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话西游》对现代社会的讽喻
作者简介:熊婷(1990-),女,汉族,重庆渝北人,学生,文学硕士,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摘要: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一直被年轻人奉为经典。对于《大话西游》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图从电影《大话西游》对传统文本《西游记》的颠覆、沿袭和创化的角度来谈其对现代社会的讽喻。
关键词:大话西游;颠覆;沿袭;创化;讽喻
一、《大话西游》对传统文本的颠覆
(一)对主要故事情节的颠覆
电影《大话西游》主要分为《月光宝盒》与《仙履奇缘》两个部分。影片颠覆了传统文本《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只是借用了经典名著《西游记》的背景设定,保留了《西游记》当中的几个知名的主要人物名称。但是《大话西游》并没有像传统文本《西游记》那样把过多的笔墨用来描写师徒几人的西天取经之路以及路途上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甚至没有从原著中提取一个故事片段进行描写。而是将笔墨都转移到至尊宝、白晶晶和紫霞三人的感情纠葛上,通过对三人情感纠葛的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影片故事情节的位移导致了其对传统文本的颠覆。
(二)对主要人物形象的颠覆
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西游记》原著中的主要人物的话,这个词一定是“英雄”。《大话西游》对传统人物形象的颠覆表现在把主要的英雄人物颠覆为“非英雄”的人物。
在原著作品中,孙悟空被刻画为一个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英雄形象,而《大话西游》完全颠覆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他不再是会七十二变会腾云驾雾的神仙,他具有人性自身的缺点:懦弱、狡诈、却又善良可爱,与传统齐天大圣的凶相大庭相径。影片一开始就表现了孙悟空对唐僧的厌烦和愤怒:
“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家伙(指唐僧)没事就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唧唧歪歪,就好像一只,是一堆苍蝇围着你呀!飞到你的耳朵里面,救命啊!救命啊!所以呢,我就抓住苍蝇,挤破它的肚皮,把它的肠子扯出来,再用它的肠子勒着它的脖子,用力一拉。各位,整条舌头都伸出来了。我再手起刀落,哗!整个世界清净了。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我要杀他了吧。”
开篇出现的猴子是彪悍的,他一开始不知正义为何物。从神到人的位移,从不解风情的石猴到拥有丰富情感的至尊宝,影片成功地完成了对孙悟空形象的颠覆。
(三)对传统语言使用上的颠覆
传统的《西游记》在语言的使用上可谓是中规中矩,而《大话西游》把大量无厘头现代化的语言运用在古典名著改编的电影中,在语言的使用上可谓是对传统语言使用的一个极大的颠覆。比如影片中唐僧的这一段话:
“On――ly you――!别怪师傅嘀咕;戴上金箍儿,别怕死别颤抖;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拼全力为众生!我们师徒四人这次取西经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原因是我们不同心协力,所以被妖魔得逞。既然是这样,我在这监狱里跟在外面有什么分别呢?外面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个大一点的监狱。你们先出去,我有话跟对大师兄说。”
影片把“On――ly you――!”这样的英语作为现代化的语言运用在句子中,又把“背黑锅”、“监狱”、“把风”等犯罪专用语当做日常的口语使用,配上现代化的音乐制造出幽默的效果。另外,一些“不合时宜”的音乐元素的加入,运用背景音乐的颠覆也不断带给观众惊喜。
二、《大话西游》对传统文本的沿袭
《大话西游》并不是一部彻底颠覆的作品,影片在颠覆的同时注重了对传统文本的沿袭。它沿袭了传统文本对责任和美好情感的肯定。
比如,虽然影片开篇就传达给了我们孙悟空受不了束缚不愿去西天取经的意愿,并在影片中多次对主流价值观及所谓的责任、衷心、义气等进行否定与嘲讽,但孙悟空最终还是选择放弃自由、放下爱情、承担责任,影片总体上还是肯定责任的。
又如,影片中的紫霞和青霞同是如来佛祖座前日月神灯的灯芯,虽然生前争斗不止,但在最后一刻她们都为救对方而不惜牺牲生命,亲情的联系终究没能割裂,影片对美好情感也是肯定的。
三、《大话西游》对传统文本的创化
创化是一种变异性的模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在变异性模仿里最常用的就是“戏仿”,即“滑稽性模仿”,它可以把你的尊严化为一笑。如《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关于爱情的一段独白就是: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影片将传统作品中的权威都反过来戏仿,通过颠覆和沿袭来创化出新的元素。比如影片中至尊宝的形象就是对《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变异性模仿,至尊宝反叛的特性是对传统作品中一切经典和权威的否定,他讨厌条条款款的束缚,他要追求自己的理想。甚至反叛者自身也成了嘲笑和破坏的对象。《大话西游》通过至尊宝这个形象,将传统的伦理道德全部颠覆了。
四、《大话西游》的讽喻含义
《大话西游》通过对传统经典名著的颠覆、沿袭和创化极具反讽意味,在某种程度上讽喻了现代社会的状况。
第一,它讽喻了“宿命论”。相信宿命论的人认为人间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注定的,由上帝或上天预先安排,是人无法改变的。影片中的至尊宝,可以说是才华横溢又无法无天的青年,他根本不喜欢世人摊派给他的伟大事业(西天取经),他尤其受不了长辈(唐僧)的唠唠叨叨,世俗条规(观音)总是不放过他。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比如爱情总是阴差阳错,比如为了事业可以放弃感情,比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最终我们只能像至尊宝那样主动屈服于世俗条规,为自己狂放不羁的灵魂套上了命运的枷锁(紧箍咒),背负起责任,抛弃那些无用的理想,干好世人摊派的事业。
第二,它讽喻了现代社会“金钱主导了群众的价值取向”这样一种状况。如同至尊宝一般,当青年们向往自由时,社会给予他们的是束缚;当青年们追求爱情时,现实教导他们走上“取经路”。高节奏社会的残酷竞争,物欲横流的社会,同事朋友相互攀比的风气给他们带来生存的压力,以金钱为成功标尺的社会价值观,正在一步一步地吞噬青年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现在的青年们不得不辛苦挣扎在自我与社会,叛逆与平庸,生存与爱情,压抑与反抗之中。在这样的挣扎之中,他们努力抗争,也不知不觉地迷失自我。
五、结语
《大话西游》带给我们的不是它对经典的颠覆和它无厘头的搞笑,它要传达给我们的是对这个社会和现实的思考。它对经典《西游记》“责任”这一主题的沿袭,通过一种荒诞不羁、无厘头的方式诠释了理想与命运的关系,揭示了年轻人内心本质的痛苦,从而为他们化解自身的矛盾,寻找自身的存在感指明了方向。在影片结尾处,紫霞仙子即将离去,她在孙悟空怀里说:“我猜中了前头,却猜不到这结局。”是的,生活给予我们的道理就是,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前头,却永远猜不中自己的结局。
参考文献:
[1]刘镇伟(导演).电影《大话西游》.香港:1995
[2]林秋耘.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影视评论.《对传统文化的解构与回归》
[3]王锐.文学教育.文艺杂谈.《浅谈中的悲剧意识》.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