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分享 | 听听九中学子家长们的育子家教故事
1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高一·2班 李百嘉爸爸
常常听到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已经升入高中了,却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明白学习的意义,只要谈到读书、写作业、考试,就逃避和抗拒,凡事要大人牵着鼻子走,真不知如何才能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有人说得好:好的教育,是点燃孩子的热情,并帮助他“自燃”,以下我尝试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是要让孩子懂得珍惜。明白现今能够有如此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既不是理所当然的,也不是始终会有的;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上映的一部日本电影《砂器》,讲述战后日本东北部一位得了麻风病的父亲,被妻子和村里所有的人遗弃,只能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处流浪,在大雨滂沱中赶路,在风雪交加中乞讨,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有一天父子路过一所学校,看着同龄的孩子们身着校服在老师的指挥下转圈活动,孩子像被施了定身法一般,在父亲的反复催促下,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眼睛中流露出羡慕、不舍与不甘,令人心酸不已。他是多么希望像其他同龄孩子那样回到学校,享受那美好的校园时光,可是环境与条件却都不允许。
像已经进入社会,工作多年的我,回想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正是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坐在课桌前听老师讲课的时光,但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却不能一直停留在那个时光中。处于学龄阶段的孩子,如果体会到这些,自会加倍珍惜现今时光,点燃学习的热情。
二是要以身作则,发挥好榜样与表率的作用。真正好的教育,绝非只是说教,而应当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感化生命、以生命带领生命,如果我们只是教导孩子要用心学习,家长自己却不爱学习,孩子做作业的同时,我们不停地戳手机,看一些八卦新闻和豆腐块、碎片化的信息,只会让孩子对手机网络更加感兴趣。家长应当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习惯,借着学习不断拓展自己人生的境界与高度,这样才能极大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要对孩子有美好合理的期望。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祈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天上的神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这就是心理学上有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该效应主要是指期望的作用。我们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将来往往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中国著名妇科专家林巧稚,少女时绣得一手好花。一次,她爸爸见了,夸赞她:“这孩子手真巧,将来最适合当外科大夫。”林巧稚被父亲这句随口而出的话说得心花怒放,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听了父亲这句赞语后才立下终身从医之志的。后来他按父亲的期望努力学习、认真钻研,终于成为医学专家。
作为家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对孩子寄予一种殷切的期望,并且使孩子感受到这种期望。这样,孩子就会确立一种良好的自我形象,并乐意为实现这种良好形象而做出艰苦努力,就把潜在的天赋变为现实的才能,如此学习的热情就得以大大的激发。
当然,家长不但要有合理的期望,而且要想办法让孩子成功。成功是使孩子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引导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我的家教好故事高一·5班 王佳翊妈妈
随着女儿开启高中时光,我们的“陪跑”也进入了新的模式——选择相信,静心陪伴。
相信孩子可以管理好自己。高中学习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如何能够快速适应并且坚持到底?答案是:孩子自身坚定不移的内动力和对学习生活的合理规划。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内心深处那一份不愿服从各种要求的小倔强越来越强烈。针对这一特点,作为家长的我们一方面及时向老师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另一方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步实现“放手”。适度督促,不再像小学、初中时代那样唠唠叨叨地多次提醒。“不错哦!你自己安排得挺好,按计划做好就没问题”、“这事儿我们也不了解具体情况,只能给你点建议,你得自己去处理了,以你的能力肯定能处理好”、“你看着办吧,肯定行”……诸如此类的话语越来越多。“放手”,没有让孩子变得松散,反而提高了她的调理性,变得自信起来。文化课学习、美术专业练习,自己合理安排;班级卫生委员的工作、年级学生会卫生部的任务,有条不紊地完成;班级手抄报、班徽设计、学校绘画比赛,积极投稿。女儿的眼睛越来越有光芒,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果然,她可以自己管理好自己。果然,真正相信孩子,才能看见希望……
相信老师和学校可以把孩子教育好。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老师绝对是我们的铁杆战友,学校更是我们可以依靠的大树。因为相信,我们得到了老师针对孩子及时且真实的情况反馈,得到了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解疑释惑,极大地方便了我们更好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取得进步;因为相信,我们会在焦虑彷徨的时候想起学校美好的教育思想:眼中有光,心中有爱,向阳而生。老师、学校和家长的目标永远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会根据老师的指导、跟上学校的节奏,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静下心来享受陪伴的快乐。女儿是走读生:早晨去学校,晚上回家睡觉。我们感觉孩子每天快节奏的学校生活,需要用倾诉的形式进行缓冲和放松。于是“倾听”变成为了我们陪伴过程的重要环节。早晨的时间紧张,交流十分简洁:“起床了”、“再见”、“多喝水”、“晚上老地方接你”……晚上放学回家,女儿会迫不及待地跟我们讲学校里发生的各种事情:高兴的事、生气的事、同学们之间有意思的事、学校里的新鲜事……而我们会兴致勃勃地听她讲,顺便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大概20多分钟的时间,了解孩子在学校一天的大体情况,了解她的心理状态,也给孩子创造了一段放松的时间。每天如此,每天短暂的20分钟,对于我们一家人来说确实是一段幸福的时光。
高中生活是孩子人生启航的一个重要站点,在这里肯定会有孩子面对未来时的无限憧憬,面对落后时彷徨失措,面对挑战时的坚持不懈……作为她的父母,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选择相信,静心陪伴”。而这段时光,一定会成为我们一家人的美好记忆……
3
假如我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高一·6班 董立明(董晓宇爸爸)
作为孩子的家长,同时也作为从事儿童心理咨询的从业者来看,学习既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一件枯燥与辛勤的事;既要忍受住寂寞也要经受得了挫折。
在与孩子交流学习经验时,经常与他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交流,多数孩子在交流后都能激发学习的热情。
明确学习的目标
孩子没有热情学习的原因就是他找不到学习的理由,感觉好像是为了自己父母而学习,但是心里很清楚根本不是。因为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了做什么?
和女儿交流时,得知她有个游遍全国的梦想。因此,家中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地图,有地形图、有行政图、还有旅游地图,和她一起探讨每个地方的美食、历史和风土人情。慢慢地发现孩子在地理、历史学科的取得的成绩出乎意料,同样没有报过补习班的语文成绩也一直处在中上游水平。
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学有所法,一个是学有所用。
(一)学有所法:教给孩子掌握学习的技巧方法,把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应用到每个学科。预习的过程要想想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怎么讲这堂课?会提出什么问题。在课堂中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讲到这里为什么老师会讲的和我想的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两者相比哪种更好?复习不仅是查缺补漏,更是对知识点的梳理,以增强记忆。
(二)学有所用:和孩子一起把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比如:历史、地理、语文、政治等结合起来,像在学习《六国论》时,就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地理形态和政治背景等去综合学习,如果自己是秦王又会怎么做?为什么要远交近攻?为什么齐国是最后一个被消灭的等等。培养出孩子学习的兴趣,以方法促进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中不断给自己正面的反馈
前面讲过,学习也是一个枯燥和辛勤的过程。如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努力做同一件事情,付出辛勤的情况下有时还会收获的是失败,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
女儿在学习中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抱怨听不懂、记不住,关键有些还理解不了。如英语有时单词记不住、语法不会应用,这时我就陪她看原版的英文电影《哈利波特》等,把学习变成一个有趣的学习活动;在历史学习中,需要背诵的太多,就定立小目标,每背几页,日积月累终有小成就;这些正面的反馈不仅会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前进,还可以更直观地告诉我们,过去的一周或者一个月,我们做了什么,避免出现虚假努力。
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能收获美感和满足感,不用被人催促和监督,这种学习的热情才会常在,才最有效。
4论学习困难、学习动力不足问题高一·12班 唐萃娜家长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简单八个字,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人们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坚持。大部分的同学都低估了高考的内卷程度,求职市场的残酷程度和以后独自生活的难度,才会出现现在不想学的状态。
以我家的孩子举例,他总会没有学习动力或经常学习动力不足,总是频繁地陷入一种“我知道应该做什么,但就是没有决心做的状态”,有心努力,无心改变。而他陷入这样状况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一种盲目的自信。尤其是在网课期间,拉近了我与他的距离,也能更容易地让我去沟通,去了解他。他总会定一些学习目标,这些目标或小或大,或远或近,而我却从未见他长久的为目标坚持下去,因为他在定下目标的那一刻便失去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和机会。并非他心比天高,因为现实的问题是,他之前几乎在每一次进入考场之前,甚至是在出分的前一刻,他都对自己有着一种盲目自信。而我见证过成功实现的心比天高,一定会有一个大前提,便是“做梦者”真切地知道现实和梦想的巨大差距,能够在定下目标,定下梦想的前一刻,有着某种虔诚和对真实难度的心理预期。
因为自视甚高,自以为是,几乎是所有人都会出现的问题,但是过分高估自己到脱离现实,却是不可取的,这种情况往往只会在出分时的心比天高,分比纸薄时才会烟消云散。所以活在幻想中的人往往是无法斗争的,因为连努力抗争奋斗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们不能被动地让现实拍到我们脸上,而是要提前了解和接触现实,打破眼中的滤镜世界。
那么该如何打破呢,我们先要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而不是一拍脑袋今天要考上清华明天要考上北大,全凭直觉,几乎没有任何的理性分析,你也可能并不知道这个目标的难度到底有多大。例如你的目标要考上一所一本,就要在高考时考到至少五百二十分,算下来在济南的位次大约是一万两千名,也就是说在定下目标的那一刻,其实定下的是一个全市排名。也就意味着,如果真的下定决心这个目标,准备好实现这个目标的觉悟,那么在开始努力的那一刻,我们就应该想的是该如何进入这个排名,如何去奋斗。而现实是我家孩子总是觉悟远远不够,努力也远远不够,他总是给我说这样那样的美话,每一次成绩出来后,他也总能找到这样那样的借口,他呈现出的状态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常常让他必须面对现实,必须要有一个现实里面真正的目标,当确信目标的难度后,仍愿坚持的,笃信的去努力,愿意去迎接比想象中更多的困难 ,至此,那个目标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目标,这一刻才会明白,平常影响自己的,内耗的事情与自己的目标没有一点关系,这些只会拖慢自己的进度。
所以在学习困难坚持不下去时,我们只需盯着自己,想着心中,现实中的目标。动力不足,便需要主动给自己寻找动力,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我们都应活在现实中,而在心中,眼中是真正向上看的,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自己得乎其中。
历历浮生,百态无常,唯有急流勇进,方能无悔青春。愿大家都能成功实现心中的目标。编辑 | 于 乐审核 | 马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