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简答题汇总,必须收藏!

  眼瞅着教资笔试就要开始了,可很多伙伴被科目二难住了,为啥?

  时间紧,任务多,尤其是简答题呀,实在不知道从何背起!

  确实,简答题历来是饱受争议的题型。因为它可以说是最简单的题目,只要背过就能得分,不用自己发散,但恰恰因为这,它也被认为最难的题目,因为不会就真的不会了,自己编着实有点困难。具体来说,简答题的困难之处体现在:

  ① 出题范围实在广

  整本教材,角角落落,都是它的可考点。梳理一下,要想做好万全之准备,科二大概需要背诵八九十个考点。知识点不同于科目一,涉及到大量的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学者、理论、著作,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抓大放小”,即抓住高分值题目和知识点来复习。

  ② 考查类型偏难

  把简答题分为三大类:是什么类、为什么类、怎么办类

  最容易回答—怎么办类。即使不会,也能凭借相关经验蒙,意思相近,就能得分。第二容易—为什么类。找理由还是擅长的,老规矩,记不住就答相关。最难回答—是什么类。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没记住就无从下手,考查“硬实力”。而14年-19年真题显示,是什么类考查最多,占比83%。所以,简答真的是要踏踏实实进行背诵和记忆哦,不背是万万不行的。

  ③ 考点难预料

  这对企图“裸奔过线”的同志们是个重重打击,简答题押题命中概率也是极小的呢!而且近两年来简答题考点比较细化,你以为的单选考点,也可能会作为简答来考查。

  小提示:本文中涉及大量的背诵干货内容,如果不方便保存,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来领取你需要的电子版资料,包括必背简答题、背诵口诀、万用答题模板等等,需要的朋友自取~知乎营销平台

  下面分小学、中学来说,一定要认真背哦!

  1、各种研究方式方法的实施步骤

  (1)查找文献资料;

  (2)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3)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4)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5)撰写研究报告。

  2、简述行动研究的特征

  (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教学与研究合一;

  (4)研究的循环性。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4、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遗传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可能性;

  (2)遗传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5、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

  6、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8、影响学制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经济)

  (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政治)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人口)

  (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学生)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本国历史+外国经验)

  9、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10、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11、 教师的成长历程

  (1)关注生存;

  (2)关注情境;

  (3)关注学生。

  12、教师职业成长的途径

  (1)职前师范教育;

  (2)职后:加强理论学习;学习他人经验;参与行动研究;反思自教学经验。

  13、师德为先的基本内容

  (1)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2)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3)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4、能力为重的基本内容

  (1)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2)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3)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15、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基本内容

  (1)职业理解与认识;

  (2)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4)个人修养与行为。

  16、简述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内容

  (1)教育教学设计;

  (2)组织与实施;

  (3)激励与评价;

  (4)沟通与合作;

  (5)反思与发展。

  17、制约课程的因素

  (1)社会需求;

  (2)学科知识水平;

  (3)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

  18、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内容

  (1)信息技术教育;

  (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3)劳动技术教育;

  (4)研究性学习。

  19、 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20、影响遗忘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

  21、提高记忆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遗忘。

  2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2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高强度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

  (2)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学习效果最好;

  (3)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任务难度越低,最佳动机水平越高;

  (4)动机水平和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形关系。

  24、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1)成败经验;

  (2)对他人的观察;

  (3)言语劝说;

  (4)情绪和生理状态。

  25、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

  (2)学生归因信念的训练;

  (3)学生自我效能的增强;

  (4)学生学习中自我价值的维护;

  (5)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支持;

  (6)学生成就目标的引导。

  26、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表达明确的期望;

  (2)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

  (3)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4)有效运用表扬。

  27、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措施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材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8、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

  (3)认知策略的学习;

  (4)动作技能的学习。

  29、简述程序教学的步骤

  (1)小步子教学;

  (2)自定步调,循序渐进;

  (3)老师给与积极反馈;

  (4)降低错误率。

  3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3)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教学观:强调情境式学习、合作学习。

  31、有效概括的方法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使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32、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1)准确讲解与示范;

  (2)合理安排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3、影响态度与品德的条件

  (1)外部条件

  ① 家庭教养方式 ② 社会风气 ③ 同班群体

  (2)内部条件

  ① 认识失调 ② 态度定式 ③ 道德认知

  34、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自我中心阶段;

  (2)权威阶段;

  (3)可逆阶段;

  (4)公正阶段。

  35、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36、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37、长善救失原则的贯彻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38、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9、简述说服教育法的贯彻要求

  (1)明确目的;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40、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41、班集体的四个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

  (3)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

  (4)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42、家校联系的基本要求

  (1)目标一致;

  (2)地位平等;

  (3)方法多样。

  43、课外活动的特点

  (1)自愿性——选择的权利;

  (2)灵活性——内容、形式上的灵活;

  (3)实践性——学生动手操作;

  (4)自主性——学生是主体。

  44、班级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全面管理原则;

  (3)自主参与原则;

  (4)教管结合原则;

  (5)全员激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

  45、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的策略

  (1)教师和学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

  (2)内容少而精,多正面引导;

  (3)及时制定、引导与调整课堂规则。

  46、上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47、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8、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流出思考的空间;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49、简述教师起主导作用原

  (1)学生各个方面不成熟,需要教师的指导;

  (2)教师代表社会向学生提出要求,影响教学内容、方法、目的;

  (3)教师专业知识丰富。

  50、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恰当而精心的组织教学过程;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建立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1、原始社会教育有哪些特征?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生活

  (3)没有老师和学生;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

  (4)没有阶级性

  (5)没有形成独立的教育形态

  口诀:两生三没

  2、古代教育有哪些特征?

  (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口诀:阶道专刻象

  3、近代教育的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口诀:公义世法

  4、现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

  5、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口诀:段容摸狗(结构)肚(速度)

  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口诀:两权一目的

  7、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口诀:宣(选)传融创

  8、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口诀:三有教师控

  9、学校教育影响人的发展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口诀:速时开饭(规范)

  10、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1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是方向,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2)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智育是核心,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其它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

  (3)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4)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德能力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普通学校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人的素质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他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但我们强调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但并不是主张平均发展。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把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是学生既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展其所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12、影响学制的因素有哪些?

  (1)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3)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13、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15、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6、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包括:

  (1)社会需求

  (2)学科知识水平

  (3)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

  (4)课程理论

  17、简述知识中心课程论的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

  (1)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教学

  (2)按照知识逻辑体系进行编排

  (3)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

  18、简述学习者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1)以学生为中心

  (2)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进行编排

  (3)强调学生的经验、兴趣、需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19、简述泰勒的目标原理

  泰勒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问题:

  (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

  (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0、简述课程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1)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3)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教科书是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在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21、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22、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本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注意:最好都要记下来,记不下来可以只记每一小点的第一句话)

  23、简述新课改强调的综合实践课的内容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24、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5、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6、简述备课的要求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写好三个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27、简述上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组织严密

  (6)气氛热烈

  28、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认识的简捷性

  (5)有指导的认识

  29、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30、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心理准备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效果

  31、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知识的掌握,要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倾向。

  32、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1)教师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33、简述直观性原则贯彻的要求

  (1) 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和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4、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定义: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要求:

  (1)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35、如何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36、简述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

  (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3)讲究语言艺术。

  37、简述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3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

  (1)不利于因材施教;

  (1)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39、简述品德的形成过程

  (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40、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41、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① 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

  ② 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

  ③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 品德结构更加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 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42、德育内容包括哪些?

  (1)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

  (2)思想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3)道德教育。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功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4)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知道。

  43、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44、如何贯彻疏导性的德育原则

  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5、如何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的进行。

  46、如何贯彻长善救失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贯彻这一原则应遵循以下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47、中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6)班主作工作

  48、简述说服教育法的贯彻要求

  说服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这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运用说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49、简述榜样法的贯彻要求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师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运用榜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50、如何运用情感陶冶法进行德育?

  (1)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教育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同时注意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3)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

  51、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教室内布置的简朴等;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集中注意听讲,如数学方法要新颖、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组织要生动有趣、教学内容要丰富且逻辑性强等。

  ② 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 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② 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③ 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④ 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3)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5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1)学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2)学习程度

  (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4)识记者的态度

  53、短时记忆的特点有哪些?

  (1)时间很短,短时记忆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一般是30秒左右

  (2)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平均值为7

  (3)意识清晰,短时记忆是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体正在操作、使用的记忆,主体有清晰的意识

  (4)操作性强

  (5)易受干扰

  54、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记忆规律?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55、如何通过复习防止遗忘?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6、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1)言语信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智慧技能,是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3)认知策略,支配着学习者在对付环境时其自身的行为,即“内在的”的东西。

  (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57、简述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

  58、简述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的条件

  (1)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

  (2)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59、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

  (1)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

  (3)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教学观: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60、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它们排列成一个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层次。

  61、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

  最佳学习动机与任务难度有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所以中等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62、什么叫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一个总是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63、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训练归因。

  64、如何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

  (1)表达明确的期望

  (2)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

  (3)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4)有效的运用表扬

  65、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将63、64结合作答,即内在外在都要答

  66、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年龄特征

  (6)智力水平

  67、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68、如何让学会有效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69、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方法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7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5)情绪状态;

  (6)已有的知识经验。

  71、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72、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73、简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这一阶段儿童认知上获得了两大成就:一是,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另一个是,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①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②儿思维具有不可逆性;③泛灵论;④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此时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为:①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②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③去自我中心;④具体逻辑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上)这个时期的儿童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相信演绎得到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74、简述“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提出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些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75、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 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应着 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76、简述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1)情绪情感更加丰富

  (2)情绪的强烈性

  (3)情绪不够稳定

  (4)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

  (5)情绪两极性明显

  (6)情感的开放性与掩饰性相交织

  (7)逆反性

  77、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措施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78、简述良好性格的培养措施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79、简述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它是帮助当事人将情绪困扰理性化,从而达到辅导目标的 一种心理辅导法,由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创立。

  其主要观点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 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辅导老师可以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方法,来改变学生的非理性的信念,从而恢复和建立理性的思考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80. 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道德阶段(2 ~ 5 岁)

  (2)权威阶段(5 ~ 8 岁)

  (3)可逆性阶段(9 ~ 11 岁)

  (4)公正阶段(11 岁以后)

  8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婴儿期(0 ~ 1.5 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 ~ 3 岁):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 ~ 6、7 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 6 ~ 12 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 ~ 18 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 ~ 30 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30 ~ 60 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60 岁以后):完善感对绝望。

  82、简述具有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人的认知特点

  (1)他们对事物的直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他们的态度与自我知觉更加容易受周围其他人,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3)他们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语言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4)他们的社会敏感性强,善于社交。

  83、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1)自我意识增强;

  (2)性成熟带来性意识的萌发;

  (3)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85、简述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健全的组织结构;

  (3)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

  (4)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86、班集体的培养方法

  (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87、简述班主任工作内容(2020下中学真题)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比如优秀生的教育工作和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4)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操行评定

  (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88、 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89、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

  (2)集体促成的纪律。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3)任务促成的纪律。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 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4)自我促成的纪律。简单说就是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 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90、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做好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91、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哪些?

  (1)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

  (2)言语表达能力;

  (3)组织教学的能力;

  (4)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

  (5)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

  (6)教育机智。

  92、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93、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94、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95、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1)学校层面

  ① 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创设良好的学校人际环境,减少教师的压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人际环境,是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② 树立教师心理教育观念,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

  ③ 健全教师心理健康的校内保障系统。

  (2)社会层面

  ① 加大宣传和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② 重塑教师职业形象,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的进程;

  ③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3)从教师个人层面看

  ① 培养正确的压力观;

  ② 改善自我观念;

  ③ 正确应对挫折和压力;

  ④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内在对话;

  ⑤采取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学会休闲。

  以上就是今日分享啦,大家一定要加油哦~~~

  最后,小7发现很多备考教师资格证的小伙伴,手上或多或少有一些资料,但资料并非越多越好,要少而精,不要大而全,否则和看教材就没有区别了。相信看完上边的分析,大家也深有感触,因此小7建议小伙伴们参考以下复习顺序选用资料,使备考事半功倍:

  1、初始期:学霸笔记重要知识(科一+科二),过一遍常考知识点

  2、强化期:专业讲师课件+作文素材,强化重要得分项

  3、进阶期:做几套模拟题,寻找薄弱环节,补短板

  这些资料不用费心寻找,我已经给大家一次性打包好了,点击下方链接就能领取知乎营销平台

  “一起考教师”不仅志在为您的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提供最靠谱的产品和服务,也愿为您其他方面的困惑提供最真诚的建议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