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未成年网民经常玩游戏,国家出重拳防止沉迷网游
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事关个人家庭,也关乎国家未来。网络游戏为何容易吸引青少年沉迷其中?游戏企业应当如何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保护未成年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成为民心之痛
“近期,不少家长反映,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使许多家长苦不堪言,成了民心之痛,希望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严格落实实名验证,进一步限制、压缩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段时长。”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解释了《通知》出台的背景。
未成年人是网络游戏的重要用户群体。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当前使用互联网的未成年人当中,有62.5%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其中玩手机游戏的比例为56.4%。
8月1日,在第十九届ChinaJoy展会上,一名青少年在网游体验区的电脑前玩游戏。近年来,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曾出台规定,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对此,不少家长反映该标准仍较宽松,建议从严压缩。
此外,虽然部分游戏平台设置了“防沉迷系统”,通过实名认证等方式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但仍然有不少未成年人利用网上找到的身份信息绕开系统限制。一些不法人员用软件替未成年人破解网游防沉迷系统中的人脸识别,甚至有一些人假借破解网游防沉迷系统名义,骗取未成年人钱财。
网络游戏设计者根据人的心理特点,设立大量“成瘾点”,自控力弱、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的青少年更容易“上钩”
“网络游戏凭借操作简单和上手快,能够快速圈住新玩家,每个用户都能轻而易举地在游戏中与他人同台竞技。其次,网络游戏通常利用多样的环节和游戏模式设置,极大降低玩家厌倦的可能性,用户黏性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匡文波表示,网络游戏中大量出现的奖励机制,激发了用户的热情。加上很多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手段,更令青少年难以“放手”。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游戏设计者会根据人的心理特点,设立一个又一个激励反馈机制,诱导用户在吸引点的刺激中层层深入。类似“装备”“排位”“技能”“奖励”“活动”等设计点,让人们在游戏中不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更加“不愿意放手”。这种经过心理学设计的诱导机制带来的沉迷力量,不仅是青少年,有时连成年人也难以抗拒。
“游戏成瘾也与青春期心理发展变化有关,青春期学生叛逆心强,好奇心重,渴求自主,自控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更容易沉溺于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体验刺激、惊险的过程,获取支配及成就感。”原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心理咨询师彭鑫表示。
游戏成瘾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不但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对于他们的心智、情绪也会产生巨大影响。比如,未成年人会模仿游戏中的暴力、血腥行为。”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郗培植表示,他曾经接触过的一个案例,一个17岁的孩子,在网吧中连续玩了3天CS(反恐精英)游戏,出门吃饭时和别人起了冲突,他拿起身边的凳子砸向对方的头部,并反复殴打对方。事后,他说自己当时误以为还处于游戏中。
资本的介入是青少年沉迷网游的重要因素,相关企业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不能唯利是图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谁应当为此负责?
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袁治杰看来,资本的介入是青少年沉迷网游的重要因素之一。铺天盖地的广告,经过设计的沉迷机制,大量网络水军诱导,游戏设计公司往往有意通过在游戏世界中创造情感共鸣和经济价值来诱导玩家陷入其中。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尽管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已被写入法律规定,现实中却发现“多账号切换”“一人多号”“人号不符”等规避技术的手段。
平台越大,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也就越大。“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一问题上,相关企业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不能唯利是图。”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秘书长赵宏志认为,游戏企业需要头脑清醒,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既要为行业健康发展尽一份力,也要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负责。
大数据时代更需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帮助,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安全问题应得到家庭、学校等多方关注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不仅是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网络上还有很多污七八糟的东西,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这些问题属于社会性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研究解决。”
为营造未成年人良好上网环境,中央网信办近期启动专项行动,聚焦解决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效能发挥不足问题。
为缓解未成年人假期“看护难”问题,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试点免费提供音体美兴趣培养、公益看护、读书赏析、作业辅导、科技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五彩假日”托管和教育服务。图为孩子们在和机器人做互动游戏。新华社发(解琛 摄)
大数据时代,青少年看到的内容、接收到的信息、参与的话题大多经过算法与数据的拣选。“互联网平台落实法律义务的首要责任,就是将大数据、算法作为网络不良信息的过滤器,决不允许不良信息通过热门、热搜、推荐、关键词等方式进入未成年人视野之内。”朱巍表示,互联网海量信息,鱼龙混杂,平台应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特殊性,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也表示,网络游戏沉迷是一个社会问题,防沉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行业要始终把防沉迷作为游戏管理的重中之重,严格防沉迷管理的制度和执行,扎实推进防沉迷工作;另一方面,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需要广大家长、老师更好履行监护教育职责,切实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加强关爱陪护和约束规范,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用网习惯。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往期推荐
【推进教育整顿 打造政法铁军】带好头 走在前 作表率 省委政法委机关教育整顿全面开局
【推进教育整顿 打造政法铁军】省委政法委机关 “快、深、新、严”助力教育整顿高质量开局起步
【推进教育整顿 打造政法铁军】全省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第一次交流推进会召开
了解更多,欢迎关注中原盾视频号~
中共河南省委政法委员会新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