故捏造此案,欲敲诈白银万两,不料顺昌为官清廉,竟然连一个钱也没有搜刮到,便大失所望,遂痛打县衙差役以泄愤。此时,西察院门前人声鼎沸,喊声震天。百姓塞巷填街,执香号乞,呼吁官府放人,甚至愿以身替代。苏州寇知府、吴县陈知县目睹此状,无可奈何。抚台毛一鹭被迫出见,但无视民怨沸腾,却一味敷衍,又以欺骗手段,让周顺昌出面安抚,而扣留递辩呈之人,扬言一并解京斩首。众百姓得知就里,齐集辕门,团团围住,决不离去。差官挥刀恫吓,激怒了颜佩韦等人。他们率众闯入辕门,“打进打出三次”(第十一折),杀死校尉。官吏见状,四处奔逃。

  京师差官担心再生变故,便趁夜色未尽,将周顺昌押上船,解往京城。嘉兴朱祖文(号完天),曾蒙顺昌照拂,感念不忘,就暗中一路护送。顺昌子茂兰寻找父亲不得,遂追至无锡,不顾校尉拦阻,跳上船与父亲相见。又见救父无望,欲投江自尽,为朱祖文所救,二人结伴徒步赴京。而苏州府奉命差遣捕快,先后将马杰、沈扬、周文元、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逮入狱。魏忠贤阴狠歹毒,亲勘东林一案,杨涟、左光斗惨遭酷刑,先后身亡。魏大中遍体鳞伤,呜咽气绝。周顺昌受审,历数魏阉“欺君虐民,残害忠良”(第十五折)之罪,并挥动枷杻将陪审官倪文焕、许显纯二阉党痛打,致其鼻梁折断。直至牙齿被敲断,顺昌仍含血喷奸臣之面,顽强抗争,宁死不屈,幸而通政司徐如珂及侍御顾宗孟、范景文、鹿善继、孙奇逢诸公从中周旋,始得缓死。

  茂兰躲过缇骑暗害,潜入京师,改名换姓,刺血作书,击登闻鼓代父申冤。徐如珂接受血书,俟机代为转呈。又允茂兰之请,冒着风险,令他前往探监,与其父一见。恰于此时,魏阉所派差官以查监为名,径入监房,以布囊套顺昌之头,将其活活勒死。茂兰拼命上前抢救,无助于事,悲痛欲绝,幸狱中禁子等相助,始得逃出,并向朱祖文哭诉其父死时之惨状。颜佩韦等五人,被诬作乱民,斩首示众。周茂兰将父之灵柩暂寄僧舍,匆忙归家,遵照父亲临终遗言,与母商议,其妹由颜佩韦母陪伴,乘小船往嘉善与魏公子完婚。

  颜佩韦等死后,化作厉鬼,欲赴京寻魏阉复仇。周顺昌幽魂不散,回归故里,与他们邂逅于中途。此时,天曹神仙前来颁旨,封顺昌为应天城隍,佩韦等人为五方功曹。未几,天启帝驾崩,新帝登基,起用东林党人,魏忠贤被发去守皇陵,自缢于涿州旅店,一时树倒猢狲散。毛一鹭被抄家、监禁。数以万计的苏州百姓闻知此事,分别扛起锄头等家伙,奔赴虎丘十里山塘,拆毁魏阉生祠。他们扯起粗大的绳索,齐声喝号,将牌坊拉倒,并把魏阉雕像砸得粉碎,好不快意。颜佩韦等人的尸身,为本地乡绅合葬半塘,题作“五人之墓”,石坊上镌刻有“义风千古”四个大字。文震孟应召即将赴京任职,临行,特来墓前祭拜,当地百姓也提着魏阉雕像头颅以祭义士。魏忠贤党羽倪文焕、许显纯俱受严惩。周家荣封三代,茂兰荫中书舍人,赴京纂修国史。

  本剧据晚明史事创作而成,事本《明史》相关人物传记及其他文献。如周顺昌事,见《明史》卷二四五,记载其事较详。大意说,顺昌在任福州推官时,曾捕治管税务太监高寀的爪牙,毫不含糊。任吏部稽勋主事等官,清廉自持,力杜请托,拒不受贿,两袖清风。剧中写他“司李破税珰之胆,闽海冰条;秉铨却暮夜之金,吴门铁面”(第一折),即以此为据。“司李”,即司理,乃理刑之官。在古代,“李”与“理”通,“理”,即治的意思。“税珰”,即税监。《汉书·宦者传》记载,秦汉时,中常所戴冠,参照士人样式,皆银珰左貂。明帝改作金珰右貂,皆用阉人担任。“却暮夜之金”,用《后汉书·杨震传》中典故。说杨震迁官,路经昌邑,他有一位任昌邑县令的学生叫王密,夜间赶来相见,想赠以重金,为杨震严词拒绝。可见,这类描写是符合史书记载的。

  

  周顺昌画像

  《明史》本传还记载,魏大中为魏阉诬陷被逮,路经苏州,周顺昌闻知,前往饯行,与他同住了三天,并将女儿许给其孙为妻。押解校尉催促赶路,顺昌怒目而视,斥责道:

  “你还不知道世间尚有不怕死的男子呢,你回去告诉那魏忠贤,就说我是吏部周顺昌!”因指着魏阉的名字,骂不绝口,为魏忠贤所忌恨。御史倪文焕乃魏阉义子,遂将此锻炼成狱。魏忠贤矫旨将周顺昌官位削夺,而顺昌有德于乡人,乡间有冤屈或关乎百姓利益之事,即前往官府陈说,所以苏州士民都对他甚为感激,一旦得知顺昌被逮,“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明史·周顺昌传》)。书生们纷纷请愿,要求当道将民情上达。旗尉以魏阉权势相压,更激起民怨,“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窬垣走”(《明史·周顺昌传》)。应天巡抚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被吓得心惊胆战,不敢出一语。周顺昌被逮,阉党许显纯捏造罪名,五日一严刑拷打。每受刑,顺昌必大骂魏阉。牙齿被许敲落,乃血唾其面,更厉声斥骂。许乃趁夜深人静,将周杀害。

  夏允彝《幸存录》还记载,诸忠良遭阉党迫害,惨绝一时,而名高千古。周顺昌其人,一生清白,独立无党。当魏大中盛时,顺昌未曾与之交往。见大中被逮,路经吴门,那些与魏有交者皆四下散去。巡抚毛一鹭历来对大中很是恭敬,到了这时,却不与大中通一语,避之唯恐不及。顺昌愤恨非常,便将己女嫁大中孙。后纵受酷刑,仍痛骂魏阉不已,志坚如铁,宁折不弯。故此书极力称道周顺昌,“此真铁汉也!”(《明季稗史初编》)

  至于剧中稍稍叙及的阉党人物许显纯,文献也有记载。《明史》卷三四六《许显纯传》载曰:许性残酷,频兴大狱,杨涟、左光斗、周顺昌、黄尊素、王之寀、夏之令等官吏,皆死其手。每当审理,魏阉必派人坐其身后。若此人不至,许袖手不敢问。

  剧中所写朱祖文,《明史》也收有其人,称他于周顺昌被逮后,抄小道抵京,照顾顺昌饮食汤药。魏阉诬顺昌赃款,逼令偿还。祖文奔走京师诸公间,代为借贷。周身死,他也哀恸发病身亡。周茂兰是顺昌长子,曾刺血上疏,诣阙诉冤。与剧中所叙略有不同的是,茂兰并未接受荫叙之官,后隐居不仕。其他所写如左通政徐如珂、苏松按院徐吉、文选郎中范景文、兵部主事鹿善继、名士孙奇逢等,皆史有其人。不过,范景文虽不附阉党,也不附东林,孤立行意,洁身自好,谢病归里,并未参与营救周顺昌之事。鹿善继与周顺昌为同年生,顺昌陷狱,善继凑集了数百两银子营救,但银入而顺昌身亡。善继父鹿正,以气节为乡里所称,人以“鹿太公”呼之。太公急人之难,虽倾家荡产,亦在所不惜。杨涟、左光斗之狱起,魏大中之子学洢、左光斗之弟光明,先后投靠鹿家,太公与容城举人孙奇逢计议营救,但未遂所愿。可见,剧中所写,大都有史实依据。

  

  五人之墓

  至于颜佩韦等五人之壮举,则发生在天启七年(1627)三月。张溥《五人墓碑记》详载其事,称周顺昌被逮,哭声震天动地。当负责押解的校尉大声呵斥时,众人怒不可遏,将其打倒在地。毛一鹭吓得躲入厕所,才逃过一劫。颜佩韦等五人临刑依然意气盎然,大骂毛一鹭不已,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慷慨赴难,悲烈千秋。事也为剧作所采。

  剧中所叙堂长陆万龄,乃史有其人。明吏部考功员外郎夏允彝,在《幸存录》中记载道:为魏忠贤请立生祠,种(按:指“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孔子诛少正卯而忠贤斥退东林,故请将魏阉供奉于学校。《明史·阎鸣泰传》谓:“其尤甚者监生陆万龄,谓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忠贤诛东林,宜建祠国学西,与先种丑言恶行,令人作呕。最甚者为太学陆万龄,竟然将魏阉忠贤与圣贤孔子作比,说孔子作《春秋》而忠贤定三案圣并尊。司业朱之俊辄为举行,会熹宗崩乃止。”《明史纪事本末》卷七一也曾记载:天启七年(1627)“五月,监生陆万龄请建魏忠贤祠于国学之旁,谓孔子作《春秋》而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而忠贤诛东林,许之。”各家所载文字,大致相同,可见此事在当时的确曾发生。这一陆氏小人,竟然将阉党硕魁与圣人孔子相比并,真乃无耻至极。剧作因情节的需要,不可能详叙其事,但所写乃本之史实,则是毋庸置疑的。

  

  禇人获《坚瓠集》书影

  剧中所写颜佩韦大闹书场事,也似有所依据。据《坚瓠集》八集卷四“政任福州”条所载,有伶人搬演岳飞故事,当演到秦桧与妻子在东窗下设计谋害岳飞之事时,周顺昌怒火中烧,情难自抑,当场令人捽住那一扮演秦桧的演员揍了一顿,然后拂袖而去,使在场者皆十分惊愕。在元、明之时,写岳飞故事的戏曲,较著名的有元代孔文卿的《东窗事犯》杂剧以及明人所作《岳飞破虏东窗记》。据《坚瓠集》所载推测,当为后者。《坚瓠集》的作者褚人获,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一直到清康熙末年尚在世。

  生活的年代去周顺昌不远,且又是苏州人,所言或有据。而《一捧雪》剧作,将此事归于颜佩韦,以突出其性格粗豪的一面。

  李玉另有一剧《万民安》,已佚,但据《曲海总目提要》(卷一六)所载,也为时事剧。大意谓:苏州人葛成,乃是机户所雇的织布工匠,三十余岁,娶妻曹氏,已病故,遗一子嗷嗷待哺。邻舍韩婆婆,丈夫在时曾领内府官价,织造绸绢等物,因吏役层层盘剥而欠下官府债务。虽说闻知朝廷已经豁免,但官府仍纠缠不休。有两名京师所派差役来苏州,要抢其女儿云娘抵债。葛成闻知此事,取出早年积蓄代为偿付,使云娘得救。韩婆婆执意送女儿为葛续弦,被一口回绝。后经人说合,其幼子交韩抚养。保定书生房壮丽赴礼闱落第,以事来苏州,韩婆婆将云娘嫁房生为妾,以三十金还葛成,又被回绝。韩母女感激万分。商贩郑尚甫,年逾七旬,曾娶当地沈氏女为妾,得知葛成仗义疏财,为人忠厚,子幼尚无人抚育,便将沈氏送成为妻,并赠白银百两。葛成谢绝好意,令沈母将女儿领回,银两也一并送还。沈氏出家阳澄湖一尼庵,感念葛成恩德,代成养其子。

  此时,税司黄建节来苏州,滥征各项税银。苏州六门,皆有其所派差役对过往行人逐个征收。肩挑步行,各色店铺,机坊商户,无一幸免,见货便抽取赋税。其爪牙徐怡春等,把持水陆要道,拦截各路乡民,苛取暴敛,搞得人心惶惶,民不聊生。满城百姓,相约罢市,聚集在城内玄妙观中,喊声震天,对税监及棍徒憎恨不已,并共同推举葛成为首,反抗欺压百姓、横征暴敛的黄建节等税吏。这时,恰巧有一名叫满腊梨的小伙,以卖瓜为生,遭到恶棍的欺侮,瓜被抢走,因此在路上大哭。葛成甚为不平,一挥芭蕉扇,万众聚集。在将要出葑门时,恰巧遇见有一恶棍看到芭蕉扇要征税,葛成出语顶撞,结果被捉住去见吏役徐成,准备送到黄建节处枷号示众。众人大怒,扒去徐成衣服投入水中,并火烧黄建节衙署,挥拳将他击毙,投入火内。大火自初六至初九,连续焚烧三昼夜。知府朱燮元、知县邓云霄极力排解,众人仍不愿散去。当时,指挥杨某代理游击之职,镇守东城,立即禀报巡抚,欲以乱民治之。葛成怕连累他人,乃挺身而出。知府朱燮元闻知葛成之为人,愿出力保护,并改其名为葛贤。而苏松兵备道邹墀奉命审问此事,欲以聚众倡乱之罪严惩葛成。刑房毕成名极力援救,文士张献翼又率领众秀才出面声援,然无济于事,葛最终还是被判死罪。

  沈女出家后,取法名静真,得知此事,同母亲前来探监。葛成以子相托,嘱其认以为子,取名郑天祐,以防官府加害。葛成被绑赴市曹,即将处斩,忽然发生地震,只得暂缓行刑,回监羁押。房壮丽进士及第,历任河南道御史,奉命巡按苏松。妾云娘以葛成事相托,满腊梨也写诉状代为申冤。静真得知此事,悲感交集,并将实情告知天祐。天祐年已十三,遂奔狱探父,并赴按院诉冤。腊梨则陪随左右,一力相助。万历四十一年(1613),房壮丽乘舟前来,抵浒墅关,天祐跳入水中以呈控词。壮丽接状,并见地方官审判结论中有“一人倡义,万民安枕”之语,遂代为申辩,将葛成释放回家。松江隐士陈继儒,将葛邀至佘山居住。百姓为他建生祠于玄妙观中,以“葛将军”称之。

  剧中所叙朱燮元、房壮丽、张献翼、陈继儒等,皆史有《葛道人传》。

  其人。房壮丽,直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明史》无传。《列朝诗集》、《明诗综》皆未收其人。但《明史·孙丕扬传》,则明言御史房壮丽与刘国缙、乔应甲、赵继芳等十余人,一力排陷东林志士,与宣党汤宾尹、昆党顾天埈声势相倚,同为魏忠贤所网罗。而剧叙房壮丽代葛成辩冤,或另有所本。张献翼,字幼于,更名敉,苏州人,乃戏曲家张凤翼(字伯起)之弟。与弟燕翼(字叔贻)并有文名,时以“三张”称之。据钱谦益《列朝诗集》载,张献翼因与王穉登(字百谷)争名不能胜,便颓然自放,有时穿紫衣挟歌姬,招摇过市;有时赤脚乞讨于通都大邑。他与张孝资关系密切,二人形影不离,或歌或哭。剧中写他醉后穿女人衣服及大红方巾、花纸道袍,皆有所据。邓云霄,乃东莞人。万历戊戌(二十六年,1598)进士,除长洲知县。著有《百花洲集》等。事见朱彝尊《明诗综》。剧中所叙,与此相符。至于苏松兵备道邹墀,亦非凭空杜撰,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万历)常州府志》卷一○载有其小传,谓:“邹墀,字胡卿,余姚人。进士。隆、庆间任岂弟之政,水蘖之操,仕至广西布政。”葛成被陈继儒请至家中之事,也有据可查。陈继儒乃松江隐士,居佘山精舍。文士宋懋澄与陈为好友,曾在陈宅遇到过葛成,当时他正在读法律方面的书籍。见《九籥集》别集卷四至于葛成之事,宋懋澄《葛道人传》所载尤详,谓葛成乃江苏昆山人。万历辛丑(二十九年,1601)南方出现灾害,苏州一带税收日减,官府派人前来核查漏税、偷税情况。江、浙一带由太监孙隆掌管。时有参随黄建节,因与吴中无赖汤萃、徐成等二十余人有交往,故借上司核税之名,趁机前来勒索钱财,无货不征税。苏州六个城门、三道水关,皆分别派人把守。乡间所织丝绸,非经同意不得发售,这当然遭到苏州百姓的强烈反对。他们于六月初三日齐聚玄妙观,为首者六十人,次日不呼而至者达万人。众百姓寻访黄建节所在,一直寻到觅渡桥,见黄正坐在交椅上指挥阻截贩运的过往船只。众人万声同呼,抛石块砸中黄建节的脑袋,又杀死徐成等帮凶,还火烧了汤萃等家。他们手里没有兵器,赤手空拳往来,见赃官恶棍就讨伐,市民欢声如雷。地方官多方追究为首者,一无所得。而百姓围聚在一起,无一人散去。到了第八天,突然来一壮汉,光着膀子,手摇芭蕉扇,从人群中走出,自愿承担此罪名,令苏州知府等人惊愕不已。这人便是葛成。其实,事起之时,葛还在昆山。到了第七天,才同兄长一起赶来看热闹,是为义所激才挺身担当的。他身陷囹圄后,遭到毒打,几乎丧命。苏州百姓感其义,无不痛哭流涕,尊称其为“葛将军”。名士张献翼,率领士民作文生祭,当时就有人作《芭蕉扇》以记其事。该文还记载,葛成出狱后,尚未娶妻,有人以爱妾相赠。他将此女送还其父母家。剧中所述,基本与史实相合。

  

  葛成墓

  又据《定陵志略》,大意是说,万历二十九年(1601)六月,“苏州民变。时苏杭织造太监孙隆兼管税务,无赖尽投入其幕,奉札委,称税官。苏城六门,门各立税;只鸡束菜,咸不得免;民不聊生,汹汹思乱。本月初六日,忽有二十七人蓬头跣足,衣白布短衫,手各持一芭蕉扇,遍走诸税官家,焚毁其室庐长物,执其人榜之通衢,无不立毙。虽止二十七人,所至如风雨,人莫撄其锋;即高墙峻宇,首者执扇一挥,诸人皆立跃而上”。继而,又奔往另一税官家,如此大闹三日,把祸乱一方的税官清除殆尽。到了第四天,苏州六门各有榜文,云:“税官肆虐,民不堪命。我等倡义,为民除害。今事已大定,四方居民,各安生理,毋得藉口生乱。”到了第五日,官府开始通缉为乱者,葛贤挺身而出,以一人应罪,被判死刑。后遇到赦免,放归,过了三十年其人尚存。藉此,我们大致可以知晓此次苏州民变始末。这为了解《万民安》一剧的情节结撰、材料剪裁提供了史实依据。

  其实,李玉戏曲创作对现实人生的取材,并未停留在主干情节的构架这一层面,即使是细微末节,也不忘对当代现实的折射。如《清忠谱》第十九折,周夫人登场后对女儿所说的一段话:“自你爹爹被逮,虑切覆巢,你哥哥又舍命入京,更愁祸起不测。近日忽传有屠城之旨,邻里惊惶,纷纷逃窜,因此和你暂避入乡。”苏州民变,史籍未见有“屠城”之说,这显然是影射清初史实。

  南。至次年四月中旬,率军渡江。十九日,兵围扬州,以炮轰城。城陷,史可法为清兵所获,面对多铎高官厚禄的诱降,他严词拒绝,声称:“吾头可断,身不可屈”、“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遂慷慨赴死。自四月二十五日起至五月初五日止,清兵对扬州屠戮十日,“屠城”之事,最初发生在扬州。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十月,命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统兵征讨江遇害者十余万人。“乱尸山叠,血流成渠”。“或父呼子,或夫觅妻”,“百口交啼,哀鸣动地”,“惨不忍闻”(清·王秀楚《扬州十日记》)。

  而“嘉定三屠”,则发生在顺治二年(1645)六、七月间。闰六月中旬,清军再下剃发令,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是也。这遭到江南百姓的强烈反对,其中尤以嘉定为最。当地人民在士绅黄淳耀、侯峒曾的带领下,高举“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自闰六月十九日至七月四日城破,坚守城门十余日,无一人投降。清军忿而屠城。未过多久,江东人朱瑛重新聚集流亡居民,武装抗清,占领嘉定。旋败,嘉定再遭屠戮。八月十六日,明将吴之藩起兵,反攻嘉定,全军覆没,嘉定第三次被屠城。史称“嘉定三屠”,遇害百姓达数万人。屠城带来的创伤十分惨重。三年后,吕留良路经此处,感慨万千,留下《乱后过嘉兴》诗三首,其一谓:“滋地三年别,浑如未识时。路穿台榭础,井汲髑髅泥。生面频惊看,乡音易受欺。烽烟一怅望,洒泪独题诗。”其三曰:“间有生还者,无从问故宫。残魂明夜火,老眼湿秋风。粉黛青苔里,亲朋白骨中。新来邻里别,只说破城功。”(清·吕留良《吕晚村诗》)《清忠谱》的创作,较《一捧雪》、《占花魁》、《眉山秀》稍迟,但也成书于顺治年间,今有清顺治间刊本传世。而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几次屠城,主要发生在顺治元年及顺治二年。作者写此剧时,南方一带遭受清兵屠戮的惨景还恍然在目,这很容易唤起人们的民族情感。以当代人写当代事,没有一定的胆量与气魄,是决不敢如此为时事传真写照的!

  《万里圆》一剧,借晚明殉国忠臣史可法之口,描绘出“劫火烧残,罡风吹黑,剩得东南徒半壁”(第三齣)这一江山破败之惨景,以及“臣民悲痛,士女哀号”(第三齣)之类故土沦丧的悲鸣。并声称:“九庙虽尔丘墟,一旅犹堪恢复。整顿三百年社稷,慰安十五祖英灵”(第三齣),似乎带有“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宋·陆游《关山月》)之意。在当时来说,这样的话语对易代之际的新政权无疑带有强烈的刺激性。又如第五齣,由黄孔昭之口道出:“近日纷纷传言清兵南渡,若如此,则云南亦非安壤之地矣。”则明言清兵挥师南下,直接威胁到百姓生活的和谐安定。第十齣,叙逃难老兵返乡,途经姚安府,欲往人家借宿时的一段对话:

  (外)我倒忘了,你从南京到浙江,可曾到苏州经过么?(净)咱的不到?

  【五供养】那姑苏曾到。(外)什么时候到的?(净)其年时待我想来。吓,是乙酉年闰六月,阿呀,好热天!(外)那里可太平么?(净)太平么?唔!(唱)正值炎天喊杀声高。(外)为甚么杀起来?(净)清朝官府坐了苏州,那些百姓一个个投顺了就罢了吓!(唱)谁想湖内多烽起,城外也焚烧。(外)那些官府怎么样?(净)恼了清朝官府,(唱)把六门闭了,发兵马摧枯拉草。(外)那些湖中人可曾剿?(净)那些湖中人多是没用的,使的家伙多是木枪木棒,被清朝兵马一杀杀出来,是(唱)纷纷都解散、尽潜逃。(白)只是可怜坏了城外百姓,(唱)池鱼林木祸奇遭!(外)怎么坏了城外百姓?(净)清朝官府只道城外百姓作反,发出兵马,不管好歹,烧杀砍杀,惨不可言!(外)是那带呢?

  【江水儿】(净)堪叹金阊外,不分玉石淆。……(净)咳,那里什么传闻?我在苏州准准住了十天。(唱)吓!我是眼见睁睁,岂是虚言相告?

  

  《嘉定屠城纪略》书影

  所谓“乙酉年闰六月”,即指顺治二年(1645)。六月,清兵攻占苏州。闰六月初一,清兵攻江阴城不克,聚兵十万将城包围。闰六月十一日,在籍官员徐汧,见苏州失守,说道:“郡城非吾土也,我何家之有?”(清·徐鼒《小腆纪传》卷一七“列传第十”)遂投虎丘新塘桥下身亡。中书舍人文震亨,乃文震孟之弟,闻薙发令下,投河死。秀才顾所受,面临危难,赋诗道:“身是明朝老布衣,眼前世界不胜悲。从容死向宫墙地,免使忠魂弃浊渠。”(清·徐鼒《小腆纪传》卷四九“列传第四十二”)乃自缢学宫,遇救,仍赴水死。此前,明吴县生员陆世钥、沈自炳、沈自駉起兵太湖。明职方主事吴昜(字日生)、举人孙兆奎起兵长白荡,出没五湖三泖间。明总兵李某、秀才任源邃等起兵太湖。各地武装虽说屡挫清兵,但怎奈寡不敌众,先后败亡。上引这段话看起来似一笔带过,其实,则包蕴进一段复杂的史实,也流露出作者对抗清义军作战能力的失望之情。又如《千钟禄》,虽说追述的是一段历史往事,写燕王起兵、建文逊国之惨剧,但燕王朱棣登基前后大肆屠戮忠臣义士的罪恶行径,又与清兵挥师南下、血腥镇压江南百姓的行为有某些近似之处。如该剧第十齣《惨睹》所描绘的“颈血溅干将,尸骸零落,暴露堪伤。又首级纷纷,驱驰枭示他方”(【刷子芙蓉】)、“凄凉,叹魂魄空飘天际,叹骸骨谁埋土壤”(【刷子芙蓉】)、“裂肝肠,痛诛夷盈朝丧亡。郊野血汤汤。好头颅如山车载奔忙。又不是逆朱温清流被祸,早做了暴嬴秦儒类遭殃”(【锦芙蓉】)、“家抄命丧资倾荡,害妻孥徙他乡”(【雁芙蓉】)、“叹匹妇、终作沟渠抛漾”(【雁芙蓉】),此等带有浓烈愤激感情的语言,若在屠城之事发生不久的清初搬演,接受群体中悄然升腾而起的那

  

  谭鑫培剧照

  种强烈共鸣,自然可以想见。

  《清忠谱》一剧,对后世戏曲曾产生很大影响。该剧中除《书闹》、《拉众》、《鞭差》、《打尉》等齣流行于当时昆腔舞台外,后来还被京剧改编为《五人义》(一名《反苏州》)而时常演出。晚清名伶谭鑫培、杨小楼等,均曾演出该剧。《万里圆》中的《跌雪》、《三溪》、《打差》等齣,为《缀白裘》收录,有的至今尚在演出。

  李玉的戏曲作品,除时事剧外,还有一些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剧作,如《麒麟阁》、《牛头山》、《风云会》、《千忠戮》、《连城璧》、《两须眉》等,皆是。在他的现存剧作中,所占分量较重,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文学现象。

  卷,第一本三十三齣,第二本二十八齣,凡六十一齣,是李玉现存作品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剧作,且体制和明、清传奇略有不同。按照传奇剧写作的惯例,第一齣为副末开场《麒麟阁》一剧,分第一本和第二本,每本又分上、下(或称“开场”、“开场家门”、“家门大意”等),而本剧的第一齣为《降凡》,叙玉帝差遣紫微星等仙人下凡,以掌御山河、安邦定国,而将“开场”放在第二齣,这在明、清传奇创作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副末开场

  剧叙山东济州历城县人秦琼(字叔宝),乃将门之后,武艺高强,志在将相。他由友人樊建威引荐,在济州府衙作都头,押解军犯去潞州。临行,结拜兄弟尤俊达前来送行,家住斑鸠店靠卖柴扒为生的程咬金,也闻讯赶来。秦琼赠给程咬金十两纹银,以安顿其生活。俊达则接咬金同住,以便照顾。

  时值隋末,晋王杨广居功自傲,遣心腹宇文述等结交近侍,散布流言,致使其兄杨勇被废除太子之位,而由己代之。因唐公李渊苦谏废立一事,遭杨广忌恨,遂在临潼山楂树岗设下埋伏,欲在其赴太原留守任之中途截杀。杨广等扮作绿林草寇欲暗害李渊,恰秦琼经此,挥动双锏搭救,使李渊得脱危难。李渊心存感激,欲为他建生祠香火供养,以报救命之恩。归途,李渊误杀潞州二贤庄商贩单雄忠。其弟雄信性如烈火,闻知此事,恨恨不已。

  京兆三原人徐(字茂公),寻访天下英雄,经潞州,为单雄信热情款待,寄宿东岳观中。秦琼投宿潞州酒店,因无钱付房费,被店家轻贱,只得卖坐骑黄骠马以偿债。单雄信以五十两银子买下此马,并另赠银十两权充盘缠。秦琼因处落魄之中,无颜以真姓名相报。他还清债务,匆忙踏上归途,不料又感染风寒,病倒在东岳观中,得与徐相识。恰单雄信来访,始道破就里,知卖马者即秦叔宝,遂各叙寒温。秦琼临行,单雄信将黄骠马送还,并私赠许多银两藏于被褥内。当秦琼投宿皂角林酒店时,为开店的潞州捕快张奇误认作剪径的强盗,以致发生殴斗,伤奇身死,惹下人命官司。潞州刺史蔡清,不问青红皂白,将秦琼问成死罪,金锏、钱物入库,行李、马匹入官。解差童环,素与单雄信交好,匆忙前往告知。单雄信遂请徐拟状申诉,扮作秦琼兄弟,化名秦瑶,去新任军门袁天罡处申冤,秦琼被免死,充军幽州,由童环押解,一路多得其照拂。行至顺义,幽州总管罗艺新得一好汉名史大奈,身长一丈,腰大十围,力举千斤,拳棒皆精,特设擂台于此,令徐之友、总管府中军张璧(字公瑾)监押坐镇,欲打尽天下英雄。三月以来,未逢对手。史大奈洋洋得意,秦琼至此,登台打擂,将其挫败,赢得“天下第一好汉”之誉。

  至幽州城,幸有尉迟南、尉迟北兄弟,好汉薛彪,杜氏四杰等,皆对秦琼照顾有加。然凡来此军犯,均须打一百杀威棒,无一人能幸免。众人为此而犯愁。秦琼打擂取胜之事,为罗艺之子罗成闻知,遂告知其父。罗艺大为称奇,恰值其妻秦氏寿诞,遂召琼入见,问知姓氏、乡贯,始知打擂者乃其内侄,于是开脱其罪名,姑侄始得相认。秦琼教表弟罗成锏技,罗成教秦琼罗家枪法,武艺各有长进。

  

  “秦琼镇宅”剪纸

  秦母六十寿辰将至,秦琼辞别姑母诸人回乡探亲。临行,罗艺命秦琼捎书一封,投寄济南节度使唐璧,请他对内侄加以关照。为贺秦母大寿,天下英雄纷纷奔赴济州。唐公李渊感念秦琼临潼山相救之恩,特遣女婿柴绍前来,送白银六千两为贺。程咬金、尤俊达拦路劫持,双方发生争斗,幸而徐、单雄信、张璧等赶来,讲明就里,始知同为江湖朋友,遂握手言欢。王伯当、齐国远二人,也随即赶到。祝寿宴上,众英雄当场结拜,以图大事。

  因有罗艺荐书在先,秦琼得任唐节度使帐下旗牌官。元宵节将至,适逢越公杨素生日,特发批文,差秦琼前往东京,送珠玉珍宝等贺礼。尤俊达、罗成等人,纷纷要同去东京观赏花灯,便私自将批文中“一”字先改作“三”字、又改作“五”字,秦琼见状,无可奈何,只得应允。事为越公府中参谋李靖看破,令其兄弟不必看灯,速离京城。不料,齐国远、程咬金、尤俊达、罗成等人不听劝告,径往长街观灯。有一陆氏,应住于西城的妹妹之约,偕女王婉儿前往观灯。许国公之子宇文成德,乃花花公子,带仆从也来看灯,且寻访美女。见王婉儿貌美,欲抢来做亲。罗成、程咬金等人,闻听呼救声,知是奸邪横行,蔑视王法,公然抢亲,遂怒不可遏,便扮作闹社火跳五鬼者,趁乱混入许国公府,冲进内室,打死花花公子及家中恶仆数人,救出王婉儿,交与其母,令其速逃。罗成等英雄,逃过官兵追杀,躲入李靖寓所。王叔杨林奉旨统领三万铁骑,满城搜索,各城门也严加盘查。次早,李靖出城围猎,令罗成等五人乔装成家人模样,混出城去,欲往金墉城投靠魏公李密。

  青齐王杨林,武艺高强,力敌万军,麾下有十二太保,皆如狼似虎,身手非凡。此时,他为新帝登基特备下贺礼,并征聘好汉秦琼一起护送,并授以虎翼将军之号,料万无一失。程咬金、尤俊达闻知杨林押解数万两银子入京,乃预先埋伏丛林之中,中途打劫,因酒醉气力不济,反为杨林所擒。他们托名程达、尤金,被押赴军前。秦琼闻讯而至,乞杨林暂缓行刑,将二人押赴济州。至济州,程、尤越狱逃走,王伯当、李密、罗士信等积极回应,焚烧仓库,截杀官兵,大反山东,齐聚瓦岗寨。杨林迁怒于秦琼,欲将其处斩,歌姬张紫烟得知此事,女扮男装,迅即来报,令秦琼速逃出潼关,并自刎以坚其去意。杨林等纵马来追,形势危急,幸而程咬金等前来接应,始得脱险境,直奔瓦岗寨而去。因程咬金能祭起落地之帅旗,被推举为寨主,号混世魔王,好不快意。

  此时,杨林命大将东方旺在泗水关竖立百尺铜旗,令天下英雄前往拔取,但世人慑于其威势,无一人敢去。其实,旗端装有大斗,内藏善射者四名,近旗者即发暗箭射死。金墉城魏公李密,不知是杨林所设圈套,闻知秦琼力大无穷,特下书程咬金,求其派遣秦琼前往。此时,隋炀帝游幸江都,荒淫无度,民怨沸腾,动乱四起。李密兴兵打破界牌关、荥阳关、虹霓寨、临阳关,自立为王。窦建德于漳南称夏王,梁师都称帝于延安,刘光守在武州称燕王,李渊起兵于太原。杨林无奈,遂下书求罗艺派兵前来保关护旗,罗成奉命前往。秦琼至泗水关,挥动双锏,击下铜斗,跌死神箭手,倒了铜旗。东方旺前来追杀,幸罗成出阵相救,杀死东方旺,救秦琼脱险,大破金锁阵。事为罗艺所知,见儿子犯下弥天大罪,喝令绑起斩首,众将官央求不允,秦氏出面求情也遭严拒。

  陆氏、王婉儿母女流落幽州,寻访恩人下落,当得知罗成即将被处死的消息时,大为惊慌,匆即赶去。恰沙陀国公主靖璇飞,奉调率五千人马往江都护驾,路经幽州,婉儿母女拦街哭诉衷情。公主大为罗成英雄气概所感动,迅即赶往法场,将罗救下,并赠以铠甲、坐骑、银两,令其速逃。罗成行前,将婉儿母女交其母秦氏照管,匆即逃去。

  泗水关被破,群雄纷起,靠山王杨林坐卧不安,遂设一毒计,以江都城比武招贤为名,遍招天下英雄,其实暗藏铁乌筒炮,待其一旦聚拢,便放炮将众人震死。此计不成,又令前来比武者自相残杀,待其精疲力竭,始出兵灭之。第三计是甘泉关设千斤闸,令靖璇飞率兵把守,严防来人出走。秦王李世民发兵晋阳,同四弟元霸、参谋李靖等,率兵讨隋。中途与罗成相遇,成与元霸遂奔赴江都比武。秦琼、王伯当、齐国远、尤俊达等人,也闻讯由瓦岗寨赶来。先后来者,还有孙韬、金勇、苏定方、张须陀、程咬金等人。当众英雄进入甘泉关后,天突降大雨,水深三尺,铁乌筒无法燃放。副主考官宇文化及无计可施,徒唤奈何。次日比武,初试射箭,罗成胜张须陀,稳取状元。又试举千斤青石蹲龙,程咬金胜苏定方,取得榜眼。再试兵器,秦琼以双锏打死舞动双刀的大招讨左杰。此时,杨林不得不出马对决,秦琼失利,罗成拍马出战,将杨林杀死。罗成欲出甘泉关,奈靖璇飞不允,遂以计赚开,李元霸手托千斤闸,众英雄趁机逃离险境。

  

  《罗成破阵》连环画

  双鞭尉迟恭(字敬德)辞别亲人,留一鞭在家,往朔州刘武周处寻觅功名。路经一山村酒店,痛饮“三碗醉金献计,欲礼聘秦琼前来参战。为方便出行,他化装成游方道士,以唱简板渔鼓名义,赚入洛阳城,得见秦琼,道明原委。琼慨然允刚”酒,欲趁着酒兴继续前往。店家称,由金龙山北行,有金龙池,时有水怪出而伤人,故极力劝阻。尉迟恭不听劝告,执意向前,欲在金龙池畔小憩时,果有水怪出现,原来是匹烈马,遂将它收服,以充坐骑。六丁神仍化作老丈,赠以甲胄、鞍辔,以成就其功名。

  

  尉迟恭画像

  刘武周(字定远)武艺超群,膂力过人,借助其妹丈沙漠单于之力,拥兵自重,自号定阳王,结集刘百纪、张万年、范君章、宋金刚诸人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并张挂榜文,吸纳四方英雄。尉迟恭前来投奔,旋即接纳。刘武周操练兵马,讨伐李渊,攻打雁门关等处。尉迟恭先后挫败雁门守将张永寿、柏壁关将领江荣、宁武关江华,又攻打浑源、沁水、云魔、高平等八寨。齐王李元吉仓皇出逃,八寨失守。

  柴绍之妻平阳公主李氏,见父起兵晋阳,乃招募精勇,聚兵数万,攻下盩厔、武功等处,扎营于供奉秦琼塑像的永福寺,接应父兄。秦琼妻与婆婆失散,流落至此,为公主收留。尉迟恭出兵攻晋阳,秦王李世民率兵迎敌,麾下七员大将却接连受挫,彷徨无计。徐诺,偕程咬金投奔唐营。秦琼被封为马军总管,在美良川与尉迟恭大战,昼夜厮杀,不分胜负。尉迟提议,先打秦三鞭,若不作躲闪即是赢。然后由秦打尉迟两锏,若是躲闪,即是输。结果,尉迟不耐锏击,抱鞍吐血,拍马欲逃。时刘武周身死,尉迟遂投唐。李世民欲攻打洛阳,正观看地形。王世充麾下大将单雄信闻知,报楂树岗之仇情切,便拍马横槊前来,不顾义兄徐一再劝阻,执意追杀秦王。尉迟恭得知消息,匆即赶来,纵马跃过溪涧,单鞭夺槊,杀死单雄信,救下李世民。后王世充被生擒,唐王登基,建都长安。平阳公主令人往瓦岗寨迎来秦母,使其一家团聚。

  《曲海总目提要》一书,称此剧“与正史多不合”。其实,并不尽然。本剧中秦琼、程咬金、徐、李靖、尉迟恭、单雄信、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宋金刚、萧铣、王伯当、柴绍、史大奈、李元吉、魏征等,皆史有其人。且有些情节,也有史可据。

  如本剧第二本卷下第十六齣《投军》,借刘武周之口,说齐王李元吉荒淫无忌,搜访美女,纳为妃宠,也有案可稽。《资治通鉴》卷一八七“唐纪三·高祖武德二年”载,齐王元吉性骄侈,奴客婢妾数百人。时常令此类女子披上战甲,作攻战之戏,前后死伤众多。他还游猎无度,践踏庄稼,抢夺民物,射杀无辜。又夜开府门,淫乱成性。

  第二本卷下第十九齣《闻警》,叙李元吉镇守三关八寨,兵临城下,还传女乐演奏歌舞。听说尉迟恭率兵攻打,立即“快备车辆,满载金银、嫔妃、美女,星夜奔至长安”。此实为他镇守并州时之事。据史载,刘武周进逼并州,元吉对司马刘德威说:“你带领老弱守城,我率领强兵出战。”然而,话音刚落,他就于晚上开溜了。

  第二本卷下第二十五齣《较雄》所写“美良川之战”,尉迟恭、寻相将回浍州,秦王世民派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与对方约定在美良川开战,最终将对方打败,斩首二千余级。

  第二本卷下第二十六齣《夺槊》,写秦王计划攻打洛阳,与军师徐《资治通鉴》卷一八八“唐纪四·高祖武德二年”记载道:前往魏武陵上观察地理形势,为单雄信追杀一事。《资治通鉴》卷一八八“唐纪四”记载,武德二年(619)九月,秦王李世民带领五百骑兵巡行战地,登魏宣武陵。王世充率领步骑万余突然袭来,将李世民等包围。王世充麾下部将单雄信挥动长槊,直接奔向秦王。尉迟恭见状,跃马大呼,将单雄信刺落马下。王世充兵丁稍稍退却,李世民得以脱险。剧中之情节,基本上是本之于史实的。

  又如第二本卷下第二十一齣《惊像》,曾叙及平阳公主戎装出场,组织娘子军,接应父兄之事。《资治通鉴》卷一九○“唐纪六”记载,武德六年(623)二月,平阳公主薨,安葬时,仪礼超常,动用军乐,前后部鼓吹、班剑四十人。并追述道:“公主亲执金鼓,兴义兵,以辅成大业!”可见其在平定天下中建有大功。又据《旧唐书》卷五八《柴绍传》后所附,平阳公主乃高祖第三女。李渊起兵太原,密召柴绍前往相助,留公主于长安。柴绍去后,公主归鄠县庄,尽散家财,召集兵勇,积蓄力量,得数百人,起兵以响应其父。她先后派家僮马三宝说降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地方势力,声威渐壮,并相继攻陷鄠县、盩厔、武功、始平等地。每到一处,公主必申明法令,禁止士兵骚扰百姓。因此,远近闻名,前来投靠者纷至,得兵七万人。李渊闻知此事,大喜过望,令柴绍迎接公主。公主率领精兵万余人,与秦王李世民会师于渭北,军中以“娘子军”称之。围击京城时,平阳公主与柴绍各建幕府,并驾齐驱,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该剧在创作中,采撷史实之处甚多,在此不一一论列。

  同时,李玉在戏曲创作中,还时常于民间故事里撷取素材,以强化场上演出之时的看点。如本作第一本卷下第二十三齣《上寿》,叙众英雄纷纷前来为秦琼之母祝寿,或吟诗以贺。目不识丁的程咬金,见别人吟诵诗句,他也要来几句,作品写道:

  你们拜完了,待我来拜。我也有寿诗。(众笑介)他也有寿诗?(程)老太太请上,容小侄拜寿!(秦母)不消罢。(程)太太生来不是人,(众)这是甚么诗?(程)好的在后面。南极降下老寿星。(众)这一句罢了!(程)如何?养个儿子会做贼,(众)这是怎么说?(程)偷个蟠桃奉母亲。(众)好!(程)可是好的在后面。

  如此一段充满诙谐况味的段子,到后来被附会至机警敏捷、喜滑稽嘲谑的纪昀(字晓岚)身上。据《清朝野史大观》(卷九)记载,纪晓岚为一老夫人做寿,即席吟诗道:

  “这个婆娘不是人”,一座宾客皆吃惊不小。纪又从容续吟道:“九天神女下凡尘。”众闻之,莞然一笑。他再吟道:“生下儿子去做贼”,大家听到后,顿时惊愕不已。纪为接着又说:“偷得蟠桃寿母亲。”场上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纪氏所吟,与剧中程咬金诗句除第二句外,基本相同。显然后者乃由前者演化而来。而本诗最早出自何人,或称是江南才子唐伯虎,但无确凿证据。大概是源自民间传说故事。这则从另一层面透现出李玉对通俗文学涉猎之广。

  当然,《麒麟阁》毕竟是一部戏剧作品,虚构与夸饰自然当更多,尤其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民间传说故事的影响。隋、唐间尉迟恭、程咬金、秦琼诸民间英雄的故事,除尉迟恭外,其他数人元代戏曲中则较少见。尉迟之事,所知者不过关汉卿《介休县敬德降唐》(一名《武周将敬德降唐》)、尚仲贤《尉迟恭单鞭夺槊》、屈子敬《敬德扑马》、杨梓《敬德不伏老》、郑廷玉《尉迟恭鞭打李道焕》、佚名《老敬德挝怨鼓》、《程咬金斧劈老君堂》、《徐茂公智降秦叔宝》等数种而已,叙及秦琼者却极少。唯明脉望馆钞校本杂剧,如《智降秦叔宝》、《魏征改诏》、《四马投唐》、《鞭打单雄信》诸剧,始较为详细地叙及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王伯当诸人之事,但人物性格不够连贯。《鞭打单雄信》一剧之情节,比如敬德刺单雄信落马、李世民在洛阳城外观察地形为王世充所困、徐救李世民与单雄信割袍断义等,为李玉《麒麟阁》多所采取。

  而在同类题材的小说创作方面,直至明万历年间出现的《大唐秦王词话》(又名《唐传演义》、《大说唐全传》),仍以叙尉迟恭故事为主,如“敬德伏妖降怪”、“敬德夺先锋”、“敬德战八将”、“美良川虹蜺涧敬德大战秦叔宝”、“程咬金赚敬德”、“敬德降唐”、“榆窠园敬德单鞭救驾”、“敬德夺矟”、“敬德保驾两救主”、“敬德装病”等。据有关学者考证,此书所题“澹园主人编次”,“澹园主人”,即万历间诸圣邻的别号。《大唐秦王词话》现存,凡八卷,六十四回,是据民间艺人的说唱加工整理而成。

  

  《大唐秦王词话》内文书影

  而题“竟陵钟惺伯敬编次”的《大隋志传》(四卷,四十六回),则较多叙及秦琼诸人之事。如“楂树岗唐李渊遇盗”(第四回)、“秦叔宝途次救唐公”(第五回)、“秦叔宝遭穷途落魄”(第六回)、“三义坊当简受腌臜,二贤庄卖马识豪杰”(第八回)、“东岳庙英雄染疾病”(第十回)、“赏花灯单雄信送友”(第十一回)、“皂角林财物露遭殃,顺义村擂台逢敌手”(第十二回)、“张公谨仗义全朋友,秦叔宝带罪见姑娘”(第十三回)、“勇秦琼舞简服三军,贤柳氏收金获一报”(第十四回)、“秦叔宝归家奉慈母,齐国远截路迎良朋”(第十五回)、“报德祠酬恩塑形象,西明巷易服寻丈夫”(第十六回)、“王婉儿观花灯起衅,宇文子贪美色亡身”(第十八回)、“驰令箭单雄信传名,屈官刑秦叔宝受责”(第二十二回)、“供盗状愿生死无辞,焚捕批真千古罕见”(第二十三回)、“好朋友商议在一夕,众豪杰同来庆千秋”(第二十四回)、“秦叔宝卜居养老母”(第三十五回)、“徐茂公初交秦叔宝”(第三十七回)等等,增出秦叔宝之事迹很多。

  其实,在明代嘉靖间书坊主人熊大木编集的《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一书中,也叙及“秦叔宝简打潘林”、“弃郑归唐”、“程知节散金行间”、“李世民结纳叔宝”、“敬德大战美良川”、“三跳涧勒马飞渡”诸故事。与李玉生活于同一时代的剧作家袁于令,所作《隋史遗文》小说,似从《大隋志传》改编而来,叙述秦琼事迹则更为详细。《麒麟阁》中基本情节,大都见于该书。而清初褚人获的《隋唐演义》,又似从《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演化而来,回目也多所相似。可见,本剧在构筑情节时,在选取素材上是兼采多书的。在某些方面,还可能受到小说《水浒传》的影响,如秦琼形象的塑造,就带有及时雨宋江的某些印痕。尉迟敬德酒后降服水怪,也有武松景阳冈打虎的影子。

  此剧在后世也多所演出。《缀白裘》收有该剧的《反牢》、《激秦》、《扬兵》等齣。《三挡》为《纳书楹曲谱》所收录。日本竹村则行所藏“旧抄曲本”,收有本剧的《入罪》、《起解》、《打擂》、《下棋》、《见姑》、《庆集》、《上寿》、《征聘》、《却扛》、《三挡》、《惊像》、《五报》、《较雄》、《跳涧》、《荣归》等齣。唯齣名与原剧略有出入。清阙名编《梨园演曲》卷四,收有本剧《三挡》。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皆有载述。京剧的《麒麟阁》(又称《激秦三挡》)、《劫皇杠》(《响马传》)、《贾家楼》(即《五面枷》)、《三家店》(一名《男起解》)等,皆是由李玉《麒麟阁》改编而来。弋腔有《麒麟阁》、徽剧有《三挡》、秦腔则为《三挡杨陵》。又见于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王森然《中国剧目辞典》等书。下文凡涉及此类内容,大多出自如上著述,不一一标出。

  《风云会》、《牛头山》,是写宋代或与宋王朝立国相关的故事。《风云会》分上、下卷,上卷第一至十五齣,下卷第十六至二十六齣。本剧第一齣《家门》称:“世事如棋,前程似漆,男儿失去牢骚。穷通天赋,白眼任儿曹。”很显然,其间可能寄寓了他功名无望的叹慨。因看惯世事无常,故而对现实无语,以至连“牢骚”都不屑发抒,可见情感郁闷至极。他的翻阅旧史、“检点英豪”,恰是为了一吐干云霄之“意气”。其创作心理,由此可窥知一二。

  剧叙五代末年,朔州人郑恩双亲早丧,无所依靠,但胸怀洒落,性格粗豪。他寻访天下英雄,路经北岳恒山,又染病两月,栖身道院,请相士苗训看相,谓其“孤身落泊”,故心绪不佳。值北岳帝诞辰,有太原“赛哪吒”淳于胜在此搭高台比武,声称专打天下好汉。因两年来未逢敌手,故特竖“大言牌”炫示。郑恩闻讯前往,三拳两脚便将淳于胜打下台来,博得众人连连喝彩。蒲州解梁人赵信,生子名普,女为京娘,一家数口度日。普欲外出游学,以进取功名。赵信见家中竹林产有龙竹,乃请工匠制成一对龙笛,献于北岳庙后宫悬挂,以祈求子女富贵。郑恩游至解梁地面,天降大雨,往一农家暂避。主人赵信知其乃是打擂获胜之英雄,殷勤挽留,并将女儿京娘终身之事托付。

  岳州防御使赵弘殷之子匡胤,力敌万夫,气吞四海,曾大打御花园,威名大振,与张光远、石守信等九人结为兄弟,常使枪弄棒,街市玩耍。一天,赵匡胤在街上见一汉子所卖铁胎弓,无人能拉得开,遂近前观看。他讨弓在手,一拉即开,使卖弓人郑恩大为佩服,两人遂结拜为兄弟,共往酒楼饮酒。华山道士陈抟下山,于竹桥边开卦铺以寻访异人,面睹赵匡胤、郑恩等人面相,连连称奇。此时,南唐新进十八名歌姬,汉帝特建御勾栏以蓄之,并任凭士民观览游玩。花花太岁苏小之乃太师苏逢吉之子,奉命掌管勾栏,借机寻事诈人,骗取钱财。赵匡胤扮作卖獾儿肉者,诓入勾栏,杀掉苏小之,并将歌姬韩素梅救出苦海,趁乱逃出京城。

  赵信偕妻、女往北岳烧香还愿,路经介山,为寨主张光儿(绰号满天飞)手下喽啰侦知,赶走赵信夫妇,将京娘劫往青牛观,欲作压寨夫人。青牛观观主赵景清,乃赵匡胤之叔,故匡胤逃出京城后,避祸于此,不料又卧病月余。一日闲行,闻听东廊下有女子哭声,大惊,问知就里,便不顾叔叔阻拦,将女救出,结为兄妹,将坐骑赤麒麟让其乘坐,亲送她还乡。至汾州地面,寻得酒店进食。不料,介山强人张光儿带人马追来。赵匡胤挺身而出,挥动军棍,将强人打死,为地方除害。迤逦来解梁,将京娘交与赵信夫妇,转身而去。

  

  赵匡胤画像

  郑恩带着韩素梅逃至并州集义村,靠砍柴度日。然而,此地有三霸,一为以董达为首的“董家五虎”,领数百人马强霸汾阳小金桥,向过往客商强取赋税,人称董达为“护桥龙”;二为木铃关守将韩通,出猎践踏民田,抢掠美女;三是昆仑山怪兽猩猩,时而出山吃人。韩通之母上山进香,为怪兽抢入深山。郑恩上山砍柴,听得妇女哭声,遂救其下山,并打死怪兽。韩通感激不尽,携重礼登门致谢,见韩素梅貌美,遂见色起意,以谢仪充聘礼,将其抢走。郑恩回来,亲往木铃关问罪,并杀散围击之兵丁,将韩救出,寄顿于女庵,己则出寻义兄匡胤。

  此时,郭雀儿得后汉之天下,赵匡胤大闹勾栏之事不再追究。柴荣又赠以缎疋,令往绛州发卖。匡胤路经汾阳小金桥,董家五虎等横加刁难,以致发生打斗。他难敌众力,恰郑恩来此,拔枣树作武器,将对方击败。未久,柴荣登基为帝,因与赵匡胤为结拜兄弟,特令掌书记赵普持手诏外出寻访。在酒店,与另一寻访匡胤的苗训邂逅,言语多合。此时,郑恩、赵匡胤也来该店投宿,各自相认,互通款曲,始知京娘乃赵普之妹,郑恩为京娘未婚夫君。

  回朝后,赵匡胤被授为殿前太尉都点检之职,操练兵马,挂帅印征剿南唐。他令郑恩为先锋,获大胜。未几,柴荣病逝,赵匡胤领兵北征,驻扎陈桥驿。众将见国势不稳,趁赵匡胤熟睡,以黄旗覆其身,拜为帝。韩素梅因与赵匡胤有婚约在先,有旨迎请皇妃入京,寄宿平山驿馆,恰京娘也暂居于此,二人得以相认,以姑嫂相称。众将功成,皆归山隐居而去。

  《风云会》所涉及人物,大多史有其人。剧作描述宋太祖赵匡胤面色赤红,目若辰星,力敌万人,气吞四海,被相面者目为异人,与史书所载大致相符。《宋史·太祖本纪》称他,生于洛阳夹马营,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同一般,当成大器。匡胤学骑射,常超出同辈。他曾经试骑烈马,不用控制马的勒口,一跃而上。马狂奔而去,冲上城楼旁斜道,赵匡胤头触门上方的横木,掉下马来。人们以为其必受重伤,不料他竟然慢慢站了起来,又一路狂奔,追上了马,纵身一跃,仍骑于马上,毫发无伤。旁观者禁不住啧啧称奇。此颇有传奇色彩,因而围绕赵匡胤产生出的故事便多了起来。

  又如陈抟,乃亳州真源人。史载其四、五岁时,曾戏于涡水,有一穿青衣的老妇来喂养他,自此聪明异常,读书过目不忘。后唐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便打消进取功名的念头,以山水为乐。自言曾得仙人指点,往武当山九室岩修炼,前后二十余年,每天不过饮酒数杯而已。又移居华山云台观、少华石室,每睡眠百余日不起。周世宗闻其名,命华州地方官将他送入京,留于宫中月余,授予谏议大夫之职,但他固辞不受,皇帝只得送陈抟回山,但经常派官吏前往探望,并赠以厚礼。其事入《宋史·隐逸传》。

  陈抟事迹经口口相传,愈发奇幻,被收入明人洪应明所编《仙佛奇踪》,称唐明宗召他出山,他长揖不拜。又以三个美丽的宫女相赏,他写诗道:“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得来。处士不兴巫峡梦,空烦云雨下阳台。”拒收美女,隐居而去。其实,该诗宋人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八《希夷先生传》已载,唯字句略有不同而已。

  又记载,五代末,天下战乱四起。赵匡胤之母肩挑起他兄弟二人逃匿,以避兵乱。陈抟偶然遇见,吟诗道:“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上担挑。”他已知赵氏兄弟将来定能登上龙位。本剧《望气》、《谈星》两齣戏,即由此敷衍而成。剧中时常出现的算命先生苗训,史有其人,入《宋史·方技传》。史家称他善察天文,能预测吉凶。赵匡胤陈桥驿黄袍加身,他预先已测知,并当面相告。匡胤为帝,授予他翰林之职。

  本剧中赵匡胤所结拜的兄弟石守信、张光远、王审琪、周霸、李汉昇、史彦昭、杨廷幹、罗彦威、郑恩诸人,有些是出于虚构,如郑恩、张光远、周霸等人,均不见史传。但石守信、王审琪(《宋史》作王审琦),《宋史》有传。他们与匡胤有否结拜,不得而知,但石守信确为赵匡胤之得力大将,屡立军功。王审琦与赵匡胤为“布衣交”,甚得其信任。据说,审琦素不饮酒,一次陪匡胤饮宴,他以不能饮推辞,当饮到酒酣耳热时,赵匡胤一番说辞过后,劝道:“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宋史·王审琦传》)王审琦无言以对,应命连饮十杯,竟安然无恙。自此,每当侍宴,便满杯而饮。然而,他一旦回到私第,却再也不能饮,若强饮,必病。后来,审琦得了急病不能讲话,匡胤亲自前往探视;及身亡,又前往哭奠,甚为悲伤,可见二人关系非同一般。作品如此安排关目,亦非无据。

  赵普事迹,多见于史传,此不赘述。

  当然,本剧之情节,以传说故事居多,大多采自戏曲、小说。如《闹观》、《送路》等齣所叙赵匡胤救护京娘之故事,即相传已久。南戏中有《京娘怨燕子传书》、元杂剧中有《荆娘怨》、《金娘怨》等剧,已佚,疑即演此故事。晚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所收《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情节与本剧大致同。赵匡胤叔父名景清,为清油观主(剧作“青牛观主”)。响马张广儿(剧作“张光儿”)、周进,接京娘寄顿清油观中,匡胤将其救出,送往蒲州。本剧情节同此,只是个别文字略作改动。剧中所叙京娘乃赵普胞妹一事,乃纯属虚构。

  打董达、韩通之事,明脉望馆钞校本杂剧,有《打董达》、《打韩通》二剧。《打董达》一剧所叙,为赵匡胤、郑恩、柴荣三人同过桥,本剧《除暴》一齣,则改作赵匡胤推车过桥,与桥霸董氏五虎发生争斗,郑恩闻讯赶来相助。

  《打韩通》所叙情节,与本剧《夺嫂》、《完玉》两齣所叙则全然不同,并无韩素梅被抢之事出现。

  还有,元末罗贯中作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叙及郑恩、赵匡胤请先生相面之事,与本剧大致同。不过,算命地点是竹桥,而非汴梁桥;相面先生乃陈抟,而不是苗训。但石守信招募勇士,赵匡胤应聘成功以及雪夜访赵普诸事,本剧并未涉及。罗剧也未叙及千里送京娘之事。

  至于明代熊大木所编小说《南北两宋志传》中所叙“大汉桥郑恩卖弓”(第十三回)、“匡胤大闹御勾栏”(第十四回)、“大舍途中打董达、匡胤华山访陈抟”(第十六回)、“郑恩激怒打韩升”(第十八回)、“赵匡胤绛州斗武”(第十九回)、“匡胤酒馆遇郑恩”(第二十回)诸情节,经过改造,为本剧所取。赵匡胤所结九兄弟,也源于此。妓乐韩素梅与赵匡胤的感情纠葛,并采自该书。可见,《南北两宋志传》小说所提供的素材,在本剧的情节结构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岳飞塑像

  京剧中的《飞龙传》情节与本剧大致相同。其他如《洒金桥》、《董家桥》、《送京娘》等剧目,皆与此剧情节相关。尤其是《送京娘》一剧,豫剧、秦腔、楚剧、徽剧、粤剧、汉剧、川剧、滇剧、桂剧、同州梆子等,皆有此剧目。

  《牛头山》一剧,也分上、下卷,凡二十五齣,叙岳飞抗金事。大意是说,相州汤阴岳飞(字鹏举),熟读兵书,义勇盖世。他目睹金兵南侵,百姓涂炭,十分痛心,志图恢复,蒙宗泽举荐,留守东京,厉兵秣马,欲渡河一战。不料,奸臣黄潜善进谗言,将岳飞贬为河北招抚使张所麾下旗牌,留守之事令主降派官吏杜充接管。消息传来,刚刚招抚的抗金队伍,纷纷四散。金四太子兀术奉命同兄长粘没喝、丞相斡离不两次率兵南下,直攻汴京,掠钦、徽二帝,康王赵构南迁为帝。然缘岳飞留守东京,威名久著,故南犯受阻,忧心忡忡,闻知岳飞被贬,改由杜充接任,大为欣喜,遂奉旨统兵南下,攻打汴京。曾任御史的张所,于“靖康之变”中,单骑突围,刺血作书,力图恢复,在河北募兵十七万,以方圆八百里牛头山为根据地,严防金兵南侵,被授予河北路招抚使。闻知英雄岳飞有此遭际,为之愤惋。岳飞前来,因志趣投洽,英雄相惜,遂待为上宾。

  新任东京留守杜充,不通文墨,贪婪无比,投机钻营成性,闻敌至而丧胆。金兀术兵临城下,他仓皇捧印信投降。康王移驾扬州,奸臣汪伯彦、黄潜善分别任左、右丞相。二人狼狈为奸,卖官鬻爵,贿赂公卿,排除异己,谗害忠良。李纲、赵鼎等忠臣纷纷遭贬谪,远窜外地。金兵将南下,汪伯彦带家眷、携珠宝私自逃回故里。黄潜善欲以康王为降金筹码,偕其出逃。中途,宫女刘翠华与张娘娘被难民挤散。翠华之父操舟江上,将二人接至六合家中。梁山好汉浑江龙李俊,平方腊后流落太湖,与费保等订盟聚义,后以打鱼为业。赵构、黄潜善等人为金兵追击,由扬州一路逃至太湖,为李俊等所救。金兵来至湖畔,寻船渡湖,船驶至湖中心,李俊令童威兄弟诸好汉将船踏翻,淹死许多追兵。黄潜善妻严氏,因看不惯丈夫恶行,遂于白云山结茅而居,终日焚修。赵构、黄潜善由梁山英雄燕青接应,由杭入海,逃至明州(今浙江宁波)白云山,为严氏收留。黄潜善以打探消息为由,潜往金营,欲献赵构以谋取富贵。严氏窥出端倪,搭救赵构出逃而自刎身死。黄潜善带金兵来搜,已人去楼空,以虚报信息为金兀术杀死。张所得知此信,即与岳飞商议,遣将军牛皋为先锋前往救驾,岳飞后行,救赵构于危难之中。

  岳飞之子岳云,在故乡居住,胸有大志,读书习武,得九天玄女之助,令沧海君授以神槌一对,重一百六十斤,习艺三昼夜,武艺精通,俟机助父亲成就功业。张娘娘同翠华逃至汤阴,投奔岳夫人母子。牛皋催促粮草,路经汤阴,去岳府拜望,因夜深相貌不辨,遭岳云追杀,并无意间透露聚集牛头山之事。岳云拜别母亲,往牛头山寻父。至山西蒲城解梁地界,访知牛头山所在。此时,杜充降金后被任命为总管,奉命往牛头山捉拿宋帝,与岳云邂逅,遭重创,落荒而逃。巩令公之后巩韬与其妹巩金定,闻听皇上被围,领兵前往解救。路遇岳云,慕将门英名,巩韬将妹妹许与云为妻。至此,岳云始知牛头山有三:一在金陵,一在解梁,而宋帝被困之牛头山,乃在湖广、江西交界之处,遂令巩金定往汤阴,己则奔湖广而去。

  岳云至牛头山下,挥动铁槌,杀进敌营,为牛皋接应上山。岳飞因儿子不听召唤,私自离家,欲以军法处置。众将央求,不允,直至赵构亲自出面讲情,始将岳云释放。未几,赵构便封这一十余岁之少年为忠勇大将军、五营都统制,挂先锋印破敌。时隔不久,赵构效汉高祖故事,登坛拜岳飞为帅,誓师祭旗,不日与金兵开战。届时,岳飞身先士卒,挥枪杀入敌营,连灭金两员大将。加之岳云助战,金兀术败逃。金兵无计可施,乃前往汤阴,将岳夫人、张娘娘擒获,恰巩金定赶至,杀败金兵,将二人救出,护送往临安。赵构至临安重登大位,论功行赏,岳氏举家得以团圆。

  《牛头山》一剧之人物,如岳飞、牛皋、王贵、岳云、张所、宗泽、李纲、赵鼎,反派人物杜充、黄潜善、汪伯彦以及金兀术、斡离不等,皆见于史书所载。本剧在史实的基础上加以虚构创作而成。抗金名将岳飞,乃是一传奇人物。《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忠厚家庭。他的父亲岳和,常常节食以接济那些饥肠辘辘者。有的村民耕田时挤占了他的土地,他索性相让,毫不计较。赊欠了他的钱财,也不追着对方要求偿还。据说,岳飞生时,有只像鸿鹄的大鸟飞来屋上鸣叫,因以取名。生未满月,黄河在内黄决口,大水骤至,其母姚氏抱起岳飞坐于瓮中以避洪峰。结果,被冲至岸边,躲过一劫,人们都很惊奇。此事为清初的《说岳全传》采入,而本剧并未涉及。由于岳飞自幼有着良好的教养,所以他十分注意品德、气节的涵养,学习刻苦,敦厚寡言,然上进心强,喜读史书与兵法,并习学武艺,尊师重道。他曾跟从周同等学射箭,由于虚心好学,周同将自己的本领全部传授给他。后周同病逝,岳飞初一、十五设祭于家。岳和看到后大加赞赏,对儿子说:“你身为时用,能为国殉身、为义捐躯吗?”岳飞听了这话,很受激励。他后来之所以出入沙场,屡立战功,淡泊名位,赤心报国,是与严格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

  李玉采岳飞事迹入剧,与他对岳飞人格的追慕与景仰是息息相关的。岳飞于宋宣和四年(1122)应召入真定宣抚使刘韐帐下当兵,时立战功。康王赵构来相州(今河南安阳),岳飞由于刘浩的引见得以晋谒,又跟从刘浩解东京之围,与敌相持于滑县之南。他曾带领百余骑兵在河上训练,敌人突至,岳飞很淡定地对士兵说:

  “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宋史·岳飞传》)说着,便率先骑马冲入敌阵。敌兵有一位猛将气势甚盛,挥刀前来,岳飞将其杀死,敌人锐气顿减,大败而逃。岳飞得升秉义郎,隶属东京留守宗泽管辖。在开德、曹州之战中,皆立有战功。宗泽对他称道不已,说:“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宋史·岳飞传》)遂教其排阵之法。

  康王即位,岳飞上书言事,弹劾黄潜善、汪伯彦步步退却,无意抗敌,请求御驾亲征,恢复中原。结果,以越职言事而被削职。他投奔河北招讨使张所,受到礼遇,张以国士待之。后岳飞得任中军统领,陈抗金大计,大得张所器重,命他跟从王彦渡河迎敌。至新乡,金兵势力方张,彦不敢前,岳飞独自率领所部,与金兵交战,夺其大旗而舞,这大大鼓舞了士兵战斗意志,遂攻下新乡城。次日,与侯北川交战,他身上负伤十余处,仍坚持与敌搏斗,麾下兵士皆殊死奋战,将敌方击败。岳飞又转战太行,擒金将拓跋耶乌。居数日,再遭遇金兵,飞单骑而入,挥动丈八铁枪,将黑风大王刺死,敌军溃败。后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宗泽卒,杜充代之。战胙城、战黑龙潭以及在汜水关、竹芦渡,皆大捷。宋建炎三年(1129),数股敌兵汇聚,达五十万众,迫近南薰门,众人大惊,不敢开战,岳飞又挺身而出,说道:“我为你们破敌!”边说边飞身上马,左持弓,右挥枪,冲入敌阵。金兵大乱,纷纷溃散。杜充惧敌,想退守建康(今江苏南京),岳飞劝阻道:“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宋史·岳飞传》)杜充拒不接受,不久便降金。金人攻常州,岳飞四战皆捷。金兀术欲避往建康,飞预先设埋伏于牛头山,待金兵至,令百名将士于夜间穿黑衣混入敌营,使敌自相攻击。兀术转入黄龙湾,岳飞以三百骑兵、两千步兵冲杀,使敌军节节溃败,不得不退至淮西。岳飞战功卓著,威名远播,令敌闻风丧胆,或图其像以供奉之,或称其为岳爷爷,的确是大壮军威。

  岳飞为人低调,从不居功自傲,对亲人要求甚严。如小将岳云,乃岳飞养子,视同己出。年十二,跟从张宪参战。岳飞征战,他也每每相从,数立奇功。每次战斗,岳云手握兩铁椎,重八十斤,煞是威武。攻打随州,他第一个登上城楼。攻打邓州、襄汉,论功为第一,但岳飞却隐而不报。隔了一年,由于负责将士升赏官吏的竭力申辩,岳云才得任武翼郎。岳飞抑子功不报,连大将张俊都看不下去,说:“岳侯避宠荣,廉则廉矣,未得为公也!”(《宋史·岳云传》)遂上奏,欲超常赏擢岳云,岳飞力辞不受。

  

  牛头山岳飞抗金故垒

  朝廷降特旨,令云连升三级。岳飞又推辞道:“士卒冒矢石,立奇功,始沾一级。男云遽躐崇资,何以服众?”(《宋史·岳云传》)又予拒绝。在颖昌大战中,岳云数十次冲入敌阵,负伤百余处,铠甲都被鲜血染成了红色,以功迁忠州防御使,岳飞再辞之。岳云身亡时,年仅二十三岁。在儿子升擢问题上,岳飞是如此严苛,实非常人所能及,难怪他在军中享有那么高的威望。

  由上述可知,本剧所写主干情节本之于史实,细节则出自于虚构。如牛头山,剧中称有三处,查有关地志,有两处与古籍所载相合。一为江苏江宁县南之牛头山(又作牛首山)。据《元和郡县志》,山在县南四十里。山有二峰,东、西相对,名曰“双阙”,旧称“天阙”。岳飞设伏击败金兀术,即是此地。笔者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访胜于此,岳飞当年所建抗敌工事,仍隐然可见,叹为奇迹。剧作所称另一牛头山,在湖广、江西交界处,当在湖北大冶西南。此山跨阳新县界,距江西较近。至于蒲城解梁之牛头山,则未见记载。陕西褒城县西,有牛头山。《太平寰宇记》谓,此山山形如牛头。云霞如笠即雨,故又称戴笠山。而非剧中所称蒲州解梁,稍有出入。

  明熊大木所撰《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称《岳武穆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岳武穆王精忠传》等),已具备斡离不死、李纲抗金、岳飞为宗泽所器重、岳飞投奔张所受到礼遇、建康失守、高宗弃杭州奔明州、岳飞解常州之围、牛头山设伏降金兵、金兀术兵败向韩世忠乞怜(剧中改作向岳飞乞怜)等情节,本剧大多吸收,仅作部分调整。而秦桧当国,陷害岳飞事,则未涉及。后出之《说岳全传》,与本剧情节则多不相同。本剧所叙岳云擅自离开家乡而投军,岳飞勃然大怒欲斩之,此情节似来自纪振伦等所撰小说《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此书叙及杨宗保于木阁寨私自招亲,其父杨六郎欲斩之之事,情节结构与之多所相同。而上述《麒麟阁》罗艺欲斩子、众将及其妻纷纷求情之情节,也来源于此。本剧中李俊、燕青诸人事,又当与明末陈忱《水浒后传》之情节有些关联。如高宗被围、李俊救驾、燕青护驾返临安等事,剧中也大致涉及。《水浒后传》有清康熙甲辰(三年,1664)刊本,说明本剧当作于康熙三年之后。此推测,或距事实不远。

  《千忠戮》一剧,又作《千钟禄》、《千忠禄》、《千忠会》、《琉璃塔》等名目,学者认为,《千忠戮》当是本名,因慑于政治高压,故剧名一改再改。本作分上、下卷,凡二十五齣,前三齣缺。剧叙明初史事。皇太孙朱允炆即帝位后,采纳近臣齐泰、黄子澄建议,有意削夺周、齐、代、岷等王权力,燕王朱棣深感不安,乃起兵征讨。途中,御妹庆成公主奉太后懿旨,劝其罢兵,以免骨肉相残,伤及天伦。朱棣不允,挥师渡江,攻打京师九门,杀入城中,家家逃避,祸及百姓。仓促间,皇后马氏投火身亡。建文帝来至奉先殿哭诉于先灵,后落发为僧,与翰林程济一起,从地下暗沟出逃,往吴江村史仲彬家暂住。未几,燕王登基,改元永乐,将齐泰、黄子澄等全家抄没,严刑拷打后斩首,并株连九族。御史景清因入朝行刺,被剥皮楦草。又召方孝孺起草登基文告,方孝孺穿孝服麻衣来见,拒不应命,被当场杀死,且屠戮十族。

  朱棣闻知允炆出逃,受谄臣陈瑛启发,派兵前往搜索,结果一无所获,怏怏而去。朱允炆、程济以师徒相称,由吴江村逃出,渐近贵州地界。至武岗州鹘摩山下,因饥饿难忍,程济前去寻找吃食,允炆行李为游方僧劫夺,又天降大雪,遂往古庙栖身。旧臣吴成学化名雪庵和尚,牛景先化名东湖樵,扮作一僧一道,为寻访朱允炆迤逦来此,也在古庙投宿,遂得以聚首。此时,朱棣采纳陈瑛建议,四处搜捕允炆,派朱武率人马往闽、浙,丘福率兵马去江西、两广,张玉则经湖广往贵州,直至云南、四川,分道访查,欲赶尽杀绝。朱允炆等见追兵来势凶猛,危在旦夕,便躲入古墓暂避。吴成学、牛景先则扮作建文帝与程济,作匆促逃跑状,张玉不辨真假,将二人捉拿。吴、牛自刎身亡,张玉令手下枭其首级入朝领功。

  程济府中乳母,因国变,受主人之托,偕程女回徽州拱秀乡居住,以母女相称。待程女长至十四岁,始告之真情,女痛哭不止。此女向日已许配苏州吴江县翰林侍读史仲彬之子为妻。庆成公主往齐云岩进香经此,需人役轿夫。地方排门摊派,发现程女,便密报歙县县令钱百清,派人捉拿。钱知县押解钦犯程女入京,与庆成公主銮驾邂逅于籐溪,女高声呼冤。公主问知就里,代为遮饰,斥责知县屈陷无辜以邀功请赏,将女带回府中。知县无可奈何。

  史仲彬闻知吴、牛替死,程济陪帝远遁,便扮作乞丐,沿途寻访二人下落。路经鹤庆山,为强人劫夺殴打,恰猛虎出现,将强盗衔走,仲彬也晕倒于地。此时,程济下山寻取吃食,发现仲彬,遂同往山上茅庵与允炆相会。后朱棣知张玉所捕获乃别人假冒,焦灼不安。工部尚书严震直,因曾出使安南,熟悉云南一带地理,故被派来追捕建文帝君臣。恰程济送仲彬返乡,允炆为严震直所擒,打入囚车,连夜押解入京。程济闻知,不顾危险,尾随赶来,面责严震直背义忘恩、反颜事敌,又痛哭于建文囚车前,伤心欲绝。负责押解的众将士见状无不动容,不顾阻拦,纷纷四散而去。严震直也自觉羞愧,自刎身死。程济打坏囚车,朱允炆得救。

  新任兵部尚书陈瑛,假公济私,为所欲为,时进谗言,陷害忠良,诬史仲彬杀死严震直,放走建文帝。仲彬夫妇及儿子史晟被捕入京,严刑拷打,问成死罪,押往刑场处决。幸庆成公主出面相救,死刑得免,改发配充军。史妻文氏,没入庆成公主府中服役,见到程女,婆、媳得以相认。

  朱棣巡视边关,令荣国公张玉为先锋,统兵三万,至榆木川扎营稍憩。棣身感疲倦,隐几而眠,梦见其父朱元璋以及大臣方孝孺先后前来,当面斥责其骨肉相残,无情无义,众冤魂也纷纷前来索命。棣惊吓身死。至宣宗瞻基登基,始下赦书,程济、史仲彬等人俱得赦免。允炆回朝,经多人辨认,始为新帝确认,被请入后宫,叙叔侄之礼。此后,安享宫中。陈瑛作恶多端,全家被处死。史仲彬官复原职,儿子史晟与程氏完婚。

  本剧所叙,大致本之于史实。燕王朱棣自幼习兵,智勇兼具,富有谋略,屡经战阵,威名大震。明太祖朱元璋病危,因太子朱标已死,按照宗法制度,留遗嘱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并称,一旦身死,诸王在封国举行祭奠,不得来京哭吊。朱棣前来奔丧,将要至淮安,朝廷令其回归封国,这使他很不高兴。此后,诸藩王多拥兵自重,行不法之事。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等,多以叔父之尊,瞧不起允炆这位新帝,且无视国法,擅作威福,先后以罪废国。这令燕王深感不安。因大臣齐泰、黄子澄曾提议削夺藩王,为建文帝所采纳,便以清君侧为名兴兵南下,自率兵攻破金川门,夺取皇位。建文帝见朝中文武投降者居多,左、右仅剩数人而已,感到绝望,便将诸后妃关在内宫,纵火焚之,自己则改换衣装出逃。朱棣令方孝孺草诏告知天下,不从,便灭门十族。许多宫人、女官、内侍,大都被杀。凡为建文帝所不喜者,却得以保留。

  《明史》载,宫中火起,建文帝下落不明。还记载,有人说建文帝是从地道逃出深宫的。云南、四川、贵州一带,均有朱允炆为僧后往来之踪迹。胡濙、郑和等人曾奉旨追逃,均未果。如此看来,建文帝究竟是死于宫中,还是出走云、贵,竟成了千古之谜。本剧所采用的是后一种说法。

  剧中所叙建文帝寄居史仲彬家之事,也有案可稽。清初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一七《建文逊国》记载,明建文四年(1402)六月,朱允炆失国,仓皇出走,辗转至吴江黄溪史彬(剧中作“史仲彬”)家。史彬将其安置在院中西边的清远轩,允炆将其改作水月观。过了三天,诸臣来史家相会。朱棣即位后,将在编在位而逃走的463名官吏,俱削职。不久,吴江县丞巩德(剧中作“巩化龙”,以丑扮)前来搜索,一无所得而去。次日,朱允炆与两僧、一道出逃。前后凡三日住史彬家。出逃前,为帝落发者乃翰林编修程济。当时愿随允炆逃亡的,有监察御史叶希贤等五六十人。因考虑路途不便,仅留两、三人随行。危难之际应声而至者,其中有中书舍人郭节,时称雪庵,即雪和尚,乃剧中吴成学的原型。成学,史无其人。御史牛景先,号东湖樵夫,又称东湖主人。剧中“庙遇”齣叙及其人。

  明永乐四年(1406),朱允炆曾建茅庵于白龙山暂住。此庵曾遭火灾,程济设法为之修缮。八年(1410),工部尚书严震(剧中作“严震直”)出使安南,访建文帝踪迹,忽相遇于云南道中,相对而泣。允炆问:“你怎么处置我?”严答:“你走吧,我自有办法!”允炆离去,严自缢于驿站内。其间,允炆因患痢疾,形容枯槁,史彬、郭节等曾前往探视,各有礼物相赠。剧中“虎救”、“搜山”、“打车”诸齣内容,由史籍所载而敷衍生发。程济,《明史》有传,该传曾采传闻道:“帝亦为僧出亡,济从之。”(《明史·牛景先传》)

  陈瑛其人,建文时曾因与诸藩王勾结,被贬谪广西。朱棣即位,首先起用他。因前有过节,故他对建文帝及其周围大臣怨恨甚深,几次进谗言加害。史书称其性贪残,人多怨者。剧中所述,与史书表述相合。

  可见,该剧的主要情节、人物,大都能在史籍中寻得踪迹。作家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其中的《代死》、《搜山》、《打车》等齣,为人们所称道。而《庙遇》、《搜山》、《打车》、《草诏》、《奏朝》、《八阳》、《双忠》、《归国》等齣,为后世所常演。京剧《搜山打车》(又名《千忠戮》),即据此而改编。

  其他如,《昊天塔》叙杨家将故事,杨业(又作杨继业)以及其子六郎延朗(延昭)史有其人。《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以及乾隆间所刊《保德州志》等,大都载有其事迹。元末朱凯有《昊天塔孟良盗骨殖》杂剧,明代小说《北宋志传》、《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等,均演述其事。本剧大致据小说及元人杂剧敷衍而成。《七国传》虽说本之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但是明人《孙庞斗智演义》(又名《前七国孙庞演义》)小说以及元末佚名杂剧《庞涓夜走马陵道》等,显然对该剧的故事情节有直接影响。《连城璧》(已残),是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东周列国志》中部分情节而创作。但元人高文秀《保成公径赴渑池会》等剧作,也当对《连城璧》之情节结撰施以影响。

  《两须眉》剧中所叙黄禹金、邓氏夫妇事,采自史书及地方文献,实乃叙晚明六安黄鼎及妻邓氏反抗农民起义军等事实。不过,剧作对现实中内容作了较大改动,如黄鼎初为马士英走狗,后则降清,剧未叙及。清尹继善《(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五二谓:“大兵南下,鼎归诚,镇安《七国传》有一定渊源关系。至于《连城璧》,川剧有同名剧作,京剧有《渑池会》、《完璧归赵》、《廉颇负荆》(即《将相和》),河北梆子也有《廉颇负荆》,秦腔有《和氏璧》,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李玉剧作的影响。庆。平定池阳水贼,各营流散妇女以千计,悉遣令还家。总督马国柱题留参决机务,剿张福寰,鼎功居多。”可知其生平大概。

  黄鼎,《(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五二、《(同治)六安州志》卷二七、《(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二三三、《(民国)怀宁县志》卷一四等,俱载其事迹。大意是说,明末黄鼎以秀才投军,由黄州通判改升河南总兵。清兵南下,投降洪承畴,为清廷走狗。官至提督。其妻邓氏独不降,拥兵数万,屯聚濠、泗一带山谷中,对抗清兵。总兵马国柱命其子招降,不从,又亲自前往。邓氏率众出见,将兵饷、簿籍交付后,又骑马遁迹山中。二人均曾追杀农民起义军,但一降清、一未降。李玉在剧作中对黄氏夫妇极力吹捧,而对农民军又如此仇视,自然反映出他严重的历史局限。但将变节分子美化为爱国英雄,又似因身处乱世、消息不畅所致。以李玉之气节追求而论,当不致如此。

  以上剧目,有的至今仍尚演出。如京剧《洪羊洞》,即是由《昊天塔》改编而来。京剧中的《马陵道》、《孙膑装疯》以及秦腔的《孙庞斗智》、河南梆子的《骂庞涓》,又与

  李玉的剧作,内容十分丰富,除以当代实事、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剧作外,还有些作品涉及家庭伦常、人伦道德等生活层面的内容。《万里圆》即是其中之一。

  《万里圆》一剧,叙清初盛传于江南的黄孝子寻亲之事。本剧分上、下两卷,上卷为第一至十四齣,下卷乃第十五至二十七齣,凡二十七齣。其中第十八齣至二十齣已佚,仅存二十四齣。

  

  黄向坚《黄孝子寻亲纪程》书影

  本剧大意说,明末书生黄孔昭(字含美)乃宦门之后,居苏州金阊门内,娶妻朱氏,生子向坚,潜心为孝。娶妇颇贤,一孙尚幼。孔昭举人及第,新授云南大姚县令之职,遂偕妻及孤侄向严同往任所。儿、媳送至吴江,始别。未几,京师为起义军攻破,福王朱由崧即位于南京,年号弘光。任命史可法为淮抚,视师江、淮。然而,此时之小王朝,将骄卒悍,贪图享乐,朝中权臣作祟,交相蒙蔽,文恬武嬉,无意恢复。史可法欲上殿面君,献防御之策,靖南侯黄得功,拟进京求粮,二人邂逅于途中。入京后,弘光帝耽于宴乐,一味敷衍,拒绝相见。又求于权臣马士英,马据拥戴之功,傲慢无礼,一味推诿,虽掌钱粮出入,却拒拨军饷。时清兵南下,已渡过黄河,史、黄只得回归本职,加意防护。在云南,元谋县土司吾必奎起兵作乱,黔国公沐天波调遣临安土司沙定州率兵镇压。沙定州又叛乱,杀入沐府,女眷多投井身亡,天波偕二子逃亡永昌。沙乱方定,川兵又来掠夺。大姚县惨遭屠戮。黄孔昭赴省辞官,欲回故里。

  几年后,值时乱年荒,加之新朝地方官清查前朝官员,黄氏家产几遭籍没。黄向坚(字端木)与父母阔别九载,担心双亲安危,欲辞别妻子,并写下遗书及家中薄产清单,前往寻访。同宗黄承祐(字上枝)、门婿殷尊来(字佐臣)赶来送行,再三劝阻,然向坚思父母情切,执意不从,遂于腊月初一孤身登程。黄孔昭由大姚回返,流落白盐井,衣食不继,靠其侄向严砍柴变卖以谋生计。一川兵由南京流浪至此,细说清兵攻打江南、洗劫苏州之情状,黄孔昭思念家乡亲人,忧心如焚。黄向坚一路跋涉,由杭州至严、衢诸州,出玉山,下广信,过贵溪、弋阳,时遇盗贼劫掠,野兽伤人,“佳山佳水,尽成苦况”(第十一齣)。至除夕,始达许湾投宿,从过客口中得知,前途更为险恶。乱兵滥杀无辜,关津盘查甚严。然为寻父母,他稍作休憩又登程。路经抚州状元岭,天降大雪,甚是寒冷,又遇强盗贾老虎抢劫,剥去衣物,仍强忍饥寒,冒雪前行,跌而晕倒,为山寺僧人所救,赠以衣物盘缠,又前行。由湘乡渡江而西,上宝庆府,至武岗州,过王陵溪,出洪江关,上桃子岩、大龙壁,抵水流湍急之三溪,过独木桥,为浪打而落水,被船家救起,知其为孝子,便送他渡过此溪。黄孔昭寄居盐井,幸有当年秋闱所取士王用宾(字殿飏)等时加接济,勉强度日。黄向坚一路奔波,与滇南大将军兵马相遇,疑其为奸细而被绑。后来,将军得知其为孝子,特开批条放行,令其往大姚寻父。至关索岭,去庙中小睡,恰有官员前来祈雨,不容闲人入庙,遭训斥。说来也巧,祈雨之众官吏多与其父相识,怜为孝子,赠白银二十两等,令向坚往盐井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