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5部经典超然的黄暴电影 (女生最好叫男友陪着看)
1.恶人传 (2019)
类型:犯罪/动作
导演:李元泰
主演:马东锡,金武烈,金成圭
如同一个从深渊来到人间的魔鬼,是什么让他们成为这样?
我们无法去深究,但这部电影《恶人传》,也许会告诉你答案,
一个热血固执的爆烈刑警(The Cop)、一个暴力冷酷的黑帮老大(The Gangster)、一个冷血变态的连环杀手(The Devil),这三个人物,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的戏剧冲突。这并非打破了警匪犯罪片的二元对立,而是通过三角关系构建出三组二元对立,大大增加了类型叙事的复杂度和层次感。作者试图在一个灰色的三角关系中探讨谁才是恶人?究竟何为正义?
这一带有创新性的剧情设定,是如何增加了文本的叙事强度,其独特的趣味又是什么?
《恶人传》把通常警匪片中刑警与黑帮的矛盾对立关系,变成了合作互助关系。原本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的正义警察与邪恶黑帮,最终变成了并肩携手、配合无间的伙伴。
双方为什么会联手?如何才会走到一起?一个是原因,一个是过程,这两点,一定要在剧作中给出高度合理的情节设定,才能对观众具有说服力。此处,剧作的严谨与层层推进,体现出了韩国类型片写作的高度成熟。
主角刑警郑泰锡,绝不是与黑帮沆瀣一气的黑警。一开始就表现他是一个嫉恶如仇、视黑帮为眼中钉的火爆刑警。办案途中堵车,他也会顺道去踢了黑帮摊子,教训一顿看不顺眼的黑帮小喽啰。
黑帮老大张东秀,也绝非良善之辈,而是一个心狠手辣的黑帮头目。影片开始,通过一场他暴打人肉沙袋的练拳戏,展现出这个人物的狠劲与残酷。
一个无差别杀人的变态连环杀手,成为原本互相对立的两人建立合作的原因。
黑帮老大偶遇连环杀手,毫无防备的他差一点成了连环杀手的又一个屠杀对象。凭借强壮体格和矫健身手才侥幸脱险。为了找出杀手并复仇,他召集黑帮手下展开追捕。
而爆烈刑警郑泰锡,对接二连三的凶杀案件心急如焚。上司的不作为,制度带来的各种限制(刑警不能去追查辖区外的其他案件),严重阻碍了他侦破案件。
本来,两人各自追查杀手,井水不犯河水,也不一定要合作。
然而,黑帮老大因为被刺杀,开始逐渐失去在黑帮中的地位和震慑力。刑警因为上司的不积极,导致人手不足、案件迟迟没有进展、无辜的受害者在不断增加。双方的追查受到的重重阻碍,才导致两人最终选择联手,借用对方的资源来加快查案的速度。
虽然两方选择合作,正/邪双方却又如同磁铁的正负两极,其中存在巨大的反作用力。由此建构了一种包含着两种反向力量的人物关系,合作是正向的吸引力,互相的怀疑、敌视、对抗则是反向的排斥力。
《恶人传》的另一重戏剧张力来自刑警与黑帮在目标、行动方式上的彻底相反、无法兼容。
刑警的行动严格依照法律、维护社会规则与伸张正义。黑帮的行动则彻底触犯法律、破坏规则与反正义。
然而,大部分人,在面对一种极端的恶或暴力时,往往不再希望以法律或规则来解决,而是希望这种恶和暴力受到超越法律限度的、更严苛的惩罚。或者,当人们对法律不够信任时,或者法律存在漏洞时,以暴制暴就成为一种潜在的心理需求。
以往的类型警匪片中,比起正义、守规矩的警察,那种有些暴力、不守规则、游走在法律边缘灰色地带的爆烈刑警,反而更有吸引力和戏剧性,也往往成为推动故事的动力。比如《老手》中那组行为暴力但目标正义的刑警,总会让观众大呼过瘾。
所以,《恶人传》中黑帮破案打破规则、无所顾忌、以暴制暴,也因此更直接、更高效、也更符合观众的心理期待。
更重要的是,刑警、黑帮老大联手追捕连环杀手的设定,也构建一个充满张力的三角关系,形成三组相互对立的戏剧冲突,警察—杀手、黑帮—杀手、警察—黑帮。
通常在警匪片或犯罪片中,戏剧冲突建立在警察与罪犯的二元对立之上,为了集中展现大量动作场面,犯罪片往往较少设置几组人物关系。所以,《恶人传》中的三组关系,情节强度远远超过二元对立的警匪片。
更值得称道的是,《恶人传》中每一组对立的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又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丰富的,同时包含正反两种力量。
除了警察—杀手这一组警匪片中的常规人物关系,创作者在另外两组人物关系中,精心构建了复杂、暧昧的矛盾。
黑帮—杀手这一组人物关系中,黑帮老大为了复仇去追捕变态杀手,是正义的理由。但黑帮老大为了除掉黑帮内部的对手,用凶手的刀杀了黑帮对手并栽赃嫁祸给凶手,这又是不正义的理由。
警察—黑帮这一组人物关系中,刑警打击犯罪和违法生意,是符合常规的。刑警与黑帮合作破案,则是反常规的。这两人的合作,既包含正义的理由(找凶手),也包含不正义的理由(警察帮黑帮老大杀了他的对手)。
这三组人物关系之中,最核心的是警察—黑帮这组人物关系,其合作又对立的关系也并非一直稳定不变,而是在整个叙事进程中反转了几次,对立——合作——再对立——再合作。
开始,警察一心想要打击黑帮组织的非法营利机构(对立)。之后与黑帮一起追捕杀手(合作)。再后来与黑帮争夺凶手、并借机打击黑帮(对立)。最后,为了将凶手绳之以法再次合作(合作)。
片名为《恶人传》,其字面意义就带有某种群像描写的意味。影片中主角是警察与黑帮,同时有一个存在感很强的连环杀手。那么,究竟谁是恶人?
首先,连环杀手是毫无疑问的恶人。一种泯灭人性的、绝对的恶。与此同时,影片也告诉我们,他身上的恶来源于另一个恶——父亲对幼年他的虐待家暴。我们看到,恶带有某种传染性和破坏性。
黑帮老大当然也是恶人,影片表现了他的几次暴力行为。一开场,他暴力的殴打一个人形沙袋。在与黑帮竞争对手谈判过程中,徒手掰断了对方手下小弟的牙齿,形成了巨大威慑。为了巩固自己的黑帮地位,残忍的暗杀了竞争对手。后来,用暴力威胁对他不服气的黑帮同伙。
虽然警察通常是正义的化身,但在《恶人传》中,创作者暗示警察身上也有某种恶。比如警察局长收受黑帮贿赂、对黑帮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成为黑帮的保护伞。主角郑泰锡虽然心存正义,但也经常滥用暴力,欺负黑帮小混混。有一句台词,黑帮小混混对警察说,你们跟我们有什么区别。
但影片又拍出了人性的错综复杂、善恶莫辨,拍出了黑白混淆不清的灰色地带。
黑帮老大对黑帮内部对手的暴力残忍,是恶的。
但对一个陌生的路人,又体现出某种善。他把自己的伞送给初中女生,自己淋雨。凶神恶煞的马东锡在这个情境中,产生了某种反差萌。
结尾,为了不让连环杀手逍遥法外,被通缉的黑帮老大,牺牲自由向警察自首,以便作为证人上法庭指证杀手。这种牺牲是为维护正义,是某种善。
但这种善又包含恶的种子。黑帮老大对警察提出自首的交换要求,把他与连环杀手关入同一个监狱,暗自想要杀死连环杀手报仇。虽然对方罪有应得,但已经被判死刑,所以黑帮老大用私刑杀人,又回到了某种恶。
影片的这一结尾,表现出了某种暧昧不清、模棱两可的对于正义的态度。
这就是观众对于以暴制暴的心理需求。当一种恶(连环杀手的无差别杀人)太过人性泯灭,太过残忍,以暴制暴就有了某种程度上的正当性。
观众知道以暴制暴的危险性,但又期待正义以这种方式彰显。而在虚构的电影中,这种以暴制暴对于现实则是安全的,既满足观众潜在的期待又不使他们的内心产生某种愧疚。
《恶人传》中,也能找到一些经典类型电影的痕迹。比如一开始刑警去老虎机地下室威胁黑帮老大的场景,与杜琪峰《PTU》的一个场景颇为相似。而雨夜作案的连环杀手,与奉俊昊《杀人回忆》里的罪犯也有某种呼应。
虽然本片在破案这一情节主线上,某些戏剧转折略显仓促潦草,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动机的刻划,也存在不够深入不够合理的问题,但这种正义警察与邪恶黑帮合作的模式,无疑为犯罪类型片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思路,也增加了犯罪片类型叙事的文本复杂性,更为犯罪片包含的道德困境与人性拷问,提供一个并非黑白分明的切入角度。
2. 熔炉 (2004)
类型:剧情/犯罪
导演:黄东赫
主演:孔刘,郑裕美,金贤秀,金志映
《熔炉》改编自韩国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说。小说最早于2008年11月到2009年5月在韩国门户网站Daum上进行连载,点击率超过1600万人次,创下网络文学连载点击记录。该小说以2005年发生在光州一所聋哑学校的真实事件为蓝本,讲述了该学校新到任的美术老师从校长和其他教师魔掌中拯救受虐学生,揭露为人师表者人面兽心一面的残酷。小说发行单行本后,旋即登上2009年图书热销榜,备受关注。
从2000年起的4年间,韩国光州的一所聋哑儿童学校的校长和某些教师相互勾奸,对校内的残障耳聋实施长期卑鄙下流的性暴力虐待。校内的知情人员更是漠不关心、极力掩盖事实。而最让人吃惊的是,整个事件的加害者和责任人实际并没有受到法律严明的处罚,而是至今还站在讲台上授课。当时法律界的这一“棉花棒”处罚行为,和舆论的漠不关心导致了这一事件被世人迅速淡忘。但幸亏被害者坚持不弃的长时间孤军奋战,和事件原著小说的畅销,再次引起了极大的省会反响。如今部分人权团体也对小说中反映的现象展开了相关调查,甚至政府的相关部门都宣布将此事件再次翻案调查。
影片中的孩子们很勇敢,他们在老师的鼓励下,来到法庭,冷静的控诉着这些对他们实施过暴力的人。
老师有一个生病的女儿,但他拒绝了被告的贿赂,他认为,这样的坚持,自己才有资格成为一个好父亲,将来才能面对自己的孩子。
被害者中,有一个男孩,他不能上庭作证了,因为他的奶奶接受了私了。在这个贫困且没什么文化的家庭里,儿子躺在病床上,儿媳妇跑了,留下聋哑的孙子,面对独守在平房的病榻前,低头不语满头白发的老人,老师也才理解,一些被欺压的下层百姓,他们已经失去了选择的权力。于是老师这样告诉男孩:你的奶奶已经原谅他了,那些人求你奶奶原谅自己,你奶奶是个善良的人。
故事的结尾,法官受贿,予以轻判。在一个大雨的夜晚,男孩不见了。他找到侵犯他的人,这个人同时也害死了他的弟弟,他拿出刀捅向了这个他日日夜夜都想送进地狱却无能为力的人。在行驶过来的火车前,男孩死死地将男人压在铁轨上,火车车头的灯光晃过,男孩抬起头看到了从远处赶来的老师。老师从他的眼中,没有看到后悔,而是解脱。
法庭不公正的审判,引发弱势群体的抗议,警方的镇压下,老师抱着男孩的遗照,对围观的人们一遍又一遍地念着他的名字,他希望他不会就这么消失,他希望人们记住这个事实,他希望人们看到事件的真相。
“有一次,我问他们,这件事发生之前,和发生之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孩子们说,我们明白了,我们也和其他人一样,有人来珍惜。看着这些逐渐长大懂事的孩子们,我不由想到,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天气变冷了,冬天冷,是为了让我们明白,周围人的温暖,是多么的珍贵。”
也许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应该是平等的。如今似乎人们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那就是那句仿佛是刻在亘古不变的宇宙中沙尘上的一句话:人人生来平等。但现实的讽刺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它不断地,隐约的告诉我们,人人生来不平等。
任何强者向弱者所表示出的一点点恩惠,都被无限放大了,以至于甚至可以变成为强者罪行辩护的证词。现实不断地让我们怀揣希望,却又一次又一次的将这种希望化为乌有。现实一次又一次的教我们要学会原谅,或许那是因为有些人,尚未见识到真实的绝望。
三个天生或后天在身体上存在某种弱势的孩子与两个富有正义感的成年人,串起了整个剧情。影片是一场有关正义与邪恶角力的故事。性侵犯孩子们的变态人渣,表面上衣冠楚楚,一副道貌岸然的嘴脸。办公室里甚至悬挂着那副比真人还要富有正义感的画像,不禁让人感叹艺术的魅力是如此让人荡气回肠。这些人,表面上,优秀的人,有头有脸的人,拥有无数个头衔,无数个丰功伟业:慈善家、教育家、基督教会成员、教师。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早已被腐蚀了个干净,也许甚至是最肮脏的蛆虫,也不屑于栖居于这样的皮囊之上。而还有另一些人,充当这些人的爪牙:警卫、警察、教育厅的官员、市政厅的官员、医院的医生、法官、辩护律师。这让我们深深的觉得,人要拥有权力,人要拥有钱财,不然,所遇到的一切,或许只是活该。
但是也许我们忘记了一个名叫无辜的词。这个词伴随着弱者来到世间之后,就再未消失。而且它的后面总是连着一个让人颇觉淡漠,却其实触目惊心的词:受害者。影片中的孩子们,他们是无辜的,他们带着善意来到这个世界上,带着残缺的给予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活着,仅仅是活着,他们没有憎恨世界,也没有期许一切。但是,命运往往给予的极少,却索取的良多。甚至连微笑,都成为了一种令人痛心的奢望。
童年受到的莫名侵害,会成为人一生中永远也抹去不得噩梦。它会伴随着一个人一生。影片中触目惊心的事实,让人恨不得化身为某个正义战士,去一一手刃这些畜生。但是,我并不能这样做,你也不能这样做,每个人或许都不能这么做。为什么?因为,此时,理性会告诫你,专家会告诉你:以一种罪恶惩罚另一种罪恶仍是罪恶。于是,我们有了合理的罪恶与制裁,那就是法律。
法律是如此的公正,又如此的冰冷。它的公正应是与生俱来,它的冰冷却总伴随着人性的冰冷。法律的背后,是一群一批一个集团的执法者。当年幼的孩子们坐在证人席上,为了证明那些令人发指的罪恶,流着眼泪又手语比划着他们也许永远也不愿意再提起的噩梦时,他们坚强的让人心疼。且不说,正义究竟能不能够得到伸张,他们还只是孩子啊,却要再次遭遇他们早已遭遇过得地狱,而有些人甚至还会为了金钱利益,在法庭上对着他们嘶吼,继而对着法官嘶吼:他们是孩子,他们的话,不可信。
这部电影恶狠狠的把韩国社会光鲜亮丽的外衣撕开,露出里面的肮脏和阴暗,却止于揭露,最终恶人逍遥法外,正义的火苗被高压水枪一次次的浇灭,没能给观众留下一丝希望。这样一部无解的作品,我虽然内心钦佩,却不敢大肆向朋友推荐,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观众,难免会受到它的影响,三天走不出电影的情绪,进而对我们身处的现实失去信心和希望。
然而,峰回路转,随着电影的热映,韩国国内掀起了一股“熔炉热”,并进而发酵成“熔炉效应”。在民众的高声疾呼下,当年案件被重新审理,涉案人员被重新起诉。甚至于,韩国国会竟然为此特别通过了熔炉法,加强了对残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惩罚力度。由一部电影的热映而推动司法的改革,这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而在韩国竟然成为了现实,《熔炉》作为一部伟大的电影,实至名归。也正因如此,我再度鼓起了勇气,想用文字来梳理一下《熔炉》这部电影的前因后果,让更多的朋友了解一下我们的近邻正在发生的和曾经发生的故事,铭记这部超越了电影本身、注定名垂影史的韩国电影。
关于影片本身的内容,我无需多言,看过的朋友都知道,就是关于一个残疾人学校里面,校长和老师对未成年的残疾儿童长时间的进行性侵犯和虐待,被人告发却最终逍遥法外的故事。整部影片有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案发之后调查取证和法庭辩论的戏份,然而正是这些貌似正规的司法程序,最后却得出了一个荒谬的判决结果。为何如此,我想从几个细节来谈一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于“前官礼遇”。在熔炉一案中,被告最后大获全胜,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被告所聘请的律师,是一名前部长级别的、具有“前官礼遇”资格的律师。“前官礼遇”是韩国特有的官场文化和潜规则,在韩国法律界尤为严重。其实,按照我的理解,所谓“前官礼遇”,不过是退休之后的高官利用以前在官场搭建的人脉,来为自己谋得一点私利,类似情况在某国司空见惯、毫不为奇,在韩国居然被当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还非要整出个文绉绉的名字,当真是小题大做。因为前官礼遇的存在,老百姓对打官司也深恶痛绝,“有钱没罪,没钱有罪”的悲观论调一直在民间流传。大家从片中可以看到,这位律师在专业上并无特别出色之处,几次庭审,虽竭尽全力,仍未能扭转劣势,完败给残障的小萝莉。但即便如此,最终被告还是赢得了这场官司,这就是“前官礼遇”这个潜规则的力量。在影片中,为了能让观众更加直接的体会“前官礼遇”,表现为他只要点点头,随便给这些同行一个承诺,这群人就会屁颠屁颠亦步亦趋的跟进,为此不惜践踏法律和良知。于是乎,我们看到,原告律师冒天下之大不韪故意隐藏证据,法官在法庭上的貌似公平和最后判决的明显偏袒,全部源于这个荒谬的“前官礼遇”。
然而,2011年5月17日,韩国国会通过了《律师法》修正案,主要内容就是法官或检察官在离开本岗位后,1年以内禁止为原本工作的法院或检察院业务范围内的案件进行律师服务。由于该法主要针对的是担任律师职务的检察官或法官,因此被称作“前官礼遇禁止法”。这项法案的施行,是韩国司法改革的又一个进步,证明了韩国政府对于打击权力腐败的决心,但“前官礼遇”毕竟是潜规则,用法律明文规定来限制,其效果还有待观察。
正义的道路总是那么坎坷,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顺利的走下来,在这条道路上阻挠你的人不是机枪大炮,而是内心的挣扎与抉择,电影一个很有张力的片段,主角姜仁浩在对方黄律师利益的诱惑下的内心抉择,在自己女儿健康,金钱与伸张正义的十字路口上徘徊挣扎,很佩服他,是一个善良的人,虽然寡言少语,但是有担当有勇气的人,面对利益的阻挡,家人的误解坚持走在一条黑暗的道路上并且勇敢的走到底!
性侵犯和虐待孩子们的三个禽兽,表面为人师表,衣冠靓丽,但是内心早已经被腐蚀的空空如也,顶着一副基督徒,慈善家,教育家的丑恶嘴脸,撕开那华丽的外衣是一颗肮脏的内心,看到那些基督徒在法院门外为恶人助威,真是操你大爷!耶稣为有你们这样的信徒感到可耻,而那些警察,律师,检察官,门卫,市政厅官员,教育厅官员,医院医生,被金钱腐蚀了身心,被权利利益熏混了大脑成为恶势力的爪牙!真想冲上去给他们一耳光,骂声操你妈。
那些可怜的聋哑的孩子们,人人生而平等,为什么他们会受到这样的待遇,受到别人的歧视冷眼,这些特殊群体的人权在哪?保障在哪?这样的一群人是不是应当给予更多的特殊照顾!世界上肮脏的,也许在他们无言无声的世界里世界才是美好的,他们听不见流言蜚语,听不见那些肮脏的辩论,就像姜仁浩在海边对研斗说的“世界上最美丽最珍贵的,反而是看不到也听不到的,而是需要用心感受的”
电影的最终审判结束,很是充满讽刺意味,有人欢乐有人愁!正义没有得到伸张,坏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天理何在!当恶人用丑恶的嘴脸说出正义终将得到胜利!去他妈的正义!恶心!在他们眼中的正义就是利益,民秀奶奶能为金钱出卖孙子,律师能为职位出卖道德...... 电影的结局还是用鲜血画上了句号,民秀与朴老师同归于尽,也许有人会说孩子太傻!但是当正义得不到伸张,坏人仍逍遥法外,也许这样的结局能够化解民秀心中的仇恨,电影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局,但是从独白中可以看出!他们都很好,孩子们也很好!
电影的光影之间闪烁人性的光辉与正义的量,人权的斗争与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不缺少勇士。
3.新世界(2013)
类型:剧情 / 犯罪
导演:朴勋政
主演:李政宰 ,崔岷植 ,黄政民
韩国电影《新世界》,几乎是近十年来最优秀的黑帮电影,不是之一,从剧情设计、剪辑和音乐等方面,其他电影很难与之匹敌。国内为之震撼的《无间道》相比之下差的很远。
首先,《新世界》在角色上,没有立场判断,只从人性上去判断。一开始李子成就亲手杀害了一个卧底(从后面的剧情看,这个一开始就被杀的崔董事很可能是丁青所清洗的异己),身为卧底,肯定是要做很多坏事的,这更符合现实和人性,而《无间道》中的梁朝伟干过什么坏事?连傻强的死都是因为黑帮火并,跟梁一点关系都没有。说明《无间道》的导演是不希望梁朝伟身上沾染上恶的元素的,但凭借常识,我们就知道不可能。所以《新世界》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这个李子成手上是有无辜的人的鲜血的。虽然他是警察,但他的职业特殊,他需要做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
在与上司的关系上,李子成与姜科长的关系,也更接近与人性本色。我们知道《无间道》中的梁朝伟和黄秋生关系是亲密的,争执也只在口头上,内心的感情则很深。但是,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我们是卧底,不仅要干很多有犯罪的、以及各种不想干的事,甚至,随时可能把命丢了,惶惶不可终日,还要坚持五年十年,想退出又被一直被逼在局中,你还会喜欢这份工作?你还会对一直把你按在水中不让你出来透气的上司,怀有感情?我想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而《无间道》就是这样设计的,他没有体察出卧底内心的怨毒如何发泄。《新世界》细致入微的体察到这一点,所以,李子成从愤怒,到最后绝望,到最后起杀机,让我们觉得只有唏嘘,而没有反感、厌恶,我们甚至有些庆幸他终于把姜科长干掉了,因为他终于解脱了。
此外卧底与上司的关系上,《无间道》那是亲密无间,梁朝伟和黄秋生绝对是相互信任。但你从现实的角度看,可能吗?人心隔肚皮,谁敢对谁绝对信任?这让我想起汉武帝对他的长子刘据,汉武帝看着儿子长了20多年,当第一个人跟他说太子造反,他说不可能,我儿子我还不了解?第二个人跟他说太子造反,汉武帝说胡说,一派胡言;当去调查的人再次说太子反了,汉武帝还坚持他的信任吗?不能了,三人成虎。父子之前尚且如此,何况同事之间,更何况这种如果敏感的职业——卧底与警察?从任何角度来说,他们都不可能绝对信任。
所以,姜科长对李子成也安排的监视,包括他的妻子和随从,李子成都蒙在鼓里。这让他再次蒙上了一层悲哀的色彩。而他的围棋老师,对他很多话也是守口如瓶,甚至连新工作计划都不知道。让李子成觉得自己就是别人的一枚棋子。他甚至感觉不到警察团队的温情。他说:我在黑帮那里还能得到信任,竟然在你们这里却什么都不知道。是这样的,黑帮固然凶恶,但帮会里确实有兄弟之情。接下里我们就说这部电影里的主线,李子成与丁青的兄弟情。
从开始看丁青,觉得这家伙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物,很像《古惑仔》里的大飞。其实,丁青的这一面完全是因为看到了李子成,那种高兴和开心。他从上海买个山寨货回来送给李,而李一下就当面揭穿,直接拒绝。这种事情如果是在关系一般的人身上,是不可能发生的,立刻就会伤了情面,坏了关系。而丁青与李子成的关系早已超出了这个层面。他们之间是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影响与对方的关系的。
男人对女人最密切的关系,莫过于赤裸身体;而男人对男人最密切的关系,莫过于赤裸心灵。而丁青6年来一直对李子成赤裸着他的心灵,虽然后来他知道李子成可能很多时候都出卖了他,但他对李子成的兄弟之情,却十分难断。丁青看上去放荡,但内心十分老练,从剧情上看,金门集团的石东会长就是丁青杀的,第一,他在上海,显得与时局无关;第二,剧情明显交代了他当时排挤李仲久已经成功。他在各个事情的判断与安排上,明显表现出很强的领袖特质。因此也更有野心。而李子成当然才能也是非常出众的,他本身就是会长最有力的候选人之一,但他的任务只是为警察搞情报,所以无心想这些。所以大家把他看成丁青的小弟。尽管如此,丁青对李子成才能也是特别看重的。丁青对待他完全像亲兄弟一样,而不是一般的助手。所以当丁青得知李子成的身份后,先用他围棋老师和石虎(子成跟班)的生命吓他一下,但同时让黑客销毁他的身份资料,从而让他跟自己一条心。在杀围棋老师的过程中,丁青完全确认了他的这位兄弟多年来一直欺瞒这他,而且很可能把自己干掉。但丁青此时的兄弟情义让他无法对李子成下手。
但丁青知道李子成是卧底后,其内心愤怒是可想而知了,所以亲手把石虎的头割下来。对李子成说“这么多年他们都在耍你!”其实另一层意思是说“兄弟这么多年你原来在耍我!”李子成很快反应过来,以为丁青只发现了围棋老师和石虎,没有发现自己。所以亲自给围棋老师几枪,一是说明自己自己和他没关系,二是灭口。然而站在丁青的角度想想:李子成的老师是卧底,他的随从是卧底,他的档案资料确凿,任由丁青再相信他,也不可能不知道李子成的真实身份。
丁青在医院与李子成临别那一段,是全剧的画龙点睛之笔。这几分钟的对白和镜头,最能体现导演不是在说故事,而是在说“人性与现实”:
1、 丁青看到李子成后,第一句话是:“表情放松点,妈的”。这是丁青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因为丁青看到李后是开心、高兴的,他希望李能敞开胸怀。当然,当他知道李的真实身份后,自然知道这家伙为什么不开心。应该说,李子成入当卧底的早期不是这样的。我们从电影的最后一个解释的镜头可以看出来。
2、 “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真她妈高兴。”弥留之际的丁青,很想再看他的兄弟一眼,但他以为这个警察是不会来的,他们的身份是对立的。可是,他内心是想李能来的。所以看到李,他“真她妈高兴”。
3、 “兄弟,你看起来很累,别这样子”。此时的丁青已经完全明白李子成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他不相信李对自己没有兄弟感情,他也希望解救李子成。“听大哥的话,白痴,那样你才能活着”。丁青说这句话,是在告诉李,别做条子了,也别受那些条子的耍弄了,只有这样你才能活着。因为继续做卧底,黑白两道都不会都会杀掉他。丁青这句话最后是应验了,假如没有丁的提醒,假如李仍然服从上级命令,辅助张守基,那他的结果就是被张守基干掉。
4、 当丁青无法呼吸,李子成赶紧把氧气送上去。丁青说:“你在干什么?你这狗崽子,万一,千万分之一,我活着,你怎么办?你能对付我吗?”丁青说这句话,是摆明了告诉李,你应该让我死,而且我也准备用自己的死去成就你了。如果我活着我不会放过你。而李子成明白这一层意思后,就把氧气罩放下来,因为如果需要继续执行任务,保全自己,他也需要丁青死。他与丁青兄弟之情,因为立场和外在环境的关系,可能随时要把对方杀掉。只不过,这一刻,丁青准备让自己牺牲了。其实,丁青如果告诉手下,李子成是卧底,手下会立刻把他干掉的。但丁青选择了把自己的势力交给李子成,他也知道自己活不久了。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假如丁青能健康的活着,当上会长,是必然要干掉李子成的。所以感情是感情,理智是理智。做黑帮终究是靠理智才能活下去。
5、 “心要狠一点,才能活下去,明白吗?”丁青讲这句话,我们需要站在他的具体立场才能明白,他们想的不是成功,权力,而是活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为了活下去才握住权力的。因为失去权力和势力,会很可怕。而李子成也是为了活下去才最终反叛的。如果一直游走在黑白势力的刀尖,他不可能安全的活着。
现在我们说说那位姜科长,我们说李子成想辞职,但姜科长何尝不想早点退休。但时局做不到。我们站在姜的角度想,多年来他一直在黑帮布置卧底,其中凶险不说,死伤兄弟不说,单单就对他的卧底的一再失信,同时对他们猜疑、防备,互相监督,从人情上说,实在太累。《无间道》中的黄秋生与梁朝伟的关系简化、美化了的,而《新世界》则全面把卧底上司的处境描绘的清清楚楚。姜科长要随时准备自己心爱的女徒弟牺牲,不,是任何一个人牺牲,同时也要接受任何卧底叛变,不,他要主动设局让卧底们相互制约监督。同时,他的卧底拼出性命为自己搞情报---他对卧底的很多诺言也不能实现,试想,一个人如何能承受这么多?
所以当姜科长提出辞职被拒绝之时,他已有死心。所以当他看到杀手出现的时候,没有动,只是被刺中之后,开枪好让人发现他的死。如果他抱有生还之心,一个几十年的老警察,见过那么多战斗场面,怎么会轻易就被杀掉呢?何况自己手里还有枪?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李子成对姜科长,对警局不断提升的愤怒与怨毒。但你也要看到,姜科长对上级,对警局也是积累了很多年的愤怒与怨毒的。所以电影中有一个小细节:姜科长和局长对话,局长说不要碰那盆花,姜科长立刻揪了一片叶子。一叶知秋,只不过姜科长没有反抗的资本。但最后他选择死的那一刻,他实际上已经背叛了警局,他甚至知道警局已经无法控制黑帮了,接下来将是黑帮控制警局的时代。“那样的话就全完蛋了啊”,这是姜科长看到杀手的反应,可是,他没有反抗,他太累了。
最后再说说李仲久。这是一个狠角色,怎么狠就不用说了,我绝对最让我触动的,是他的临危不惧。当李子成派来杀手时,他优雅的要了一只烟。面对死亡,没有胆怯,没有求饶。这是一种修养和境界。内地影视剧通常对于坏人都是丑化的,就连香港也存在这种倾向。而《新世界》对于李仲久的描述很简单,自知游走在法律边缘,早晚有横死的那一天,他不是街头小痞子,他是有身份、地位,有文化、品位之人,他很早就想好了怎样去面对死亡。死亡前还准确的判断了局势:金门已经是李子成的。他还绅士的向李子成表达了祝愿,毕竟同事一场。
其实,黑帮电影最好的题材是在内地,内地很多现实的东西比电影要惊心动魄的多。但内地导演对于人性的理解和艺术手法上,实在是差的太远。最后再说,电影音乐做也很棒。和故事交相辉映,特别是,李仲久死的那一段的音乐,配的很好。 几位主演炉火纯青的演技,包括配角,都无可挑剔。今天的韩国文化,已经到达了一个巅峰时期。
4.杀人回忆录 (2003)
类型:剧情、惊悚、悬疑
导演:奉俊昊
主演:宋康昊/金相庆/金罗河/郑仁善
从名字来看本以为是一个杀人变态狂之类的讲述犯案回忆或者侦探片子之类的东西,看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想错了;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改编,开篇就告诉了观众,至今凶手仍然没有抓到,暗示着有那么一个观众可能就是影片里的主角……
朴警官是韩国京畿道华城郡的本地警察,办案秉承东方传统司法“预设有罪”的逻辑,他跟徐警官的第一次互动就带有强烈的主观臆断色彩,没定案就先飞脚踹人。凡事凭借他“巫师”般的眼睛作第六感判断,诱导嫌疑犯承认犯罪。就像局长问他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强奸犯一样,在执着而自信的双眼之前,真相突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真凶和受害者变得如此相仿。这个镜头使得审判者显得如此迷惘,如此虚弱,是正义和邪恶如此接近,也间接否定了这种执法方法。
朴警官以一个被动接受案件进行调查的人,到自觉自醒进行自主选择生活的人,他用什么疑惑目光看待这起案件的始作俑者,又以怎样的热泪遗憾放弃了这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曾经付出过的青春,贡献过的热情,合作过的伙伴,最后的无果而终,在这之中,风色迷离的广阔天地,沉默起伏的麦浪,百味杂陈的人生体验,无法释怀的内心伤撼,远去的时代卷起答案,卷起真凶,卷起每个人的经历,卷起属于它的牺牲品和得逞者,静静逝去,成为每个经历者心头一副隽永静止的油画,明媚阳光下一段挥之不去的苍茫岁月,共同记录了那个年代的人们的奋斗,挣扎,失去和获得。
整个影片节奏把握很好,缓缓的叙事,影片开头小孩子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嬉戏玩耍,其色彩和镜头都是那么的舒缓,可是突然尸体的出现立马把人心抓住,很快切入主题。我感觉影片的大部分时间的节奏都是舒缓的,更像是一部生活化的影片而不像是警匪或是刑侦的那么让人提心吊胆!但舒缓中也有紧张的时刻,有一段给我映像深刻,徐警官和朴警官两队人都在暗处发现那个猥亵者,这时的气氛还是静谧的,当那个猥亵者突然把手电筒一扔,掉头就跑,三个人也同时开始追逐,此时的背景音乐陡然响起,而且节奏十分强烈,以至于吓人一跳!这样的节奏转换影片中还有很多,我感觉处理的相当好,让整个影片松弛有度,扣人心弦。
影片中,从汉城过来协助办案的警察,本是一个沉着,冷静,有个良好素质的人,却在这样的环境下,硬生生的要去枪毙他认定的却因为DNA验证无辜的疑犯。社会惯性的力量,让每个人不自觉的成为社会的刽子手。可怕的是,警察们最终没有找到犯人。尽管在他们查案的过程中,已经查到了很多细节。比如,一开始的傻子,他看到了凶犯作案的过程,他后来又说出了凶犯在小时候曾经把他丢进火里,说明凶手肯定是个长期在本地居住的人,但是他们却一心一意的让新抓的疑犯招供。尽管一个幸存的受害人说出了凶手的手很温柔,像个女人。但是他们却把一个刚过来三个月的人死死的抓住不放,就是因为他点了歌曲,他像个白面书生,手很温柔。
当然,在一个乡下小镇,很难让那些警察象无间道里的神探一样。还有那个年代,韩国军人统治时期,示威抗议的,镇压反抗的。哪里还有人去管一个小小的案件呢,所以本知道雨夜凶手要行凶,却抽不去人力去预防,因为都被抽调去镇压抗议的人去了。
影片在播放到结尾的时候,我同时又萌发了另一个假想:因为电影故事是取自1980年代中期的真实事件,罪犯一直没有落网,所以在这部电影上映时,如果罪犯还在世,当他看到这部电影时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突然有这种奇异的想法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也许他会产生一些后悔之意,也许他会再想去犯一次罪,也或许电影更多的只是勾起他那“杀人的回忆”。
5.看见恶魔 (2010)
类型: 剧情 / 犯罪 / 惊悚
导演:金知云
主演:李秉宪 / 崔岷植 / 金诗云
看《看见恶魔》,胃里翻江倒海,感觉心里承受能力受到了挑战。
其实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门拉开,刀落下砍下张京哲的头,头滚到他的母亲的身边,母亲惊恐而又绝望。身体不断后退,手却又想去摸他的头。母亲也会很快死去,我想是这样。这是无关紧要的猜想。
恶魔是张京哲,也是金休玄,为了复仇的游戏。张京哲是沉醉于杀人游戏的恶魔,金休玄是陷入复仇漩涡无法抽身的恶魔。恶魔的斗争。
张京哲成为恶魔,是被周围的人所逼迫。被世界冷眼相看,变成一个心灵扭曲的冷血动物。人性很容易就转换成兽性,张京哲放弃亲人放弃情感的那一刻,就变成了一个恶魔。恶魔没有恐惧,不会忏悔。只要他能获得快感,那么伦理道德都无所谓。如果最后他活了下去,那么这个复仇游戏永远不会完,他依旧会以杀人取乐,以和金休玄的对抗取乐,没有人没有事能救赎他,死亡也不能。
金休玄成为恶魔,是被恶魔所逼迫。未婚妻和还未出世的孩子被残忍地杀害,激起了他复仇的欲望。法律无法满足他要以牙还牙的要求,他只得用自己的手段去为死去的未婚妻复仇。他就像个猎人,不断地抓住又放生。如果不是岳父和妹妹受到伤害,那么这个追逐游戏还会上演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了。镜头最后,他如野兽般的哭喊,让我们看到他的无能为力。无论他做多少,他所失去的,终究是不会再回来了。电影没有交代金休玄的结局,大概是导演也不知道这个被仇恨侵蚀的恶魔,这个亦正亦邪的恶魔,应该有怎样的结局。
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恶魔,但是被法律道德所制约,被爱与和平所感化。但恶魔不会消失,他就在你的心里。随时能够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