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行为准则十篇

  员工行为准则篇1

  1、三不进卖场:不穿工作服不进卖场;不佩戴工号牌不进卖场;仪表不注重,衣帽不整洁不进卖场。

  2、三条铁规矩:商品必须上齐、丰满、卫生;顾客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以理服人,理直气和;定位定岗,不集扎堆闲聊,不说笑打闹,不抢购快讯商品。

  3、三个必须这样做:待客必须有礼貌,有敬语,有五声;说话诚实,帮助挑选,当好顾客参谋;认真执行便民措施,保证顾客满意。

  4、衣着要求

  A、个人卫生:外表朴实、干净、整洁,发式要求朴素大方,并保持头发清洁。

  B、制服:公司为所有员工统一配备制服,全体员工必须保持制服的干净、整洁。

  C、工号牌:公司将发给每位员工工号牌,它是每日着装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您上班时未佩戴工号牌,将会受到公司的警告处罚,若遗失,则必须重新补办,并缴纳工本费五元。

  5、员工购物/包装

  公司鼓励所有员工成为风采超市有限公司的会员,并享受购物乐趣,故有如下规定:

  A、员工只可在非工作时间购物,也不可在用餐时间内选购。

  B、所有员工的包袋在进入和离开卖场时间均接受检查(购物需在营业时间内进行)。

  员工行为准则篇2

  概 述

  纽约时报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创作、收集和高质量的新闻、信息和娱乐内容,推动社会进步。在追求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公司要奉行最高标准的商业道德操守。本商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公司的核心目标、核心价值和实践中确立的规则,共同为全公司雇员约束自己的职务行为提供了标准。坚持这些标准,并且达到我们的经营和新闻事业的目标,是我们公司成功获得长远发展的保证。

  我们以我们维护最高标准的新闻专业主义和商业道德操守的声誉而自豪。我们的声誉一直来自于我们吸引杰出人才和敬业奉献的员工的能力;来自我们在工作中信守的独立完整品格;以及我们坚定地忠诚于公司的核心目标和核心价值。

  我们公司的全体员工都有责任保护和保持公司的独一无二的声誉。为此,本准则设计用来帮助我们阐明我们应当在工作中遵照的商业伦理道德和法律标准。本准则适用于公司的所有员工和机构,包括子公司和事业部的员工。对于工会劳资谈判协议覆盖范围内的雇员,本准则属于劳资协议的相关附属条款。

  如今,我们所处的商业运营环境要比先前任何时候都更具有挑战性。尽管现实如此,我们全体员工尽职尽责,帮助我们的公司以一种遵守商业伦理道德和法律的姿态参与竞争,这种姿态是与我们所享有的独一无二的声誉相匹配的,仍是非常重要的。正像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提醒我们的,无论是从商业运作还是新闻专业角度来说,任何成功都不值得用损害我们的商业伦理道德的行为标准作为代价获得。秉承这一理念,我们所有的员工都必须熟悉这一准则,我们要求公司员工保证,他们已经阅读和理解了本准则。

  事实上,不存在能够穷尽我们可能面对的每一件商业伦理道德或是法律事务的简洁明了的书面政策。商业活动符合商业伦理道德行为标准的基础,是由每个个体的道德、常识价值标准、好的判断力和遵守政府的法纪等构成的。然而,本准则还会帮助我们理解一些我们必须共同操作的事务的基本原则。如果出现本准则未涉及的情况,或是某位员工对如何应对某种具体情况感到不确定,则员工应当寻求上级或是本公司法律部门的建议。

  公司有时可能会在本准则规定的范围内新的规定。而且,公司的一些运营单位和部门可能自己的符合所在组织特点的个性化规定。纽约时报《新闻采编部门价值与实践手册》就是一个例子。当出现个性化规定与本准则冲突的情况时,以本准则为准。

  行为标准

  任何员工不得因个人利益而破坏公司利益,不得利用其在公司的位置,获取不正当的个人利益。任何员工,不论其权力级别,不管身处哪个部门,都无权违反本准则,也无权指挥或者批准其他人违反本准则。而且,不得利用非本公司员工代表本公司员工利益,从事本准则所不允许的活动。任何背离本准则的后果都可能很严重。另外,公司将会就可能存在的非法行为配合政府的所有调查。如果发生任何员工的职务犯罪行为,公司将会全力制止这样的犯罪行为,同时会采取措施防止这样的行为再发生。

  以下是此准则指导公司商业实践的条款汇总:

  1.信息保密

  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可能获知与公司或其客户有关的保密信息。保密信息包括,所有可能为竞争对手所利用的非公众信息,或者如被公布,会对公司(或公司客户)造成伤害的信息。没有公司事先的书面许可,员工不应使用或者向任何人、公司或是任何私有实体,透露公司或是客户的保密信息或商业秘密信息。员工离职时,应当将所有包含有这类信息的资料交付公司,如果公司要求,还应将所有备份材料上交。保护这些信息对于公司的商业成功是必要的,也是公司每一位在职员工和聘用期到期员工的责任,除非对外透露这些信息是经公司授权的或是法律要求的。

  2.利益冲突

  当个人利益以任何实质性的方式(或甚至看起来以实质性的方式)干涉到公司利益时,利益冲突就产生了。利益冲突的存在可以导致员工很难客观、有效地履行其在公司的职务职责。当一位员工或是其亲属,因为其在公司的职务,接受了不当的个人利益,则同样会产生利益冲突。员工有责任避免利益冲突情况的产生,并有责任避免个人利益与个人在公司的利益之间出现冲突。对于员工代表来说,只要是代表工会的、合法的行为,都不会被视为存在利益冲突。

  员工的“亲属”是指员工的配偶或是同居伴侣、父母、兄弟、姐妹、孩子、侄甥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和子女的配偶或同居伴侣。

  任何认为自己可能牵扯到实际或者潜在利益冲突的员工,都应当立即与其上级或是公司法律部门联系。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利益冲突的行为的实例,以及针对这些行为的公司的方针。

  (1)公司外职业:以下是应用于由员工从事的公司外职业的行为规定,包括对外提供咨询和自我雇用(常规或偶尔)行为:

  员工不得在正常工作时间从事公司外职业的工作;不得调用公司设备或者正在上班的公司员工从事公司外职业;不得不当利用公司的名号或声望。员工从事本公司之外的职业在以下情况下是被允许的:①不占用本应在公司工作的正常的时间、精力或注意力;②不利用任何与公司或客户有关的保密信息;③所从事工作与公司不存在竞争关系;④不会产生导致利益冲突的情况。

  仅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员工可以从事与公司有竞争关系的公司外职业:①该情况事先已充分公开,并且获得员工所在运营机构的负责人或者首席执行官(或其全权代表)的同意;②或者所从事工作是被公司劳资谈判协议承认的行业惯例行为。

  (2)与供应商或是客户的关系。未经事前充分的信息披露,未经员工所在运营单位的至少高于其两个管理层级(且至少是副总裁级别)的管理人员的批准,则禁止员工亲属拥有的公司向本公司的运营单位提品或服务。然而,如果向上两个管理层级已经超过了该运营单位第一负责人的层级,则需要来自公司法律总顾问的批准。

  (3)外部投资。未经员工所在运营单位总裁或首席执行官的事先批准,员工不得与公司的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或是其他与公司有商业关系的企业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本条禁令和下面的程序不适用于投资于公众公司且持有股份不超过流通股的1%,或是投资于多元化共同基金的情况。

  为了防止任何实质性的或是表面上的利益冲突,每一位员工都必须与其所在运营单位的总裁或首席执行官签订书面的声明,该声明要求员工对自己所有的与公司有关的实体财务利益进行说明(投资于公众公司且持有股份不超过流通股的1%,或是投资于多元化共同基金的情况除外),并且要尽其所知地对其亲属的与公司有关的实体财务利益进行说明,或者要尽其所知地包括其亲属可能获取公司利益、与公司建立商业关系或是进行交易的情况。这一声明应在该雇员获知需要签署这样一份声明的时候马上进行签署。如果员工存在需要被取消的财务利益冲突,该员工可能要通过保密委托方式(即将投资交给受托人处理,受托人不向任何人透露投资情况的方式)或是相当于保密委托方式的,且能达到同样效果的财务安排,对这种利益冲突状态进行剥离:防止个人在任何特定的时间知道其账户中详细的资产情况,防止个人控制利益剥离交易的时间。如果公司需要一个员工剥离这样的财务利益,并且这种剥离会给相关员工造成不恰当的损失,则公司将会通过合理的费率,对该员工执行保密委托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

  公司不打算参与员工家庭成员的独立决策过程。然而,任何想要以家庭成员的名义持有或交易有价证券,逃避这一政策的行为,都将被认为是对本条款的违背。

  (4)管理者职位。未经员工所在运营单位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或其委派代表)的事先书面批准,公司员工不得在可能与本公司产生业务关系、竞争关系的任何公共公司或是任何营利性私人公司(比如金融服务类、技术类和制造类公司等)担任董事。然而,在事先通知上级管理人员的前提下,员工可以作为高校、医院、博物馆或慈善机构等的董事或理事,只要员工担任这样的职位不会产生利益冲突。

  3.公司商业机会

  除非事先得到所在运营单位的总裁或首席执行官(或其委派代表)的书面批准,员工应当避免利用通过公司工作或是利用公司财物、信息或职位发现的商机为己牟利。且员工所获得的批准应以批准人对相关事实和详情的了解,包括公司先前曾因为自身利益而拒绝这样的商业机会为基础。

  4.礼物和商业礼仪

  与公司的商业伙伴或者潜在商业伙伴的商务交往中,进行符合礼仪惯例的礼物交换和商业接待是正常的,其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合作意愿,促进健康的工作商务关系。

  员工可以在以下原则范围内,进行符合商业礼仪礼尚往来原则的礼物交换或接待活动。但是,员工有责任进行正确的判断,采取适当的行动。

  (1)礼物。与公司商业伙伴进行礼物的收送,应当重在促进交往关系的发展,而不在于礼品的价格是否高昂。礼物的价格要以不被双方认为会影响到业务合作为限。

  绝不可收送现金。

  (2)商业接待。商业接待包括(但不限于)与商业交往对象一起用餐、饮酒、娱乐(包括参加体育或社交活动)、消遣,相互提供交通便利,或是占用其中一方的时间、设备、物料或工具等。

  员工可以接受的商业接待应符合以下标准:适宜(能够促进合法商业合作的目的达成)、合理(比如不奢侈的用餐、娱乐或旅行的邀请),与公司的商业道德实践一致。作为总的原则,任何商业接待活动,如果员工不愿与其上级或同事谈及,则此种接待属于不可接受的。

  不符合以上描述的商业接待,以及由对方提供的,试图影响员工判断或期待来自员工的回报的接待,都是不应接受的。同时,员工应当避免频繁接受来自同一个人或同一家公司的礼品或商业接待。员工不应接受来自公司赞助的非营利组织的酬金或超过50美元的谢礼。

  商业交往礼仪领域是没有明确行为界限的领域之一,因此对于员工来说,凭借自身的判断和常识处理具体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为了强调什么是可允许的,什么是不可接受的礼物、商业接待的例子:

  一支带有公司企业标识的圆珠笔可以增进自然的交往。一块刻有公司企业标识的金表可能会促进商业交往,但是不符合公司的礼品价值规定,因此是不可接受的。

  如果是为了诚挚的商业会见会谈而安排的,一顿价格适当的午餐或者晚餐的邀请,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聚餐或接待是奢侈或频繁的,则是不可接受的。

  偶尔接受一次合理价格的在当地的聚餐、高尔球夫活动,或是体育赛事、娱乐表演的免费票,可能是合理的。频繁的招待活动或是接受赴外地的高尔夫球活动、体育赛事或是娱乐表演等的免费旅程则是不合理的。

  公司通常会为符合公司差旅和招待规定的,与工作相关的交通、住宿等费用,对个人差旅进行全额或对双方合作的工作按比例报销。不得接受客户或者供应商付费的消遣旅行的邀请。

  接到不符合本准则规定的礼物或是商务接待邀请的员工,都应当自行将所收到的物品或邀请,附带一封谢绝礼品或商务接待的信函,寄回送礼方,寄还费用由公司承担,员工并应索取邮递送到通知,附带相应的保险单。

  通过使用化名(或是通过匿名),或是声称在非工作时间或度假期间,接受不符合本准则规定的礼品或接待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对接受礼品或是商业接待是否合适存在疑问的员工,应当向其直接上级或是公司法律部门咨询。

  同时,我们员工也应当遵守与我们进行商业交往的其他公司的相关规定。用餐、礼物、娱乐、交通、住宿或是任何其他可能会被认为是商业招待的行为,都不得提供给那些你明知禁止接受这些项目或服务的对方公司的人员。如果对对方公司的政策不确定,则需询问其上级。

  5.公平交易

  每一位员工都应当公平对待公司的客户、供应商和竞争对手。员工应当避免通过操纵市场、隐藏应公开信息、滥用内幕消息、对事实进行歪曲误导,或是任何其他主观进行的不公平交易的操作,获取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6.财务道德

  不诚实或是欺诈行为是对本准则和法律的违反。公司需要真实和准确的财务信息报告,以做出合理的商业决策,维护公司财产完整性。

  公司财务报表和记录必须准确地记录所有的资产和负债,准确反映公司的所有账务往来,并且按照公司的资料保存规定以及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对账务信息进行保存。关于财务制度和准确的记录保存,员工应当遵守以下条款:

  不得以任何原因在账目、公司财务记录或其附录中进行信息伪造,不得以任何原因保留或者建立不经披露或记录的资金或资产。

  以公司名义的任何付款都应当以其被批准的支出项进行支出,没有正当权限的人员不得修改或签署相应的文件。

  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强迫、操纵或是误导任何为公司做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公共会计机构或者认证会计人员。

  7.内部交易

  按照联邦安全法,公司员工禁止在掌握非公众信息等的情况下,买卖公司股票;不得以其他方式利用所掌握的公司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利。“内幕信息”通常指任何理性投资者认为会影响其买、卖、持有公司股票或是影响股票价格的信息。使用内幕信息、非公众信息,谋取私利,或是以此信息“点拨”可能做出投资决策的其他人,不仅是违反商业道德的,而且是违法的。

  如果使用公司机密信息或是非公众内幕信息,在公司股票(或是其他公司股票)交易中获取了任何收益,这些收益都应被没收,当事人并可能面临犯罪指控。对自身是否违反证券法规有任何疑问的员工,应当向公司法律部门咨询。

  8.借贷款

  如果员工处在能影响与公司有或可能有商务往来的个人或机构的商务交易的位置,则该员工不得向该个人或机构借钱,除非对方是银行或是正式的金融机构。

  任何经理或者管理层都不得为下属进行信用担保,或进行与信用有关的保证;也不得要求下属为其做同样的信用担保。

  员工行为准则篇3

  「关键词 会计改革 会计模式 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准则体系

  一

  我国原来的会计模式是建国初期为克服国民经济极度困难的局面,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借鉴前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以企业和预算会计制度的拟定、实施和决算的编审为主要内容。当时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繁多、过于庞杂。在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中间曾进行过几次会计改革,比如:1956年精简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制定简易会计制度;1958年又提倡“大力简化”、“大破大立”,出现了“门框账”、“脑袋账”、“无账会计”、“不算账钱也跑不到外国去”,等等;1964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简称“八字”方针),财政部发出《企业会计工作改革纲要》(试行草案)和《预算会计工作的改革要点》,提出了会计改革的目标、原则、内容和要求,《纲要》和《要点》刚刚开始实施,“”开始,会计改革被中止。由此可见,“”以前所进行的会计改革,主要是在繁与简之间进行的,科目报表繁杂就简化,简化过头再恢复,繁也罢、简也罢,都没有脱离计划经济会计模式的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以后至今,我国的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直至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与此相适应,会计改革也正是紧密结合经济体制的转换稳步推进的。20多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财政部的领导下,经过广大会计同仁的艰苦努力,初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模式。主要包括:会计法规体系(或会计标准体系)、会计执业和职务资格准入制度、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评价系统、会计行政监管体制以及会计的国际协调等诸多方面。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会计改革已经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转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际会计组织是这样评价的,“中国的会计改革可以作为转型经济国家的典范。”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发展在于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工作更艰苦。广大会计工作者应当对此有足够的认识。本人以为,中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是不断完善的长期任务。近期的基本思路应当是继续完善我国的会计模式,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紧紧依靠广大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推进我国的会计改革。

  二

  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是会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20多年里,80年代初期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直至颁布第一部《会计法》开始,可以作为我国会计改革的试验阶段;90年代初期并全面实施“两则”“两制”、第一次修订《会计法》,可以作为我国会计改革实现会计模式性转换的第二个阶段;90年代末第二次修订《会计法》和20年代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及相关会计准则,可以作为我国会计改革形成会计法规体系框架的第三阶段。根据《立法法》规定,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法》最初是1985年颁布的,1993年进行过第一次修订,1999年进行第二次修订并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现行的《会计法》作为规范我国经济和会计工作的重要的经济法律,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实现了突破,比如,法律规定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等。

  第二个层次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主要指国务院2000年6月21日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从规范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角度出发,强调企业对外报出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达到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为了做到这一点,《条例》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该《条例》既是新修订的《会计法》的配套法规,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层次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是财政部制定的。目前已经了十六项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及某些反映特殊行业的专业核算办法。《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会计准则,在会计政策等重要方面,已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协调一致。

  第四个层次是会计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对各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档案、会计工作交接等基础工作提出规范化要求。《单位内部会计规范》是为加强各单位的内部控制,防范新形势下经济生活中某些新型经济案例加以规范的,比如:携款外逃、公款、公款炒股,以及各单位采购、销售、工程、投资、担保等重要经济活动中的犯罪行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改善和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述的四个层次可以作为我国会计改革20多年来形成的会计法规体系的框架,进一步完善这一体系并使之得以全面贯彻实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完成其中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促进已的会计法规体系的全面实施。

  三

  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部分拟定由40多项会计准则构成,迄今为止,已经了16项企业会计准则,尚需20多项企业会计准则。我们的目标是在2005年之前完成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除此之外,还有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以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等问题的研究。这仍然是一项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财政部在2003年2月20日对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了重大改组,成立了第二届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会计准则委员会”),并于5月13日了《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工作大纲》(以下简称《工作大纲》)。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在全面总结第一届会计准则委员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工作要求,并开始启动,从而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及其工作职责

  1.会计准则委员会

  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由财政部楼继伟副部长担任,秘书长为财政部部长助理冯淑萍同志。委员由财政部聘任,聘期两年,均为兼职工作。本届委员会委员会共有19人,比第一届多12人,来自会计理论界、政府有关部门、会计职业团体、证券交易所、会计中介机构和企业界等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委员的层次较高,除部、司局级领导之外,多是会计界知名学者、专家、博士生导师,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咨询能力。

  根据《工作大纲》的规定,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为制定和完善中国的会计准则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包括:(1)对会计准则的总体方案、体例结构、立项等提供咨询意见;(2)对会计准则制定中重大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等提供咨询意见;(3)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等有关基础理论提供咨询意见;(4)对会计准则实施情况提供咨询并反馈有关信息。

  2.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

  会计准则委员会下设三个专业委员会,包括会计理论专业委员会、企业会计专业委员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

  会计理论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等与会计准则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提供咨询意见。近期拟在北京、上海、厦门三地成立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等在内的若干项目研究组,开展研究工作,提交各项目的研究报告,从而为研究起草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奠定基础。

  企业会计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制定与实施提供咨询意见。根据我国未来两年的会计准则制定计划,同时兼顾各项会计准则的进展情况及其本身的特殊性,开展研究咨询工作。近期,该专业委员会拟成立包括资产减值、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所得税会计、金融工具会计、保险会计、石油天然气会计等会计准则项目在内的项目研究组,开展研究工作,从而为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制定提供研究报告。

  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的研究、制定与实施提供咨询意见。在借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已经和正在研究项目的基础上,研究中国的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问题。近期拟成立包括政府会计的概念框架、政府会计的核算基础、政府会计、预算会计和预算的关系、政府会计准则、政府的财务报告、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等在内的若干项目研究组,开展研究工作,进而推动我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建设。

  最近,财政部已对包括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企业会计和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在内的几十个会计准则研究项目批准为重点会计科研课题,作为本届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的重要研究工作,规定为2004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报告。与此同时,会计准则委员会办公室草拟了《会计准则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以加强会计准则研究课题的管理,确保项目研究组按时、按质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供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起草会计准则时参考。

  3.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

  会计准则委员会聘任了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成员包括会计理论界、会计中介机构、金融界、企业界、证券交易所、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共160名。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成员聘期两年,均为兼职工作。任期满两年时,根据工作情况续聘或解聘。会计准则咨询专家同时也为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的工作提供支持。

  4.会计准则委员会办公室

  会计准则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所有成员均为专职,办公室设在财政部会计司,办公室主任由会计司司长兼任。会计准则委员会办公室与财政部会计司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这种安排着眼于加强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制度机构之间的工作协调。根据《工作大纲》的规定,会计准则委员会办公室作为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承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二)会计准则委员会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之间的关系

  1.会计准则委员会侧重于会计准则咨询工作,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侧重于会计准则制定工作

  在我国,会计准则属于行政规章,会计准则的立项、实施需要履行行政程序,由财政部批准,没有采取某些国家由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投票表决的形式。但是,会计准则委员会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之间并不是“两张皮”,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会计准则委员会主要从会计准则咨询的角度,参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财政部是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承担着会计准则的立项、起草、实施和修订工作,具体起草工作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

  2.会计准则委员会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就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中的重大事项向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1)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全体会议和专业委员会会议召开后,应对会议讨论的议题、讨论情况和结果形成会议纪要,通过会计准则委员会办公室寄送委员、待委员确认后正式公布,同时提交会计准则制定机构。(2)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主任应当根据会计准则制定计划、以及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中的重要问题,确定项目研究组及项目活动计划,通过会计准则委员会办公室报秘书长同意后实施。(3)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的主要活动是提交会计准则项目研究报告,并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交的会计准则讨论稿、征求意见稿和草案提出咨询意见。(4)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对本委员会完成的会计准则项目研究报告,以及对会计准则讨论稿、征求意见稿和草案的咨询意见,应通过主任或副主任签字后提交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四

  在会计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确保会计法规的组织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再好的体系也没有实际意义。财政部历来十分重视会计法规的组织实施工作。

  譬如,《会计法》第二次修订颁布后,明确规定我国县级以上财政部门为组织实施《会计法》的主体。因此,在2000年7月1日正式实施前后,财政部采用各种形式,包括举办培训班、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组织《会计法》知识大赛等,加大宣传力度,使各单位负责人知晓其应承担的会计法律责任。《会计法》实施一年后,财政部又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执法检查,既组织全面检查,又组织了重点检查。检查中发现会计人员无证上岗和会计基础工作不符合《会计法》要求的,要求立即纠正;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等重大的案例,实行立案调查,查处了一批严重违法的案件。不仅如此,财政部还要求,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应当将《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作为经常性工作。

  再比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及相关会计准则后,财政部先后组织了各地省级财政部门参加的新制度、新准则培训班,并要求层层培训到基层企业。新准则、新制度实施后,财政系统又组织了执行情况的检查。

  从全国范围看,《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新准则、新制度的执行情况是比较好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准则、新制度,同时废止原来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于2002年1月1日起执行新准则、新制度,同时废止原来《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国有企业执行新准则、新制度的情况为:发达地区的国有企业大部分执行了,不发达地区的国有企业大部分没有执行,凡执行了新准则、新制度的国有企业,同时废止原来“两则”“两制”的相关规定。

  尚未执行新准则、新制度的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如何消化和处理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问题。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原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这一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需要积极促进新准则、新制度在国有企业的全面实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提高企业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为了加大国有企业实施新准则、新制度的力度,2003年8月19日,财政部和新组建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对中央国有企业发出通知,明确指出:为了贯彻执行《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到2005年止,用3年的时间在国有企业完成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工作。各中央企业要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将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积极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企业会计制度》相关知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研究制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工作计划安排。

  员工行为准则篇4

  一、会计准则质量的涵义

  会计准则质量由以下三个层次的构成。

  (-)会计准则制定质量。会计准则制定质量是指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其工作过程中满足会计准则产品质量要求的程度,由制定程序质量和制定工作质量组成。制定程序质量是指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性和合理性。一般而言,制定一项会计准则至少要经过计划、研究、起草、征求意见和实施等若干阶段,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广泛地征求各方意见,而且在每次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应就草案进行及时修改,并再一次征求意见,如此多次,以臻完善。制定工作质量是指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展开各项工作的水平。会计准则制定工作要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房合作,以提高整体工作水平。科学、合理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是保证会计准则产品质量的关键,而制定程序质量取决于高水平的工作质量。

  (二)会计准则产品质量。会计准则是一个会计规范体系,其形式是一系列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文件,会计准则产品质量即指这些文件在满足、规范会计工作中所具备的特性,具体表现为:

  1.目标性。会计准则的目标在于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必须研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类型及要求,合理选择起规范作用的会计程序和;在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会计人员也应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必要的会计选择。

  2.科学性。即会计准则应当充分体现会计理论的要求,反映出会计活动的性。会计准则是从事会计实践的规范,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的科学概括和。系统的科学的会计理论揭示了会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只有真正反映了会计理论基本精神的会计准则,才能在规范会计工作中产生积极的作用。这表明,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水平是制约会计准则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会计准则制定者和企事业会计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修养,直接关系着会计准则质量的高低以及它的施行效果。因此,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广泛提高各类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是十分迫切而重要的。

  3.系统性。会计准则是一系列文件组成的体系,其制定机构必须对会计准则体系有一个通盘考虑,需要对已出台实施的会计准则进行适时修订,对新的事项进行及时规范并颁布新的会计准则。

  4.规范性。会计准则的主要概念及其表述应当统一、规范、相容,要前后一致,避免混乱、矛盾和歧解。

  5.操作性。会计准则应当便于实际操作。

  6.稳定性。会计准则主要是对现行会计实务的规范,不应朝令夕改,应保持相对的稳定。考虑到对新经济事项的及时规范,制定一些必要的超前性会计准则也是可取的。

  (三)会计准则执行质量。会计准则执行质量是指企事业单位及其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实务工作中对会计准则的理解、运用及遵循情况。健全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只是为规范会计实务和行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遍布各行各业的广大会计人员对它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没有这一点,质量再高的会计准则都将是一纸空文。

  以上三个层次是相互依存的,会计准则制定质量是前提,会计准则产品质量是核心,会计准则执行质量是保证。没有高水平的研究制定者,没有科学的制定程序,没有精心的组织、计划和安排,就不可能形成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产品;而没有较高素质的广大会计人员的有效贯彻执行,没有对会计人员执行会计准则的严格监督,任何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其作用都将大打折扣。所以,要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保证我国会计改革的准则化选择最终获得成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而不能有所偏废。

  二、会计准则质量的标准

  会计准则质量标准是用以评价会计准则产品质量的尺度,分为实践标准和理论标准。

  (-)实践标准。会计准则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来源于实践,规范着实践,指导着实践,经受着实践的考验,并在实践中得以丰富和发展。所以,对出台施行后的会计准则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适时修正是不断提高会计准则质量的重要一环。

  (二)理论标准。评价会计准则质量的理论尺度,应以会计概念结构为最佳选择。有关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中期,并率先在美国展开。从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它的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是紧随经济活动的扩展和新的会计事项不断涌现而相继颁布实施的,其制定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有关会计组织(如美国会计学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和著名会计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往往缺乏协调,甚至观点相悖),因而,大量的会计准则出现后,会存在相互间的不协调和这样那样的矛盾,进而使人们在理解、选择和运用方面造成一定的困难和混乱。于是,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会计理论结构,用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订和约束会计实务,这样会计结构概念应运而生。继美国之后,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都进行了类似的工作。会计概念结构的主要作用在于评估现有的会计惯例、准则以及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展。因此,以会计概念结构作为评价会计准则产品质量的理论标准是适宜的。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们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首先制定了会计概念结构——基本会计准则,在此旗帜下进而制定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准则,以最终形成的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会计模式的完全转换。所以说,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应成为评价会计准则质量水平的标准。

  然而,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是由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构成的,这样以基本会计准则为依据制定、评价具体会计准则是可行的。但是,以基本会计准则为概念结构来指导、评价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在内的会计准则体系的质量,在逻辑上显然是矛盾的。同时,作为会计准则,其可操作性是必不可少的,按我国的会计准则结构,只有具体会计准则才是可操作的,基本会计准则根本就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对现在的会计准则体系进行调整,把基本会计准则独立起来,进一步成为中国会计概念结构;以通用业务准则为主体,以特殊行业、特殊业务准则和报表准则为重要,发展成为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是更合乎逻辑的,也是更符合国际通行作法的。从切实提高我国会计准则质量的角度而言,这种选择是十分必要的。

  三、会计准则质量的保证体系

  要切实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必须形成一个健全、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把从制定到执行等环节中会计准则质量的一切因素都控制起来,并明确规定各有关机构及全体人员所应承担的任务、职责、权限。根据实际状况,借鉴国际经验,笔者设想,我国的会计准则质量保证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一)由财政部及证券委员会组成专业机构,负责会计准则制定及实施前的质量监督。从美国的情况看,会计准则只对有对外筹资行为的进行规范和约束,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注册会计师协会理事会任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属民间机构。1934年《证券交易法》付诸实施,按照该法的有关规定建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它的主要职能在于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得作出有根据的投资决策所必须的信息,它有权规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必须遵循的及财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自其成立以来,它把行使会计准则的权力限制在监督作用上。在其颁布的会计系列文告第150号《关于建立和完善会计原则和准则的政策声明》中重申了该委员会只能持监督作用的意图。证券委员会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有着定期的信息沟通,以此达到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及其完成情况的监督。为了切实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我国要在会计准则的具体制定机构之外建立一个专职的机构,即由国家证券委员会和财政部协同组成,担负起会计准则实施前的质量监督任务,并分别就证券公开上市企业、非上市企业以及非盈利单位所适用的会计准则进行事前的监督。

  (二)建立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专心致志地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在建立会计准则的初期,将制定会计准则的重任赋予财政部会计司是正确的。但是,从我国市场的发展看,一方面,长此以往,会计司在力量上将难以很好地兼顾到经济活动所具有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国家证券委员会、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学会等都有可能对会计准则的制定产生影响。为此,在我国,应成立由会计及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等组成的会计准则委员会,专司会计准则制定之职,以发挥其专业、知识、人力优势,并且在会计准则委员会之下,设立特殊行业会计准则委员会和新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对一些特殊行业的特殊业务及经济事项进行规范。财政部会计司保留对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监督权和否决权,不再承担会计准则的具体制定工作。

  (三)加强会计,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正确地解释、有效地执行会计准则。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是一个严峻的现实,在如此基础上,纵然会计准则完美无缺,其实施效果即会计准则执行质量也是令人忧虑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切实加强会计教育,在办好正规会计教育的同时,尤其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的法制及道德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

  (四)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对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进行监督。建立企业制度,企业会计人员回归于企业,以会计准则规范企业会计实务和行为,除了会计人员素质低会导致会计准则执行质量下降外,出于各种考虑,一些企业会计人员可能会违背会计准则的规定,人为地歪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此,必须借助注册会计师的功能,对会计准则的执行进行监督,借以进一步约束会计行为,提高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

  员工行为准则篇5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省委关于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的通知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参加了《廉政准则》专题辅导、廉政准则知识测试,观看了专题教育片。通过一个月的学习了解,使我思想触动很大。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如何运用好《廉政准则》这面镜子,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提高廉洁自律自觉性呢?我认为:一定是重在做到领会实质、身体力行、狠抓落实。

  一、认真学习,领会《廉政准则》实质内涵

  此次印发的《廉政准则》是对1997年印发的《准则(试行)》的修订与完善,是我党廉政建设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进一步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准则涵盖了行政权力使用中极易滋生腐败的各个领域,彰显了中共中央封堵权力滥用漏洞、挤压权力寻租空间的坚定信心,对于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习《廉政准则》,关键在于要清醒认识它的深刻内涵。一方面,作为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廉政准则》规定的8个方面禁止、52个“不准”行为,为党员领导干部戴上了“紧箍咒”,重点要解决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突出问题,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私自从事赢利性活动、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及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等。另一方面,《廉政准则》的与实施,也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和保护,是在为党员领导干部筑起一道“防腐墙”、织就一张“安全网”,让我们清醒认识到,只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就一定能够保证“安全”,不改“本色”。

  二、提高认识,把握《廉政准则》重要作用

  作为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的基础性法规,《廉政准则》不仅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在反腐倡廉整体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廉政准则》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供了明确的自律标准。这些“禁止”、“不准”,在重申和强调以往廉政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有关新情况、新问题的政策界限,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为党员领导干部严格自律提供了明确的法规依据和执行标准。

  二是《廉政准则》为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供了有效的监督途径和措施。《廉政准则》关于行为规范的规定,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了监督的标尺和依据,使各种监督主体在监督、评价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时能够“心中有数”。同时,《廉政准则》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充实了实施与监督措施,从而使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加强教育、管理、监督的思路和方向更加明确。

  三是《廉政准则》为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供了有力抓手。贺国强同志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廉政准则》作为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基础性法规,是建立健全教育、监督、预防、惩治等方面制度的重要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廉政准则》的具体实施,既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又直接影响到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其他重要工作。

  三、身体力行,遵守《廉政准则》各项规定

  员工行为准则篇6

  街道《廉政准则》学习情况汇报2

  为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贯彻实施,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多形式开展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活动。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将《廉政准则》列入街道党工委中心学习组学习内容,作为党风党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中心组成员及村(社区)干部、部门中干《廉政准则》专题集中学习,结合发展实际,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党风廉政、效能建设等内容,谈想法、提思路、说体会、议打算,从而明确的发展思路,工作重点。同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廉政准则》进行廉政谈话、廉政宣誓。通过集中专题学习,深化学习效果。领导干部表示要带头维护《廉政准则》的严肃性和执行力,发挥表率作用,以自身的清正廉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树立榜样。

  二是广大党员交流学。及时印发《廉政准则》给广大党员,认真学习领会《准则》的全文,准确理解《廉政准则》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的基础上,每位党员干部就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加强廉洁自律、规范从政行为进行深入思考。同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廉政准则》学习交流活动,总结经验,深化学习效果,逐渐内化为每位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提高拒腐防腐能力。

  三是制定意见督促学。及时制定街道廉政建设实施意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层层签订责任书,细化目标,分解责任,严格考核、严肃追究,把廉政建设纳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办事处各单位《廉政准则》的学习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各部门、各职工结合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服务水平、工作效率,认真拟定工作计划,具体措施,力求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作风转变。

  员工行为准则篇7

   按照关于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结合科技工作实际,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工作进展顺利,较好地完成了自查自纠阶段的任务。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确保自查自纠阶段活动顺利开展

      紧紧围绕“八个严禁”“52个不准”进行对照检查。为提高思想认识,市科技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专题学习了《廉政准则》,通过学习,使大家了解到《廉政准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对于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组书记、局长余志成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的重要性,把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作为当前加强我局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好贯彻落实。在加强学习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确保自查自纠活动顺利开展。

     二、执行《廉政准则》,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廉政准则》进行自查自纠。局党委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督促党员干部认真反思查找自己有没有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着力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问题。加强对贯彻执行《廉政准则》情况的监督检查,把《廉政准则》学习贯彻情况分解细化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班子考核的指标,年底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选优和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采取集中检查和定期抽查的办法,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

    三、严格从政监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

      通过《廉政准则》自查自纠活动,使全局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廉洁自律,规范从政的信心。结合部门职能,认真分析了我局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模范遵守和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各项要求,进一步严明相关纪律,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树立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要经常用《廉政准则》为自己的行为敲警钟。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首先突出修德为先。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身为领导干部,履职要有公心,处事要讲公德。修德方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做好表率;修德方能有开阔的胸襟,博大的心量;修德才能学人之长,容人之过;修德方能产生“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四、牢记党的宗旨,树立廉洁从政良好形象

       我局党员领导干部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8个禁止”和“52个不准,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没有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没有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没有干涉工程建设;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没有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因公出差,从不住高档宾馆,不乱花国家一分钱;没有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没有收受他人钱财和有价证券等,做到不该拿的不拿,不该要的不要,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吃的不吃,不该说的不说。挡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坚持下基层轻车简从,从不给基层添麻烦,拒绝迎来送往,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员工行为准则篇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审计准则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新审计准则的实施。2011年1月,新审计准则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寻求有效的策略解决相关问题。在文章中,对新审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提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进一步保证了以后新审计准则的顺利执行。

  【关键词】

  新审计准则;相关问题;应对策略

  0 引言

  新审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新的审计体系的建立,有效的保证了审计质量,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新审计准则中部分内容相对超前,具有创新性,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所以在新审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新审计准则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再进一步讨论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策略。

  1 新审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事务所内部质量体系不健全

  一些中小型企业内部制度有所欠缺,会计事务所办理业务相对繁杂,他们不仅承担了企业会计管理,而且还要自我审计,这样以来,不利于保证会计决策的准确性。在新审计准则中,要求会计事务所能够有效的保证业务质量,但是在实际审计过程中,由于相关审计人员工作任务量大,延长了审计时间,同时也加大了审计成本,使得业务控制质量不能够有效的实行,新审计准则无法顺利实施。

  1.2 新准则执行环境存在问题

  新审计准则的实施对执行环境有了更高要求,但是现实中虚假审计仍然存在,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在审计工作中,一旦相关人员失去信用,弄虚作假,就会影响审计质量,不利于审计环境的完善。目前,一些企业内部的控制体系相对薄弱,不能够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企业受到专人控制的现象较多,公司的审计工作受到影响,一般企业管理者身兼审计和被审计两种角色,严重影响了正常审计工作的进行,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

  1.3 相关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所欠缺

  在新审计准则的执行过程中,没有完善的职业环境,导致了审计独立性的欠缺,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没有独立的审计体系并不完善,不利于审计功能的实施,并给一些公司提供了造假空间。新审计准则对会计师的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实中一些会计师的职业技能相对较低,缺乏风险审计方面的知识,不能够完全胜任审计工作,使得新审计准则不能够有效的执行。

  1.4 新审计准则相对超前的问题

  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承担一定的责任,一旦认定标准过高就会造成审计人员的责任增加,使审计人员不能够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新审计准则中,有部分内容具有超前性,对会计师的要求相对较高,已经超过了实际水平,这不利于会计师合法权益的保护。为此,审计人员的认定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不能按照新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

  2 解决相关审计问题的有效策略

  2.1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会计事务所是承担审计工作的重要机构,具有重大的审计责任,承担了一定的审计风险。为此,我们要加强会计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提高会计事务所应对风险的能力,保证审计工作的执行。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机制的建设,做好职业管理工作,为提高审计人员的应变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审计质量。

  2.2 创造良好的执行环境

  良好的执业环境是保证新审计准则实施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要不断提高市场信誉,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不给一些企业造假的机会,净化审计市场,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为了进一步净化审计环境,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建立公正的审计体系,加强审计工作的监督,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减轻会计事务所的压力,给新审计准则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2.3 确保审计的独立性

  在目前的审计模式中,会计事务所受企业管理者委托进行审计工作,审计费用由企业管理者支付,企业管理者支付费用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会计事务所的收益情况,这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不利于审计人员客观对待工作。长此以往,企业管理者的权力进一步不扩大,他们一旦对审计人员不满意,就会直接更换审计人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构建一种付费的新模式,改变以往的委托模式,对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实施轮换制,让他们组成审计委员会,由其承担审计委托及费用支付,确保审计的独立性。政府是企业的监督者,对企业的审计工作具有监管的义务,是企业审计工作有效进行的保证。但是由于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使得政府对企业实施包庇,不利于会计事务所审计独立性的实施。为此,政府需要转变一下当前的角色,客观对待企业的审计工作,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审计准则顺利进行。

  2.4 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关系着新审计准则的执行,为了保证审计质量,我们一定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优秀的审计人员,优秀的审计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制度,为此,我们要加强审计人员对相关规定的学习,使其牢固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为提高审计质量打下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审计准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内容,它的实施对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给相关审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有效的执行新审计准则,我们需要对新审计准则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并对非审计服务、设计执行环境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寻求有效途径解决相关问题,完善新审计准则,不断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洋.对我国新审计准则体系的评价[J].财会月刊,2007(17)

  [2]田钊平.如何提高新审计准则执行的有效性[J].财会月刊,2008(12)

  [3]胡锦明,彭桃英.论新审计准则体系下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控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员工行为准则篇9

  一、提高思想认识,确保自查自纠阶段活动顺利开展

  紧紧围绕“八个严禁”“52个不准”进行对照检查。为提高思想认识,市科技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专题学习了《廉政准则》,通过学习,使大家了解到《廉政准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对于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组书记、局长余志成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的重要性,把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作为当前加强我局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好贯彻落实。在加强学习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确保自查自纠活动顺利开展。

  二、执行《廉政准则》,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廉政准则》进行自查自纠。局党委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督促党员干部认真反思查找自己有没有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着力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问题。加强对贯彻执行《廉政准则》情况的监督检查,把《廉政准则》学习贯彻情况分解细化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班子考核的指标,年底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选优和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采取集中检查和定期抽查的办法,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

  三、严格从政监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

  通过《廉政准则》自查自纠活动,使全局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廉洁自律,规范从政的信心。结合部门职能,认真分析了我局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模范遵守和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各项要求,进一步严明相关纪律,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树立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要经常用《廉政准则》为自己的行为敲警钟。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首先突出修德为先。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着。身为领导干部,履职要有公心,处事要讲公德。修德方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做好表率;修德方能有开阔的胸襟,博大的心量;修德才能学人之长,容人之过;修德方能产生“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四、牢记党的宗旨,树立廉洁从政良好形象

  我局党员领导干部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8个禁止”和“52个不准,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没有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没有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没有干涉工程建设;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没有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因公出差,从不住高档宾馆,不乱花国家一分钱;没有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没有收受他人钱财和有价证券等,做到不该拿的不拿,不该要的不要,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吃的不吃,不该说的不说。挡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坚持下基层轻车简从,从不给基层添麻烦,拒绝迎来送往,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员工行为准则篇10

  一、《廉政准则》的颁布实施,对推进我党反腐倡廉事业,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意义重大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廉政准则》的出台,彰显了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通观《廉政准则》,我认为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廉政准则》具有很强的时代感,顺应了党执政兴国的迫切需要和广大群众反腐倡廉的强烈愿望。当前,腐败已成为侵蚀党的肌体健康的最大毒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廉洁从政,已成为新时期下反腐倡廉工作的主要症结点之一。《廉政准则》的出台,抓住了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主要矛盾,体现了很强的时代性。

  二是《廉政准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准确把握了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存在的突出问题。一直以来,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等问题,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廉政准则》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8个“禁止”和52个“不准”,体现了很强的针对性。

  三是《廉政准则》具有很强的震慑力,增强了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预防和教育力度。《廉政准则》构建了一个全面、严密、有力的廉洁从政规范落实体系,为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保证,增强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二、深刻领会《廉政准则》的精神实质,自觉遵守践行,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

  《廉政准则》的出台,一方面,表明了中央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央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关心和爱护。很多党员领导干部腐败堕落的历程,都是以小事为起点,最终越陷越深的。《廉政准则》给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安装了“警报器”,架起了“高压线”。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廉洁从政,而且要当好表率,带好队伍,管好亲属和身边的人。

  1、要防微杜渐,过好诱惑关。从一些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案例看,不重视小节,经不住诱惑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注重小节、防微杜渐,自觉远离和抵制各种诱惑。

  2、要洁身自好,过好自律关。在廉洁从政问题上,诱惑也好,拉拢也罢,都是外因;洁身自好、严于律己,才是内因,是关键。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努力做到用理智驾驭感情、用党性规范言行,慎言慎行慎独。

  3、要从善如流,过好监督关。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衷心欢迎舆论监督,学会在监督中开展工作、推进事业,在监督中保持本色、实现进步。

  三、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作用,推进《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廉政准则》提出了要把准则列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这对组织部门和组织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我们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把《廉政准则》贯彻落实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双健康”目标的实践中去。

  1、加大学习教育力度,让党员领导干部熟知《廉政准则》。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作为建设学习型领导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党校主体班次的必学课目。同时,还要利用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渠道,通过请专家作辅导报告等形式,组织学习,确保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吃透《廉政准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