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短视频的沉迷正在毁掉你!科学家扫描了你的大脑,发现了上瘾的原因
2021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达8.88亿,占全体网民的87.8%,人均日使用时间长达125分钟,超过半数的人每天都会刷短视频。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某音5分钟,人间2小时”。那短视频为什么会使人这么上瘾,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大脑发生了什么,沉迷短视频有何危害,又该如何减轻或避免这种伤害呢?
刷短视频时,大脑在干嘛
中国浙江大学在《NeuroImage(神经影像)》发表了一篇研究,他们用一项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揭示了看短视频时的大脑。
研究人员邀请受试者观看推荐给新用户的普通推荐视频和适用于老用户的个性化推荐视频。
发现在观看个性化推荐视频时,大脑默认模式网络的一些组成部分更加活跃,具体包括双侧颞上回和颞中回,颞极,腹侧后扣带回皮层、内侧前额叶皮层和角回。
此外,与奖赏系统相关的中脑腹侧被盖区和其他一些离散脑区如外侧前额叶,前丘脑和小脑,也都表现出更高的激活状态。
而且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区域与视觉和听觉通路的偶联也得到了增强,通过上调注意力和更高级别的感知可能让人更加沉迷视频。
在这里简单解释一下大脑默认模式网络,这是横跨大脑的大型神经网络,会参与一些复杂的认知功能。当大脑在集中注意力的时候,这个网络的活动会降低;当人们无所事事胡思乱想的时候,这个网络就会非常活跃。
这样我们就理解了为何受试者在看个性化推荐视频的时候,大脑默认模式网络更活跃。图文无关|图源网络
而一部分脑区更加活跃的时候,也有部分脑区活动出现了减弱。比如背前扣带回皮质、尾状核、还有一部分负责注意力分配以及抑制控制的丘脑,从而造成自控能力的降低。某研究使用图论方法解析了DMN定义的脑区间结构网络来源:10.1038/s42003-019-0611-3[13]
此外,2020年美国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研究人员让受试者边看视频边接受 fMRI 扫描,结果发现人们是否愿意浪费时间看喜爱的视频,确实由大脑(主要是奖赏系统)说了算。
扫描结果显示,在视频开始的最初四秒,大脑就已做出决定:伏隔核和内侧前额叶皮层的神经活动增强,而与处理负面情绪、风险决策相关的前岛叶的神经活动则有所减弱。
短视频为什么会使人上瘾
很多的多巴胺
上述团队的研究都从神经学角度解释了沉迷短视频的大脑活动,其中提及的大脑奖赏系统相关的脑区就与多巴胺的分泌密切相关。
多巴胺,相信大家对于这种“快乐激素”已经很熟悉了。当你刷到喜欢的视频,脑区就会分泌多巴胺让你快乐,然后继续刷,继续快乐……
再加上“自控力”的脑区活动减弱,就会让人沉迷于刷短视频的快乐中无法自拔了。
内容上的爽点
很多短视频的时长只有十几秒,但会叠加很有节奏的“洗脑神曲”和抓眼球的东西,一是给人带来爽点,并逐渐拉高大脑对信息刺激的耐受阈限值;二是很多短视频会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刺激你继续观看下去;三是有些视频在很短时间内讲述一个知识点,让人有一种“短时间内干大事”的成就感,从而继续这种行为。
算法上的推荐
短视频软件会利用AI根据大数据以及个人浏览习惯,为用户进行针对性的推送,有趣的内容越刷越多,一直刷一直爽,使人意犹未尽。
情感上的共鸣
很多人会在视频里、评论区里看到与自己相似的经历感同深受,将其作为自己安全的“栖息地”,与之共情,从而获取特殊的情感体验。
沉迷短视频会有哪些危害
可能损伤大脑健康
虽然我们目前尚不清楚沉迷短视频是否会不可逆的伤害大脑,但先前不少研究表明,互联网成瘾患者,尤其是网络游戏成瘾的青少年的前额叶脑区内的灰质体积缩小。
2018年《科学报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微信成瘾倾向与膝下前扣带皮层内的灰质缩小相关,暗示过度使用网络可能损害大脑健康。
注意力碎片化
神经学家亚伯拉罕·赞根的研究发现:智能手机的重度使用者,比不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在注意力缺陷障碍测试中的得分高5%~10% 。
而且短视频的制作形式和传播机制决定了它的“浅层化”,无论是娱乐放松还是知识分享,都不可能让你深度思考,甚至不能独立思考。
久而久之,就会让你难以集中注意力,没有耐心,就像很多人说的“根本无法静心读书”,更遑论深度工作、深度学习和深度思考。
假性放松
很多人都期望从短视频中得到快乐和放松,而且在刷的过程中的确很快乐,但一旦时间长了,反而会有一种空虚和疲劳感。
其实这就是一种“假性放松”,短视频带来的与其是一种快乐,不如说是对大脑的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多了,反而会越刷越疲劳。
负面情绪
2021年1月,《国际环境研究和公共卫生期刊》发表了一篇研究,对中国台湾地区1488名平均年龄28.3岁的成年人展开调查,结果表明难以停止地疯狂刷剧与抑郁、社交焦虑和孤独风险的增强呈正相关。
2021年《卫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报道:一些患有抽动症、厌食症等问题的未成年人,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看了过多特定内容的相关视频,出现了症状加重的情况。
当然,也有一些人通过相关的科普短视频得到了力量,从而愿意去医院讨论病情。因此我们在此讨论的不是短视频内容本身,而是沉迷短视频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
面对短视频沉迷该怎么办
循序渐进,控制时间
给自己制定一个具体计划,比如今天睡前不刷短视频,持续一周后再增加某时间段不刷,循序渐进的抛弃那些没有营养的“短视频”。
每次刷短视频的视频也要进行控制,并逐渐缩短,可以用定时器提醒自己,并强制关闭。
分类对待,学会思考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取信息和知识,所以不要局限在短视频上,更何况其中鱼龙混杂,要学会分辨和思考。
对于能增长见识或加以利用的实用信息,可以参考,对于一些哗众取宠、低俗不实等内容就要加以分辨和舍弃,“强迫”自己进行思考。
集中精力,深度学习
既然短视频分散精力,那就努力再把注意力集中回来。比如把手机放在一边不看,坐下来静心阅读一本书,调动大脑,获取另一种快乐。
放下手机,培养兴趣
不如把那些刷短视频的时间,用来培养新的兴趣,比如绘画、乐器、运动,不要总是宅在家里刷手机,多去户外走走,怡身怡心。
总之,短视频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几乎不可能完全戒掉它,但要学会将它当作一种工具,利用它,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失去自我。
参考来源:生命时报,极客公园,新周刊,丁香妈妈,新华网财经,一小时爸爸等;
图片来源:网络
* 本文所涉及医学知识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治疗结果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