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你震惊的一宗杀人案件是什么?

  相关问题最让你震惊的冤案是什么?

  最让你震惊的非暴力犯罪是什么?

  最让你震惊的一个杀死动物事件是什么?

  最让你震惊的一宗自杀案件是什么?

  我家是单位的家属院,职工们的楼房都在这个院子里,院子总共大概有个一两百户人。在我一二年级的时候,院子里有个总是欺负我们的小哥哥,大概上初中的样子。因为是家属院,小孩们的父母都在一个单位,所以家长之间都是认识的。大人们虽然对这个爱欺负我们的小哥哥颇有微词,但是碍于同事之间的情面,加上大家都是邻居街坊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好相处的太尴尬,所以对于孩子被欺负大人们心有不满,但碍于同事情分也不好说什么。偶尔也有厉害的大叔怼两句,但也不至于和他父母撕破脸。

  小哥哥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呢?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强势同时又非常溺爱这个儿子的人。父亲虽然工资高,但是非常抠门。抠门到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这个叔叔穿的袜子全是带补丁的。中午在单位吃饭,也经常厚着脸皮去蹭同事的饭。他的抠门程度基本算是全单位出了名的,大家笑话他抠门,他自己也不是很在意,总之算是心比较大的人吧。

  就是这么抠门的一位大叔,对于自己的儿子却是很大方很溺爱的。溺爱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家属院每年会举办一次,家长带着孩子露营爬山的活动。那个小哥哥每次都是爸爸带着一起去。大家一起爬山,每个小孩都是自己背着自己的行李(爬山要用的东西,大部分行李在车上),除非年龄非常非常小,实在背不动。只有这个小哥哥,每次他什么都不拿,把所有东西都挂他爸的身上,连 自己的水壶都是他爸背着。他还会在前面飞快的跑着,然后当着所有人面说:神经病xxx,你能不能快点跟上啊!”

  我爸后来和我说如果是他的孩子,他敢这么喊一定打到他妈都认不出他是谁,其他家长第一次听到也是一脸震惊,但这种活动多了,大家的心情都趋于平静了。但是他爸每次听到,不但不会训斥自己的儿子,反而还会笑嘻嘻的回答说:马上马上,我马上就来。”

  家属院里的不少大人都劝说过大叔,不应该这么溺爱自己的儿子,孩子做错事应该及时纠正他。但他听完都是笑一笑,他说他觉得无所谓,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孝顺他了。那会他儿子都上初中了,不知道在大叔心里孩子要长多大才应该孝顺他。

  于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季,我记得那年夏天热到蝉都叫不动了。忽然院子里晚上来了很多警察,后来通过大人口中才知道整件事的经过。

  事情是这样的:小哥哥在周六中午第一次下厨给自己的父亲煮了一锅粥,大叔感动的眼泪稀里哗啦的,吃完大叔就昏倒了。醒来看到自己的儿子手里拎着一把榔头,眼神凶狠的望着自己,见自己父亲醒了,小哥哥没有害怕,仿佛面前的这个人和自己没有丝毫关联。而大叔就眼睁睁看着自己儿子拿着榔头,狠狠的朝着自己的脑袋敲了下去,直到大叔脑浆迸溅,再也不会醒过来了。后来听大人们说,在法庭上,小哥哥说自己父亲锤子落下去,还有意识的那一瞬间哭了。只是不知道大叔在那一瞬间是不是因为自己对孩子的溺爱而后悔心痛。

  小哥哥敲死自己父亲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朝大叔要了两次钱,大叔不给他钱,不让他去网吧,仅此而已。在亲手敲死自己的父亲后,小哥哥淡定的把自己的爸爸拖到卧室的床下面的箱子中,拿着钱去了网吧,还去游泳馆游了个泳。小哥哥的母亲回到家,叫着自己丈夫的名字,没有回应。于是就去卧室寻找自己老公,直到看到卧室床下里露出的脚,打开床下一看自己老公已经死了,等儿子回来后,赶紧带着儿子去自首了。

  小哥哥在法庭上描述自己如何杀死自己父亲的时候,口气是异常淡定的,没有一丝悔恨,仿佛在诉说的是别人的故事。小哥哥还说,为了杀死自己的父亲,事前小哥哥已经用很多小动物实验过药量,验证过多少药量可以让一个成人失去反应,无法挣扎。由于小哥哥未满16岁,当时只判了15年,算起来这个人已经出狱了。。。真是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溺爱有时毁掉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和很多人的人生。

  2010年,山东平度,几个不良少年到同学家入室抢劫,lunjuan同学母亲后,把母子俩都给杀害了。

  99年辽宁锦州客车爆炸案

  喜欢喝碳酸饮料和啤酒的人,大概都可以简单地分成“玻璃瓶派”和“易拉罐派”吧!我是玻璃瓶派的,原因很简单:一直以来都觉得易开罐装的啤酒或碳酸饮料,喝得出来有一股“罐子味”——那是铝罐以及其上涂抹的内膜的味道。

  铝罐既有怪味,又不像玻璃瓶般可以回收再利用,好处大概就是轻了点,此外无他。

  那么,到底为什么厂商和消费者都很喜欢这样的设计呢?

  百思不得其解的我,在看到1977年日本发生的“氰化钠毒可乐无差别杀人事件”之后,终于了解为什么了——原来,就连看似密不透风的玻璃瓶,也能够轻易地在其中下毒啊。

  深夜电话亭的一瓶可乐:东京男高中生喝下的那瓶毒汽水

  1977年1月4日凌晨,16岁的桧垣明君和五个同事在东京品川站下车。他们路过了一个电话亭,其中一人发现电话亭里有一枚10元日币,以及一瓶放在地上的可乐。

  “太幸运了!捡到了10圆和一瓶可乐耶,大家一起喝掉吧!”——发现可乐的人这样说着,将可乐递给了桧垣明君。六人回到宿舍后,约定洗好澡之后在娱乐室碰面,一边喝酒聊天。

  还不到法定饮酒年龄的桧垣明君,打开了那瓶“幸运获得”的可乐,仰头就是一口。“这可乐坏掉了!”才喝了一口,桧垣明君就意识到可乐不大对劲,立刻吐了出来,并用自来水漱口。

  但不幸的是,他已经喝下足够致死的剂量,数分钟之后便意识不清地倒在地上。尽管救护车很快地就将他送到了北品川综合医院,医院也火速地进行了气管切开术与洗胃等紧急救护措施,桧垣明君仍在早上7点30分的时候死亡。

  16岁的桧垣明君,是京都洛东高中的一年级学生,父亲是新大阪站的员工。因此,当桧垣明君想要利用寒假打工时,他就到了父亲任职的国铁,在由新大阪开往东京的“回声号”列车上担任工读生。

  这班由大阪到东京的列车,本应是桧垣踏出职场的第一步,谁知道却沦为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

  一个男高中生发生了这样的事件,东京的警察自然万分紧张。案发现场的高轮警察署与警视厅搜查一课的警官,立刻到宿舍查验。鉴定的结果,确认就是路边捡到的这瓶可乐中被加入了氰化钠。

  然而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一切不过是“毒可乐事件”的序幕开场。

  毒可乐第二被害者:倒在人行道上的前科犯

  在桧垣明君急救无效过世之后的45分钟,距离他捡到致命可乐约600公尺远的人行道上,有民众发现了一名穿着灰色衣服的中年男性倒在路上。

  尽管人尽快送到了医院,但依然回天乏术。一开始,警方从他身后遗留的物品:25圆的现金、一个单肩背包,和一条毛巾中,推断此人是因天气过于寒冷而冻死在路上。

  没想到,遗体解剖的结果,竟然检验出氰化钠!这下不得了。

  正好,警方也发现了遗体陈迹处附近有吐出可乐的痕迹。随着这个痕迹,在约100公尺远的路灯柱下发现了一个空的可乐瓶——这已经不能算是巧合了,很明显,这是有人蓄意在可乐中下毒的连续杀人。

  那么,这是特别针对两名受害者的行动,亦或是完全随机的无差别杀人事件呢?警方开始着手清查第二被害者的身份。最后,从指纹查出此次的被害者原籍山口县下关市,名为菅原博。

  46岁的他,本来在原籍地从事林业,但因为窃盗罪两次被捕,之后又因涉入诈欺罪而逃亡,已经销声匿迹了13年之久。

  毒可乐的第三波攻击:与死神擦身而过的国中生

  有了这两次的经验,警方不敢大意。立刻组成了约200人的机动队,在周边进行搜索。他们立刻在附近另一部公共电话前面,发现一瓶可疑的可乐。

  令人吓出一身冷汗的是,早在警方发现这瓶可乐之前,已经有个住在附近的国三生看到这瓶可乐了。万幸的是,他想先去办点事,回家前再来拿这瓶可乐——当他办完事情回来,发现“当事可乐”已经被警察团团包围的景象,想必吓出一身冷汗吧。

  高轮署管辖的这一带,接二连三地冒出毒可乐来,警方便以此地做为中心继续之后的搜查。透过对三个潜在受害者的调查,警方初步已经判断这是无差别杀人事件,因而难以从受害者的人际关系网中寻得嫌犯。

  那么接下来就是清查可以得到毒物的对象了。

  然而不巧的是,尽管氰化钠是剧毒,但它同时也是镀金工厂不可或缺的药品。正巧沿着犯罪现场的品川到川崎这一带,满街都是镀金工厂。

  换言之,氰化钠对凶手来说根本就是唾手可得的物品。针对指纹与可乐瓶的搜查也一一进入了死胡同。

  事件就这样,在找不到物证、无法锁定犯人、连犯案动机与具体犯行经过都完全不明朗的状态下,成为隐藏在历史之中的谜案。

  话说回来,到底为什么当时的这些人看到路边的可乐都能很放心的喝下去呢?翻阅众多数据,偏偏这一点没有得到什么样的解释。只能说当时的东京一带,或许是个出乎意料民风纯朴的地方吧!

  事件余波:大阪的受害者与谜样的毒巧克力

  在搜查没有什么进展的情况下,一个月后在大阪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态——出现了毒可乐的第三个受害者:在运输公司担任司机的39岁男性。他在出勤的途中到自动贩卖机买烟,然后顺手拿了被放在贩卖机机顶的可乐。

  同事劝告他东京才刚刚发生毒可乐事件,这玩意别喝比较好,但死者说“只喝一口没关系吧”。

  他喝完不久,就开始“觉得恶心”,感到双手麻木。同事急忙叫了救护车。在病床上,他告诉同事还看到另一瓶可疑的可乐。经警方检验,这些可乐和引发东京骚动的可乐,都含有剧毒的氰化钠。

  在受害男性返家休养的隔日,警方上门想要询问他相关的问题。没想到却发现该名男性自杀的遗体。没有留下遗书,但其妻说,丈夫为了自己的愚蠢引发如此骚动感到相当羞耻。

  但,有糟糕到需要自杀的程度吗?

  由于这样不平常的举动,使得该名男性就是犯人的说法也浮上台面。关于他的各项行动也被一一检证,并找到一些确实令人心怀疑窦的行动:比如说,明明知道东京无差别毒可乐事件,就是在路边捡到的可乐,却又执意喝下肚?

  又比如说,其实没有人真的看到他喝下可乐。再来是,据称送医时,该男性是可以自己走到诊疗室,而血压与脉搏并无不寻常的情况。就医师的诊断,似乎也没有中毒的迹象。

  尽管有种种可疑迹证,但警方却也找不到该名男性就是犯人的确实证据。也许他确实没有中毒,只是怀疑自己有,后来发现弄错了,觉得颜面无光,而在脸皮特别薄的状况之下,决定告别人世?

  再也没有人能够知道是否如此了。

  就在此时,东京的八重洲地下街发现了一批毒巧克力,总计四十箱。上面以橡皮戳章盖着以片假名写就的“这是对骄傲的丑陋日本人降下天诛”一句。

  警察没有发现任何有用的线索,甚至无法确定该批毒巧克力与毒可乐之间是否存在着关联——是同一个犯人,又或者是模仿犯的手笔?

  玻璃瓶的衰退、易拉罐的盛行,与“愉快犯”的诞生

  事件就在什么都不明朗的状况下,默默的结束了。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消费者只好开始用各种方式来保护自己。最简单的就是从此不喝玻璃瓶装的饮料了——“那么容易被人加料的产品,谁敢喝啊?”当时的人,就算说出这样的话来,也不奇怪吧。

  以此为契机,自动贩卖机中越来越少出现原本是主流的“250ml、可回收玻璃瓶”此一规格,改而开始流行起“只要一打开就无法回复原状的250ml易拉罐”。带有油膜味的罐装饮料,终于以安全性击败了相较之下更环保也更美味的玻璃瓶。

  此一“毒可乐事件”对日本社会还有着更深层的影响:由于犯人的动机不明,既非想要勒赎,好像也不是想要报复,因此出现了“说不定是喜欢看到世间因为自己的行为骚动难安,而感到愉快吧?”

  这样的说法。也就是说,犯罪本身就是目的。根据这样的思路,提出了“愉快犯”的概念。

  在“愉快犯”已经不是新鲜词的今日,回首过往,偶尔也会羡慕那个能够放心地喝着路边不明饮料的时代吧。随着技术的进步与环保意识的提升,近年来玻璃瓶商品又开始有了复兴的趋势——玻璃瓶的时代,或许又要到来了。

  童年阴影……

  小学时,县里最大的超市发生了一起命案,一小偷盗窃被保安发现,将保安刺死,并尸首分离,风闻血流满地,不知那天早上去买菜的叔叔阿姨内心想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