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不老奇事》?
向死而生—评电影《不老奇事》
由王朔编剧、徐超导演的电影《不老奇事》,我想一定有不少观众看完会蒙圈。
如果认为它是爱情片,那么郭小鲁与苏凌芳的爱情不急不慢,可有可无,苦隐若现,欲言又止,爱而不得,得而不腻,似乎总缺少了在一起的向往和激情,彼此也未曾直接表达过“爱”,更像是一种儿时美好的情感。
其实,郭小鲁从儿时起一直寻找苏凌芳,长大后,又在北京医学院求学期间屡次与苏相遇,当郭小鲁在北京第三次遇见苏凌芳,并且送醉酒的苏回家后,雨中奔跑的郭小鲁,说完“苏的味道变了,已不是下雨天的草腥味了…”,郭小鲁的内心,显然已经发生了变化。
而郭小鲁与丁萌萌之间,由于丁萌萌父亲丁教授的缘故结识,在丁萌萌柬尾炎手术时近距离交集,以及一起在捷克安格拉干细胞研究所做研究,长期居住一屋,郭小鲁始终恪守着对丁萌萌兄妹之间的情谊,并不涉及爱情。直到最后,丁萌萌由于注射了转录的干细胞倒致基因突变,全身致癌,濒临死亡之际,两人才产生了生死离别的爱情,淡淡的,似乎是对生命的回馈。
所以,如果把《不老奇事》仅当作爱情片,显然是苍白的,观众一定很失望。我认为,《不老奇事》显然是一部讲述有关死亡的伦理片,死亡贯穿了整个影片。
从头到尾,影片涉及了太多人的死亡。开篇不久,郭小鲁的父亲就因为化学实验室的爆炸而当场死亡,郭小鲁也因此受伤,留下了“慢速视觉”的后遗症。
接着,又是苏凌芳父亲为国捐躯,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在遥远的大兴安岭,从归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早早地变成了俩墓碑,悄然无声。
上了北京医学院的郭小鲁,在太平间里,看到了许多或主动或被动死亡的陌生人,捐献遗体的前辈们还有许许多多被疾病夺走生命的人。
正因为看见了太多的死亡,郭小鲁于是开始怀疑自己手术的价值,发出“再好的手术也是走在疾病后面”的喟叹。当郭小鲁正在医学上取得成绩之际,他的母亲却溘然长逝。丁教授常说,“父母是挡在我们和生死之间的一堵墙。”,当父母都已逝去,郭小鲁的这堵墙终于倒了。他知道了,这个世界上,生命终将终结。
远赴捷克求学的郭小鲁,在苦苦追求人生不老的路上,又先后遭遇了丁教授老去和丁萌萌因为为医学献身而提早谢世。尔后,郭小鲁在非洲战场上,目睹了因为战争和疾病的死亡,死亡在那个特殊的地方,属于习空见惯。郭小鲁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与死神擦肩而过。
他说,只有经历了地狱,才会真正懂得天堂。整个影片,浓郁地书写和演绎了死亡这一主题,作为渺小的人类,无力逃脱死亡、回避死亡,郭小鲁一生都在与死亡并行。
从影片的创作角度出发,以郭小鲁与苏凌芳之间的感情发展作为一种逻辑关系、铺设关系,让郭小鲁不断地面对死亡,思考死亡,以及如何走上追求人类永生的探索之旅,成为一种合理的选择。但影片里医学知识点很多,干货很多,特别是医学干细胞研究方面的,把人类到目前为止在干细胞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通过影片的故事、讲述、对话,很充分地传递给了观众。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老奇事》更像是一部生物意义上的医学电影,具体细节我不作赘述,但电影的繁杂也正因为如此,浓妆重彩地表达了医学意义上的不老。丁学农教授,充满期待地向郭小鲁描绘了干细胞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干细胞,将改变医学;癌症将得到根治;瘫痪的人,能够站起来,人,永远年轻地活着;除了自杀,没人会死,孙子八千多岁…”;出国前的郭小鲁,也对害怕衰老的苏凌芳说,“如果干细胞研究成功的话,你真的可以一辈子不会变老,也不会长皱纹…”;而康妮卡特教授,临终时也对干细胞充满憧憬,“我没有时间了,去不了新的世界,但你们可以,一旦试验成功,就改写了整个人类的命运。”;丁萌萌更不用说,“我且活,我活千秋万代”,她对于干细胞的斗志日渐高昂,像虔诚的信徒一样,笃信干细胞万能,可以让人类永生不死。”……
如果编剧和导演,想通过影片讲述干细胞技术可以让人类不老、永生的话,那无疑是肤浅的、失败的。事实上,影片没有止步于此,在已有目前已有的科学面前,对于死亡和永生的话题,必然需要仰仗宗教,也只有宗教意义上的死亡,才能让观众看完电影后有所收获:了悟和体悟。
不老奇事,“不老”是表面的,奇事只是为了让故事可以合理发生、演绎。
丁萌萌和康妮卡特教授是干细胞的信徒,科学的信徒,而丁学农教授和郭小鲁,在探索医学的路上,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意识和意义的思考,他们之间有一段关于天堂的对话,正是说明了一切。“医生也是渡人,不能和尚知道菩萨不知道”,当郭小鲁坐在丁老床前,就像在公共汽车站,等待末班车,丁老已经坐上了车,但郭小鲁显然还在等下一班车,“虽然我还有力量,但是,心里却是拔凉拔凉的……”。他们来到白茫茫的世界,郭小鲁在问,“丁老,这是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不过在这个地方,没有疾病,也感受不到时间;没有恐惧,也没有欲望……”,这应该就是天堂的模样吧,而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肉体的永生,而是精神的传承。
影片最后,郭小鲁自述中说到,“我一直认为,在我的世界里,时间很长,画画可以慢放,但是我忘了,那所谓的时光,不过是一眨眼工夫。”“以前我总在想,到底怎样才能和他们永远在一起,离别才是真正的永远,就算容颜不变,身体不老,记忆也无法永存,他们终究无法永远留在我们生命的记忆里……”
我想,影片的这些对话和独白,才是真正的精华,体现了影片的价值所在,无论医学如何发展,无论干细胞技术如何让人年轻不老,死亡和永生的意义不在于肉体,而在于我们的意识,从而让永生上升到了信仰的层面,我认为这是一部追求生命终极意义的灵性电影。
最后,由于这部影片知识点很多,“慢性视觉”;伏笔也很多,高粱饴、小提琴;梗也很多,太平天团乐队,作者电影;幽默风趣的语言,郭小鲁妈妈眼睛受伤,“不知为什么,她抬头望了一眼天,一个雹子正中她的右眼,从此,她吃着碗面看着锅里”,六姑给苏凌芳介绍的对象“天庭饱满、地阔天圆”,丁教授的假发和诙谐,丁萌萌的调皮可爱,王小莫调侃太平间,玩世不恭,康妮教授的笑话,苏凌芳钟情于声色犬马,等等。
编剧和导演为了让观众面对死亡的话题时,可以更加轻松,甚至于有意淡化和稀释了爱情方面的着墨,蜻蜓点水,影影绰绰,语焉不详,以牺牲了爱情的深入表达换起观众对生死的关注。同时,影片也通过对高梁饴细节的描述和对仗,对于异型珍珠的点缀等等,试图通过更多文艺的表现方式呈现出与商业影片不同的风格,打上“作者电影”的烙印。
但我认为,该影片硬伤不少,表现手法略显牵强和生硬,主次不分明,在一部电影中塞入了太多的东西不一定是好事,铺设太满必外溢,试问,层层叠叠的褶皱,又有几个观众有能力俯瞰呢?
我认为,灵性电影一定要流畅、简洁,因为灵魂之美乃是宇宙之大美,正如王小莫给郭小鲁立的墓碑,无题先生提写的“不受福德,向死而生”,这才是真正的永生。
2021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