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华龙”助力打赢“华龙一号”高质量人才培养攻坚战
转自:中国质量报
建设“数字华龙”
助力打赢“华龙一号”高质量人才培养攻坚战
“华龙一号”示范堆的高质量投产,是践行党和国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生动实践。2023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华龙一号”高质量投产项目团队(以下简称“项目团队”)积极响应“推动企业共同参与数字中国建设”“推动数字化理念深入人心”的号召,营造全员共同关注、积极参与数字中国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党建引领数字化建设,在原有的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凝心聚魂,脚踏实地,不断完善、创新质量管理数字化应用,建设“数字华龙”,持续提升“华龙一号”质量管理成效,助力打赢“华龙一号”高质量人才培养攻坚战,保证“华龙一号”示范项目的高质量投产。
质量管理流程信息化智能化
实现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文件精准管理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于项目团队而言,“华龙一号”高技能人才便是“非常之人”。面对“华龙一号”示范堆新路线、新技术、新设备带来的新挑战,项目团队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立健全了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同时,应用数字化手段,将质量管理流程信息化、智能化,实现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文件精准管理,为“华龙一号”示范堆的高质量投产培养了一批爱岗敬业、技术过硬的质量人才。
一、完善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全面落实培训制度
项目团队秉承“培养人,而不仅仅是培训人”的核心理念,始终坚持“培训—考核—授权—上岗”的要求,建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培训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系列课程、模拟机课程、执照理论课程、技术理论课程、技能专项课程、防人因课程、业务专项课程等,使用系统化培训方法SAT,制定了《培训需求分析管理》《培训课程开发》《培训过程管理》《培训评估细则》等40余份培训管理制度,确保质量培训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学而优则“师”,项目团队注重教员的培养,通过层层选拔和考核,培训并挑选出200名专兼职教员,为“华龙一号”高质量人才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团队针对“华龙一号”岗位进行全面的岗位分析及任务分析,确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工作内容清单,梳理出任务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并将其转化成客观可衡量的培训目标。经过培训方式选择、考核目标制定等过程,最终形成专项培养培训计划和大纲方案。各个岗位根据大纲方案、人员提升要求编制其人员的岗位培训大纲,实现人才培养梯队化。项目团队构建了“华龙一号”运行、维修、技术等6套科学严谨、可操作性强的质量人员培养课程体系,以实现我国三代核电关键岗位人员的自主培养。根据“华龙一号”质量人员培养课程体系,项目团队通过全面对比分析“华龙一号”与CPR1000的不同点,制定了“短期培养规划”和“中长期培养规划”两套人才培养计划,分阶段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即“华龙一号”商运前,通过筛选关键核心能力项,制定核心能力培养计划,培养出首批核心技术带头人,确保“华龙一号”示范堆高质量投产,然后根据“华龙一号”商运后的运维任务进行分析,设计技能课程,升版培训大纲,形成阶梯化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华龙一号”示范堆安全稳定运行。
在“华龙一号”质量人员培养课程体系中,“华龙一号”运行人员培养管理体系和“华龙一号”维修技术人员培养体系的建立是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1.“华龙一号”运行人员培养管理体系
项目团队在梳理《核动力厂人员的招聘、培训和授权》等相关法规的基础上,经过需求收集、需求分析、培训设计、课程开发等阶段完成课程设计开发,通过编写运行人员培养相关管理程序来满足运行人员各岗位培养需求和实际要求,采用SAT系统化分析方法实施课程体系搭建工作,形成了“华龙一号”运行人员基础理论培训、操纵人员全范围模拟机培训、运行人员OJT在岗培训三大培训体系和相关标准,形成了特有的三代核电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全面实施运行人员培养管理体系,有效巩固和提升了“华龙一号”执照人员的操作知识和操作技能。
2.“华龙一号”维修技术人员培养体系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与CPR1000相比,面临着“设计新、设备新、人员新”的三大运维难题,对维修技术人员的技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统筹谋划华龙维修技术领域人才培养,项目团队结合核心业务制定《“华龙一号”维修技术领域关键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规划》,从集中优势资源培养首批关键岗位人员核心能力入手,结合培养规划成果衍生孵化并设计课程体系,最终搭建维修技术梯队化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体系。
面临新技术路线人才培养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挑战,项目团队科学运用SAT系统化培训方法,以点带线,由线成面,循序渐进,成功探索出了维修技术梯队化人才培养线路,并在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内分享推广,为关键人才培养及储备创造了极大的价值。
基于“华龙一号”运行人员培养管理体系及“华龙一号”维修技术人员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可操作性以及独特性,“华龙一号”运行人员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华龙一号”操纵人员模拟机课程体系、“华龙一号”维修技术人员课程体系获得国家著作权。
二、建立数字化文档系统,实现培训文件精准分发和共享
项目团队建立数字档案系统(iDOC),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管理,实现了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文件的精准分发及资源共享等功能。数字档案系统推动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和归档接口标准化建设,借助OFD版式转化和存储电子档案功能,提升了档案利用效率,通过电子文件“四性”检测功能前置,确保了电子文件归档质量。数字档案系统应用人工智能、全文检索、文档多人协同与版本管理、微服务、移动应用、数据看板、VR档案馆等新技术,借助大数据平台分析能力,集约化管理档案资源,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和“一站式”利用服务。
为实现对“华龙一号”示范堆投产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文件进行全面的文档管理,iDOC系统建立了各类文档资源库(流通文件库、参考文件库、归档文件库)和26个文档专题,为便利用户查询术语代码、声像档案及旧版文件,iDOC系统建立了术语代码库、声像档案平台、过期文件库及注销文件库。iDOC系统可根据用户角色,精准提供利用服务,通过公共文件、附件模板、声像档案平台等专题模块,满足用户需求,通过知识地图模块,支持用户自行制作知识进行分享。iDOC系统能够将外部文件,如将最新版的法律法规、标准等与程序进行关联。若关联文件更新或对下游程序有影响,系统将通过邮件提醒程序编写人,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进一步规范文件流程,实现精细化、集约化管理,提高文件获取及利用效率。
通过完善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应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文件精准管理,实现培训效果提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培养“华龙一号”高技能人才。
培训管理数字化
提升质量管理培训智能化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项目团队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通过科学的方法论、先进的培训辅助工具,用好用活各类培训管理工具,并将培训管理工具数字化,助力培养高技能优秀人才投身“华龙一号”示范堆高质量投产事业。
一、开发全面质量管理课程,融入E-learning培训学习平台,有效提升培训效率
项目团队为不断提升一线员工的质量技能水平,从知识、技能上保障人员的工作质量,不断提升投产各项工作的质量水平,项目团队设计、开发了全面质量管理课程。课程将质保大纲、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质量事件反馈及日常质量行为作为输入,运用系统化培训方法SAT分析后最终成型。课程从内容纵向分为质量理念强化、质量标准介绍、质量工具方法三个维度,从人员横向分为项目团队高层、中基层、员工和合作伙伴四个维度。通过内部及外请培训相结合,面授教学为主,网络学习为辅,根据业务实际需要,区分必修和选修课,全面开展质量管理课程培训,助力打造学习型组织,培育具有高质量管理技能的员工队伍。
项目团队将全面质量管理课程融入E-Learning学习平台,使全面质量管理课程资源得到智能化管理。E-Learning学习平台针对学员、教员、培训工程师等多种用户实现全方位、全时段和全流程的信息化培训管理,为团队提供“随时、随地、便捷”的自助学习服务,为项目团队提供强大的报表统计分析功能,已成为培训领域重要的信息化工具。E-Learning学习平台实现平均每年管理超过400万学时的培训数据,年网络学习数量超过80万学时,网络考试量超过8000场,年均考试超10万人次,大大提升了培训效率,降低了培训成本。
二、建设全范围模拟机培训仿真系统,打通操纵人员培训“最后一公里”
“华龙一号”全范围模拟机由中国广核集团自主开发和研制,由电厂概貌盘、操作员工作站、后备盘、严重事故盘等设备组成,是典型的数字化复杂信息技术设备,具有仿真范围大而全、高精度、高实时性等特点,是一座融合了反应堆工程、热能动力、电气、仪控、计算机、网络、数字计算等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的数字化虚拟电厂,是操纵人员提高操作技能水平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设备。项目团队加大资源投入,按照“华龙一号”主控室进行1:1复制,以实现机组所有实际工况复盘、模拟各种预警情况。通过模拟机加强演练,细化模拟演练层次,加强试验仿真验证,打通操纵人员培训“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执照人员操盘技能水平,提升团队掌控能力,保障“华龙一号”机组安全运行。
项目团队采用系统化培训方法(SAT: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通过线上调查和线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需求收集,对“华龙一号”全范围模拟机从正常运行、故障运行、事故运行、经验反馈、机组冷热试需求、场景设计、管理层期望等维度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建立了”华龙一号”模拟机课程体系中需进行针对性复训的课程,包括《华龙一号各类工况综合培训》(HR1)《华龙一号模拟机实景培训》(HR1)和《华龙一号支持系统丧失事故加强培训》(HR3)等三门共84学时的复训课程,使操纵人员能在“华龙一号”全范围模拟机上模拟各种工况。这些复训课程在“华龙一号”全范围模拟机的实践和应用,有效巩固和提升了华龙一号执照人员的操作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研发数字化系统,推动“华龙一号”操纵人员培养数字化建设
项目团队按照QC流程运作,成功研发核电站操纵人员模拟机执照考试数字化评分系统及核电操纵人员培养大数据分析系统。
操纵人员模拟机执照考试数字化评分系统实现了操纵人员模拟机执照考试评分数字化,提高评分效率和准确率。根据实践,每场模拟机执照考试评分数据抓取、校验及计算处理平均时间约15秒,数据打印输出平均时间约20秒。评分数据处理及输出总时间不大于1分钟,达成每场模拟机执照考试评分时间由15分钟降低至5分钟的目标值。当前项目团队厂有操纵员200多人,每年约有模拟机考试150场,全年可减少考试支持人员450人次,节约复核及评分数据誊写约37.5小时。同时,评分系统实现数据计算正确率100%。
核电操纵人员培养大数据分析系统,已实现团队绩效、个人能力可视化评价,全面、准确地记录执照人员在培训与工作期间的正面和负面事实,通过科学、客观的评分标准展现每位执照人员的能力画像。通过该系统,可清楚知道每个学员的能力差异,还可通过“趋势分析”功能实现该学员的能力跟踪,掌握不同时期学员能力变化情况,实现了对不同学员之间的能力对比、各运行值之间的能力对比,为选人、用人、育人提供强有力的参考。
数字化系统的成功研发和应用,推动了核电技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将使后续在建“华龙一号”机组操纵人员能力培养及技能提升更加便捷、精准和客观。
四、开发“防核小助手”,助力消除“知识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项目团队采用集中部署、分布式应用、管理网系统与工业网系统联合搜索模式,开发“防核小助手”资源共享平台,成为集团知识管理平台的示范项目。“防核小助手”集成公司网站、经验反馈等15套业务系统和1个文件共享服务器,可一键搜索各接口系统数据及本系统各功能模块数据,可以提供包括搜索中心、知识库、知识问答、知识百科、专家库等功能,为后续“华龙一号”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华龙一号”作为世界领先的三代核电技术,项目团队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将高质量和效益作为立足点,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建强“华龙一号”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培训管理工具数字化,培训流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实施中长期人才培养战略,强化现代化高技能人才支撑,形成了国际领先、独特的数字化核电高质量人才的系统培养模式和赋能机制,切实保障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堆高质量投产,验证了数字化技术和方案的可行性,打造了三代核电质量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成功范例,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应用经验,增强了项目团队的创新动能,支撑了国家战略的实现,为高质量建设“数字中国”添砖加瓦,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广告)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