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神障碍的原因
大学生精神障碍的原因有哪些?专家指出:大学生的精神障碍疾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其实,任何心理问题都有其诱发的原因,那么,诱发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认为可以分为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外界因素又主要有社会、历史、学校、家庭三个方面,个体自身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心理品质。
1、社会心理因素
在拜金思潮、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潮的影响下,不少大学生很难对什么最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甚至不同年龄阶段,同一个人对同一问题回答也不一样,从而使人产生不安和焦虑。久而久之,这就成为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诱因。当前社会伦理价值正处于无序性向有序性重新构建的过程中,大学生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表现出反社会规范行为,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青年人还缺乏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不能有效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这样必然会使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
2、家庭教育环境
少儿时期,父母的认知不统一,观念行为不一致,往往会使子女产生心理困惑。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如果经常吵闹、打骂,则易使个体形成粗暴、蛮横、孤僻、冷漠等不良的人格特征。另外,从小父母对他们的生活溺爱、包办过多,但对他们的考试成绩、升学、成才期望又过高,这样,一方面使他们养成了任性、依赖,骄横的心理,适应生活能力差、社会交际能力弱;另一方面,又使他们面对父母 “望子成龙”的目光,容易产生恐慌、焦虑、内疚的心理。有的家长强迫学生念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或专业,以至于上学后,对大学没感情,对学习没兴趣,甚至有的想退学。
3、学校教育问题
大多数高校都只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可选可不选的一门选修课来开设,不给予充分重视,尽管许多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但工作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一是因为参与咨询的教师生理、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尚欠缺,并非专家型的,所以难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出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处方,二是心理咨询的一些手段、方法落后、陈旧,适应不了学生的要求,以致学生一旦有了心理问题,也不太愿意去心理咨询中心解决。
大学生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
1、躯体障碍:常发生于青春期,很难诊断,可能由于积极的治疗而在无意中加重。转变障碍发生在当一个心理冲突不能被接受时以躯体症状表现,常常像是一个神经性疾病。
2、创伤后压力障碍:创伤后压力障碍可以随着较大的创伤性事件,即刻或延迟几周后出现,即使在平时表现平稳的年幼者中也会出现。
3、行为障碍:反复的或持续的行为方式,对人的攻击行为,或者对财产的破坏行为,欺骗或偷窃以及严重的违反法规。通常发生在儿童晚期或青春期早期。
4、青春期忧郁:轻度的忧郁发生于10%以上的高年级学生中,中度忧郁有5%~6%,而较重的忧郁有1%-2%。大学生忧郁有明显的遗传因素,而且父母开始出现忧郁的年龄越小,在大学生中同样也就出现越早。
5、药物滥用:药物滥用已经渗透到年幼人群中,包括青春期前。一些标为完全违禁的药物在未成年大学生中同样被滥用;滥用的药物由于其副作用而被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