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5本书提升逻辑思维,认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原标题:书单‖5本书提升逻辑思维,认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曾明文规定:无论文科、理科的学生,都要把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逻辑学这个概念看似抽象冷门,但它在生活中却无处不在。事实上,逻辑学的应用之广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以至于我们大多数时候觉察不到它的存在。
对于逻辑思维没有清晰认识的人,很难分辨出常见的逻辑谬误,进而影响生活工作中的决策和判断。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多学习些关于逻辑学的知识,并将它们应用到生活中。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5本关于逻辑思维的书,希望对读到的人有所帮助。
《左脑说,右脑笑》
作者:[美] 兰塞姆·斯蒂芬斯
解剖学研究证明,除了眼睛、耳朵、鼻子、胳膊、手、腿和脚之外,人们的大脑似乎有两个副本:左半脑、右半脑。
左脑控制身体的右侧,右脑控制身体的左侧,虽然左脑和右脑看起来非常相似,但它们在感官和语言处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最明显的概括是左右脑叶扮演不同的角色,执行不同的任务。人的左脑是天生的会计,右脑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1960年出现的传言,结果证明,这是一个过度简化的说法。
右脑的确在创造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左脑也是如此。左脑将事物分解成可以理解的小碎片,右脑确保这些小碎片仍然适合一个更大的整体。
如果你的右脑不知何故遭到关闭,你不会注意到周围的人,你可能也不会注意过去了几个小时;但如果你的左脑遭遇关闭,你就会看起来像个低能儿,不仅因为你会丧失所有的口语或书写能力,还因为你将无法照顾自己或他人。
在本书中我们将会一起继续探讨,创新如何导致新的发现?艺术和科学如何完全不同?即使我们似乎无法聚在一起,为何从不孤单?分析和直觉如何相互依存?天赋和技能为何无法区分?生命是如何从死亡中建立起来的?
每章的标题都有两个对立的次组成,我们通常认为它们是相互独立的概念,而结果证明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甚至是生与死也是深刻关联的对立概念。
《左脑说,右脑笑》神经科学×脑科学×心理学多学科角度深度解锁大脑运作原理。
《逻辑思维与诡辩》
作者:张晓芒
什么是诡辩
诡辩这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将一个真实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的道理说得非常动听,好像真的一样。
诡辩的种种手法
在谈说论辩的过程中,诡辩者为了维护自己的虚假论断或反对别人的真实论断,会故意违反逻辑论证或各项规则所采取的种种“总是有理”的错误论证方法。为了辨识这些诡辩是如何构设语言陷阱的,我们有必要对诡辩的种种手法进行一些简单的剖析,以洞烛其玄机。
为什么要了解诡辩
说话者在“说什么”的时候,他的目的在于通过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听话者身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出现一定的效果。“如何说”是衡量说话者表达能力的尺度,而如何理解“说什么”,是衡量听话者理解能力的尺度。
如何破斥诡辩
破斥诡辩是逻辑学与辩证法思维科学的天然使命,它在保证人们正常的人际沟通中,起着“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己处,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的重要作用。诡辩是思维的陷阱,只有填平这个陷阱,人们相互之间的人际沟通才会正常有效地进行。
《逻辑思维与诡辩》在强调逻辑本身的逻辑标准的同时,也力求探询逻辑的伦理标准。即正常有效的人际沟通如何在必须符合逻辑思维规则和规律的同时,也必须要符合沟通交际的伦理规范;在体味如何认识、破斥诡辩的方法论意义的同时,也要追寻逻辑之“法的意识”下的人文价值。
《超级大脑的7个习惯》
作者:菅原道仁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大脑吗?
大脑其实很懒惰
大脑偏爱固定的自动化处理模式,倾向于避开全新的挑战或不熟悉的事物。一有机会就钻空子偷懒。无论是优秀的人还是勤奋的人,其大脑本质上都具有“惰性”。
大脑喜欢节约能量
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分析,人类普遍具有一种倾向:相比获取更希望不吃亏。
这种心理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
人们在获得利益时往往会优先考虑如何“确保真正到手”,相反,在利益受损时则会优先考虑如何“限度地规避风险”。
进而从生物学角度,“懒惰(不消耗能量的状态)”与“勤奋(消耗能量的状态)”大脑本能的选择前者。
周围人不行动,大脑也“不愿行动”
“喜欢随大流”正是大脑的特征之一。
大脑像个年幼的孩子,喜欢盲目“随大流”,这种习惯在经济学上被称为“乐队花车效应”即大脑一旦获得某种“流行”信息,即使从未关注,也会盲目支持。
个体受到他人的影响,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和他人保持一致以寻求安心。
“即使清楚正确的做法,但是周围人不行动,自己也不愿行动”,这就是大脑的天性。
大脑禁不住诱惑
视觉、嗅觉、听觉等五官感觉会唤起对过去的回忆,由此产生全新的需求。
例如,即使在吃饱的状态下,看到美味的食物,闻到诱人的香味,也会刺激大脑的感觉中枢,向胃传递“想吃”的信号。
概括而言,大脑天生懒惰,喜欢随大流,且禁不住诱惑。
因此,我们才会产生“无法立刻行动”“无法积极行动”“无法快速行动”等想法。
将所有的“做不到”归咎于自身的“能力”“资质”或“才华”,其行为大错特错。“做不到”并非自身能力不足,而只是大脑“不想做”罢了。我们需要将“不愿行动的大脑”转变为“主动行动的大脑”。“做不到”绝非心理问题。
结论 大脑的工作就是“拒绝工作”
那么让“懒惰”“敷衍了事”的大脑高效率行动。
大脑训练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
大脑“天性懒惰”,只有促进多巴胺分泌,增强愉悦感,才能让大脑充满活力!研究发现,只要从提升兴趣、立刻行动、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正确决策、挑战自我、情绪管控这七个习惯入手,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脑、激活大脑潜力,让目标实现变得轻而易举!
如果你懂得运用大脑规律,提高大脑主动性,再困难的问题也难不倒你!《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能帮助你深入了解大脑特性,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大脑的活力与效能,实现工作和学习的重大突破!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
作者:茂木健一郎
做事不讲逻辑、平日不爱思考,是很多人“心中的痛”。不知道如何正确、高效地思考,会严重拖累我们的人生!
其实,要想活得更明白、保持好状态,只要把握思考的关键,就能大幅激活个人潜能,让专注、效率、灵感、智慧源源不断地涌现!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内附50幅趣味插图、100条用脑关键,说透深奥脑科学,多维度提升认知力!
如同一个功能齐全的“应用商店”,你可以根据个人情况,“下载”到有关效率、情绪、专注、沟通、记忆方面的APP,解锁各种各样的用脑秘笈,秒变学霸和工作达人!
让你秒懂如何正确思考、正确行动!不论随手翻到哪一页,都有超实用的用脑窍门,解锁任意一条,就能为生活和工作带来全新改变!
茂木健一郎是日本超人气脑科学家,第一位被TED邀请的日本讲者。他特别擅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脑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其著作的总销量近百万册,twitter上的粉丝更是早已破百万!
会思考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从效率、情绪、专注、沟通、记忆、读写、习惯等多个维度讲述了我们日常思考的误区。帮助我们“改邪归正”,把效率低下、混乱、分心快速转变为高效、思路清晰、专注。快速打通你思维上的“任督二脉”,实现人生跃迁!
《9堂极简智慧课》
作者: 特雷弗·科诺
有些人认为,智慧是神圣的,非普通人所能触及。
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智慧!
不过,即便智慧并非遥不可及,但它绝非唾手可得,你仍需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
想要拥有智慧,首先你需要理解:什么是智慧?拥有智慧的是哪些人,他们是如何拥有智慧?……
智慧是关于“人”的学问。即智慧源于智者,并体现在智者身上。
究竟是什么使智者如此明智呢?近的研究得出的其中一个结论认为,智慧和应对生活难题的能力使智者越发明智。但是,究竟是什么削弱了我们应对生活的能力?
在经典的研究《千面英雄》中,约瑟夫·坎贝尔写道:“应对生活状况中的每一次失败,终必将归咎于意识的受限。” 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大多数人几乎和梦游一样,这种观点在很多不同的精神传统中可以找到。
英雄探索的典型结果是某种觉醒,即他们以一种新的视角看待世界。 这种新视角新颖、独特。
神秘主义者、巫师、英雄对世界的理解更深刻,因此能够更好地处理世间难题。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用著名的洞穴理论讲述了这个观点。柏拉图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待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
这些影子是由洞穴外的东西投影而成,但只有那些设法离开洞穴并置身于光芒中的人才能发现。洞内人认为这些影子是真实的东西,但是洞外人知道那只是影子而已。无论我们以隐喻还是字面意义来理解智慧和感知之间的联系,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中都会遇到这一主题。
智者目光长远、视野广阔清晰。正因为如此,在整个历史中,人们才会向智者寻求建议。
虽然在智慧的汪洋大海中可能存在神秘莫测的领域,但很多时候,智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紧密相关。
在这本《9堂极简智慧课》中,英国哲学教授特雷弗·科诺从宗教、神话、历史、文学、占卜、哲学等9大领域,精选跨越时间与空间的54个知识点,对此进行了轻松有趣的解读,为我们奉献了一本有趣又有料的人类智慧大百科。
正如普鲁斯特所说:我们必须亲自发现智慧,这种智慧没人可以给我们,也没人可以将其从我们手中夺走。
END
喜欢记得关注、收藏、点赞、在看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