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童话作文十篇

  小学生童话作文篇1

  【关键词】小学;低段;童话创作;教学;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童话作品占有较大的比例。童话作品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生动的场景、形象的人物对于小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可以为小学生创造出一个较为神奇的世界。在童话作品面前,小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小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想象力得到开发。小学低段语文童话创作教学对于小学生人格的发展,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现在的小学语文童话创作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小学生的童话创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利影响。笔者选择小学低段语文童话创作的教学探索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1 小学低段语文童话创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1.1 教学目标不尽明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地位得到提高。就小学语文童话创作教学的目的来看,主要是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想象能力,对小学生的审美水平进行规范与引导,让学生的人格在童话创作中不断健全。然而,在小学语文童话创作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没有认识到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主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许多教师利用童话作品让学生了解童话的基本内容,很少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分析,没有对其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更没有给小学生童话创作的机会。

  1.2 童话文体特征被忽略

  作为儿童十分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童话创作教学的目的就为了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但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种,而是将童话作品作为课文一样进行讲解,将童话创作看成日常的写作练习。这样错误的认识使得许多童话创作教学活动达不到教学目标。教师往往对童话作品上的字词进行讲解,将童话的整体美感破坏,使学生认识不到童话的美。

  1.3 缺乏有效的师生交流

  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较少,没有审美经验,因此,面对童话作品,很难自主理解童话真正的意义。在进行童话的创作之时,也很难用适当的文字将自己想象的东西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童话创作中的困难,并帮助其解决。但是,许多教师做不到这一点,无法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造成小学生童话创作能力的低下。

  2 小学低段语文童话创作的教学策略分析

  2.1 对童话形象进行扩展

  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童话形象进行创作。在拟人体童话当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利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事物以人格,使一切事物活起来。在小学语文课本当中,有许多这样的童话作品实例,比如说《小动物过冬》等等。在小学低段语文童话创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培养,肯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幻想是童话故事的一个特点,许多童话形象都是超自然的,可以创造奇迹的。利用童话创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创造出更多只属于自己的童话形象,培养小学生的创作能力。

  2.2 创设童话创作的合理情境

  童话创作学习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更是对童话作品的一种有效延伸。在童话创作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童话作品作为基础,为学生创设一种创作情景。情景的创设可以为学生思维的开放与激发起有促进作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另外,较好的情景创设可以使童话创作课堂氛围得到活跃,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比如说教师在为学生讲《小红帽》的故事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身处大森林的情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前提之下,感受原故事中童话人物的心情。教师可以从童话故事的一半进行中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故事写下去。这样的童话创作教学对于学生来讲是极具有吸引力的,既可以让学生欣赏童话故事,又可以让学生在真实且生动的情景中开展童话创作,有利于小学生童话创作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低段语文童话创作教学,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对小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提高的重要举措。低年级的小学语文童话创作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小这童话创作教学造成不利影响。笔者针对小学低段语文童话创作现状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以此来加强小学语文教师对于童话创作教学的正确认识,提高小学生的童话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山.浅谈童话教学[J].新教育,2009(04):58-59

  [2]张娟.游历在童话的花园里――《巨人的花园》教学谈[J].小学教学参考,2008(25):75

  小学生童话作文篇2

  (一)用“童话”教“童话”,低级倾向

  小学是我国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中处于重要阶段,是实现儿童从“生物人”过渡为“社会人”的关键时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现状与规律及童话对儿童心理成长的特殊价值来看,小学阶段是接受儿童文学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其道德标准与行为习惯最容易被外界因素所改变和塑造,可以说这是语文学科发挥其语文素养作用的最佳时期。语文教材收纳童话作品的本质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对教材中的童话作品内涵分析缺乏深度,教学内容与形式过于简单,多呈现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没有带领学生去体会与品位、推敲童话的语言美与情节美。

  (二)过分强调童话功能而对语文性质认识偏颇

  无论是基础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其课程本质都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将教材中的童话作品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工具,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也有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重要性,却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过于偏重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使语文童话教学达不到教学设计的目标。总的来说,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对语文童话教育功能认知的偏颇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过分强调工具性,在童话教学过程中偏重对字词的讲解,以及句子结构的分析,破坏了童话的整体美与意蕴美;二是过分注重人文性,过分追求童话对学生的道德训诫与思想教育的使命,偏颇地引导学生对童话进行“道理挖掘”,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无法掌握语文的基本技能。

  (三)童话教学泛阅读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虽然多数教师认识到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却在阅读教学中忽略了阅读方法、阅读能力、阅读目标,使得课堂阅读过于混乱、随意,缺乏目标性与有效性。尤其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与基本技能水平有限,混乱的阅读反而导致学生缺乏对文本的真正理解以及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从童话对儿童的特殊教育价值来看,童话是用儿童所乐见的方式表达对儿童教育的目的,并且阅读童话是小学童话教学的有效手段,其是为最终的语文素养及全面素质培养而服务的。但在有些童话教学中,教师对阅读功能的认知出现偏差,反而将童话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这导致童话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使得其与其他语文文本教学失去了区别。

  (四)童话教学的表演形式化倾向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童话故事表演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童话表演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与表演欲,使他们以童话角色融入到童话故事中,获得真正的心理体会和感悟,进而提升学习热情与自觉性。童话表演是情境教学的一种形式,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童话的内涵。在实际教学中,童话表演模式的课堂教学效果由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水平来决定。而教师所设计的一些童话表演过于形式化,缺乏学生与童话的交流,童话作品怎么写学生就怎么演,这只是一种“翻译”过程,缺乏情感投入,失去了童话对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功能和作用。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童话阅读教学实践

  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童话阅读教学时要巧妙地创设童话情境,营造童话氛围。比如教师要以童言的形式通过泛读将学生引入到童话中,并在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声音与想象来阅读童话。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童话故事中的重点情节,从整体上把握童话故事的脉络。通常来说,童话故事中的重点情节都是具备较强的想象力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想象、幻想的方式来感悟,并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意见和阅读感受。再次,还原童话情境,将童话文本的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表演。在学生已经充分了解童话故事的整体脉络之后,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其对童话故事的认知与理解,引导和鼓励他们进行童话表演,比如分角色朗读童话,进行童话剧表演,利用课文插图和多媒体的提示复述等。最后,将童话阅读的生命力延伸至课外,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1)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这些书籍应具备多样性、趣味性、难易适中的特点,并且尽量推荐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2)家长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及语文教材选择合理的课外读物,课外读物的选择要体现和符合孩子的自然天性与成长规律。

  (二)童话写作教学实践

  小学生童话作文篇3

  关键词:童话;语文阅读;想象;拟人;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64-01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拟人的手段来塑造超艺术的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主要的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的典型特点是天真活泼,富有幻想和乐于追求快乐。童话体裁正是迎合了小学生这一个性特征,它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因此,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童话,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一、童话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

  1、儿童文学在小学课外阅读中的比重

  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新课标中提出的阅读目标,仅靠课堂上的阅读是达不到要求的,必须要依靠课外阅读来共同完成。通过课外阅读还可以增长学生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读写能力。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中,2/3以上是儿童文学作品。这是因为非文学读物不如文学读物形象、生动,而作品在内容上远离儿童生活,思想、情感、语言等方面都较深刻,不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所以儿童文学自然而然地成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

  2、童话在儿童文学中最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性等特征。小学生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活跃的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的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的必要的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话深受小学生喜爱。

  二、童话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1、培养小学生质疑、思考的能力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童话利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塑造出超现实的艺术形象,勾起孩子的兴趣,满足小学生对自然和社会了解的欲望,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小学生将童话内容与生活和现实进行比较,找出相似与相通之处,这对于小学生观察、发现能力有着提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夸张、变形的形象传达,让学生找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得出童话的形象是什么、像什么等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被动地接受现实的结论,有思考的需求,这也是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培养小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童话的幻想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童话是通过幻想反映现实生活,是主观幻想和现实生活交流的文学样式。童话的幻想根植于现实生活的虚构,童话反映的生活真实地通过幻想间接地反映出来,它所塑造的超艺术的形象和用场景引起形象感,让学生学会去理解、体会童话的艺术美,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广度,内化小学生的想象深度。

  3、提高小学生表达能力

  童话情节有完整和反复的特点,教学中通过朗读与复述,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由于童话故事情节完整,生动曲折,语言简练明白,富于故事性,也适于讲述。教师通过讲述和有目的地让学生朗读、复述,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而小学生通过复述,可以绑住小学生理解通话中词句,领会语言的色彩,展现作品艺术形象,由此提高小学生对童话的理解,巩固学习效果。因此,小学生复述童话可以提高小学生“说话与思维”的能力。

  4、培养小学生形式表演能力

  故事性是童话作品的重要特征,童话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各样的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快速适应教学,快熟记忆知识。实践证明,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童话形象。教学中,还可以将童话内容改变成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和表演能力,使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是课堂内容的补充。

  三、正确认识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值得提出的是,虽然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上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但是,由于在教学中受到语文工具性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在童话教学中出现了功利化和表演化的倾向,常此以往,将不利于语文能力的培养。

  事实上,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不只是具有教育功能,它还具有认识功能与审美功能。所谓认识功能,就是通过阅读童话作品,可以学到自然和社会知识,如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如果着眼于知识教学,可以教给学生关于青蛙的生长过程知识,即由卵子到蝌蚪再到青蛙的成长阶段。但这也并不是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而是常识课程的任务。因此,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一样,只能是语文教育的次要功能。我们在童话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审美功能。通过童话教学,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也正因为如此,在童话的模仿演练过程中,应根据童话作品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

  参考文献:

  [1] 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黄全意,小学生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黄全意,玩的教育在美国[M].沈阳出版社,2001.

  [4] 吴其南,童话的诗学[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小学生童话作文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一、童话作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课程资源这一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的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在这里我们取其狭义的概念,将童话作为形成课程资源的直接因素来源。之所以可以作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由童话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决定的。'审美价值是童话的最重要的基本属性,这是针对以往被推崇的童话的“教育价值”而提出的。具体说来,童话在走进小学语文教材以前它首先属于文学,符合文学的规律并具有文学性。童话中的“儿童精神”正是通过文学的审美价值展现出来,赋予童话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和感性思维的特殊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教育功能是童话的外在属性,这一概念指的是如何从教育的角度研究童话,童话“在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帮助儿童学习语言、提升儿童的价值观甚至在辅助儿童进行心理治疗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实际上都是对童话的“教育功能”研究和开发的结果。童话进入学校教育、进入小学语文教材即是发挥童话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施教策略

  1.想象,乘着童话的翅膀飞翔。童话是一个精彩的世界,在想象、幻想、拟人、夸张等笔法的作用下,一个个寄托了人类美好理想的童话艺术形象跃然纸上,其离奇的故事情节往往最能吸引儿童,也最适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在童话故事里,动物、植物都和人类一样,会说话、会思考、会像人一样生活;在童话故事里,人死可以复生,善良的愿望总能实现……而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因此,在童话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想象,让他们的想象乘着童话的翅膀自由飞翔,使他们置身在童话的意境之中,自己去发现、去观察、去探究。

  2.诵读,走进童话的情感世界。童话中塑造的形象是儿童非常喜爱的,在阅读童话时他们很容易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被那些鲜活、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打动,产生模仿的兴趣,对之所处的场景也会产生无限的向往。在学生诵读童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更深入地感悟文章的深层意义,实现学习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不要硬性地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理解。

  3.培养学生童话语感:强化童话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朗读是常用手段之一,可培养学生语感,也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文本内容,领悟文本主题,感悟文本思想情感,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由童话故事本身来说,主要针对儿童,为了适应儿童阅读与理解,童话语言一般富有音律感,形式活泼且简练,通过动物或人物之口进行表达,与儿童自身的语言比较接近,因而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与朗读。所以,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语言感知力,强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由朗读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学习活动,使其通过自由朗读、分组朗读、表演朗读等活动来感知童话故事的语言之美,感受童话的内容之美,并逐步提高语言感知力,为今后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如学习童话故事《蘑菇该奖给谁》时,语文教师可引导孩子们扮演兔子妈妈、小白兔以及小黑兔等角色,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与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角色所说的语句,正确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还可佩戴一定的头饰,加上一定的动作与表情,再现文中情景,实现创造性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感悟能力,让他们更深刻地领悟课文,提高语言感知能力与朗读能力。

  4.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组织童话表演。与其他体裁相比,童话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精彩离奇,富有儿童情趣和幻想精神,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可促进孩子们审美情趣的提高。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童话表演是童话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即借助表演方式来灵活而巧妙地再现童话故事,增强学生学习体验,让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内化童话故事中生动语言、曲折情节,并通过语言与情节来发掘童话寓意。因而,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巧妙发挥童话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组织学生进行童话表演,满足学生爱玩、好动的身心特点,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表演来获得情感体验,强化语言感知,深化文本理解。

  三、结语

  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学生处在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的初级阶段,接受能力还比较低,各方面能力都不是很成熟,因此在开展童话教学时,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自主理解童话故事内涵,明确虚构和真实及幻想和现实的关系。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构筑和谙良好的课堂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去。另外,教师还要切实发挥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客观积极作用,争取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基础知识和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培养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修养的新型现代化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松村武雄著:《童话与儿童的研究》上海, 开明书店, 1924年10月

  小学生童话作文篇5

  一.童话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1.童话的特征

  童话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充满童心的幻想。与一般意义上的幻想不同,童话的幻想与儿童心理特点相契合。如,《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的一则童话,其描法并不是生活化描写,而是以大胆的幻想表现出来,描述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情节,且这种充满童心的幻想又是有一定现实依据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趣味故事情节的吸引下,通过体会两种不同的对待劳动的态度,从而懂得热爱劳动的思想。第二,充满童趣的拟人手法。富于幻想是儿童的天然特质,在儿童眼中,一切动植物都与人无异,有思想、行动、说话的本领,有丰富的感情。童话通过运用拟人手法,将动植物以人格化,赋予其人的个性情感,进行歌颂、讽刺、劝诫,从而实现教育效果。第三,故事情节生动完整。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童话故事中,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小马过河》,从小马领了妈妈交待的任务,到中途无法完成任务之时老牛、松鼠的一番建议,再到小马无法抉择返回家找妈妈问该怎么办,最后到妈妈一番话让小马懂得遇事善于分析、勇敢实践的道理,几个“角色”刻画的鲜明深刻,充满哲理,故事情节生动完整,满足了小学生的猎奇心理。

  2.童话的表现手法

  童话的表现手法大致有三种,即夸张、拟人、象征。童话的夸张是极度而强烈的夸张,从故事内容到形式都运用夸张手法表现,读之趣味横生,又觉得合情合理,也就是“夸张处于最能表现幻想之处”。拟人就是对事物进行人格化处理,对世间万物赋予人的行为、情感,使童话富于有虚有实的创作美感,折射故事情节的新奇有趣。象征是以形象化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概念,如,童话故事中,狐狸就是“狡猾”的象征,公主就是美丽善良的象征,象征是童话故事的基础和铺垫。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特点及作用

  1.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特点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幻想丰富。童话本身的特质,决定了童话教学有着丰富幻想,通过幻想,激发学生想象力,故事情节曲折又夸张,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二是情境生动。童话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生动饱满,语言充满趣味,童话教学情境自然是生动而有趣的,教师借用精妙的情境,导引学生走进童话世界。三是多元化主题。童话教学基于童话故事,融合了审美、知识、哲理等,主题丰富多元,在不违背主题的前提下,通过教学活动,将多元主题向学生解读,使其在深深印刻在学生脑中,逐步积累学习经验。

  2.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有着重要作用。童话富于幻想、象征、夸张等,语言浅明有趣,故事情节灵活曲折,与小学生心理特点十分契合。一方面,通过童话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童话的乐趣,从而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童话的幻想色彩浓厚,学生在童话课堂上徜徉,如同在荒诞离奇、充满想象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塑造思维与创造能力。另一方面,童话世界就像一个幻想的国度,学生走进这个富有强大吸引力的“王国”,结合教师的指导感受“王国”中发生的千奇百怪的故事,愉悦身心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语言表达能力随之提升。童话故事中,人物想象鲜明,故事性强,教师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表演感悟童趣,从而调动学习主动性,为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奠基。

  三.提高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效果的策略建议

  1.理解童心,转变童话课文解读视角

  童话教学中,教师对童话的文本解读能力,对童话教学格局有决定性作用。教学内容怎样选择,如何建构幻想空间,形成现实与幻想的错位效果,都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文本解读能力。要解读童话文本,需要教师站在童心的角度去理解、讲解文本主题。童话所蕴含的主题是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与外界进行交流,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逐步淬炼成个人发展的价值主题。教师不论面对哪种难易程度的童话文本,都要注重解读其本质内涵,进而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使童话课程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同时,要使童话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效对接,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以童心去理解童话文本,进而启蒙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角度,对童话内容、结构、使命进行理解,采取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建构童话素养;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发展实际,对童话文本中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摒除成年人的固化视角,通过辩证思考,对童话文本中的感性资源进行挖掘,对某些不足之处进行个性化处理,以最大限度实现童话教学的价值目标。

  2.创新方法,凸显童话教学文体特性

  在小学生童话教学中,教学方式科学合理,能让学生感受到童话故事带来的“惊讶”,感悟到童话故事的“神奇”力量,进入到童话故事的美妙空间。第一,以游戏精神为引领,实施表演教学。表演能对抽象文本进行形象化处理,让角色扮演中的学生全身心投入,领略童话文本的意境,体悟语言魅力,结合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基于小学生发展特点,采取表演的方法进行童话教学,让学生对童话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感知。第二,合理创设情境,凸显童真童趣。为贴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实际,引领小学生进入童趣世界,创设情境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直观再现法。利用多媒体网络,采用夸张、比拟等手法,将童话故事主人公形象以动画视频等方式再现,突出形象生动的童话人物特性。二是语言描绘法。这种方法一般与直观再现法结合运用。教师利用声音、语言,将童话故事中人物所处环境氛围烘托出来,让学生如临其境,加深对童话知识的理解。三是启发带入法。小学生进入童话世界,一般是依靠想象来实现,启发带入其实就是启迪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童话中人物的情绪,天气的变换,动植物的言行举止等,进而带入到梦幻般的童话世界,获得愉快奇妙的学习体验。第三,基于不同学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学生处在不同学段,心智发育程度有所不同,童话教学的方法也要有所差异。低学龄段学生喜欢听故事、朗读,教师可搭配与童话文本相宜的声音、动作,将童话故事以半表演的方法讲给学生,对于中高年龄段的学生,可在讲授过程中加入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自由地想象,让学生在聆听童话故事的同时,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并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为习作构思打下基础。

  3.重视阅读,提升童话学习质量效果

  阅读有利于小学生吸收知识,拓展知识面,促进智力情感发育,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小学生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教师加以相应指导,形成正确的导向作用,能够为学生自觉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必要条件。第一,结合学生实际,推荐与之相适应的童话作品。教师为学生推荐童话作品,要对其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把握,从其兴趣爱好层面予以考虑,秉着通达包容的态度,基于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趣味浓厚、内容吸引力强、可读性强的作品,如,《严文井童话选》、《乌丢丢的奇遇》,《爱丽丝梦游仙境》、《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魔法师的帽子》等,最大限度满足各学龄段学生的阅读需要。选择好童话作品后,教师可设置一些针对性问题,利用精致的图片、ppt等设置悬念,以易于引起学生共鸣的多元化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第二,培养学生正确的童话课外阅读方式。与课内阅读相比,课外童话阅读侧重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这就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童话阅读方法。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童话阅读进行指导,采取多种阅读方法,如,默读、速读、浏览读、反复读等,将这些方法结合运用到童话阅读中;引导学生对于简单、非重点的地方要速读,在比较出彩或难懂得地方要反复阅读;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从多个维度、多种视角,对童话故事的文字内涵进行思考,利用划线、画圈、写简评、摘抄句子的方式,要求学生边读边做笔记,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

  小学生童话作文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困境;对策

  童话是借助奇特的想象力,摆脱时间、空间等的常规束缚,将平凡的人类世界幻化成神奇、美丽境界的一种文学体裁[1]。作为一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童话可以丰富儿童的文学常识和心理世界,拓宽儿童的思维空间,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重视童话教学的积极作用,通过童话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1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困境

  1.1小学语文教师的童话素养有待提高

  目前,虽然我国的师范院校较多,但是却缺乏儿童文学教师,从而给童话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了解儿童文学的创作手法、审美特点以及儿童的学习心理,采用常规的方式,讲解童话故事,降低了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从而导致童话教学的效果不高。另外,在童话教学活动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把童话当成哄小孩的一种方式,通过亲切导入、理清脉络、表演交流、互相欣赏的模式进行童话教学,没有关注童话故事的内涵,致使童话教学的质量较低。

  1.2强调童话教学的工具性,忽视其人文性

  多年来,受到语文工具性观念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把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从而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用考试成绩来评判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得童话教学的趣味性、人文性被功利化的考试成绩所取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没有适当地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童话教学中,从而降低了童话教学的有效性。

  1.3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童话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童话教学的效果较差[2]。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过度强调童话的教育功能,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没有合理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从而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1.4童话表演形式化

  在童话教学活动中,通过表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经常采用表演的形式,过度追求表演的热闹与好看,忽略了童话的真正内涵,脱离了童话教学的教学目标,使得童话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2解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困境的合理对策

  2.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童话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执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执教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师范类院校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建设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以确保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3]。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不断丰富自身的语文素养,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2.2注重童话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有效融合童话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启发学生的心灵,以取得最佳化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演示乌鸦喝水的经过和结果,让学生了解和体会乌鸦喝水时的不同情绪,以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2.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爱玩好奇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具体心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童话教学的效率[4]。例如,在学习《小猫钓鱼》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让小学生回答猫喜欢吃的食物,然后,引导小学生了解小猫钓鱼这则童话故事所讲述的道理,以丰富小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3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世间的真、善、美,辨别出假、恶、丑,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加强童话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辨别能力,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东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林区教学,2011,09:39-41.

  [2]李建平.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6:41.

  小学生童话作文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19-01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等特征。童话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从笔者掌握的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在童话教学中却存在着问题,并归之如下:

  一、内容功利化――异化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功能

  功利化的第一种表现是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教材编制采取了以知识与能力为中心的逻辑序列,这种转变对新时期以来的语文教育朝科学化方向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较大的片面性。表现在童话教学中,就是忽视了作品的人文内涵和不同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不同功能。事实上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话课文教学中都进行“语言与文字的训练”,达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童话教学中工具性与艺术性的关系。童话是儿童喜爱的与儿童心理为契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教学中,应以艺术性为主要内容,否则童话教学对于儿童来说只是一种被强迫的负担。

  功利化的第二种表现是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要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诉儿童一个道理”,完成道德劝诫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这种倾向观表现在教材的选编上,也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如《骄傲的孔雀》告诫儿童要虚心,不要骄傲;《小猫钓鱼》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主题;《一只小雁》告诉孩子们不能离开集体的道理。这种重教化的童话教学忽视了童话的特点,忽略了儿童的精神活动和独特的文化,它是从成人世界的现实原则出发的结果。儿童文化中充满了想象和创造,化更多的是理性和重复”。《小猫钓鱼》中的小猫(代表年幼的儿童)在美丽如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里,与蜻蜓和蝴蝶追逐嬉戏,而不是“专心致志”地钓鱼(代表工作),这正是小猫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儿童文化的一个表现,我们为什么非得要求它像猫妈妈一样抵御外在的“诱惑”,而去从事“钓鱼”这类成人世界中严肃而重要的事情呢?《小猫钓鱼》进入语文课本,正是化中心意识的表现。

  在创作童话作品,对童话作品选编和进行童话教学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教育功能。由于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太急于对作品的教育意义进行提取,儿童文学课就很容易变成德育课,异化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功能。而我们在儿童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审美功能。通过儿童文学教学,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

  二、形式表演化――追求表面的热闹

  童话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许多教师在教授童话作品时,喜欢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实践证明,如果使用恰当,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他们理解其中的形象。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即:“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将童话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可算得上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它能有效地弥补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文内容的补充,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滥用表演的现象,他们只追求表面的热闹与好看,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表演只是做给旁人观看的。在还没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情况下,就急于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有的表演许多学生参加,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表演得热热闹闹;还有的教学中,让每个学习小组轮番上台表演,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记住台词,思考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并加入自己的想象练习表演,然后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扮演小蝌蚪、鸭妈妈、小鸭子、青蛙、大鱼、大乌龟、大白鹅。表演化还有一种表现:一些教师将童话作品制成多媒体课件完完全全搬到屏幕上,声、光、色、形样样精美,颇为热闹与好看,但整个课堂缺乏一种内在的审美精神,缺乏与学生深度的心灵交流,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童话教学中,应根据童话作品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

  三、知识灌输――缺少个性化的解读

  成人世界与儿童有着很大差别和不同,成人有一定的作品阅读和生活经历,很容易吸收文学作品中的各种知识,并通过再创造想象将文字转化为脑海中的真实形象,小学生由于年龄差距与审美经验的不足,对作品中知识的学习有一定障碍,对文字的内涵往往把握不好,这就需要成人蹲下身子,缩短距离,用合理的方式唤醒儿童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使其充分感受文学的美妙,知识的神奇。请看童话课文《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1、初读课文:课文中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都是怎么变的?2、再读课文,交流讨论:第一次,水罐由木的变成了银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水罐为什么又会发生后来的多次变化,用刚才的方法,自学交流。

  很多童话的教学过程与上面的案例相同,教学中只注重故事情节,传授一般的基础知识。教师面对文本,没有保持一颗童心和保留一份童趣,像儿童般投入生命的感觉去领悟、去体验,总是想着让学生来接受知识与自己的劝导,没有尽力激活儿童的阅读欲求。

  结语: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合并渗透到童话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人文精神的阳光沐浴每一个学生的心。同时,在童话教学中教师面对童话作品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保留一份童趣,“蹲下来”和儿童站在同一高度,和他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暂时抛开成人的理性化思考并像儿童般投入生命的感觉去领悟、去体验孩子视野里的童话世界。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剥夺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充分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想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小学生童话作文篇8

  一、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童话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童话素养不高,童话教学缺乏人文性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性和专业性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学习,使得他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能真正的了解童话的创作方法和审美特征,从而也导致了童话教学的枯燥乏味,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童话的积极性。同时,在具体的童话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把童话作为学生识字造句的工具,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了童话教学人文性的缺失。

  2.教学过程程序化严重,抑制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由于教师受自身专业素养和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当前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许多教师过分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讲解与灌输,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过多,从而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此外,许多教师在童话教学中程序化教学方式严重,忽略了童话本身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不利于学生审美情感体验能力的增强。

  3.童话表演形式化严重

  在小学语文的童话教学中,许多教师会根据教学的需要而采用童话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但在实际的运用中,由于教师对教学方法把握不到位,使得学生过多地注重童话表演的热闹性,从而脱离了童话教学的真正目的。学生上完课之后只是感觉非常有意思,但是究竟掌握多少语文知识不得而知,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二、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童话教学一种审美性和愉悦性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童话故事学习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文学情感体验能力的提高。要重视童话教学的作用,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师的童话素养和专业能力,通过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加强对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童话素养

  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体系的缺乏与不健全是造成小学语文教师童话素养缺乏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师范院校的教育中,学校要加强对儿童文学课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教学人才。同时,对于在岗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学校要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从而实现童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另外,积极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善于分析和找出自己童话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积极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童话教学思路和方法。

  2.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童话教学的特点开展合适的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童话故事的学习中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在《乌鸦喝水》的讲述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他们自己的表演来展示乌鸦喝水的经过,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有效的点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在表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他们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3.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生童话作文篇9

  一、抓住儿童喜欢幻想的特点,关注生活创写童话

  童话最突出、最根本的特征是幻想,而少年儿童恰恰最喜欢幻想。我们要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幻想这一特点,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从实际生活捕捉材料,编写童话,帮助学生分辨真善美假恶丑,让他们在编写童话的世界里受到高效教育,得到培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有位小同学,看见班上大多同学都很爱护公物,用了两年多的课桌仍光洁平滑,但也有个别同学用指甲抠桌子,用刀刻桌子,结果桌面油漆脱落,出现印痕,于是他就写了一个童话故事《桌子和椅子》。这个童话故事赞扬了爱护公物的行为,批评了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大家读了很受教育。因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启发他们想象和思考,他们创编的灵感就会“泉涌”而出,都能即兴创编故事,并在结尾处说出一个简单道理,使作文不仅成为思维、表达能力训练的窗口,而且成为学生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根据儿童喜欢玩具的特点,巧用玩具编写童话

  对于儿童来说,玩具是他们的宠物,是他们的上帝。他们为了得到喜爱的玩具会想方设法,为了保护自己喜爱的玩具更是绞尽脑汁。他们为了某一喜爱的玩具,有时甚至会跟同伴吵闹乃至打架。我们几乎没有看见过哪个小朋友不喜欢玩具的。喜爱玩具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较多,在家里比较孤单,一个人在家有时会抱着玩具玩上一整天,有时会把玩具当小孩、当病人……总之想法稀奇古怪。如果能根据他们的这些爱好,引导他们编写童话故事,他们是乐意的,是有极大兴趣的。苏教版第五册第八次习作就是两个相同的熊猫玩具,只不过是一大一小而已。同学们读了书上的例子后想象力可丰富了:有的想象大小熊猫在讲故事比赛,有的想象小熊猫不讲卫生,大熊猫妈妈教育小熊猫等等。当老师要求学生把从家中带来的玩具和同桌一起编写童话故事时,课堂的气氛可活跃了,在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思路之后,一个一个有趣的故事使你简直不能相信是从十来岁的孩子想象出来的。

  三、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紧扣范文仿写童话

  模仿是儿童的最初学习形式,任何人的任何技能的掌握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小学生学写童话作文也不例外,初学习作的低中年级的儿童正是扶栏学步的阶段,指导学生作文从仿写童话起步,降低了作文的难度,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以此逐步过渡到独立作文。正如茅盾先生所说:“模仿是写作的第一步”。我们提倡儿童仿写童话,用意不在刻意模仿,而在于加入儿童的主观感受的再创造。例如,学习了《乌鸦喝水》一课后,让学生再想想,除了在瓶中放石子外,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瓶里的水呢?学生讨论积极,发言踊跃,有的说乌鸦可以找一根吸管吸水;有的说乌鸦可以将瓶子斜靠在旁边的大石头上,让水流出来;还有的说乌鸦可以找一片叶子,把瓶里的水倒在叶子上喝……学生在改编童话的过程中,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口头练说之后,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加以整理写下来,初步学会完成口头语向书面语转换的训练。起初阶段,可能有个别学生会出现大同小异或雷同的现象,这也不足为怪,不能因此而责怪学生,这就像自然界中植物的种子一样,在最初的发芽阶段,都是两片叶子,天长日久,他们吸收了阳光雨露长大后,就会千姿百态。关键是要让学生有兴趣,敢动笔,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才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和最高的奖赏。

  四、结合儿童好奇、爱问的天性,围绕课文续写童话

  苏教版中年级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小稻秧脱险记》《蒲公英》《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等这些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富有一定的哲理,童话因素多,富有情趣,结尾又往往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孩子们常常会被故事的情节所深深吸引。此时,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想象力特别丰富,我们可以为他们架起一个支点,让他们的想象有所依托,趁热打铁地进行续编。学完一个童话故事后,我让学生再以故事中的主人公去编一个故事,故事可以和爸爸妈妈商量,也可以借助童话故事书,让自己所编的故事中的“人物”上天入地,让故事中的“人物”说同学们想要说的话,第二天,利用时间对学生所编的童话进行检查,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小组讲、同桌讲、前后桌讲、好伙伴讲……教师对于讲得好的同学给与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结合习作进行教学,让他们在习作中说自己想说的话,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可以满足学生想象的愿望、创造的愿望,只要持之以恒,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发潜在的潜能,训练文字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小学生童话作文篇10

  第一个阶段(1919-1949):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儿童文学。在这个阶段,虽然在理论上最早有周作人提出“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但因为当时的文学肩负着救亡与启蒙的任务,儿童文学都负载着沉重的阶级、政治、人生与苦难等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退居其次。这一阶段的作家与作品也相对比较少,儿童文学的创作不够丰富。最著名的作品是叶圣陶发表出1923年的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1923-1926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散文《寄小读者》,张天翼分别于1932年和1933年出版的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是现代文学史上童话创作的高峰,除此之外,还有1933年陈伯吹创作出版的长篇童话《阿丽思小姐》、1940年代严文井创作的童话《南南和胡子伯伯》等都是重要的收获。

  第二个阶段(1949-1965):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儿童文学。这个阶段社会比较安定,儿童文学也比较繁荣,许多作家自觉地承担起了以儿童文学来教育与培养新中国儿童的任务。主要作品有张天翼的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孙幼军的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严文井的长篇童话《下次开船港》、柯岩的儿童诗《小兵的故事》、还有葛翠琳、洪汛涛、黄庆云等人的短篇童话和萧平、任大霖、任大星等作家儿童小说、郑文光为代表的科幻文艺。

  十年,中国的文学艺术一片荒芜,儿童文学也不例外。因此,此阶段可以忽略。

  第三个阶段(1978-2000):新时期的儿童文学创作。这是中国儿童文学从复苏到空前繁荣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开始冲破政治与教化的桎梏,向文学和人性回归,儿童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与作品。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家有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沈石溪、班马、周锐、冰波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动物文学和童话都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机构与理论研究专门人才涌现

  蒋风、韦苇、蒲漫汀、张美妮等儿童文学理论家开始对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与历史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工作。以浙江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为代表的高等学校成立了儿童文学研究所,招收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了一大批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人才,吴其南、王泉根、汤锐、方卫平等儿童文学理论家都是浙江师范大学最先培养的儿童文学研究生,他们和朱自强、孙建江、斑马、周晓等儿童文学理论家在中国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出版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世界童话史》等重要著作,并对儿童文学观念、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2.儿童文学作家们自觉进行文体试验与美学探索,多方面开掘了儿童文学的表现空间与表现方式

  改革开放之初,随着思想的解放和文学的回归,儿童文学作家们开始冲破政治与意识形态的束缚,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表现作家创作个性、表现人性的各个方面,拓展了儿童文学作品的现实表现空间。比如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刘健屏的《我要我的雕刻刀》,表现孩子追求自我的故事;王安忆的《谁是未来的中队长》,反思好孩子的故事,这样的作品与以往正统的教育观念大相径庭,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作家们在这一个阶段通过各种探索完成了儿童文学“说什么”这一课题,儿童文学的内容表现方面几乎已经没有。同时,作家们也大胆探索儿童文学的各种表现方法,从语言、情节、结构等各个方面突破传统儿童文学单一的话语方式和表现手法。比如张之路的小说《空箱子》,引入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周锐的《勇敢理发店》,风格幽默、荒诞;曹文轩的《古堡》,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作家们的大胆探索与锐意创作,使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时期。

  3. 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成为中坚,第五代作家迅速成长

  如果按照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把作家们分成几代人的话,第一代是叶圣陶、冰心为代表,第二代是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为代表,第三代以孙幼军、葛翠琳为代表,那么1950年代前后出生的作家,如张之路、曹文轩、高洪波、沈石溪、周锐、冰波、秦文君、陈丹燕、梅子涵等人,他们可以归为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这些作家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中成为了中坚力量。在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历次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评选中,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几乎总是榜上有名。

  如果把1960-1970年代出生的作家划分第五代作家的话,从1990年代以后,更年轻的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迅速成长起来,创作了不少佳作,并且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有代表性的作家有杨红樱、汤素兰、彭学军、徐鲁、薛涛、玉清、殷健灵、王一梅等。

  4. 成果丰硕,佳作迭出

  新时期儿童文学各种体裁和门类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小说和童话这两个重要门类中的优秀作品也最多。

  长篇少年儿童小说崛起。改革开放之后的儿童文学创作中,长篇小说是最鲜亮的一道风景。在历次全中儿童文学评奖中也往往独占鳌头,占获奖作品的三分之一左右。涌现出来的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曹文轩《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沈石溪《一只猎雕的遭遇》《红奶羊》、金曾豪《狼的故事》《青春口哨》《苍狼》,程玮《少女的红发卡》、张之路《第三军团》、秦文君《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小鬼鲁智胜》、董宏猷《十四岁的森林》、梅子涵《女儿的故事》、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等等。

  热闹派童话与抒情派童话争奇斗艳。这个时期的中国童话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风格上出现了热闹派与抒情派,作家队伍呈现出老中青三代。

  孙幼军为代表的老一辈童话作家,新作迭出。比如孙幼军先生创作的《唏哩呼噜历险记》成了他继《小布头奇遇记》之后的又一经典。

  中青年一代童话作家成为创作的中坚。最具代表性的是以幽默智慧著称的周锐、以优美抒情见长的冰波和以热闹荒诞见长的郑渊洁,成为了改革开放以后到新世纪之前童话创作的三位巨头。

  更年轻的童话作家汤素兰在1990年代开始童话创作,写出了《笨狼的故事》《小朵朵开心奇遇》等作品。

  在童话的美学风格上,出现了以郑渊洁为代表的热闹派童话与以冰波为代表的抒情派童话,成为新时期童话的两道风景。

  5. 三种主要的儿童文学美学主张

  儿童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儿童文学的出版,在市场经济中,出版往往也会起到引领文学风潮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到新世纪到来之前,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和21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大幻想文学,就以鲜明的美学风格,引领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1997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开始推出大幻想文学,出版了15种图书。旗帜鲜明地主张:幻想文学是当今世界儿童文学的主导潮流,它将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革新的突破口。秦文君、班马、彭学军等实力派作家都奉献了新作。

  1998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倡导幽默儿童文学,强调幽默、轻松、好玩,紧扣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努力塑造张扬幽默精神的儿童文学形象,促使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格局更加完整、合理;追求高品质儿童文学作品与市场的最佳结合。这套丛书当年出版12种作品,体裁包括小说、童话,集结了第四代、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中坚,如张之路、董宏奠、梅子涵、周锐、杨红樱和汤素兰都曾是这套丛书的作者。

  在儿童文学中,写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关系的作品一直深受小读者欢迎。刘先平、沈石溪等作家也一直长于创作动物文学。继大幻想文学、幽默文学之后,2000年十月,借安徽作家刘先平的“大自然探险长篇”系列的问世,中国儿童文学界又提出了大自然文学的概念,保护自然环境、关注生态平衡、关注人与动物的文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2001―):新世纪的中国儿童文学

  因为改革开放前二十余年的中国儿童文学为新世纪的儿童文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儿童文学迎来了更加开放的创作和出版环境,迎来了更加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据中国少儿读物出版工作者协会负责人海飞先生在2010年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上介绍,目前中国已经是一个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文学出版的大国,我国的581家出版社中,有523家出版社出版儿童书藉。童书作家达到2万多人,涵盖1930后到1990后各个年龄层次。儿童文学类图书占童书市场份额的40%,这个比例还在攀升。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与作品,各种儿童文学体裁、各种儿童文学风格与流派多元共生。儿童文学作品市场火爆,出现了杨红樱、郑渊洁等超级畅销书作家,也出现了《草房子》《狼王梦》等超级畅销书。

  1.儿童文学创作与市场结合紧密,出现了超级畅销书

  2009年,英国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开始引进到中国,引爆了童书的热销与流行。敏感的中国出版家看到了童书市场的巨大潜力,开始有意识地包装和运作中国畅销书作家。于是,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出版联结比以往更加紧密。同时,也带来了童书市场的繁荣,出现了以杨红樱为代表的超级畅销书作家。

  2.童年文学空前繁荣

  进入新世纪,与改革开放前二十年的儿童文学创作不同的是,以小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童年文学,取代以中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占据主要地位的成长小说,成为创作和出版的主流。虽然在新世纪,成长小说也屡有新作和佳作,但其影响力与市场号召力远远不能与以小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童年文学相比。也正因为童年文学的繁荣,以写成长小说见长的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等作家,进入新世纪也纷纷写作童年文学。比如曹文轩的新作《我的儿子皮卡》、秦文君的“小香咕”系列、张之路的《小猪大侠》等。

  而在童年文学中,又以表现小学生校园生活为题材、风格轻松的校园儿童文学发展尤其迅猛。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家当数杨红樱、伍美珍等人。这类作品数量庞大,虽然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跟风模仿的平庸之作也不在少数。在儿童文学人物形象方面,淘气包、非常小子、超级女生特别多,大多数人物形象类型化、故事情节雷同、篇章结构类型化。

  3.童话平稳发展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的重要文体,但是中国童话的发展一直被小说所遮蔽。在评奖中,在社会反响方面,都难于与小说匹敌。进入新世纪,童话坚持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且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文学自信。因为童话超时空而存在的内容,让创作于1980年代的郑渊洁童话在新世纪依然成为畅销书,周锐、冰波等作家创作于上世纪的童话在今天依然拥有读者。尤其童话对于保卫和激发儿童的想象力的特殊作用,让童话在小学校里越来越受欢迎。因此,进入新世纪,孙幼军、金波、葛翠琳等老作家时有新作,冰波、周锐等中年一代童话作家依然保持创作的良好势头,汤素兰、王一梅、杨鹏等童话作家渐渐成为创作的主力,年轻的童话作家左眩、汤汤也崭露头角。作家们更加自觉地探索具有中国风格与个性特色的童话创作,写作更加自信与从容。

  4.图书画方兴未艾

  图书画的概念是从日本和台湾引进的。1990年代初,虽然也有出版社尝试图画书的创作与出版,但是因为当时社会大众对图画书的认知有限,家庭的经济购买能力不强,没有取得大的成功,社会影响有限。进入新世纪以后,图画书成为了儿童文学园地里重要的品种。无论是引进、原创,还是图画书的出版、阅读与推广,都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图画书从以往的幼儿文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了中国儿童文学中一个重要的门类,其读者对象不再限于幼儿,阅读方式与表现方式也和以往幼儿文学中的图画书大异其趣。

  5.儿童文学进入应用的时代

  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先生认为中国儿童文学在新世纪已经进入了自觉的应用时代。这种应用表现在儿童文学正在进入家庭、学校,进入语文教科书。中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儿童文学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除了语文教科书之外,还有一些作为准教科书的课外阅读选本,基本上都是以儿童文学作为中心内容的,比如《新语文》《快乐语文》等最具影响力的选本就是如此。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学校、图书馆和社区,向老师、家长与学生普及关于儿童文学阅读的知识,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与推广。

  在其他的领域――出版、动漫、游戏、玩具和其他新媒体中,儿童文学也作为一种内容资源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因此,在新的世纪,中国的儿童文学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广泛地进入了儿童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6.作家队伍壮大,作家的写作空前自由

  中国作为一个政治伦理为核心的国家,意识形态对作家的束缚在每个时代都很显著,但对于今天的儿童文学作家来说,写什么和怎么写已经几乎没有。作家的创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只要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基于对儿童的爱与责任写出来的作品,都会被社会接受。

  儿童文学的作家队伍越来越壮大。作家们在各种社会体制之中,有的是专业作家,有的是业余作家,有的是自由撰稿人。无论在哪个儿童文学门类中,都呈现出了几代作家共同创作的格局,写作的风格也更加多元。

  7.通俗儿童文学出现

  儿童文学不再是单一正统的严肃文学,不再以高雅的文学品位来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由于市场的引领,出现了通俗的儿童文学。通俗儿童文学大多数是类型化、游戏化的作品,与严肃的儿童文学相比,内容更时尚,读起来更轻松,因而深受读者喜爱。它们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新世纪的中国儿童文学。

  8.“浅”阅读的现象出现

  因为电子媒介带来的影响,儿童文学阅读越来越娱乐化。儿童的阅读也从高雅纯正的文学走向通俗的儿童文学。简单的娱乐化会让儿童的阅读变成完全自在的状态,浅显的文字、轻松和快乐取代了具有深度的感受与思考,于是出现了“浅”阅读的现象。

  对于繁重学业负担下的中国孩子来说,浅阅读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但同时,正如曹文轩先生所说:“这种阅读的过程是片刻的、短暂的,没有阅读的延伸与扩大。”它们带来的愉悦是片刻的,短暂的,而深阅读是在片刻的愉悦过后还会带来品味、思索与琢磨的,有双重的愉悦。针对浅阅读的发展趋势,许多作家在自觉为儿童创作趣味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能追随经典的作品,希望能以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孩子的精神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9.儿童观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儿童观是儿童文学创作的原点,它支配着儿童文学的发展,也影响作家的创作。虽然早在儿童文学的创立期,周作人就提出了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成人要承认儿童的独立存在,儿童文学要适应儿童内外两面的生活,既给孩子快乐,又能助长孩子天性的发达。但中国载道的文学传统和父为子纲的家族宗法伦理,以及把孩子培养成未来接班人的社会政治伦理,让每一个人的儿童观都有复杂的多重相面,要像西方作家一样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看待,全面理解孩子,对于中国和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并非一蹴而就。但是,经过近百年的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正在形成共识,而儿童文学也从教育工具走向审美娱乐,从对儿童的培养走向解放儿童的潜能。并且这种儿童观借助于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努力,正在对学校、家长、老师和全社会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