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依旧”--碑林临展
有幸遇到碑林男神杨烨,跟着他一起探访了“桃花依旧”里的那些故事。
(上官婉儿的故事略加补充)
"桃花依旧"名字的由来
展览的主题是围绕着唐朝的诗人,专家研究后发现,唐诗里面写桃花的特别多,中国的《诗经》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有这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是一种能带来愉悦感和幸福感的植物,提到唐朝的诗人,"上官婉儿"一定是最特别的一位,以桃花来向她致敬是最好不过了。所以用"桃花依旧"这样一个名字为碑林的这次临展命名是恰如其分,非常贴切!
何为墓志铭
什么是墓志铭呢?这就像是这个人的身份证和户口本,首先有个地理位置,你是哪里人,你叫什么,然后再加上一些歌颂的词,而且还押韵,就叫做墓铭。所以中国早期都只有墓志,仅仅对墓主人做个说明;后来才有了墓铭。
墓志铭就像一个二维码,盗墓贼盗墓的时候先扫一下,就知道自己盗的谁的墓,到底值不值钱了。
墓志铭就是为了告诉人们,他是谁,他有多伟大。
墓志铭整体结构分为两大部分,盖和志。墓志盖顶的方平的小顶叫做露顶,上面一般只刻有几个大字,盖边刻有四神或者十二生肖,四个斜面叫做斜杀。底下就是志文和志边,志文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墓志铭的正文了。
出土的墓志铭一整套有盖有志的一套,称为一盒。
唐朝的诗人们
过去呢,我们将唐朝只是简单区分为初唐、中唐和晚唐,实际上唐朝有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这四个阶段,不同的社会风貌也造就了不同的唐诗风格。
初唐是从唐朝立国到睿宗李旦这个时期,包括了我们熟悉的李渊,然后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儿子高宗李治,女皇帝武则天以及武则天的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唐诗的风骨也在这一时期行成。
盛唐是从唐玄宗李隆基到他的孙子代宗李豫,这时候中国在全世界地位最高,所以这个时期的唐诗名家辈出,流派众多,可谓百花齐放。
中唐是从代宗李豫到文宗皇帝,七任皇帝,六十多年,诗歌风格更多地贴近现实主义,描写民情的诗歌多了。
晚唐是从文宗到最后一任唐朝皇帝昭宣帝,晚唐的藩镇割据,宦官弄权,民不聊生等等都造就了晚唐诗歌这种哀婉和衰飒的诗风。
初唐时候的诗人的诗歌都非常地个性,比如上官仪,上官婉儿,再比如王勃,比如“沈宋”,他们的诗歌不论是在格律还是内容上都很个性,与前朝大不相同,逐渐形成了唐诗的风骨。但是这些诗歌中能流传于世,传唱千年的并不多。
盛唐就厉害了,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圣杜甫,都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楷圣欧阳询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
中唐时期韦应物、白居易、韩愈、元稹,这些人的诗歌风格又与盛唐有所不同了。
晚唐时期,杜牧、李商隐、李贺、贾岛,这些人的诗里,“无题”特别多,这与国家衰亡有一定的关系,有些诗歌就没法取个特别恰当的名字,好听的题目容易被叱为媚俗,一般的题目容易被人认为是无病呻吟,所以,“无题”的诗歌就特别多了。
《全唐诗》
碑林除了收藏碑刻,还是中国三大古书收藏地之一,收藏有清代《全唐诗》第一版,完整无损。《全唐诗》的作者是曹寅,他是曹雪芹的爷爷。很少有人知道,曹寅修改了唐诗里的很多字,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得诗歌更加押韵。唐朝人说的普通话被称为雅言,咱们现代说的普通话是自元朝以后的通行的说话方式。雅言在现在的广东话、福建闽南语里还有留存,比如垃圾,雅言中叫做“lè sè“;比如上街,雅言中叫“guàng gāi”。如今广东人还是这么说的。雅言是古时中原人的发音,因为那时候中原还是比较安逸的,所以人们说话时候也不急不躁比较绵软。北方人发音就比较硬朗,随着蒙古人的统治,也改变了中国人说话的方式。
语音发生了变化,原本的唐诗读起来就不押韵了,于是曹寅编纂全唐诗的时候就做了修改。
不止是唐诗,中国古代很多诗歌在流传的时候,随着语言的变化,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后来出土了文物,证实了它曾经是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用雅言来读这六句就是比较押韵的。
现在我们再去读《全唐诗》的时候,并不会觉得突兀不通,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曹雪芹爷爷也是很厉害很有文采的一个人,值得佩服。
后人陆陆续续还补充了很多诗歌,所以目前《全唐诗》收录了53000余首。
上官婉儿墓志铭
唐朝的上官婉儿在历代女官中算得上重量级的人物,她文才颇高,且熟谙政务,先后受到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重用,专掌帝王文件,百官奏事多由她裁决。
上官婉儿深受皇帝信赖,尽管没有明确的封号,实际属于手握实权的“女宰相”,翻翻中国历史,这种权倾朝野铁腕女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据《新唐书》载,婉儿的母亲郑氏妊娠时,曾梦神人赠秤,言道:“持此秤足以称量天下。”
上官婉儿长得非常漂亮,她爷爷上官仪当年骑马上朝,经过长安城时,俊美的形象和名士的气度惊动了整座长安城。所以她有着很好的基因。
上官婉儿曾有过凄苦卑贱的出身,因为爷爷上官仪政治上排错了队,他们全家获罪被杀!包括上官婉儿的父亲在内,很多亲人都掉了脑袋。 这时候,可怜的小婉儿刚刚降生,还没吃几口奶,便随着母亲郑氏做了朝廷的“官奴”。虽说侥幸保全可性命,可是处境极为低贱。母亲拼死拼活地干苦力,跌跌撞撞地拉扯自己的小女儿。
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出身大族,也读过了非常多的书,所以她虽然仅仅是个官奴,见识却不错,所以她千方百计让婉儿接受全面而严格的正统教育,以便掌握将来安身立命的资本。上官婉儿非常聪明了,一点就透。刚四五岁,就作得一口漂亮的诗词。
后来她的才学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武则天就让她现场考试,满意极了,于是除了她们母女的“贱籍”,还把婉儿留在身边工作,担任掌管诏书的贴身秘书。 那年,上官婉儿刚刚十四岁。从此,她涉足政坛,一步一步接近了当朝的权力核心。
可是有一年,因为年轻的上官婉儿不听话,她当时只不过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她还得罪了武三思。这时候,武三思就设局坑了上官婉儿,说上官婉儿和武则天喜欢的张宗昌有关系,武则天非常生气,差一点宰了她,因为她几乎从少女时期就是在武则天身边,所以武则天最终还是放过她了,只在她的额头上刺了一个乌黑的犯罪标志,这种近乎毁容的刑罚叫做“黥面”。为了遮掩黥迹,婉儿发明红梅妆。
于是上官婉儿明白了,她的命运还是掌握在武则天的手里,武则天对谁好,她也就对谁好,武则天讨厌谁,她也就讨厌谁,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
当时,武则天特别信任自己的侄子武三思,甚至一度想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于是,虽然武三思曾经陷害过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依然站在了武三思这一边。
风水轮流转,武则天的另一个儿子李显咸鱼翻身了。唐中宗李显又从衰老的武则天手里接过了皇权,把武则天赶下了皇位。上官婉儿并没有被赶走,她少女时期,李显也曾经爱慕过她,所以很顺理成章,她就投靠了李显。她被册封为“昭容”,皇帝的小老婆。 按《旧唐书》的说法,她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一人、妃子三人,属于“九嫔”的第二名。婉儿负责的具体事物,还是内阁秘书长。巴结了皇帝保住了性命,她仍觉不稳固,便在李显大老婆韦皇后身上押了宝。
李显、韦皇后、通过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结了盟。
这一时期,是上官婉儿红得发紫的颠峰阶段。在她倡议下,天下大兴文学之风,各种各样的赛诗会像今天各种选秀活动一样如火如荼地折腾起来。 皇宫里,更热闹,帝后王公率先垂范,文才飞扬的婉儿理所当然成了焦点人物。她当仁不让地支持会议,不但代帝后捉刀作诗,还充任考评裁判,并对文才绝佳者实施奖励。
后来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她们也都想当女皇帝,于是毒死了中宗李显,不可思议,一个毒死了自己的丈夫,一个毒死了自己的老爸。迫不及待想做女皇的韦后,打算自己临朝称制。出于对婉儿的信任,这件事韦后没有刻意隐瞒婉儿。
可知道全情的婉儿并没有和韦后站在同一战线。这次为了保住现有富贵,她选择和自己最新依附的对象太平公主站在一起。
背着韦后,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私下草拟一道李显的遗诏,将温王李重茂立为太子,由相王李旦辅政。后来韦后将相王李旦辅政内容改掉了。七月二十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合谋发起诛灭韦氏的政变中,婉儿亲自执烛率宫人去迎接李隆基等人,并将自己和太平草拟的中宗遗诏献给李隆基,以示自己忠于李氏的立场。
可是李隆基发动政变目的在于将自己的父亲推上帝位,一道只写着李旦辅政,由李重茂即位的遗诏对李隆基来说不单没有正面价值,反而是负累。最终婉儿还是被李隆基斩于旗下。结束了她的一生。死时44岁。
上官婉儿推动了唐朝的诗文发展,让统治者们也喜欢了诗歌,如果没有她,唐朝的诗歌不会那么流行。她留下的《彩书怨》也是流传千古,“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她的墓志铭的文章应该是太平公主写的,墓志铭雕刻很漂亮,有十二生肖,但是石料是损坏的,墓中非常简陋,几乎没有任何陪葬。
上官婉儿的墓,考古学家最后发现,这墓似乎是座空墓。
但是关于上官婉儿的去处,专家给出了可能的猜测。
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生前交好,上官婉儿死后,太平公主替她修了墓室,后来太平公主谋反,上官婉儿被认为是太平公主一党,因此连尸体都被拖出来彻底的挫骨扬灰,尸骨无存;
历史总归是不能完全复原的,真相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唯一能确定的是这是一位奇女子,她注定不平凡。
韩复墓志铭
墓志主人韩复出身于昌黎韩氏,是唐朝宰相韩休的曾孙,韩家在唐朝出了好几个很厉害的人,比如韩休、还有画五牛图的韩晃。还有咱们知道的韩愈。
我们曾经认为是他去世以后,73岁的堂舅柳公权为其撰写了墓志。柳公权为唐代著名书法家,历任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侍书。但实际上不是柳公权亲笔写的,是韩复的内弟写的,他内弟的确学的是柳体的书法。它整体虽然保留了柳公权的痕迹,却没有柳公权的刚坚。墓志叙事平实,语言流畅,生动自然。
墓志珍贵处在于第一次提到了糖尿病,专家根据墓志记载推断他是死于“糖尿病”,中医中的消渴症。虽然当时并没有该病种,但对其症状描写翔实。据墓志记载,韩复“有疾而渴渴, 饮水日多, 成下痢痢, 久无力而不能步履, 以至大中十五年六月十八日捐馆, 享年六十有九”。 这种症状大概相当于糖尿病三型了。
《大唐迴元观钟楼铭》碑拓片
这是一件从未展出实物的陕西省的最后一件国宝级文物。
其中提到迴元观旧址(现在西安测绘局和建筑科技大学附近)原是唐玄宗赏赐给安禄山的宅第,以及“安史之乱”历史事件。肃宗将这块安禄山死后变成臭水沟的地方改建成道观“迴元观”,作为给宗亲惩罚反省修行所在地,类似于北京的宗人府的作用。但是这个工程很烂尾,盖了几十年也没盖好,还发生了很多灵异事件,比如人会无缘无故地消失,牛到了这个会胸喘迷糊打转,还有黑紫色的烟等等。慢慢过了好多年,有道人举行内道场,办了很多法事等等,道观终于修成了,这些都被记载在了《大唐迴元观钟楼铭》这个碑石里。专家认为是因为这段内容记载得不合法,于是被丢弃了,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没有被砸碎,埋在了现在的太白路附近,被保留了下来。
文章作者是令狐楚,唐朝宰相,他的徒弟就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书写者为柳公权,刻碑的人是邵建初。
邵建初和邵建和两人是唐朝的刻玉册官,只有他俩刻下来的碑石才能原样保留下书写者的真迹,才被称为可以被临摹的书法名帖。
冯承素墓志铭
冯承素是李世民的密友,主要职责就是为李世民复制勾摹一些书画典籍,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兰亭序》了。专家认为神龙版本的《兰亭序》(冯承素临摹)最接近真本,因为他不是书法家,所以他不会照着写,他就是一点一点地勾,临摹,连《兰亭序》中的瑕疵和涂抹痕迹也都保留了下来。
也因为他主要工作就是临摹书画,身份尴尬,所以官职一生都不高。
薛元超墓志铭拓本
薛元超是唐朝的宰相,也是刻写集王羲之三藏圣教序的七名宰相中的一位。他本人也是一位诗人,开风气之先河。很可惜,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一首。
宰相薛元超就将进士出身、娶五姓女和修国史看作最荣耀的三件事。
作者崔融还用一大段长长的文字给墓主薛元超以评论,文字写得非常老健,如“天下之人,谓公为地矣”,“天下之人,谓公为貌矣”,“天下之人,谓公为文矣”,“天下之人,谓公为学矣”,“天下之人,谓公为量矣”,“天下之人,谓公为言矣”,“天下之人,谓公为贤矣”,“天下之人,谓公为相矣”。八个并列的句式,洋洋洒洒。
张九龄墓志铭拓片
张九龄之后,唐朝宰相是李林甫,唐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张九龄晚年悲惨,他的墓中也几乎没有陪葬品,将他儿子的一块残砚陪葬,他的墓志铭也非常简单,介绍生平的志很少,铭文也是非常简单的几句。
他留下的诗歌也不多。
唐朝留下华彩篇章的诗人,几乎都不是高官,高官在言论上就会非常谨慎,闲散的诗人就要大胆和自由得多。例如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本是非常美好的情诗,被诬为反诗。
白敏中墓志铭
白敏中,唐朝宰相,他的堂兄是白居易,他本人也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他的诗风学自白居易。白敏中就做错了一次媒人,结了个政敌。当时唐朝的一个状元郑颢本来有个青梅竹马的女友(范阳卢氏),白敏中给皇帝做媒,介绍郑颢做了驸马,为此郑颢没有娶到五姓女,硬生生恨了白敏中一辈子,没事儿就弹劾白敏中。
王之涣墓志铭
王之涣是唐朝非常著名的诗人,不过他的墓志铭并不大,他的诗歌咱们最熟悉的就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韦应物墓志铭
韦应物,出身关中的世家大族,咱们西安的韦曲就是他们韦家了。
他的墓志铭被发现非常有意思,前几年,长安县的一批盗墓贼盗取了韦家的墓地,于是想把墓志铭卖给碑林。碑林将此事报警之后,警方抓住了这批盗墓贼,并且把缴获的韦家的墓志铭都放到碑林保存,这样就很意外地得到了韦应物的墓志铭。
他妻子元苹的墓志铭是由他撰写的,书法很不错。我们由此也发现了他给妻子写过很多的诗。他跟他妻子的关系是很不错的。比如他的笔下:“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皆因“佳人不再攀,下有往来躅”(韦应物《对芳树》)与“十年生死两茫茫”有异曲同工之妙。
代表作有,小学课本里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家是唐朝的大家族,但是韦家和韦应物在史书里几乎没有什么记载,是因为韦皇后被杀死后,韦家就失势了,自然就很少出现在史书里了。
独孤申叔墓志铭
独孤申叔,唐文学家。洛阳人,他这个人运气不太好。
贞元十二年,驸马王士平与义阳公主反目,两方的门客就互相攻击。独孤申叔跟王士平关系不错。两个大诗人蔡南史和独孤申叔就写了诗歌,义阳子,有“团雪散雪”的比喻,劝驸马和公主好合好散。诗歌太好了,一时传唱。德宗听了就很生气,你把我女儿女婿不合的事情传播得到处都是,就把这两人都流放了,再也没有回到过长安。
廖有方墓志铭
廖有方是交州人,就是现在的越南,他步行走到了中原,在长安读书后来中了进士,给自己就改名廖有方。他与著名诗人杜黄裳关系不错。
唐朝当时万国来朝,他是当时大量来到中国求学的外国人的佼佼者。
因为他一路走到长安,所以写了大量的游记,写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所以后来很多志怪小说就会用到他的经历见闻。
杜楚客墓志铭
杜楚客,唐朝杜陵人,也就是现在西安长安县,他本人也是一位诗人。
他的墓志铭是许敬宗写的,许敬宗是个褒贬不一的人,他是武则天政营里的人,所以做了很多在李唐皇家看起来不好的事情,比如,他设计罢免了褚遂良。
他也是刻写集王羲之三藏圣教序的七名宰相中的一位,本身也是文坛领袖人物,非常有才学的一个人。
郭晞墓志铭
郭晞是郭子仪的第三个儿子,被郭子仪认为是最像自己的儿子,也南征北战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不是唐朝诗人。杜黄裳就是由郭子仪提拔起来的,但他的墓志铭却是由唐朝诗人撰写的,杜黄裳撰写。
杜黄裳非常正直,他撰写的墓志铭非常地中肯,他不仅提到了郭晞立下的功劳,也提到了郭晞曾经被敌人俘虏的事情,不讳言,所以这方墓志铭很珍贵。
许肃之墓志铭
李白的第一位夫人是当时左相的孙女,李白属于入赘他们家,但也没借到许家的势力,他夫人很早就死了,但李白由此结识了许肃之,与他关系不错,甚至是住在许肃之家里,写了不少的诗歌,许肃之墓志铭的出土给我们解释了李白诗歌的背景,就是这首《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首诗就是李白在许肃之家中所写。
李商隐的悲剧
李商隐夹在牛李两党之间,是党争的牺牲品,两党都害他,最终郁郁而终,所以他的诗歌“无题”最多。
他特别著名的一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被人陷害为对国家发的牢骚,所以也是比较年轻就郁郁而终。
卢纶
卢纶并不是塞外诗人,他的《塞下曲》是一首贺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纶家族地位不高,他娶了大族女子,一次老丈人当了大官(武官),为了庆贺,写了这首诗。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祝贺他的丈人。
带着挽歌的豪华定制版墓志铭
山西庆县出土了一批批量生产的带有挽歌的墓志铭,形制大小接近,设计华美,墓志里带有挽歌,墓志盖的四方都印有八卦、星宿或者十二生肖,山西商人已经有意识地制作了这样的豪华版的墓志铭。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朝代,它留下的诗歌如星光璀璨,至今仍朗朗上口。读唐诗,读唐朝人的生活,读那个最辉煌的年代。
附两本书推荐:
《唐诗风物志》
《唐朝那些诗人》