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年轻人该看的优秀电影?

  相关问题:有什么优秀的书年轻人是需要读的?

  如果你对理性抱有幻想

  《黑炮事件》

  西方学者哈贝马斯提出了“技术理性”这一概念,认为技术规则是作为一种目的理性的(或工具的和战略的)活动系统。但在中国,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人际理性,普遍缺乏技术理性和科学理性。

  《黑炮事件》是这一典型特征的影像化表达,讲述了技术工人赵书信丢失象棋上的一枚“黑炮”而引发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连锁反应。影片虽一派冷峻严肃的气象,本质上却是一出反话正说的讽刺剧和荒诞不经的滑稽剧。

  罗伯特·C·埃里克森在其著作《无需法律的秩序》中提出了“法律更多但秩序更少”的吊诡命题。或许我们也需要反思,为何规则(规章)更多但秩序更少。

  如果你对时光抱有幻想

  《地久天长》

  跑到海南也好,跑到福建也好,但始终躲不了逝去的孩子,也躲不了现在的自己。即使在异地他乡,才发现只是换了个地方悲伤,人生还是了无意义。“时间已经停止了,剩下的,就是等待老去。”只是老去哪有那么容易,活着才是最艰难的过程。

  知青返城、计划生育、下岗大潮······三十年的山河岁月,都浓缩在这部电影里。只是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叙事者浑不在意,当事者却步步维艰。三小时的片长,展现的是一部家庭的史诗,也是民族的史诗。岁月无声,却碾压了多少家庭,回头望去,又怎能云淡风轻?

  《地久天长》是中国电影的“伤痕文学”,纵使镜头再含蓄,画面再婉约,却依然气若千钧,撕裂着观者的灵魂。因为它指向的是整个国家,譬如家庭的隐伤,譬如民族的隐疾。哪有什么地久天长,只有风在岁月中奔跑,人在季节中老去。

  很庆幸有这部电影,让我们可以回到那个年代,哪怕只有三个小时的停留。但三个小时就够了,我们已经看到了沈耀军一家的一生。在这三十年,有短暂的欢愉,也有彻骨的伤痛;有远走他乡的决绝,也有老年归乡的坦诚。他们也会带着对孩子的记忆慢慢老去,直到双鬓白发,直到回归故乡,直到选择和解,直到地久天长。

  如果你对亲情抱有幻想

  《何以为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旷世名著《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借律师菲久科维奇之口说道:“生了儿女的还算不得父亲,生了儿女而又尽到责任的才算是父亲。”同时,伊坂幸太郎在《一首小夜曲》中有句话振聋发聩:“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何以为家》是对这两句话最恰如其分的注解,也是最残酷生动的诠释。

  看《何以为家》,不禁想起了《小鞋子》《中央车站》《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追风筝的人》《无人知晓》等电影。这些电影唤醒了我的同理心和共情力,那些小主人公的经历与我的童年存在不同程度的遥相呼应。

  与《何以为家》中的孩子们相比,我们童年时期的那些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甚至多说了都觉得是矫情。“生命就是一摊污泥,比我脚上的鞋还脏。”对于他们来说,生我却不养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只是一个小概率的民间俗谚,等待他们的,更多是提前扑面而来的生命苦难和猝不及防的艰辛人生。

  如此美好,令人心疼。《何以为家》讲述了群体无意识主导下的“平庸之恶”和消极生活图景下的“人的境况”。悲哀的是,几乎所有人都是无辜的,却为何有那么多的人间炼狱。是制度的悲剧,是贫穷的诅咒,抑或是个人理性的畸形?

  《何以为家》是我近期看过的最好的电影,却也是绝不敢再看第二遍的电影。一个人的境遇是个悲剧,一百万人的境遇怎能顺理成章地就成为统计数据呢?我情愿做亚里士多德眼中的“视觉动物”,只要我不看到,就可以掩耳盗铃般当做不存在。

  但一切又是如此生猛而又残酷地进行着,电影最后一幕中小男孩的灿烂笑脸,只不过是悲惨现实的回光返照。

  艺术可以引起关注,却难以转化为行动,这是艺术的胜利,亦是艺术的悲哀。

  如果你对爱情抱有幻想

  《爱乐之城》

  音乐美妙舒缓,画面美轮美奂,故事温馨浪漫。那段月下漫舞,注定会与《雨中曲》雨中独舞的片段一样,成为影史经典。一部缺少经典片段的影片,是对好电影的一种辜负。

  只是为何穷困潦倒的时候可以相濡以沫,成功在即了却要劳燕分飞?一段美好的爱情,最遗憾的不是不欢而散,而是无疾而终。

  茫茫人海里的擦肩而过,芸芸众生中的不期而遇,若时光可以倒流,你会选择如今释然的回眸一笑,还是曾经期望的天长地久?

  如果你对婚姻抱有幻想

  《婚姻故事》

  2019年,诺亚·鲍姆巴赫和格蕾塔·葛韦格导演夫妇分别拍出了《婚姻故事》与《小妇人》这两部优质的cinema。但风格却截然不同,前者致郁,后者治愈。

  刑事辩护律师总是让人看到坏人最好的一面,离婚诉讼律师总是让人看到好人最坏的一面。一桩逐渐发酵的离婚案,由平静而暴躁,由稳定而失控,让人看到了婚姻关系的脆弱与家庭秩序的坍圮。这部电影与《克莱默夫妇》遥相呼应,可为互文。

  如果你爱上一个人,和TA结婚;如果你想恨上一个人,也和TA结婚。

  如果你对家庭抱有幻想

  《一一》

  从一场婚礼开始,以一场葬礼结束,《一一》用三个小时的时长,谱写了一部生命的诗篇。如果真的存在能够洞察生命细微状态、道尽人生百般真谛的电影,《一一》一定是其中之一。

  每个人都有不可示人的隐秘心曲,弟弟的童年之惑,姐姐的少女心事,爸爸的中年危机,妈妈的信仰迷失,一个家庭,多组人物,《一一》讲述了一部蕴涵万千的家庭史诗,展示了中产阶级家庭的生存困境,剖析了现代社会的焦虑情绪,解构了商业时代的精神状况。

  “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比以前延长了三倍。”《一一》将平凡的日常娓娓道来,在影像语言的絮絮低语中,我们旁观了他者的生活,从而丰厚了自身的生命体验。

  爱一部电影,不仅爱它的全部,也爱它微不足道的细节。当听到日本商人在酒吧边弹钢琴边唱《寿喜烧》时,就在那一刻,我TM真是爱死了这部电影。

  如果你对战争抱有幻想

  《一九四四》

  战争片不必枪炮作响,杀得你死我活,有时反而会掩盖主题,模糊焦点。战争片的使命并不在于宣扬胜利,鼓吹意志,而是在于反战,在于反思。

  《一九四四》静水流深,讲述了局内人的困惑和局外人的无奈。没有那么多的暴力血腥,却是十足的残酷无情。

  因为《一九四四》有关于民族的困境,有关于伦理的陷阱,其核心关注的是“人的境况”。

  如果你对政治抱有幻想

  《南山的部长们》

  《南山的部长们》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韩国电影在这方面的创作得心应手,稳重厚实,无需多言。韩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内俘获越来越多的拥趸,这是韩国电影人的胜利,也是韩国电影审查制度改革的硕果,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

  韩国电影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化的叙事模式和内容风格,虽然题材不同、千姿百态,但光谱却越来越狭窄,这是韩国电影向前一步必须要走出的舒适区。

  而金基德、李沧东、洪尚秀、奉俊昊、朴赞郁作为韩国电影“五虎将”,指引着韩国电影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你对正义抱有幻想

  《九品芝麻官》

  经典电影就是可以从小看到大,并且一看再看,不觉厌烦。星爷的《九品芝麻官》无疑是其巅峰之作,故事完整,风格犀利,表演成熟,堪称完美。

  在沦落为“烂片之王”之前,王晶还是创造了不少经典电影,引领着香港商业电影的风潮。反观如今,数量依旧惊人,质量令人堪忧。如此高台跳水,与刘镇伟还真是难兄难弟。

  除了“常威原来会武功”这个梗,原来“空虚寂寞冷”也是出自这部电影。星爷的电影,还真是段子的宝藏呀。

  如果你对生活抱有幻想

  《一路顺风》

  虽说人要么身体在路上,要么灵魂在路上,但这只不过又是一句看似精辟、实则虚垮的心灵鸡汤。与其喝一碗毫无营养的鸡汤,还不如看一部趣味十足的公路片。公路片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类型片之一,因为它用沉默来代替说教,用嬉笑来消解无奈,用旅途来升华无聊。

  《一路顺风》的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是一部少有的将喜剧和犯罪、冷幽默和冷暴力糅合在一起的公路片。但这只是表象,内里是路途上那些琐碎的不如意和无休止的碎碎念。

  人生何尝不是一部公路片,经历过凄风苦雨,也见识过绚丽彩虹,在一个个宏大命题的转折处,才发现,原来一屉小笼包可以喂饱所有的欲求。

  所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众生皆苦,我并不觉得他们吵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