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眼科研究系列报道】北京协和医院眼内炎患者诊疗的回顾性研究

  点击上方“眼播” 可以订阅!每天发布最新眼科动态

  2022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陈有信教授团队于《Frontiers in?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期刊发表题为“Endophthalmitis at a tertiary referral center: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over three decades”的回顾性研究,该研究总结了北京协和医院过去30年眼内炎的发病率、致病菌、诊疗及预后,并探讨了不同初始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

  该研究共纳入1990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住院眼内炎患者共233例(249只眼),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全身和眼部病史、病因、微生物学结果、治疗方式、初始和最终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等。

  结果显示:

  1.一般情况

  该研究包含男性140名,女性93名,平均年龄为47.20±20.48岁。其中双眼受累16例(6.9%),合并糖尿病46例(19.7%),高血压50例(21.5%),免疫抑制16例(6.9%)。99只(39.8%)眼在初诊时合并视网膜脱离。外源性眼内炎发病率60.6%,其中眼外伤引起的外源性眼内炎最常见(24.9%);内源性眼内炎发生率为39.4%。249只眼中培养阳性96只(38.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2只眼(16.9%),真菌32只眼(12.9%),革兰阴性杆菌14只眼(5.6%),革兰阳性杆菌8只眼(3.2%)。革兰氏阳性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多(10.0%),其次为链球菌(2.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4%)。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居多(6.8%)。99只眼(39.8%)治疗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53只眼(21.3%)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20只眼(8.0%)接受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除,23只眼(9.2%)视力降至NLP ,3只眼(1.2%)角膜失代偿。

  2.内源性和外源性眼内炎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的比较

  相比于外源性眼内炎,内源性眼内炎患者双眼受累、合并糖尿病或免疫抑制的患者明显较多,其眼部治疗较为延迟(P< 0.05)。外源性眼内炎的视力预后优于内源性眼内炎,治疗后,最终视力明显改善(P<0.001),而内源性眼内炎治疗后视力无明显改善。

  3.初诊时合并/不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的比较

  对于合并RD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视力降至NLP发生率均更高(27.3% vs. 17.3%,  16.2% vs. 4.7%,P< 0.05)。治疗后,不合并RD眼的最终视力明显改善,由logMAR 2.20±0.61提高至logMAR 1.72±0.96 (P< 0.05)。而合并RD眼的最终视力无明显改善。

  4.对于不合并RD眼,不同初始治疗方式的亚组分析

  根据不同初始治疗方式,不合并RD眼被分为3组:PPV + IVI(玻璃体切除+玻璃体腔抗生素注射),仅IVI,非手术治疗。结果显示,后两组中,接受额外PPV治疗的数量显著增多(P< 0.05),三组最终视力无显著差异。在初始接受PPV + IVI治疗的患者中,有17只眼同时行硅油填充,结果显示,相比于未行硅油填充患者,其需要额外IVI的数量更少(P< 0.05)。

  综上,眼内炎是极具破坏性的眼内感染性疾病,需要早期干预。内源性眼内炎的预后较外源性眼内炎更差。合并视网膜脱离时预后不佳。PPV + IVI作为初始治疗可减少额外玻璃体类手术的数量。

   

  【作者信息】

  第一作者

  张雯斐,北京协和医院眼科2022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陈有信教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CTA Ophthal、GRAEF ARCH CLIN EXP等杂志发表论文4篇。曾获北京协和医学院校一等奖学金及优秀研究生。

  通讯作者

  陈有信,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原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理事兼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及黄斑学组组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眼保健分会会长,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近年聚焦PCV与眼科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领衔或合作撰写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PRER、Lancet、Ophthalmology、JAMA Ophthalmology、AJO及BJO等杂志发表。

  文字/张雯斐

  编辑/曹淼

  轮值主编/陈迪

  主编/赵潺

  监制/陈有信

  精彩回顾:

  重大喜讯!14位眼科医师入选第四届国之名医系列榜单热烈祝贺王宁利教授荣获2020年度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