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短剧的叙事嬗变和伦理审视

  编者按:网络微短剧作为时空交织、视听融合的综合艺术,与传统影视剧相比,其叙事方式呈现出模式化和类型化的创作取向。本文以叙事话语和叙事空间为理论视角,从时间压缩和空间折叠两个维度出发,探究网络微短剧的叙事嬗变,进而从数字伦理的角度审视对于人们审美体验、思维方式、时空感知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本文刊发于2022年第5期《中国电视》,原标题为《时间压缩与空间折叠:网络微短剧的叙事嬗变和伦理审视》。

  文丨蒋淑媛 王珏

  网络微短剧是视频网站在发展中探索的产物。较早可以上溯到搜狐视频2012年自制的单集15分钟情景喜剧《屌丝男士》以及优酷2013年出品的系列5分钟迷你剧《万万没想到》,这两部作品以新颖的题材和形式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但在这一阶段,网络微短剧尚未形成稳定的受众圈层与制作规模。经过几年的沉寂之后,2018年,爱奇艺联手开心麻花团队推出的单集3分钟竖屏短剧《生活对我下手了》脱颖而出,并正式推出了“竖屏控剧场”。2019年,腾讯视频出品的由漫画《通灵妃》改编的真人版同名短剧,进一步将单集时长缩短至1分钟。在中长视频网站涉足微短剧制作的同时,短视频平台快手于2019年9月开辟了“小剧场”栏目,以网文IP改编+网红制作的模式,激发了短视频博主的创作热情,也带动了网络微短剧的批量化生产,快手2021年第3季度财报显示:“短剧内容的日活跃用户数已超过2.3亿,平台单部累计观看量超过1亿的短剧数量也已达850部。”① 短视频平台抖音进而采用与MCN机构和专业影视公司合作的方式加入了微短剧创作的赛道,网络微短剧逐渐成为当下网络内容生态布局中的重要竞品。

  

  在制作播出层面,国内外对于微短剧有着不同的命名和理解。日韩出品方称之为“泡面剧”,意指一集时长相当于“泡一杯方便面的时间”;爱奇艺和优酷称之为“竖屏短剧”或者“短剧”,腾讯视频将其命名为“火锅剧”,意含“题材广泛、形式多元、镜头语言丰富”。尽管名称不同,但都强调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起承转合的完整故事。为了加强对网络内容的审核管理,从2020年8月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将网络微短剧与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并列作为备案审核的节目类型,并于2020年12月8日下发了《关于网络影视剧中微短剧内容审核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网络微短剧给出明确定义,即指“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的剧集作品”,要求“与传统时长的网络影视剧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尺度进行内容审核”。② 与传统影视剧相比,网络微短剧单集时长的压缩必然影响到叙事方式的变化和内容的呈现。因此,有必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出发,探究网络微短剧的叙事嬗变。

  时间压缩

  考察网络微短剧如何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讲好故事、制造冲突悬念并推动情节,法国文学批评家热拉尔 · 热奈特建构的叙事话语理论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法论。叙事话语理论主要包含顺序、时距、频率、语式和语态等概念,顺序是指“在故事中事件持续的时间顺序和这些事件在叙事中排列的伪时间顺序的关系”,③ 强调的是情节之间的排列关系,主要包含“顺叙”“倒叙”和“预叙”三种方式。时距指的是“这些事件或故事段变化不定的时距和在叙事中叙述这些事件的伪时距的关系”,④ 强调的是情节推进的速度关系,主要分为“概要”“停顿”“省略”和“场景”。频率则指“故事重复能力和叙事重复能力的关系”,⑤ 强调的是同一情节出现的频率;受限于网络微短剧篇幅的限制,叙事过程中几乎不涉及频率这种方式。而在语式和语态中,叙述主体的聚焦视点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主要分为“内聚焦”“外聚焦”“零聚焦”三种情况。从时间压缩维度看,网络微短剧在顺序、时距与聚焦这三个方面呈现出类型化的叙事特征。

  (一)顺序:顺叙展开故事,倒叙铺垫背景

  顺叙是指按照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进行叙事,这是文本内容所采用的主要手法。为了使受众较快地了解剧情和角色,以顺叙方式讲故事依然是网络微短剧的基本手段。倒叙是指追溯故事发展到现阶段之前的情节,可以起到串联线索、补充信息的作用。在网络微短剧中,顺叙的时长被大大压缩,呈现的不可能是一个完整故事,而是时间跨度极短的一个片段,往往将最具有矛盾冲突的情节以顺叙的方式铺陈开来,然后在最高潮处戛然而止,以此制造悬念,引发受众对于矛盾冲突背后的人物关系、事件背景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随后以角色回忆、内心旁白等倒叙手法将人物的身份和关系、故事缘起和冲突原因等背景剧情进一步予以铺垫。顺叙和倒叙相互穿插使用,是网络微短剧中矛盾冲突展现的主要技巧。

  以快手平台播放量超过5亿的微短剧《这个男主有点冷2》为例,第一集首先以女主穿越到古代结婚的画面展开,将“新娘独自掀开盖头”“听到佣人们私下议论”“闻讯新郎逃婚”等一系列情节按照顺叙方式密集展开,随后围绕着“逃婚谜团”,在女主与“穿越助手小七”这个角色的对话中,以倒叙方式转到民国时代背景中女主备受丈夫和婆婆欺凌的生活,画面也随之进入了灰色的回忆场景,并交代出女主、丈夫和婆婆这组三角人物关系。而随着倒叙结束,顺理成章展示出女主“反抗残害压迫,活出新自我”的角色使命,也为之后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巧妙铺垫。顺叙和倒叙的交叉运用,不仅有效突出了悬念,而且形成了非线性叙事的风格。

  

  (二)时距:概要加快叙事节奏,场景平衡情节

  层次时长的压缩决定了叙事节奏的快速推进。为了使叙事节奏更富有变化和张力,概要和场景这两种叙事手法在网络微短剧中较多采用。概要体现为叙事时间短于故事时间,即通过压缩描述事件过程来获得叙事速度。以常见的“女主角备受压迫”的桥段为例,时长限制之下,微短剧难以通过长期连续的情节体现人物的生存环境和所处境遇,而是选择类似于“被奚落”“被排挤”“被打骂”等具有冲击力的画面来呈现,并将这些彼此断裂的碎片化镜头堆叠起来,以体现女主角的受压迫之深。在微短剧《梅娘传》中,就通过女主角“听闻家族被查抄”“深爱的男人杀死母亲”“被贬为宫奴”三重情节概要的强力递进,勾勒出女主角背负仇恨、艰难求生的悲惨命运。

  场景体现为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基本相等,是微短剧平衡情节层次的重要手段。运用概要手法以快节奏的剪辑将矛盾冲突和人物命运揭示出来后,场景手法则能够有选择性地展开核心情节,以保证内容的详略得当和节奏的张弛有度。《梅娘传》开篇奠定了女主角的人生基调,进而细致描摹了“反派踩着女主角脸擦鞋”这一场景,运用中近景别中的几组正反打镜头,通过反派推门进入、女主不小心撞上反派、矛盾爆发、展开对话、女主被辱这一系列动作,详细再现了冲突爆发到冲突结束的全过程,生动体现出反派飞扬跋扈、女主角忍辱负重、坚韧不屈的性格特征,以点带面地表现出女主角在宫中的艰难处境。由此可见,在微短剧的叙事时距策略运用中,概要代表着对边缘情节的略写,场景则是对核心内容的详写,两种手法相互配合,不仅加快了叙事节奏,而且使剧情层次丰富。

  

  (三)聚焦:零聚焦渲染氛围,内聚焦加强代入感

  在时长短、节奏快的内在要求下,网络微短剧之所以能够引人入胜、欲罢不能,还在于其能够通过视听手段渲染氛围、诉诸观众情绪,使之产生代入感。由于微短剧人物关系相对比较简单,较少采用以旁观者角度进行叙事的外聚焦,比较常见的是全知全能式的零聚焦与特定人物角度进行叙事的内聚焦。零聚焦手法的优势在于表现故事氛围与基本情节,使观众提前了解剧情中的人物关系和发展动向。尽管网络微短剧中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链条和“烧脑”的情节设置,但仍会有几条不同的故事线索,零聚焦能够通过蒙太奇剪接手法选择若干个时间点的细节传达出不同线索中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营造出或唯美畅快、或阴郁压抑、或紧张焦灼的情绪氛围。

  内聚焦叙事是代入感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在微短剧中得以灵活运用的叙事方式。主要分为单个叙事者的固定式内聚焦、叙事者转换的不定式内聚焦,以及不同叙事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同一事件的多重内聚焦。在剧情基本走向确定后,内聚焦为受众提供了剧中人的第一视角,尤其是当正、反两种角色产生冲突、进行对峙时,不同角色的不定式内聚焦叙事,令不同的受众代入剧情中,沉浸在某一方的境遇和情绪之中,同时也能感受到对立方的敌意,并随着情节冲突的激化而产生更强的对抗情绪。在微短剧《冒牌千金请就位》中,女主视角下聚焦的是反派得逞后的洋洋得意和狂妄之感,而反派视角聚焦下则传递出女主被推入大海时的震惊与绝望情绪。强弱悬殊的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冲击力,而且提高了剧情的吸引力。

  空间折叠

  作为时空交织、视听融合的综合艺术,网络微短剧叙事空间的变化也是需要观照的另一维度。20世纪中后期以来,空间问题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焦点,法国哲学家亨利 · 列斐伏尔将空间分成三个层次:“物理空间(实际存在的自然场所)、精神空间(感知的、想象的、被表现的)和社会空间(被建构的、被生产的、被规划的)”,⑥ 强调空间产生于社会实践中,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他的理论观点对文艺作品中的空间叙事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很多学者在“物质性—表征性—社会性”三元分析框架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探讨。在互联网技术构筑起来的现实和虚拟并存、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新型折叠空间中,人们对空间的理解和感知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具体到网络微短剧中,空间叙事则更为复杂,不仅有故事发生发展的多元物理空间,还有主题表达的多重意义空间,更有作品传播后由受众再生产而形成的多样评论空间。

  (一)物理空间:标签化、抽象化的技术处理

  视听作品中所呈现的物理空间具有鲜明的可感知性,是彰显剧中人物角色身份、性格特色和情节推进的重要元素。微短剧在物理空间的设置上,呈现出标签化的制作倾向。时间压缩给物理空间带来了连锁反应,一方面是对大环境背景的虚化和概念化表述,故事发生的具体国家和地域十分模糊,甚至不交代背景信息,在抽象化的城市空间中,只以“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等标签呈现出抽象化的城市空间;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局部空间的符号化特征上,空间成为附属于主人公的背景信息,提供着凸显主人公身份的重要标志。以抖音平台播出的《恶女的告白》为例,主人公兼具“多金”“不良少年”“学生”三重设定,一出场就置身于喧嚣的酒吧之中,随后移步换景进入地下停车场,更是出现了不同款式豪车随性挑选的情节,配合主人公的言行打扮,显示其“富家子”“傲慢无礼”的身份标签,随后进入日常的校园环境中,也通过对局部空间的布置,进一步表明主人公的豪门背景与特立独行的人物性格。另外,对物理空间进行模糊化的技术处理,也是微短剧空间叙事的常用手法。由于竖屏形式限制了画面所能呈现的信息量,空间环境难以表现出层层反转的剧情和冲突点,所以微短剧通常采用特写、中近景的景别呈现角色的表情、语言与动作,同时虚化背景空间,使得人物表演成为画面比较突出的信息,以此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二)意义空间:同质化、娱乐化的内容呈现

  尽管网络微短剧尚未形成较为清晰的题材分类,但在腾讯微视、快手、抖音等平台中,“言情甜宠”“奇幻悬疑”“幽默搞笑”是供应量最大也是最受欢迎的三种题材,并且存在题材跟风、情节雷同等同质化的创作倾向。在“言情甜宠”类的微短剧中,类似“霸道总裁爱上平凡女”的情节,脱胎于“灰姑娘”的故事母题,已经成为微短剧常用的叙事套路。其中,“霸道总裁”的身份并不一定是职业岗位上“总裁”,但一定是具有身份地位和经济实力的社会精英,以帅气的外表和强势能干的性格,成为剧中众多女性角色仰望的对象,“腹黑多金”的“霸道总裁”唯独对处于弱势的女主人公一往情深、穷追不舍,最终女主人公逆袭,成为人生赢家。这种叙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女性受众对于理想情感关系的想象,从心理层面获得“白日梦”实现的满足感。在“奇幻悬疑”类的微短剧中,“金手指”的人物设定以及由此展开情节叙事也比较普遍。“金手指”来源于网络游戏,原意指可以修改游戏正常设定的各种手段。而移植到网络文艺作品中,意指主人公拥有一些超乎寻常的能力和装备,例如具有聪明绝顶的头脑、高强的武功或者绝色美貌,即使会遇到诸多的外力阻碍,主人公都能一路升级打怪,最终实现大快人心的“反杀”局面,并获得美满的结局。而幽默搞笑更是微短剧内容呈现的标配和底色,在短暂的时间和虚化的实体空间中,以制造“泪点”“笑点”“爽点”“痛点”为目的,诉诸调动受众的追剧热情,而忽略剧中角色行为逻辑的合理性,更缺少对于故事内涵和意蕴的深刻挖掘,形成娱乐化、游戏化和宣泄化的叙事风格。

  (三)评论空间:开放性、圈层化的聚合互动

  微短剧延展出的空间并不局限于故事内容层面,更表现为网络受众和粉丝群体自然聚合所形成评论空间。“年轻受众不仅是粉丝群体的主要力量,更是社交媒体中的活跃用户,既有意愿进行文化消费和娱乐支出,又有能力提升剧作的口碑。”⑦ 以微短剧为话题,以内容的再生产为叙事方式,在虚拟空间中重新建构起新型的社交互动关系。一方面,承载微短剧的视频平台,本身就是具有拥有亿万级用户的开放空间,使得微短剧在算法匹配的关系中实现了流动传播。算法机制作为信息匹配的中间环节,能够根据用户画像、用户实时反馈以及微短剧的内容特点等要素,对平台内的用户进行推荐,并通过虚拟在场的共同观看搭建起强弱关系的链接。而用户兼具观看者与传播者两重身份,通过个人点赞、评论等行为进行反馈和评价,在对剧情的二次生产与传播中成为叙事主体,并自然形成一个叙事空间,交织形成的多元观点和声音不仅会影响后来者的观看意愿,而且会汇集起来形成作品口碑。同时,用户还会表达对剧情走向的个人看法,续写微短剧后面的剧情,而制作方也会不断贴合用户需求,根据评论、弹幕中反映出来的共鸣点即时调整内容方向,“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播关系被双向或多向交流关系取代,这一变革意味着文本叙事空间中权力的分散与转移。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平台这一整体性的“流动空间”中,微博超话、微信群组、豆瓣小组为不同圈层的微短剧用户提供了言说的阵地,用户群体还会突破平台界限,通过个人社交网络,形成复合式、立体性的叙事空间,并形成圈层内部的多平台联动机制。

  伦理审视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成熟和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微媒体应用流行的趋势下,网络微短剧根据受众观剧习惯逐渐向移动化、碎片化和小屏化转变的特点,在时空叙事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大胆的变革。但需要审视的是,网络微短剧时空叙事的嬗变,也昭示出受众审美能力的降低、理性思维的弱化以及时空感知的错位等数字伦理问题,这为我们反思现代社会万物互联、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所带来的共时状态下,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折叠的多重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边界的消弭、泛娱乐视听内容与生活的融合,提供了典型的分析样本。

  (一)迎合大众浅层次的心理满足和爽感化的审美体验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戴维 · 哈维将后现代社会中生产和消费的短暂性和易变性特征概括为“时空压缩”,提出“文学和艺术都不可能避免国际主义、共时性、不稳定的短暂性的问题,不可能避免金融体制及其货币或商品基础之间的主导价值尺度内部的紧张关系”。⑧ 微短剧在时间压缩的规定性要求下,更多遵循的也是技术逻辑和商业价值,在运营层面表现为对于点击率、用户数量的追逐,并形成流量思维指导下的“快销品”生产模式,以“刺激性”为原则,主动迎合大众文化浅层次文化需求,以更高效率的生产周期推出大批量的“爽文”“爽剧”,“甜度”与“爽感”的价值追求占据了主流,隽永含蓄的叙事方式日趋减少,微短剧的内容文本仿佛变成了一场场可以重复千遍的闯关游戏,奢华的空间匹配光鲜亮丽的主角,在极短的时间内,按照可以预见的套路向前发展。这些低质、肤浅的内容在使人们解压、获取暂时性心理满足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人们感官体验的阈值,随之而来的是同质化信息超载带来的精神虚无和身心疲惫。在微短剧喧闹戏谑文本内容的长期喂养下,“奶头乐”的笑料和包袱取代了对于人性的细致刻画和人文精神的描摹,最终将会损害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想象创造力;而追求“快感”、强调“爽感”的价值导向也在潜移默化中重塑着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甚至在个体心理健康、两性情感关系等方面引发伦理危机。

  (二)消解人们理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媒介文化研究者尼尔 · 波兹曼针对电视为主的新媒介引致理性思维的弱化问题提出了“娱乐至死”的隐喻,“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往往不为人所注意”。⑨ 如果说电视媒介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还隐藏在鸿篇巨制的电视连续剧、严肃庄重的电视新闻以及关心民生的专题节目之中,那么在以“微”“小”“短”为特点的移动新媒介环境中,泛娱乐化的内容生态布局正在进一步钝化着人们的思考力。在网络微短剧中,难以形成细致严密的故事架构,立体化的虚拟空间本来应该有着一定的再生产潜力,但在“豪宅”“写字楼”“娱乐场所”等脱离现实场景的物理空间中,主人公形象的设定和行为逻辑,更多表现为刻板化、扁平化的工具人和缺乏独立意识的傀儡,而没有真实生活基础的故事更像是一出闹剧,充斥着光怪陆离的虚假幻象,以高密度的反转剧情、夸张搞怪的表演、魔性节奏的背景音乐等手段,操纵着受众的观剧欲望,在博取眼球的同时,使人沉浸其中逐渐成瘾而欲罢不能。而在评论空间中,浮夸的表演、混乱的剧情也很难引发深层次的理性思考,用户更热衷于发掘剧中笑料、吐槽剧中人物、发送观看弹幕等,在移动化场景碎片化的时间内,形成碎片化的感性思维。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微短剧诉诸人们感性思维的时空叙事观念,不但产生不了高质量的优秀作品,反而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生产怪圈,还会对传统道德、伦理精神和文化认同产生冲击。

  

  (三)颠覆人们的时空观念和感知边界

  时间和空间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范畴,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颠覆着人们对于时间运转加速和空间距离缩小的感知。在以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基础的信息化社会中,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元宇宙场景的实现都重构起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的虚拟空间,推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交逐渐朝着网络化、数字化转型,对计算机、手机等电子化接收终端的依赖、生活时间和工作时间的重叠、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交错,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和感知世界的方式。网络微短剧在角色设定和情节设计上强化代入感和参与性,受众在将自己带入剧中角色、沉浸情节进展、与剧中其他人物产生互动的同时,潜意识中也会受到文本中无逻辑、拼贴化时空环境的影响。另外,从接受层面来看,微短剧看似填补了人们碎片化时间的空缺,实则使人们失去了对于个体空间和时间的把握,“空间中的短暂性和即刻的可传播性,于是成了资本家们为了自身的目的而可以探索与占有的优点”。⑩ 在精于计算的商业资本的控制体系之中,导致出现信息过载、感觉超负荷、内心焦虑、幸福感下降等诸多现代性问题的征候,这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由此,必须重视媒介时空边界变革对于人类时空观念带来的挑战和影响,积极探寻二者之间形成平衡共振关系的方法和路径。

  结语

  网络微短剧作为一种新的艺术类型,是在承继电影、电视剧叙事方式基础上的形态迭代,自成一体的时空叙事方式也具有创新性和开创意义。但是,当前还处于以量代质、题材狭窄的初级阶段,尤其不能无视快节奏的叙事风格背后隐含的伦理冲突。因此,在碎片化内容消费的大潮中,扎根于当代群众的现实生活,追求更高层面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打造精品化内容,依然是微短剧转型升级的必然走向。

  注释:

  ①《快手发布 2021 三季度财报,营收同比增长 33 . 4 %》,https://new.qq.com/omn/ 20211124 / 20211124 A 0 AKM 600 .html 。

  ②《资讯|微短剧备案审查再度发力》, https ://www.sohu.com/a/ 438487860 _ 436725 。

  ③④⑤ [ 法 ] 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3 页。

  ⑥ [ 法 ] 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20 页。

  ⑦蒋淑媛:《粉丝·舆论·流量 — 资本驱动下的电视剧生产逻辑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 4 期。

  ⑧⑩ [ 美 ] 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阎嘉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328 、 360 页。

  ⑨ [ 美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1 页。

  作者蒋淑媛系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成员;王珏系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电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